第六百四十六章 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无人驾驶汽车的优点和缺点 英文
第六百四十六章 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无人驾驶汽车的优点和缺点 英文-无人驾驶帝国-一本书
无人驾驶帝国
作者:无人车来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孙教授家回答宿舍,沈笑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过了一会儿,沈笑夫找来一篇于永初撰写的报道:《新能源汽车时代即将到来——2011华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技术首脑论坛之一》:
********
新能源汽车随着全球日益紧张的能源储备走上了历史舞台,在经过1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哪些成果,得到了多少经验,将来怎么发展,这些都成为关心新能源汽车的业内人士期望了解的问题。
在2011华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相关车企高层、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编者按
【主持嘉宾赵先生】:请各位嘉宾从自己企业和扶持项目的角度,谈谈你对现有的新能源有怎样的感受。
【林先生】:北汽会在2011年10月末或11月初举办新能源车的下线仪式,我们构建了20 000平米的新能源总装车间。
北汽正在打造一个主要零部件的产业链,第一批会有100多辆纯电动汽车提供给京都市公安局作为派出所的巡逻用车。
【欧阳先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应该是一个转型期,前面10年我们把新能源汽车做起来了,建平台、打基础、形成共识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了。
现在在向理性、规范、深入方向转型,反思肯定比以前要多一些。
各个厂家产品的开发也逐步进入规范阶段,以前基本上是做项目,现在是面向市场真刀实枪的开发。
研究角度朝更加有深度的方向发展,强调的是原创和学术的深度。
这都是非常好的趋势,相信再过3、5年真正的产业就会上来。但是革命性的产业,从初期进入市场到最后的成熟往往都需要15~20年。
所以,我们也不能太急,我想2015年产业方面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势头,2025年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拐点。
这是我对前景的展望。
【张先生】:全世界范围内政府、企业、学术界下了很大的精力搞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我说的所谓是大家的理解不太一样。
大众公司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都在积极地对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跟踪、开发。
在插电式、纯电动和普通的混合动力方面,技术的成熟度已经基本达到可以量产的状态了。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向和考虑到市场需求,我们感觉在中期内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会首先在市场上得到普及。
这种车无论是使用性能,还是续航里程都可以达到市场化生产了,前提是成本还要降下来。
如果电池技术不能够实现革命性的突破,恐怕插电式混合动力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是首先普及的技术。
【李先生】: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说新能源车对于中国说是一个科技的演示,那么可以说过去10年已经有了结果,做到了从无到有。
如果说要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发挥作用,这样的定位可能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
一汽每年都有战略研讨会,2011年的战略研讨会正式把新能源汽车纳入到一汽的产品规划里来。
一汽的董事长定了三条,叫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可能、环境上可容,用这样的原则来做新能源汽车。
在这个原则下定了四条产品开发的原则:一是面向低碳商品,新能源汽车可以分担多少;二是电动渐进;三是关注核心技术创新;四是面向未来。
谁都不能够通过调研现在的市场来定义新能源汽车。
我们的目标是汽车、家庭、社会、低碳一体化,汽车如何能够融入家庭的电气化中去,只有把汽车电气化了,才能融入家庭和国家整个能源多样性中去。
【陈先生】:如果把每个企业和整个业界当做人生来看,每一个企业必须把新能源车作为战略的步骤。
要想过完整个人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生大家都很熟悉了,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开始走向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有些人出了大学很快弯道超车了,事业蓬勃发展,很多人是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成功的。
有些人快一些,有些人晚一些,但这样的人生大家都会走过。
我们不做新能源车是不可能的。
如果大家组织得好,认识得好,学习得好,可能离开大学以后成功会快一些,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省略不了的。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我们还处在积累的过程。
【主持嘉宾赵先生】:现在最不缺声音的就是新能源车,不懂技术的人在谈技术的问题,懂技术的在谈产业问题。
我的感受是实际不是新能源冷下来了,而是我们更成熟了,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更酷了,变得少言寡语了。
不是说大家不做新能源车了,而是做的更多、更成熟了,并且知道了挑战。
下一个问题抛给欧阳老师,国家的“十城千辆”计划积累了多少经验,未来该怎么走,国家“十二五”纲要中对这方面有什么侧重点。
【欧阳先生】:从2011年开始做“十城千辆”,主要是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尤其是城市公交,推广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总量上还是不错的,但技术角度我们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总的来看,示范过程的进展是令人满意的。
在“十一五”末期开始探索,为“十二五”战略制定提供数据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正好是在转型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步的对技术路线、标准法规、商业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科技角度我认为,“十二五”的基本战略已经达成共识,确立了产业升级、技术转型和科技跨越三大需求和目标,由此确立了三个重点任务。
重点的投入在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即电池、电动机、电控。同时为了产业化和市场开拓,我们又增加了技术设施技术评估和标准法规。
从研发的角度首先强调的是纯电驱动,尤其是小型、微型的纯电动车和里程延长,插电式的终极轿车。
把纯电动的概念扩展为纯电驱动,在轿车里面强调纯电驱动,包含了插电式和里程延长式。
今后五年小型纯电动车是黄金机遇期,目前的电池水平用于小型和微型纯电动车,车型比较小比较轻,有续航里程比较短的问题。
未来我们对燃料电池的研究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燃料电池车仍然是一个技术制高点,我们要重视技术的研发跟踪。
任务明确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怎么落实。
我们的创新体系、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即使我们把重点都搞清楚了,但实施这些重点,落实起来往往比我们的预期要差一点。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流程体系、规范,尤其是研发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基础能力的建设。
为了弥补缺陷,我们必须找到具有我国特色的方法。
所以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可能是一个好办法,现在华国汽车工程学会建立了轻量化联盟,牵头建立了下一代纯电驱动的联盟,有华米电动汽车的联盟,有央企纯电驱动的联盟。
通过技术联盟的方式,尤其是针对混合动力基于产业链的联盟和纯电动基于价值链的联盟,以及以技术为纽带的研发机构为主体的联盟,应该是今后实施重点任务的主要机制。(未完待续)
过了一会儿,沈笑夫找来一篇于永初撰写的报道:《新能源汽车时代即将到来——2011华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技术首脑论坛之一》:
********
新能源汽车随着全球日益紧张的能源储备走上了历史舞台,在经过1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哪些成果,得到了多少经验,将来怎么发展,这些都成为关心新能源汽车的业内人士期望了解的问题。
在2011华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相关车企高层、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编者按
【主持嘉宾赵先生】:请各位嘉宾从自己企业和扶持项目的角度,谈谈你对现有的新能源有怎样的感受。
【林先生】:北汽会在2011年10月末或11月初举办新能源车的下线仪式,我们构建了20 000平米的新能源总装车间。
北汽正在打造一个主要零部件的产业链,第一批会有100多辆纯电动汽车提供给京都市公安局作为派出所的巡逻用车。
【欧阳先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应该是一个转型期,前面10年我们把新能源汽车做起来了,建平台、打基础、形成共识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了。
现在在向理性、规范、深入方向转型,反思肯定比以前要多一些。
各个厂家产品的开发也逐步进入规范阶段,以前基本上是做项目,现在是面向市场真刀实枪的开发。
研究角度朝更加有深度的方向发展,强调的是原创和学术的深度。
这都是非常好的趋势,相信再过3、5年真正的产业就会上来。但是革命性的产业,从初期进入市场到最后的成熟往往都需要15~20年。
所以,我们也不能太急,我想2015年产业方面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势头,2025年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拐点。
这是我对前景的展望。
【张先生】:全世界范围内政府、企业、学术界下了很大的精力搞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我说的所谓是大家的理解不太一样。
大众公司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都在积极地对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跟踪、开发。
在插电式、纯电动和普通的混合动力方面,技术的成熟度已经基本达到可以量产的状态了。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向和考虑到市场需求,我们感觉在中期内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会首先在市场上得到普及。
这种车无论是使用性能,还是续航里程都可以达到市场化生产了,前提是成本还要降下来。
如果电池技术不能够实现革命性的突破,恐怕插电式混合动力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是首先普及的技术。
【李先生】: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说新能源车对于中国说是一个科技的演示,那么可以说过去10年已经有了结果,做到了从无到有。
如果说要用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发挥作用,这样的定位可能会引发一个新的问题。
一汽每年都有战略研讨会,2011年的战略研讨会正式把新能源汽车纳入到一汽的产品规划里来。
一汽的董事长定了三条,叫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可能、环境上可容,用这样的原则来做新能源汽车。
在这个原则下定了四条产品开发的原则:一是面向低碳商品,新能源汽车可以分担多少;二是电动渐进;三是关注核心技术创新;四是面向未来。
谁都不能够通过调研现在的市场来定义新能源汽车。
我们的目标是汽车、家庭、社会、低碳一体化,汽车如何能够融入家庭的电气化中去,只有把汽车电气化了,才能融入家庭和国家整个能源多样性中去。
【陈先生】:如果把每个企业和整个业界当做人生来看,每一个企业必须把新能源车作为战略的步骤。
要想过完整个人生,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生大家都很熟悉了,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开始走向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有些人出了大学很快弯道超车了,事业蓬勃发展,很多人是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成功的。
有些人快一些,有些人晚一些,但这样的人生大家都会走过。
我们不做新能源车是不可能的。
如果大家组织得好,认识得好,学习得好,可能离开大学以后成功会快一些,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省略不了的。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我们还处在积累的过程。
【主持嘉宾赵先生】:现在最不缺声音的就是新能源车,不懂技术的人在谈技术的问题,懂技术的在谈产业问题。
我的感受是实际不是新能源冷下来了,而是我们更成熟了,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更酷了,变得少言寡语了。
不是说大家不做新能源车了,而是做的更多、更成熟了,并且知道了挑战。
下一个问题抛给欧阳老师,国家的“十城千辆”计划积累了多少经验,未来该怎么走,国家“十二五”纲要中对这方面有什么侧重点。
【欧阳先生】:从2011年开始做“十城千辆”,主要是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尤其是城市公交,推广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总量上还是不错的,但技术角度我们还有一些薄弱环节。总的来看,示范过程的进展是令人满意的。
在“十一五”末期开始探索,为“十二五”战略制定提供数据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正好是在转型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步的对技术路线、标准法规、商业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科技角度我认为,“十二五”的基本战略已经达成共识,确立了产业升级、技术转型和科技跨越三大需求和目标,由此确立了三个重点任务。
重点的投入在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即电池、电动机、电控。同时为了产业化和市场开拓,我们又增加了技术设施技术评估和标准法规。
从研发的角度首先强调的是纯电驱动,尤其是小型、微型的纯电动车和里程延长,插电式的终极轿车。
把纯电动的概念扩展为纯电驱动,在轿车里面强调纯电驱动,包含了插电式和里程延长式。
今后五年小型纯电动车是黄金机遇期,目前的电池水平用于小型和微型纯电动车,车型比较小比较轻,有续航里程比较短的问题。
未来我们对燃料电池的研究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燃料电池车仍然是一个技术制高点,我们要重视技术的研发跟踪。
任务明确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怎么落实。
我们的创新体系、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即使我们把重点都搞清楚了,但实施这些重点,落实起来往往比我们的预期要差一点。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流程体系、规范,尤其是研发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基础能力的建设。
为了弥补缺陷,我们必须找到具有我国特色的方法。
所以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可能是一个好办法,现在华国汽车工程学会建立了轻量化联盟,牵头建立了下一代纯电驱动的联盟,有华米电动汽车的联盟,有央企纯电驱动的联盟。
通过技术联盟的方式,尤其是针对混合动力基于产业链的联盟和纯电动基于价值链的联盟,以及以技术为纽带的研发机构为主体的联盟,应该是今后实施重点任务的主要机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