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国外经验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无人驾驶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第六百五十章 国外经验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无人驾驶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无人驾驶帝国-一本书
无人驾驶帝国
作者:无人车来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曾老师接着说: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受到我国中央政府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推动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没有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使得政策措施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仍很曲折。
1.国家层面。
我国在 2001 年启动了“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从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等角度对电动汽车展开研发。
发改委在 2004 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出,要突出开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7 年月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管理规则;月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将新能源汽车列入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
2009 年 1 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明确提出,对购置公共交通领域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细则;
2 月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定京都、沪上、重庆等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3 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计划在 201l 年底形成万辆的产能;
5 月,国务院决定以贴息贷款的方式安排 200 亿元资金支持汽车产业的技改。
2010 年 6 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已于今年 7 月内部下发至整车生产厂,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公布。
2.地方层面。
《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明确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作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作为突破口,发展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
《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 2011 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 万辆,以家庭用车和出租车为重点开发小型新能源汽车,时风电动轿车被列为省政府重点扶植对象;
《粤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 2015 年形成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电动汽车销售量占全省新车销售总量的 3%- 5%,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 5%左右;
《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指出,在 3 年内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产品应用多样化,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首选方向,加快开发新能源客车;
《冀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 - 2015 年)》中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示范工程:
按照先示范再推广、先公益再普及的原则,开展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在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等市公交系统先行示范,配套建设快速充电站、蓄能电池更换站、lng 加注站以及停车设施、充电系统等服务网络,及时总结经验并逐步向其他领域和城市推广。
3.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研发成本较高,科研投入不足。
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经费总量与比例均偏低,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且研究与开发类型也主要集中在试验性产品领域,还处于研发活动的改进型研究阶段,缺乏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锂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在电机与电池研发方面,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多数企业处于装配加工型低端阶段。
三是产业链条比较短,生产没有形成规模。
新能源汽车在整车生产方面还没有形成规模,配套企业相对分散,造成产品成本较高,配套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从而导致多数企业选择推迟投产,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
四是价格偏高,市场难以推广。
目前电动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组的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 1 /2,且购车人在几年之内就需要更换昂贵的蓄电池组或单体电池,再加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性能的疑虑,使电动车商业化难以突破。
五是配套设施不健全,充电站等建设缓慢。
电动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充电站网络、电池服务网络、车辆维修网络等,城区内要建设公用充电站,停车场和小区内也要设立充电设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
三、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要顺应国际潮流,需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大研发力度,构建技术研发平台,促进规模化生产,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1.加大研发投入。
对于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要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
在融资、税费征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自主品牌的研发,同时发挥汽车相关企业的自身能量,使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投入。
鼓励城市公交车、出租车采用新能源汽车,倡导、鼓励个人及家庭选购新能源乘用车。同时要做好引导,避免新能源汽车成为进口关键部件的组装工厂,避免一哄而上,造成投资浪费。
2.提升技术水平。
汽车制造的众多环节共同研发、相互合作才能进行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的开发风险和研究成本,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普及。
实施多元化的技术创新策略,注重自主技术的创新,加快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研发。
抓紧攻破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技术上需要从材料、电池、管理系统、机械加工等全面考虑,并用技术法规形式确保技术领先。
由龙头企业带动各企业投入资金建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机构,广泛吸纳新能源汽车研发人才,使其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
3.促进生产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应该与汽车整车同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不例外。
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利益相关,零部件企业的发展需要整车企业的拉动,而整车企业品牌的创造需要零部件企业的支撑。
政府应重视整车和零部件的同时开发与生产,整合两类企业间的资源使其加强信息沟通,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相互促进与协调运行。
还要加强汽车企业的联动合作,结成稠密的网络组织,建设产业集群的内部网络联系,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要求,从而提高生产率,促进规模化生产。
4.明确市场定位。
美、日、欧等国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种类。
我们要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定位,找准市场化发展的突破口,综合考虑技术水平和成本因素,确定重点发展的车型。
总体上看,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当前应该作为重点车型加以推广;
纯电动汽车发展潜力较大,所用锂电池的性能优良,综合考虑纯电动汽车的蓄势里程等相关因素,应该在公共用车领域推广;
燃料电池汽车的价格相对高昂,而且其技术仍然不成熟,当前不适合我国的市场化推广。”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受到我国中央政府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推动和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没有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使得政策措施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仍很曲折。
1.国家层面。
我国在 2001 年启动了“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从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等角度对电动汽车展开研发。
发改委在 2004 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出,要突出开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7 年月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管理规则;月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将新能源汽车列入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
2009 年 1 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通知》明确提出,对购置公共交通领域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细则;
2 月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定京都、沪上、重庆等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3 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计划在 201l 年底形成万辆的产能;
5 月,国务院决定以贴息贷款的方式安排 200 亿元资金支持汽车产业的技改。
2010 年 6 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已于今年 7 月内部下发至整车生产厂,预计将于近期正式公布。
2.地方层面。
《关于促进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明确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作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作为突破口,发展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
《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 2011 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 万辆,以家庭用车和出租车为重点开发小型新能源汽车,时风电动轿车被列为省政府重点扶植对象;
《粤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 2015 年形成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电动汽车销售量占全省新车销售总量的 3%- 5%,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 5%左右;
《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指出,在 3 年内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产品应用多样化,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首选方向,加快开发新能源客车;
《冀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 - 2015 年)》中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示范工程:
按照先示范再推广、先公益再普及的原则,开展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在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等市公交系统先行示范,配套建设快速充电站、蓄能电池更换站、lng 加注站以及停车设施、充电系统等服务网络,及时总结经验并逐步向其他领域和城市推广。
3.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研发成本较高,科研投入不足。
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经费总量与比例均偏低,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且研究与开发类型也主要集中在试验性产品领域,还处于研发活动的改进型研究阶段,缺乏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部件是锂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在电机与电池研发方面,电动汽车制造企业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多数企业处于装配加工型低端阶段。
三是产业链条比较短,生产没有形成规模。
新能源汽车在整车生产方面还没有形成规模,配套企业相对分散,造成产品成本较高,配套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从而导致多数企业选择推迟投产,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
四是价格偏高,市场难以推广。
目前电动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组的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 1 /2,且购车人在几年之内就需要更换昂贵的蓄电池组或单体电池,再加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性能的疑虑,使电动车商业化难以突破。
五是配套设施不健全,充电站等建设缓慢。
电动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充电站网络、电池服务网络、车辆维修网络等,城区内要建设公用充电站,停车场和小区内也要设立充电设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
三、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要顺应国际潮流,需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大研发力度,构建技术研发平台,促进规模化生产,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1.加大研发投入。
对于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要在技术研发、产品升级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
在融资、税费征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自主品牌的研发,同时发挥汽车相关企业的自身能量,使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投入。
鼓励城市公交车、出租车采用新能源汽车,倡导、鼓励个人及家庭选购新能源乘用车。同时要做好引导,避免新能源汽车成为进口关键部件的组装工厂,避免一哄而上,造成投资浪费。
2.提升技术水平。
汽车制造的众多环节共同研发、相互合作才能进行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的开发风险和研究成本,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和普及。
实施多元化的技术创新策略,注重自主技术的创新,加快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研发。
抓紧攻破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技术上需要从材料、电池、管理系统、机械加工等全面考虑,并用技术法规形式确保技术领先。
由龙头企业带动各企业投入资金建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机构,广泛吸纳新能源汽车研发人才,使其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
3.促进生产规模化。
汽车零部件应该与汽车整车同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不例外。
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利益相关,零部件企业的发展需要整车企业的拉动,而整车企业品牌的创造需要零部件企业的支撑。
政府应重视整车和零部件的同时开发与生产,整合两类企业间的资源使其加强信息沟通,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相互促进与协调运行。
还要加强汽车企业的联动合作,结成稠密的网络组织,建设产业集群的内部网络联系,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要求,从而提高生产率,促进规模化生产。
4.明确市场定位。
美、日、欧等国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种类。
我们要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定位,找准市场化发展的突破口,综合考虑技术水平和成本因素,确定重点发展的车型。
总体上看,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当前应该作为重点车型加以推广;
纯电动汽车发展潜力较大,所用锂电池的性能优良,综合考虑纯电动汽车的蓄势里程等相关因素,应该在公共用车领域推广;
燃料电池汽车的价格相对高昂,而且其技术仍然不成熟,当前不适合我国的市场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