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嘉谷国际与澳大利亚最大的粮食出口商cbh签署了入股协议,项目投资7亿澳元,嘉谷国际持有cbh的25%的股份。
加上之前收购的艾莫德粮食公司,嘉谷国际在澳大利亚的粮食贸易,尤其是大麦贸易中,能够影响到的粮源,超过了800万吨。
而这其中,大部分的大麦贸易是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澳大利亚大麦,对中国谷物及食品加工业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和嘉谷的推动,啤酒大麦种植面积大为增加,但大麦总体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国产饲料大麦种植的颓势。
相反的是,国内旺盛的畜牧养殖需求对饲料大麦有着较高的需求预期,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大麦占中国大麦进口总量的50%以上。
背靠着国内的巨大市场就是嘉谷国际的底气,而在澳大利亚的粮食贸易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后,嘉谷国际首先推动改变的,是澳大利亚谷物业的一个持续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农药残留。
澳洲麦农倾向于用草甘膦来处理成熟的饲料大麦作物。虽然国内并没有为进口大麦中的草甘膦残留量设定上限,但大麦中的草甘膦残留量依然是较大的食品安全威胁。
说白了,嘉谷农牧每年也需要进口一批饲料大麦,含有草甘膦的大麦可无法满足嘉谷饲料原料标准。
嘉谷体系完全控股的艾莫德粮食公司自不必多说,而入股的cbh为了保护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完全赞同嘉谷国际的草甘膦无残标准。
在大麦收割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cbh公开表示,它有责任维护出口市场,为此,cbh选择自行禁止向中国出口经草甘膦处理过的饲料大麦。
这就是掌控海外粮源的另一重好处了——除了贸易盈利,还有助于推广嘉谷体系标准甚至中国标准,从进口源头维护食品安全。
……
从俄远东到美国,再到澳大利亚,嘉谷国际大举收购农业资产的行为,再次引发国内业内人士的关注。
尤其是嘉谷国际此次通过收购和入股对澳大利亚粮源施加影响,更多相关的国内进口商都真切感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锐气。
像国内最大的饲料企业新希望,就是澳大利亚大麦销售的大客户;这乍一转眼,背后就浮现了嘉谷体系的身影。
但这其中,谁也没有比国粮集团更能体会到压力。
——国粮集团的食糖进口,就是从嘉谷糖业手上采购;现在连澳大利亚的粮食进口,也逃不过嘉谷的“黑手”了?
接下来呢?是不是国粮集团所有的粮食进口都可以由嘉谷承包了?
国粮集团的董事长宁老总就拍着桌子追问国际部总经理:“你说说,这都一年多了,我们集团的海外布局,连个目标都没有确定……你们国际部整天说要仔细研究,现在究竟研究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由不得宁老总不着急啊!
虽然行业内似乎还默认国粮集团是国内粮商之首,但细细算来,即使是宁老总,也对这个“老大”地位感到心虚。
——主要是在双方重合的业务上,国粮集团貌似都处于被吊打的地位。
在粮食领域,嘉谷粮油的大米业务一枝独秀,市占率已经超过10%,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国粮完败;
在食用油领域,原材料供应上,嘉谷集团挥师俄远东地区,掌控了一手大豆粮源;而国粮集团只能与四大粮商之一的ad立多家合资企业,需要的大豆大部分由ad供;品牌销售上,嘉谷食用油甚至反超金龙鱼,全方位压制福临门——国粮完败;
在食糖领域,嘉谷糖业已跻身全球糖业前三强,甚至能对国际食糖价格施加影响;而国粮屯河,不过是勉强跻身国内糖业前五强——国粮完败;
在乳制品领域,国粮入股的猛牛,今年又深陷“黄曲霉门”,形象和市占率一落千丈;而嘉谷集团旗下的嘉谷乳业,是国产乳业的标杆,是市占率上升到30%的行业霸主——国粮完败;
在酒业领域,其实算不上业务重合,因为国粮酒业的经营范围是葡萄酒、进口酒、白酒和黄酒,拥有的是“长城”、“桑干”、“孔乙己”等知名品牌;但面对能吸引440亿美元收购报价的清源啤酒……嗯,大概国粮酒业只能抵得上其零头吧——国粮完败;
至于在肉食领域,国粮肉食年出栏不过几十万头的生猪,跟嘉谷农牧数百万的生猪年出栏量相比,差距大得让人绝望——国粮完败;
更别说嘉谷集团能通过巨量农产品库存打击农产品投机;开始实现全球规模化、垄断化格局……
嗯,大概也就嘉谷没有涉及或者发力的面粉行业、棉纺行业、酒店地产行业等,国粮集团才不那么灰头灰脸。
但这对比起来,国粮集团还有脸吗?
国粮集团固然通过不断的并购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但不要说与国际粮商相比了,就算与嘉谷集团将旗下各项业务都做到数一数二的程度相比,真正是“大而不强”。
所以宁老总迫切地希望集团把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主业,回归到保障粮食供应的央企使命中来——奈何下属不给力。
但国粮国际部总经理表示很委屈:“这走出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大宗农产品市场的周期性很强,像生猪行业,经常出现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3年左右一个轮回,粮食等也有类似现象。
倒霉的是,近一年来随着国粮集团将目光投向海外,正是处于农产品景气周期之时,短期内,实在是不适合开展并购。
——嘉谷集团之前那是运气好,或者说眼光好,能在行业低潮期展开并购,如今随着农产品景气周期到来,其资产收益也在提高。但现在入市,看看其对cbh的投资就知道了,绝对的溢价收购。
宁老总不是不明白,所以他强压心中的烦躁,沉声道:“不管怎么说,你们国际部要加快进展了,我们集团迫切需要一个海外平台……”
……
“短期内,恐怕我们要暂缓海外并购的步伐了。”另一边的澳大利亚,在落实了对cbh的投资后,齐政对嘉谷国际的钟华志如是道。
国粮集团知道如今不是并购的好时机,难道齐政会不知道吗?在农产品景气周期,粮商们无不活得挺滋润的,谁稀罕你收购了?
——如果不是cbh需要融资收购澳洲东海岸的码头设施,露出了“破绽”,嘉谷国际也没机会投资入股。饶是如此,也被咬下了一大块肉。
钟华志赞同地点点头:“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滑、需求萎缩的状态到来之前,我们最好是深耕国内,伺机而动,以应对更激烈的竞争……”
“每次潮涨潮落,都会造成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江湖动荡啊!”随着嘉谷集团加快的国际化步伐,不受地域限制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将不同农产品供应链的渠道纳入企业内部;齐政已经嗅到了一股风雨欲来的紧张感。
一方面因为人口增长且日益富足,消费升级是未来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当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农业作为低风险性投资具有优势性——故而全球农业巨头们的扩张兼并从未停歇。
老阵营的abcd四大粮商,至今仍是国际粮食市场的“霸主”,它们在世界各地拥有的独特的贮存仓库、港口、航运船只以及和农户的关系网络,使他们在竞争中显得无以替代。
与四大粮商同时发迹的还有一个强大阵容——岛国的跨国粮商们,包括丸红、伊藤忠、住友……它们是岛国农业对外投资的主力。
而进入新世纪,一批新国际粮商迅速崛起。
国粮集团将放眼国际化,重新回到全球粮食贸易商阵营;丰益国际通过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设厂,成为亚洲地区领先的农业集团;块头最大的要数嘉能可,正在伦敦和香港开启规模空前的ipo,筹资超百亿美元,拓展农产品业务以实现多元化,帮助抵御采矿等业务因价格波动而时常出现的起伏……
当然,还有高歌猛进的嘉谷集团!
国际粮商的江湖,始终是巨人的世界。
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在不断成就这个江湖上的各路豪杰;而中国也已完全具备实力,孕育出世界级的农业巨头公司,挺进国际粮商的新江湖!
比如保持清醒的嘉谷集团,比如彻底觉醒的国粮集团!
……
加上之前收购的艾莫德粮食公司,嘉谷国际在澳大利亚的粮食贸易,尤其是大麦贸易中,能够影响到的粮源,超过了800万吨。
而这其中,大部分的大麦贸易是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澳大利亚大麦,对中国谷物及食品加工业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和嘉谷的推动,啤酒大麦种植面积大为增加,但大麦总体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国产饲料大麦种植的颓势。
相反的是,国内旺盛的畜牧养殖需求对饲料大麦有着较高的需求预期,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大麦占中国大麦进口总量的50%以上。
背靠着国内的巨大市场就是嘉谷国际的底气,而在澳大利亚的粮食贸易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后,嘉谷国际首先推动改变的,是澳大利亚谷物业的一个持续且不容忽视的问题——农药残留。
澳洲麦农倾向于用草甘膦来处理成熟的饲料大麦作物。虽然国内并没有为进口大麦中的草甘膦残留量设定上限,但大麦中的草甘膦残留量依然是较大的食品安全威胁。
说白了,嘉谷农牧每年也需要进口一批饲料大麦,含有草甘膦的大麦可无法满足嘉谷饲料原料标准。
嘉谷体系完全控股的艾莫德粮食公司自不必多说,而入股的cbh为了保护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完全赞同嘉谷国际的草甘膦无残标准。
在大麦收割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cbh公开表示,它有责任维护出口市场,为此,cbh选择自行禁止向中国出口经草甘膦处理过的饲料大麦。
这就是掌控海外粮源的另一重好处了——除了贸易盈利,还有助于推广嘉谷体系标准甚至中国标准,从进口源头维护食品安全。
……
从俄远东到美国,再到澳大利亚,嘉谷国际大举收购农业资产的行为,再次引发国内业内人士的关注。
尤其是嘉谷国际此次通过收购和入股对澳大利亚粮源施加影响,更多相关的国内进口商都真切感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锐气。
像国内最大的饲料企业新希望,就是澳大利亚大麦销售的大客户;这乍一转眼,背后就浮现了嘉谷体系的身影。
但这其中,谁也没有比国粮集团更能体会到压力。
——国粮集团的食糖进口,就是从嘉谷糖业手上采购;现在连澳大利亚的粮食进口,也逃不过嘉谷的“黑手”了?
接下来呢?是不是国粮集团所有的粮食进口都可以由嘉谷承包了?
国粮集团的董事长宁老总就拍着桌子追问国际部总经理:“你说说,这都一年多了,我们集团的海外布局,连个目标都没有确定……你们国际部整天说要仔细研究,现在究竟研究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由不得宁老总不着急啊!
虽然行业内似乎还默认国粮集团是国内粮商之首,但细细算来,即使是宁老总,也对这个“老大”地位感到心虚。
——主要是在双方重合的业务上,国粮集团貌似都处于被吊打的地位。
在粮食领域,嘉谷粮油的大米业务一枝独秀,市占率已经超过10%,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国粮完败;
在食用油领域,原材料供应上,嘉谷集团挥师俄远东地区,掌控了一手大豆粮源;而国粮集团只能与四大粮商之一的ad立多家合资企业,需要的大豆大部分由ad供;品牌销售上,嘉谷食用油甚至反超金龙鱼,全方位压制福临门——国粮完败;
在食糖领域,嘉谷糖业已跻身全球糖业前三强,甚至能对国际食糖价格施加影响;而国粮屯河,不过是勉强跻身国内糖业前五强——国粮完败;
在乳制品领域,国粮入股的猛牛,今年又深陷“黄曲霉门”,形象和市占率一落千丈;而嘉谷集团旗下的嘉谷乳业,是国产乳业的标杆,是市占率上升到30%的行业霸主——国粮完败;
在酒业领域,其实算不上业务重合,因为国粮酒业的经营范围是葡萄酒、进口酒、白酒和黄酒,拥有的是“长城”、“桑干”、“孔乙己”等知名品牌;但面对能吸引440亿美元收购报价的清源啤酒……嗯,大概国粮酒业只能抵得上其零头吧——国粮完败;
至于在肉食领域,国粮肉食年出栏不过几十万头的生猪,跟嘉谷农牧数百万的生猪年出栏量相比,差距大得让人绝望——国粮完败;
更别说嘉谷集团能通过巨量农产品库存打击农产品投机;开始实现全球规模化、垄断化格局……
嗯,大概也就嘉谷没有涉及或者发力的面粉行业、棉纺行业、酒店地产行业等,国粮集团才不那么灰头灰脸。
但这对比起来,国粮集团还有脸吗?
国粮集团固然通过不断的并购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但不要说与国际粮商相比了,就算与嘉谷集团将旗下各项业务都做到数一数二的程度相比,真正是“大而不强”。
所以宁老总迫切地希望集团把更多的精力聚焦于主业,回归到保障粮食供应的央企使命中来——奈何下属不给力。
但国粮国际部总经理表示很委屈:“这走出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大宗农产品市场的周期性很强,像生猪行业,经常出现赚一年,亏一年,平一年,3年左右一个轮回,粮食等也有类似现象。
倒霉的是,近一年来随着国粮集团将目光投向海外,正是处于农产品景气周期之时,短期内,实在是不适合开展并购。
——嘉谷集团之前那是运气好,或者说眼光好,能在行业低潮期展开并购,如今随着农产品景气周期到来,其资产收益也在提高。但现在入市,看看其对cbh的投资就知道了,绝对的溢价收购。
宁老总不是不明白,所以他强压心中的烦躁,沉声道:“不管怎么说,你们国际部要加快进展了,我们集团迫切需要一个海外平台……”
……
“短期内,恐怕我们要暂缓海外并购的步伐了。”另一边的澳大利亚,在落实了对cbh的投资后,齐政对嘉谷国际的钟华志如是道。
国粮集团知道如今不是并购的好时机,难道齐政会不知道吗?在农产品景气周期,粮商们无不活得挺滋润的,谁稀罕你收购了?
——如果不是cbh需要融资收购澳洲东海岸的码头设施,露出了“破绽”,嘉谷国际也没机会投资入股。饶是如此,也被咬下了一大块肉。
钟华志赞同地点点头:“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滑、需求萎缩的状态到来之前,我们最好是深耕国内,伺机而动,以应对更激烈的竞争……”
“每次潮涨潮落,都会造成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江湖动荡啊!”随着嘉谷集团加快的国际化步伐,不受地域限制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将不同农产品供应链的渠道纳入企业内部;齐政已经嗅到了一股风雨欲来的紧张感。
一方面因为人口增长且日益富足,消费升级是未来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当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农业作为低风险性投资具有优势性——故而全球农业巨头们的扩张兼并从未停歇。
老阵营的abcd四大粮商,至今仍是国际粮食市场的“霸主”,它们在世界各地拥有的独特的贮存仓库、港口、航运船只以及和农户的关系网络,使他们在竞争中显得无以替代。
与四大粮商同时发迹的还有一个强大阵容——岛国的跨国粮商们,包括丸红、伊藤忠、住友……它们是岛国农业对外投资的主力。
而进入新世纪,一批新国际粮商迅速崛起。
国粮集团将放眼国际化,重新回到全球粮食贸易商阵营;丰益国际通过在新兴市场国家投资设厂,成为亚洲地区领先的农业集团;块头最大的要数嘉能可,正在伦敦和香港开启规模空前的ipo,筹资超百亿美元,拓展农产品业务以实现多元化,帮助抵御采矿等业务因价格波动而时常出现的起伏……
当然,还有高歌猛进的嘉谷集团!
国际粮商的江湖,始终是巨人的世界。
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在不断成就这个江湖上的各路豪杰;而中国也已完全具备实力,孕育出世界级的农业巨头公司,挺进国际粮商的新江湖!
比如保持清醒的嘉谷集团,比如彻底觉醒的国粮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