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李农求援的消息,冉闵随即找来秦牧、崔皓与荀稷这三个谋臣前来商议应对之策。
崔皓建议立即出兵救援虎牢关,给李农减轻一些压力。荀稷则是主张不出兵,因为四十余万的诸侯联军还在邯郸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冉闵应该将更多的兵力用在对付邯郸的诸侯联军上。
冉闵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询问了秦牧的意见。
秦牧道:“大王,臣认为虎牢关不可不支援,但是要看如何支援。现在李农率军在虎牢关抵御蒲、姚两家十万之军,其实已经绰绰有余的,但是在粮草方面已经供不应求。李农已经在信中说明了,蒲洪与姚弋仲的骑兵已经绕过虎牢关,截断了我军的粮道。此时此刻,大王要考虑的不是给虎牢关增兵,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如何将粮秣输送到虎牢关。”
“秦牧,你有何妙计?”
“此去虎牢关,一马平川,有利于骑兵作战。大王有玄甲骑兵五千人,皆是可以以一敌十之精锐,为解虎牢关之窘境,大王应该派出一名良将,出动玄甲骑兵,并民夫万人运输粮草。关中的骑兵不少,战斗力也不弱,但是五千玄甲骑兵足以应付了。”
“善。”冉闵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荀稷又道:“大王,眼下石祇发起的十三路诸侯联军已经齐聚邯郸,对我邺城虎视眈眈。不知道你打算如何应对?”
“荀稷,你有何妙计?”冉闵知道荀稷既然问出这个事情,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听到这话,荀稷回答道:“大王,臣以为邯郸的十三路诸侯联军,四五十万的兵马不容小觑。其兵势强大,又因磁山之战士气高涨,所以绝不能等闲视之!”
“荀大人此言差矣。”崔皓不得不打岔,说道,“昔日石宣叛乱,携几十万之众,兵力强盛,却依旧败于大王之手。依我看,如今石祇不过是重蹈石宣的覆辙罢了!”
“相邦大人所言,未免有失偏颇了。”
荀稷脸色一沉:“汉末亦有十二路诸侯讨董,结果逼得国贼董卓不得不西迁长安以避其锋芒,如今之形势虽不如那时,但仍旧不能等闲视之啊。”
东汉末年的诸侯联军讨伐董卓的战争,其实并非如同《三国演义》上所说的十九路诸侯(原来十八路,后来追加刘备的第十九路),而是十二路诸侯。
说到董卓,冉闵的脸色有些尴尬,在场的几个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觑。
董卓是何人?
国贼!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
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
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
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袁绍则是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
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后来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董卓可是国贼啊!
用董卓来比喻冉闵,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说出了这番话,荀稷的神色也有些讪讪,反应过来说道:“大王,臣……臣没有别的意思……”
冉闵摆了摆手道:“你继续说下去吧。”
冉闵并不计较这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臣下犯一些错误,冉闵不以为意,可以大度地去包容,若是臣下一点错误都不犯,冉闵反倒有些无所适从。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臣下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圣人”!
“大王,臣以为应当效仿战国时秦对六国之策,即分化、拉拢、瓦解这三步国策!”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荀稷这么一说,大家都回过味来了。
相邦崔皓却仍有异议:“大王,臣以为不妥。今时之世,非同于战国之世,今时诸侯并起,逐鹿中原,而诸侯皆与大王有异心,深恨于大王褒汉贬胡之举,胡人都害怕大王强势崛起,所以在此等同目标之下,在共同的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不会倒戈相向的!”
闻言,冉闵并没有立即发言,而是又询问了秦牧。
冉闵已经习惯了,基本上荀稷和崔皓是唱反调的,但是秦牧却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往往冉闵都会采纳秦牧的计策。
果不其然,秦牧说道:“大王,臣以为相邦大人所言极是。石祇、刘国、张贺度之辈已经与大王反目成仇,大王想要消灭他们,同样的,他们也想除掉大王!”
“在此共同目的之下,他们必定不会私下与我军议和。所以说,此战,是非战不可的!”
“战?如何战?”冉闵还没说话,荀稷便提出了这个异议。
秦牧回答道:“我们的大王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当是时,诸侯联军人多势众,而又士气高涨,兵锋正盛,大王绝不可率军与之决战。邺城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现在聚集在邺城的兵众亦有超过十五万,所以大王完全可以坚守邺城,待到诸侯联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杀出!凭着我兵强马壮的大魏军队,战胜不是难事!”
对此,冉闵不置可否。
荀稷懂得察言观色,随即说道:“大王,臣认为让敌军兵临城下着实不妥!邺城,毕竟是赵国的都城,几经战乱,但其地位不变,如今我魏军又重兵屯于邺城,虽兵马不及诸侯联军之多,但胜在兵强马壮,士卒多是精锐!所以臣认为,此时应当主动出击,但最好是趁着诸侯联军已经兵出邯郸,又不到邺城的时候进击!”
“如此甚好。”
冉闵又眯着眼睛道:“不过,寡人欲全歼诸侯之军,是故此一战,直接迎战联军的主力兵马不会太多,但必须全是精锐!寡人已经将地点选好了,既然要战,咱们就打一个歼灭战!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决战地,苍亭!”
崔皓建议立即出兵救援虎牢关,给李农减轻一些压力。荀稷则是主张不出兵,因为四十余万的诸侯联军还在邯郸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冉闵应该将更多的兵力用在对付邯郸的诸侯联军上。
冉闵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询问了秦牧的意见。
秦牧道:“大王,臣认为虎牢关不可不支援,但是要看如何支援。现在李农率军在虎牢关抵御蒲、姚两家十万之军,其实已经绰绰有余的,但是在粮草方面已经供不应求。李农已经在信中说明了,蒲洪与姚弋仲的骑兵已经绕过虎牢关,截断了我军的粮道。此时此刻,大王要考虑的不是给虎牢关增兵,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如何将粮秣输送到虎牢关。”
“秦牧,你有何妙计?”
“此去虎牢关,一马平川,有利于骑兵作战。大王有玄甲骑兵五千人,皆是可以以一敌十之精锐,为解虎牢关之窘境,大王应该派出一名良将,出动玄甲骑兵,并民夫万人运输粮草。关中的骑兵不少,战斗力也不弱,但是五千玄甲骑兵足以应付了。”
“善。”冉闵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荀稷又道:“大王,眼下石祇发起的十三路诸侯联军已经齐聚邯郸,对我邺城虎视眈眈。不知道你打算如何应对?”
“荀稷,你有何妙计?”冉闵知道荀稷既然问出这个事情,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听到这话,荀稷回答道:“大王,臣以为邯郸的十三路诸侯联军,四五十万的兵马不容小觑。其兵势强大,又因磁山之战士气高涨,所以绝不能等闲视之!”
“荀大人此言差矣。”崔皓不得不打岔,说道,“昔日石宣叛乱,携几十万之众,兵力强盛,却依旧败于大王之手。依我看,如今石祇不过是重蹈石宣的覆辙罢了!”
“相邦大人所言,未免有失偏颇了。”
荀稷脸色一沉:“汉末亦有十二路诸侯讨董,结果逼得国贼董卓不得不西迁长安以避其锋芒,如今之形势虽不如那时,但仍旧不能等闲视之啊。”
东汉末年的诸侯联军讨伐董卓的战争,其实并非如同《三国演义》上所说的十九路诸侯(原来十八路,后来追加刘备的第十九路),而是十二路诸侯。
说到董卓,冉闵的脸色有些尴尬,在场的几个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觑。
董卓是何人?
国贼!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
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
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
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袁绍则是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
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后来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董卓可是国贼啊!
用董卓来比喻冉闵,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说出了这番话,荀稷的神色也有些讪讪,反应过来说道:“大王,臣……臣没有别的意思……”
冉闵摆了摆手道:“你继续说下去吧。”
冉闵并不计较这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臣下犯一些错误,冉闵不以为意,可以大度地去包容,若是臣下一点错误都不犯,冉闵反倒有些无所适从。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臣下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圣人”!
“大王,臣以为应当效仿战国时秦对六国之策,即分化、拉拢、瓦解这三步国策!”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荀稷这么一说,大家都回过味来了。
相邦崔皓却仍有异议:“大王,臣以为不妥。今时之世,非同于战国之世,今时诸侯并起,逐鹿中原,而诸侯皆与大王有异心,深恨于大王褒汉贬胡之举,胡人都害怕大王强势崛起,所以在此等同目标之下,在共同的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不会倒戈相向的!”
闻言,冉闵并没有立即发言,而是又询问了秦牧。
冉闵已经习惯了,基本上荀稷和崔皓是唱反调的,但是秦牧却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往往冉闵都会采纳秦牧的计策。
果不其然,秦牧说道:“大王,臣以为相邦大人所言极是。石祇、刘国、张贺度之辈已经与大王反目成仇,大王想要消灭他们,同样的,他们也想除掉大王!”
“在此共同目的之下,他们必定不会私下与我军议和。所以说,此战,是非战不可的!”
“战?如何战?”冉闵还没说话,荀稷便提出了这个异议。
秦牧回答道:“我们的大王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当是时,诸侯联军人多势众,而又士气高涨,兵锋正盛,大王绝不可率军与之决战。邺城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现在聚集在邺城的兵众亦有超过十五万,所以大王完全可以坚守邺城,待到诸侯联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杀出!凭着我兵强马壮的大魏军队,战胜不是难事!”
对此,冉闵不置可否。
荀稷懂得察言观色,随即说道:“大王,臣认为让敌军兵临城下着实不妥!邺城,毕竟是赵国的都城,几经战乱,但其地位不变,如今我魏军又重兵屯于邺城,虽兵马不及诸侯联军之多,但胜在兵强马壮,士卒多是精锐!所以臣认为,此时应当主动出击,但最好是趁着诸侯联军已经兵出邯郸,又不到邺城的时候进击!”
“如此甚好。”
冉闵又眯着眼睛道:“不过,寡人欲全歼诸侯之军,是故此一战,直接迎战联军的主力兵马不会太多,但必须全是精锐!寡人已经将地点选好了,既然要战,咱们就打一个歼灭战!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决战地,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