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还在美国“下黑手”的时候,国家就为嘉谷的大豆产业宏图更添了一把火:
批准嘉谷与黑省航运集团合资共同建设抚远港粮食码头;
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
与俄方协调,开建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俄粮回运”通道……
这些都是为了大豆这一国家战略物资的多渠道供应安全,作为国家意志的先锋,嘉谷集团还获得了国家进出口银行给予的30亿美元的境外消费信贷授信。
背靠国家的支持,嘉谷在远东更是放开手脚,在张泽宏的主导下,通过开荒建立更大的境外大豆生产基地。
这也是国家力推的海外农业重点项目之一。
不说黑省的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现货交易中心战略,时至今日,审视中国的大豆消费,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会发现,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竟然如此之大!
十年前,谁也无法想象到一颗小小的大豆影响力会这么大。
榨油甚至都不是大豆最重要的用途了,豆粕才是重点。
作为最大的蛋白来源,豆粕几乎是难以被替代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对肉类的消费开始剧烈增长。而在养猪行业,豆粕是重要的饲料。试想一下,中国每年需要消耗6-7亿头猪,其中绝大部分是自产为主,对豆粕的需求自然是巨量的。
而进口大豆,又极其依赖于美国。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也都知道,美国从来不会停止给我们找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贸易摩擦了。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一发生摩擦,美国的农产品最容易成为另一方的反制点。但如果离不开其供应,这张王牌就毫无威慑力了。
但就大豆而言,寻找新的进口替代之路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顺畅。
纵观大豆生产大国或具有大规模生产潜力的地区,巴西倒是可以作为一个替代选择之一。但巴西的大豆产业一向被四大粮商攥在手里,不是那么稳当。
加拿大倒也有较大潜力,大豆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但作为美国最好的盟友之一,加拿大同样不可靠——老美最喜欢拉上自己的盟友一同搞事情了。
拥有大片未开发耕地的非洲遥远不说,单单是在“饥饿”的非洲生产粮食运回国内,就容易遭受道义上的谴责了。
这么一看,一直以来被视为世界未开发的资源宝库之一的俄远东地区,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再怎么说,俄罗斯也同样不受西方待见,中俄可谓是天然的合作互补关系。
为未来计,加大对远东的开发可谓势在必行。而最妙的是,嘉谷已经深入其中,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这边闲置的耕地或者能兼并的耕地,大部分已经被嘉谷包圆了。但不是还有茫茫的荒地吗?
在俄远东地区,一般农业用荒地的取得成本非常低,甚至在荒地上的树木和水源等,都属于租户所有,可以自由处置。但开荒的成本可不低。
这次,嘉谷还是选择与瓦西里他们“沆瀣一气”。毕竟,他们的人脉关系确实好用。
——别看瓦西里他们总想着削弱嘉谷的影响,但在具体合作上从不含糊。不管是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嘉谷在远东的大豆农场,交通、电力和水利,或者税务、治安等等,都没有遇上太多的麻烦。
从这方面来看,嘉谷分润的好处还是非常值得的——这几年,瓦西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将一粒粒豆子换成一张张钞票,可没少赚。
所以哪怕是开发荒地,嘉谷同样拉上了他们。
当然,因为是从头开发荒地,这次在股份上大家是五五分了。瓦西里他们依然不用投入真金白银,但环保、劳工关系、法律、避税等等问题,就要靠他们“疏通”了。
事实证明,在俄远东这种“蛮荒之地”,要想不被麻烦缠身,该分润的利益就要分润——当然,前提是你要不可或缺,否则,老毛子们随时反客为主,将你一口吞下。
很显然,瓦西里等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通过大豆赚钱,起码现在是离不开嘉谷的。所以哪怕对嘉谷的影响力无限扩大依然有疑虑,该咬的馅饼还是得咬。
嘉谷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一次性圈下了100万公顷的荒地进行开荒。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荒草枯草塘……
这片地区完全处于原始状态,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切的基础设施都需要靠嘉谷来从头建设。
环境自是险恶,但已经是嘉谷精心挑选出来的了。这边土质肥沃,而且位于阿穆尔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虽然无霜期只有100-130天,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此种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嘉谷招募的劳工,竖起垦荒大旗,清杂草,砍树枝,在刚刚清理出的平地上支起了帐篷,这就是垦荒团驻地了。
驻地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一户人家。周围全部是交错在一起的树林和草甸子。树是抗寒的桦树,大腿粗细;草是大小叶樟,齐人胸高;遍野的绿色,不时传来阵阵兽鸣鸟叫。
哪怕嘉谷极力做好后勤保障,垦荒的条件依然极为艰苦——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只能住在帐篷内,营地初建,别说电了,连水都没有,饮用水都只能靠汽车运输……
但对于以国内劳工为主的垦荒团来说,嘉谷给予的丰厚报酬,已经让他们无视一切艰难险阻了;何况,这是在异国他乡大规模开发别人家的土地,无不暗爽。
所以落在前来考察的瓦西里眼里的,就是中国人战天斗地的开荒场景。
每个人都风风火火:领队要联系各类机器及时到场支援;在地里忙着烧荒、翻地的工人们,听从进度紧锣密鼓地工作;寒地黑土被翻滚,机器在耳畔轰鸣……仿佛一曲开荒进行曲飘扬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里。
瓦西里想起每天干活绝对不会超过4个小时,有钱就去买伏特加喝的底层同胞们,一时心情有些复杂。
“我将嘉谷引入远东,究竟会给远东带来怎样的未来呢?”瓦西里喃喃自语道。
一旁的诺威尔随口答道:“未来怎么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当下有钱赚就行了。”
……
批准嘉谷与黑省航运集团合资共同建设抚远港粮食码头;
允许俄罗斯全境大豆进口;
与俄方协调,开建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俄粮回运”通道……
这些都是为了大豆这一国家战略物资的多渠道供应安全,作为国家意志的先锋,嘉谷集团还获得了国家进出口银行给予的30亿美元的境外消费信贷授信。
背靠国家的支持,嘉谷在远东更是放开手脚,在张泽宏的主导下,通过开荒建立更大的境外大豆生产基地。
这也是国家力推的海外农业重点项目之一。
不说黑省的全球非转基因大豆现货交易中心战略,时至今日,审视中国的大豆消费,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会发现,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竟然如此之大!
十年前,谁也无法想象到一颗小小的大豆影响力会这么大。
榨油甚至都不是大豆最重要的用途了,豆粕才是重点。
作为最大的蛋白来源,豆粕几乎是难以被替代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对肉类的消费开始剧烈增长。而在养猪行业,豆粕是重要的饲料。试想一下,中国每年需要消耗6-7亿头猪,其中绝大部分是自产为主,对豆粕的需求自然是巨量的。
而进口大豆,又极其依赖于美国。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也都知道,美国从来不会停止给我们找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贸易摩擦了。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一发生摩擦,美国的农产品最容易成为另一方的反制点。但如果离不开其供应,这张王牌就毫无威慑力了。
但就大豆而言,寻找新的进口替代之路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顺畅。
纵观大豆生产大国或具有大规模生产潜力的地区,巴西倒是可以作为一个替代选择之一。但巴西的大豆产业一向被四大粮商攥在手里,不是那么稳当。
加拿大倒也有较大潜力,大豆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趋势。但作为美国最好的盟友之一,加拿大同样不可靠——老美最喜欢拉上自己的盟友一同搞事情了。
拥有大片未开发耕地的非洲遥远不说,单单是在“饥饿”的非洲生产粮食运回国内,就容易遭受道义上的谴责了。
这么一看,一直以来被视为世界未开发的资源宝库之一的俄远东地区,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再怎么说,俄罗斯也同样不受西方待见,中俄可谓是天然的合作互补关系。
为未来计,加大对远东的开发可谓势在必行。而最妙的是,嘉谷已经深入其中,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这边闲置的耕地或者能兼并的耕地,大部分已经被嘉谷包圆了。但不是还有茫茫的荒地吗?
在俄远东地区,一般农业用荒地的取得成本非常低,甚至在荒地上的树木和水源等,都属于租户所有,可以自由处置。但开荒的成本可不低。
这次,嘉谷还是选择与瓦西里他们“沆瀣一气”。毕竟,他们的人脉关系确实好用。
——别看瓦西里他们总想着削弱嘉谷的影响,但在具体合作上从不含糊。不管是不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嘉谷在远东的大豆农场,交通、电力和水利,或者税务、治安等等,都没有遇上太多的麻烦。
从这方面来看,嘉谷分润的好处还是非常值得的——这几年,瓦西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将一粒粒豆子换成一张张钞票,可没少赚。
所以哪怕是开发荒地,嘉谷同样拉上了他们。
当然,因为是从头开发荒地,这次在股份上大家是五五分了。瓦西里他们依然不用投入真金白银,但环保、劳工关系、法律、避税等等问题,就要靠他们“疏通”了。
事实证明,在俄远东这种“蛮荒之地”,要想不被麻烦缠身,该分润的利益就要分润——当然,前提是你要不可或缺,否则,老毛子们随时反客为主,将你一口吞下。
很显然,瓦西里等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要想通过大豆赚钱,起码现在是离不开嘉谷的。所以哪怕对嘉谷的影响力无限扩大依然有疑虑,该咬的馅饼还是得咬。
嘉谷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一次性圈下了100万公顷的荒地进行开荒。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荒草枯草塘……
这片地区完全处于原始状态,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切的基础设施都需要靠嘉谷来从头建设。
环境自是险恶,但已经是嘉谷精心挑选出来的了。这边土质肥沃,而且位于阿穆尔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虽然无霜期只有100-130天,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此种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嘉谷招募的劳工,竖起垦荒大旗,清杂草,砍树枝,在刚刚清理出的平地上支起了帐篷,这就是垦荒团驻地了。
驻地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一户人家。周围全部是交错在一起的树林和草甸子。树是抗寒的桦树,大腿粗细;草是大小叶樟,齐人胸高;遍野的绿色,不时传来阵阵兽鸣鸟叫。
哪怕嘉谷极力做好后勤保障,垦荒的条件依然极为艰苦——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只能住在帐篷内,营地初建,别说电了,连水都没有,饮用水都只能靠汽车运输……
但对于以国内劳工为主的垦荒团来说,嘉谷给予的丰厚报酬,已经让他们无视一切艰难险阻了;何况,这是在异国他乡大规模开发别人家的土地,无不暗爽。
所以落在前来考察的瓦西里眼里的,就是中国人战天斗地的开荒场景。
每个人都风风火火:领队要联系各类机器及时到场支援;在地里忙着烧荒、翻地的工人们,听从进度紧锣密鼓地工作;寒地黑土被翻滚,机器在耳畔轰鸣……仿佛一曲开荒进行曲飘扬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里。
瓦西里想起每天干活绝对不会超过4个小时,有钱就去买伏特加喝的底层同胞们,一时心情有些复杂。
“我将嘉谷引入远东,究竟会给远东带来怎样的未来呢?”瓦西里喃喃自语道。
一旁的诺威尔随口答道:“未来怎么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当下有钱赚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