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国君再次召开“卿”级别的会议又是在半个月之后。
新一轮的会议开始之前,众“卿”没少聚会商议各职位的归属问题。
讨价还价之后的各职位名单将由中行偃交给国君。
需要半个月之久,一方面是几个“卿”都有自己的诉求,再来就是国君多次驳回中行偃提交的名单。
最后确定下来的是:
元戎中行偃兼任司马,中军佐士匄兼任士师。
上军将吕武兼任司徒、内史,上军佐魏琦兼任御史。
下军将智朔兼任中尉,下军佐赵武兼任司寇。
当然不是所有官职都被六“卿”包圆了,还留下不少官职可以让国君去任命其他人。
等待所有官职得到确认,之前耽搁下来的事情就必须马上得到处理。
在这种背景下,智罃和韩厥先后离开“新田”各归封地。
比较神奇的是,后来智罃的病好了,相反韩厥却是真的生病。
今天,吕武得到中行偃的邀请一起接见来自郑国的子驷,隔壁则是士匄带着魏琦接见来自吴国的子远。
从来使的前缀来看,能够看出两位正使都是各自国家的公族,可能是公子或公孙之类的身份。
子驷的正式称呼叫公子騑,他的全称则叫姬騑(fēi),身份是郑国的执政大夫。
看着和听着都挺复杂,不一样的场合怎么去称呼就存在讲究了。
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吕武只会发挥眼睛和耳朵的作用,暂时忘记自己还有一张嘴巴。
子驷对晋国元戎和上军将接见自己还是感觉受到尊重的。他讲了一些自己本不该来,还是来了之类的话,随后开始讲起了郑国的难处。
什么“不该来又来了”之类,使得吕武怎么听着都觉得有点“古龙”的味道。
话好说,郑国的难处关晋国什么事?甚至晋国应该巴不得郑国难处越多越大越好才对。
然而,以春秋时代的复杂性质,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行偃没有取笑子驷关于郑国面临的困难,代表晋国进行了慰问,只是没有提出晋国愿意接纳郑国的话题。
子驷“浅尝即可”一般的试探没有得到接纳,转为开始商谈上次盟好的后续诸事。
其中,包括郑国承认“祭”地归于晋国,只是希望晋国能够给予一些补偿,不要财货之类的东西,请求晋国能够放归一些郑人回国。
这个也是士匄为什么不来见子驷的原因之一,占了人家的地,掳掠了财产和人口,见面不至于尴尬,提到关于归还的话题若是在场,不免要给予正面的回应。
因为没有范氏的人在场,中行偃也就提到需要跟范氏沟通才能给郑国一个正式的回复。
会谈到这里不再有什么好说的,闲扯一些压根不重要的事情,随后也就结束了。
“我以为智伯疲楚之策甚佳,不可使郑绝望,留有盟陈余地。”中行偃绝对忘记首个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了,也有可能是选择性的遗忘。
这已经不是中行偃第一次谈到正治主张,重复提起智罃也有其它诉求。
总之,智罃肯定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死后别想获得什么美谥。
这个是智罃需要为作为元戎做下的事情进行买单。
同出荀氏一家的中行偃还是很希望能挽救智罃一波,也能看得出至少智朔不那么迫切想跟荀氏划清界限了。
吕武没说什么。
互为同宗拉一把,于情于理还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中行偃不但能持续获得智氏的好感,还能让各家产生一种相对温和的印象。
没有多久,士匄、魏琦跟子远的见面也结束。
他们四个人凑成了一块,互相进行信息互换。
“归还郑人?”士匄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直接一阵“哈哈”大笑。
吃下去的东西怎么可能吐出来!
别说是归还一个郑人,范氏连属于郑国的一根毛都不会给。
中行偃没多说什么,说道:“吴使复来,为‘鸡泽’之会致歉?”
刚才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就觉得吴国肯定又被楚国教训,并且挨的一顿揍绝对不轻。
毕竟,吴国是一个稍微有点成绩就使劲撒欢的国家,只有遭到极大的重创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正常人。
他们这些“卿”早就有过商议,吴国属于晋国必须拉拢的国家之一,只要代价允许救援吴国属于势在必行。
这一次子远过来,很是难得地认错,表达上次谴责完全就是一个误会,并且希望晋国能够给楚国施加压力,请求晋君姬周情况允许的话,再去南方搞一次会盟。
士匄已经代表晋君姬周给出回应,表示绝对不会让吴国孤军奋战,至于会盟这种事情需要时间来进行安排,时机合适了会召开会盟。
他们通了通气,喊上智朔和赵武,六个“卿”整整齐齐地一块进宫。
站在宫门处迎接的人是刚刚就任“阍卫”的韩起,没从他身上看到什么怨恨,有的只是一种平淡。
韩起成为“阍卫”是出自国君的直接任命,没经过众“卿”的推荐和允许,事实上也不需要。
国君任命韩起为“阍卫”就一个意思:大家别动韩氏!
这个跟上一次阴氏和魏氏的表态相同,韩氏已经成为国君的一道“警戒线”了,谁去动都能被解读又要干弑君的事情。
那么等于是在考量国君的威严成份,再来就是六“卿”想不想晋国能恢复正常,又愿不愿意一致对外,不想在国内继续搞东搞西。
见到国君之后,众人行礼再分别就坐,由中行偃来进行汇报。
只是过去一点时间,国君清瘦了不少,身上的气质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
当然了,气质这种玩意还是依靠人去发挥想象力。
吕武看向国君的眼中自带特效,画面里国君身上一直在冒出黑色雾气,明明是很正常的表情也能看出一种阴鸷。
“如此……”国君听完沉吟了一小会,问道:“诸‘卿’以为如何行事较为妥当?”
中行偃立刻答道:“臣以为,范氏、智氏、赵氏担负晋之南,阴氏、魏氏担负晋之西,中行氏/荀氏、阴氏担负晋之北,中行氏/荀氏、智氏、范氏担负晋之东,为制霸之王道也!”
哦嚯!
这不是战区划分吗?
新一轮的会议开始之前,众“卿”没少聚会商议各职位的归属问题。
讨价还价之后的各职位名单将由中行偃交给国君。
需要半个月之久,一方面是几个“卿”都有自己的诉求,再来就是国君多次驳回中行偃提交的名单。
最后确定下来的是:
元戎中行偃兼任司马,中军佐士匄兼任士师。
上军将吕武兼任司徒、内史,上军佐魏琦兼任御史。
下军将智朔兼任中尉,下军佐赵武兼任司寇。
当然不是所有官职都被六“卿”包圆了,还留下不少官职可以让国君去任命其他人。
等待所有官职得到确认,之前耽搁下来的事情就必须马上得到处理。
在这种背景下,智罃和韩厥先后离开“新田”各归封地。
比较神奇的是,后来智罃的病好了,相反韩厥却是真的生病。
今天,吕武得到中行偃的邀请一起接见来自郑国的子驷,隔壁则是士匄带着魏琦接见来自吴国的子远。
从来使的前缀来看,能够看出两位正使都是各自国家的公族,可能是公子或公孙之类的身份。
子驷的正式称呼叫公子騑,他的全称则叫姬騑(fēi),身份是郑国的执政大夫。
看着和听着都挺复杂,不一样的场合怎么去称呼就存在讲究了。
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吕武只会发挥眼睛和耳朵的作用,暂时忘记自己还有一张嘴巴。
子驷对晋国元戎和上军将接见自己还是感觉受到尊重的。他讲了一些自己本不该来,还是来了之类的话,随后开始讲起了郑国的难处。
什么“不该来又来了”之类,使得吕武怎么听着都觉得有点“古龙”的味道。
话好说,郑国的难处关晋国什么事?甚至晋国应该巴不得郑国难处越多越大越好才对。
然而,以春秋时代的复杂性质,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行偃没有取笑子驷关于郑国面临的困难,代表晋国进行了慰问,只是没有提出晋国愿意接纳郑国的话题。
子驷“浅尝即可”一般的试探没有得到接纳,转为开始商谈上次盟好的后续诸事。
其中,包括郑国承认“祭”地归于晋国,只是希望晋国能够给予一些补偿,不要财货之类的东西,请求晋国能够放归一些郑人回国。
这个也是士匄为什么不来见子驷的原因之一,占了人家的地,掳掠了财产和人口,见面不至于尴尬,提到关于归还的话题若是在场,不免要给予正面的回应。
因为没有范氏的人在场,中行偃也就提到需要跟范氏沟通才能给郑国一个正式的回复。
会谈到这里不再有什么好说的,闲扯一些压根不重要的事情,随后也就结束了。
“我以为智伯疲楚之策甚佳,不可使郑绝望,留有盟陈余地。”中行偃绝对忘记首个提出疲楚之策的人是申公巫臣了,也有可能是选择性的遗忘。
这已经不是中行偃第一次谈到正治主张,重复提起智罃也有其它诉求。
总之,智罃肯定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死后别想获得什么美谥。
这个是智罃需要为作为元戎做下的事情进行买单。
同出荀氏一家的中行偃还是很希望能挽救智罃一波,也能看得出至少智朔不那么迫切想跟荀氏划清界限了。
吕武没说什么。
互为同宗拉一把,于情于理还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中行偃不但能持续获得智氏的好感,还能让各家产生一种相对温和的印象。
没有多久,士匄、魏琦跟子远的见面也结束。
他们四个人凑成了一块,互相进行信息互换。
“归还郑人?”士匄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直接一阵“哈哈”大笑。
吃下去的东西怎么可能吐出来!
别说是归还一个郑人,范氏连属于郑国的一根毛都不会给。
中行偃没多说什么,说道:“吴使复来,为‘鸡泽’之会致歉?”
刚才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就觉得吴国肯定又被楚国教训,并且挨的一顿揍绝对不轻。
毕竟,吴国是一个稍微有点成绩就使劲撒欢的国家,只有遭到极大的重创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正常人。
他们这些“卿”早就有过商议,吴国属于晋国必须拉拢的国家之一,只要代价允许救援吴国属于势在必行。
这一次子远过来,很是难得地认错,表达上次谴责完全就是一个误会,并且希望晋国能够给楚国施加压力,请求晋君姬周情况允许的话,再去南方搞一次会盟。
士匄已经代表晋君姬周给出回应,表示绝对不会让吴国孤军奋战,至于会盟这种事情需要时间来进行安排,时机合适了会召开会盟。
他们通了通气,喊上智朔和赵武,六个“卿”整整齐齐地一块进宫。
站在宫门处迎接的人是刚刚就任“阍卫”的韩起,没从他身上看到什么怨恨,有的只是一种平淡。
韩起成为“阍卫”是出自国君的直接任命,没经过众“卿”的推荐和允许,事实上也不需要。
国君任命韩起为“阍卫”就一个意思:大家别动韩氏!
这个跟上一次阴氏和魏氏的表态相同,韩氏已经成为国君的一道“警戒线”了,谁去动都能被解读又要干弑君的事情。
那么等于是在考量国君的威严成份,再来就是六“卿”想不想晋国能恢复正常,又愿不愿意一致对外,不想在国内继续搞东搞西。
见到国君之后,众人行礼再分别就坐,由中行偃来进行汇报。
只是过去一点时间,国君清瘦了不少,身上的气质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
当然了,气质这种玩意还是依靠人去发挥想象力。
吕武看向国君的眼中自带特效,画面里国君身上一直在冒出黑色雾气,明明是很正常的表情也能看出一种阴鸷。
“如此……”国君听完沉吟了一小会,问道:“诸‘卿’以为如何行事较为妥当?”
中行偃立刻答道:“臣以为,范氏、智氏、赵氏担负晋之南,阴氏、魏氏担负晋之西,中行氏/荀氏、阴氏担负晋之北,中行氏/荀氏、智氏、范氏担负晋之东,为制霸之王道也!”
哦嚯!
这不是战区划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