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上位者的无奈(完)-魔修求生指南txt下载书包网
第1084章 上位者的无奈(完)-魔修求生指南txt下载书包网-北朝求生实录-一本书
北朝求生实录
作者:携剑远行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夜之间,邺南城的原长山王府,被烧成灰烬。官府的说法,是被山匪打劫,一把火给烧了。高演的妻妾全部被掳走,唯独高百年侥幸逃过一劫。
然后被“好心人”送到他姑姑渤海长公主高彾府上。
当然,这个官方说法,只有傻子才会相信!能住在邺城的人,又怎么会是什么都不懂的草包呢?
有个相当可信的说法是,京畿大都督高伯逸主导了这一场“浩劫”。事实上,哪里有什么山匪啊,山匪还能跑邺城里面来?负责城防的军士都死干净了?
不过,他们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伯逸会怎么说,谁让他手里捏着军队呢?他说是烧掉王府的人是山匪,那就是山匪呗,并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此事就像是在汹涌的海面上扔一块石头,并未激起任何波澜。
过了几天,长山王府原址上盖起了很多草棚,以供那些无家可归的乞丐在这里歇脚。官府定期会派人过来引导这些人到到邺西城的工坊里做工,后面,这里就成为了流民的一个“临时居所”。
当然,这是后话了。
朝廷此举赢得了很多平民百姓的赞誉,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人们都是健忘的,半个月都不到,他们就已经把高演等人忘得一干二净,至于长山王府,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好像那里一开始就只是个收容邺南城流民的地方。
……
洛阳西北角(挨着城墙的)有座小城,名叫“金墉城”,乃是河阴之变后,洛阳城的军事指挥中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早以前,洛阳的城墙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北魏孝文帝带着平城(山西大同)的魏国朝廷南下洛阳之后,鲜卑北魏就疯狂建设这座城池。现代的洛阳老城区面积不过108平方公里,然而根据专业人士考古后发现,北魏洛阳及附近的附属地区(主要是佛家庙宇),居然达到骇人听闻的180平方公里!
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后来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也是远远不及此规模的。
如此大的城池,城墙的长度必定十分的长。若是北魏还在,那固然没什么事,可是河阴之变后,北魏帝国遭遇重创,连修城墙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至于后面,邺城变成经济首都,晋阳变成军事核心,根本不关洛阳什么事,所以洛阳城那庞大的城墙体系,就继续变得千疮百孔,被统治者们遗忘了。
毕竟,漏洞已经多到守军都堵不住的地步,哪怕白起复生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后面的人也学聪明了,洛阳太大了,不能不管,但是守城墙是守不住的,改怎么办?
于是他们以洛阳城西北的金墉城为核心,围绕着金墉城布置防御,至于其他兵力和防卫薄弱的地方,就干脆放弃得了。
这个防御体系,一直到王峻主事洛阳以后,才得到缓解和改进。王峻的办法更简单粗暴,那便是在洛阳及周边地区树立哨塔,挖掘壕沟。
修城墙?那是不可能的,这座庞大而破败的洛阳城,已经永远都不可能修好了。
然后王峻将守军解放出来,重新编组,使得各哨塔之间可以互相呼应,而壕沟就和地道差不多,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可以从容应对,便于兵力集中和分散。
王峻麾下的部队,既是守城的部队,亦是机动部队。
不过高孝珩来到洛阳之后,就跟王峻产生了直接的矛盾。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之前这里是王峻“一言而决”的地方,用句不客气的话说,王峻认为高孝珩还是个没断奶的娃娃!
根本没有资格对他指手画脚!
王峻不是没后台的,在很早以前,他就已经投靠了高伯逸,比斛律光站队还要早。北齐将来是个什么局面,在六镇鲜卑被击溃后,明白人都看得到,更别说王峻对这种政治上的“气候变化”,那可是相当敏感的。
之前的时候,王峻得到某人的指示,刻意与高孝珩井水不犯河水。他带着亲信部下,跟一部分洛阳守军精锐死守金墉城和粮库。
而高孝珩则是得到了在洛阳地区募兵的权力,他临时招募了一支军队,依靠高氏皇族一脉的家将亲兵,将其混编,并派人对其进行整顿训练,平日里,这两支队伍倒也相安无事。
这天,王峻正在金墉城上巡视,他隐隐感觉到,大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爆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峻在洛阳地区戍守已经好几年了,对弘农城那边的动向十分熟悉。
对方派遣斥候是个什么频率,平日里喜欢在什么地方出没,这些微小的信息,他都有观察,并总结规律。
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北周斥候的活动频率明显增加了!这些人不断试探洛阳城的防御纵深,在干什么呢?
以王峻多年从军的经验看,对方是在绘制自己这边的布防图!古代地图粗糙,更烦躁的是笔也很粗。一张地图往往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只能绘制最想表达的信息。
专业斥候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绘制详细的战场地图,哪怕不会画,也要至少回去能描述清楚。
所以当北周的斥候频繁出现在洛阳周边的时候,王峻觉得这是个十分不好的信息,他已经闻到战争的味道了。
“王将军,高都督的亲笔信!”
亲信将一个竹筒递给王峻说道。
嗯?
王峻一愣,下意识的接过竹筒,解开火漆,取出信纸,将竹筒递给亲信。
“率军驻守虎牢关,将洛阳城防移交高孝珩,不得自作主张。”
信纸上就这么一句话,如果不是高伯逸字体非常特别,王峻又十分熟悉,他几乎要以为这封信是伪造的。
“高都督,这是要做什么?”
王峻暗暗揣摩起来,很明显,高伯逸跟高孝珩,完全不是一路人。王峻经常听到部下告状,说高孝珩时不时的发牢骚,说高伯逸的坏话。
现在高孝珩身边大概也是聚集了一批高氏皇族的死忠吧。
王峻似乎有些明白了高伯逸的思路。
“来人啊,传令下去,明日东进虎牢关,接替虎牢关城防。派人去跟高孝珩说一声,以后洛阳的事情,他说了算,老子不管了。”
然后被“好心人”送到他姑姑渤海长公主高彾府上。
当然,这个官方说法,只有傻子才会相信!能住在邺城的人,又怎么会是什么都不懂的草包呢?
有个相当可信的说法是,京畿大都督高伯逸主导了这一场“浩劫”。事实上,哪里有什么山匪啊,山匪还能跑邺城里面来?负责城防的军士都死干净了?
不过,他们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伯逸会怎么说,谁让他手里捏着军队呢?他说是烧掉王府的人是山匪,那就是山匪呗,并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此事就像是在汹涌的海面上扔一块石头,并未激起任何波澜。
过了几天,长山王府原址上盖起了很多草棚,以供那些无家可归的乞丐在这里歇脚。官府定期会派人过来引导这些人到到邺西城的工坊里做工,后面,这里就成为了流民的一个“临时居所”。
当然,这是后话了。
朝廷此举赢得了很多平民百姓的赞誉,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人们都是健忘的,半个月都不到,他们就已经把高演等人忘得一干二净,至于长山王府,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好像那里一开始就只是个收容邺南城流民的地方。
……
洛阳西北角(挨着城墙的)有座小城,名叫“金墉城”,乃是河阴之变后,洛阳城的军事指挥中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很早以前,洛阳的城墙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北魏孝文帝带着平城(山西大同)的魏国朝廷南下洛阳之后,鲜卑北魏就疯狂建设这座城池。现代的洛阳老城区面积不过108平方公里,然而根据专业人士考古后发现,北魏洛阳及附近的附属地区(主要是佛家庙宇),居然达到骇人听闻的180平方公里!
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后来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也是远远不及此规模的。
如此大的城池,城墙的长度必定十分的长。若是北魏还在,那固然没什么事,可是河阴之变后,北魏帝国遭遇重创,连修城墙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至于后面,邺城变成经济首都,晋阳变成军事核心,根本不关洛阳什么事,所以洛阳城那庞大的城墙体系,就继续变得千疮百孔,被统治者们遗忘了。
毕竟,漏洞已经多到守军都堵不住的地步,哪怕白起复生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后面的人也学聪明了,洛阳太大了,不能不管,但是守城墙是守不住的,改怎么办?
于是他们以洛阳城西北的金墉城为核心,围绕着金墉城布置防御,至于其他兵力和防卫薄弱的地方,就干脆放弃得了。
这个防御体系,一直到王峻主事洛阳以后,才得到缓解和改进。王峻的办法更简单粗暴,那便是在洛阳及周边地区树立哨塔,挖掘壕沟。
修城墙?那是不可能的,这座庞大而破败的洛阳城,已经永远都不可能修好了。
然后王峻将守军解放出来,重新编组,使得各哨塔之间可以互相呼应,而壕沟就和地道差不多,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可以从容应对,便于兵力集中和分散。
王峻麾下的部队,既是守城的部队,亦是机动部队。
不过高孝珩来到洛阳之后,就跟王峻产生了直接的矛盾。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之前这里是王峻“一言而决”的地方,用句不客气的话说,王峻认为高孝珩还是个没断奶的娃娃!
根本没有资格对他指手画脚!
王峻不是没后台的,在很早以前,他就已经投靠了高伯逸,比斛律光站队还要早。北齐将来是个什么局面,在六镇鲜卑被击溃后,明白人都看得到,更别说王峻对这种政治上的“气候变化”,那可是相当敏感的。
之前的时候,王峻得到某人的指示,刻意与高孝珩井水不犯河水。他带着亲信部下,跟一部分洛阳守军精锐死守金墉城和粮库。
而高孝珩则是得到了在洛阳地区募兵的权力,他临时招募了一支军队,依靠高氏皇族一脉的家将亲兵,将其混编,并派人对其进行整顿训练,平日里,这两支队伍倒也相安无事。
这天,王峻正在金墉城上巡视,他隐隐感觉到,大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爆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峻在洛阳地区戍守已经好几年了,对弘农城那边的动向十分熟悉。
对方派遣斥候是个什么频率,平日里喜欢在什么地方出没,这些微小的信息,他都有观察,并总结规律。
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北周斥候的活动频率明显增加了!这些人不断试探洛阳城的防御纵深,在干什么呢?
以王峻多年从军的经验看,对方是在绘制自己这边的布防图!古代地图粗糙,更烦躁的是笔也很粗。一张地图往往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只能绘制最想表达的信息。
专业斥候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绘制详细的战场地图,哪怕不会画,也要至少回去能描述清楚。
所以当北周的斥候频繁出现在洛阳周边的时候,王峻觉得这是个十分不好的信息,他已经闻到战争的味道了。
“王将军,高都督的亲笔信!”
亲信将一个竹筒递给王峻说道。
嗯?
王峻一愣,下意识的接过竹筒,解开火漆,取出信纸,将竹筒递给亲信。
“率军驻守虎牢关,将洛阳城防移交高孝珩,不得自作主张。”
信纸上就这么一句话,如果不是高伯逸字体非常特别,王峻又十分熟悉,他几乎要以为这封信是伪造的。
“高都督,这是要做什么?”
王峻暗暗揣摩起来,很明显,高伯逸跟高孝珩,完全不是一路人。王峻经常听到部下告状,说高孝珩时不时的发牢骚,说高伯逸的坏话。
现在高孝珩身边大概也是聚集了一批高氏皇族的死忠吧。
王峻似乎有些明白了高伯逸的思路。
“来人啊,传令下去,明日东进虎牢关,接替虎牢关城防。派人去跟高孝珩说一声,以后洛阳的事情,他说了算,老子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