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突如其来的“恶评”(2/2)-超级农业强国txt下载,全集,全本,完结,全文下载
第547章 突如其来的“恶评”(2/2)-超级农业强国txt下载,全集,全本,完结,全文下载-超级农业强国-一本书
超级农业强国
作者:凌烟阁阁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9月底,马定文转道西北的阿拉鄯沙漠。
在阿拉鄯沙漠内,有嘉谷目前种植规模最大的林业基地——梭梭林。
如果说,马定文对于晋省的麻疯树基地是赞誉有加的话,对于沙漠里的梭梭林基地就吐槽不能了。
他知道种植梭梭林具有很大的生态意义,但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它不划算啊!
同样的投资,哪怕是种植最简单的速生林,相信都会比在沙漠里种梭梭林划算。
但当马定文真的来到阿拉鄯沙漠时,却被眼前大片大片的梭梭林给震撼到了。
浩瀚的沙漠沙丘中,一片片的梭梭林,一眼望不到边,将嘉谷开发的绿洲包围起来。蓝天上飘着白云,跟地上的黄沙与绿洲交相辉映,瞬间让人心旷神怡。
他错了!
不曾走进这片荒凉的沙漠,你不会相信在这片沙漠间的生命有多顽强。
不曾踏上这片翻天覆地的绿洲,你不会感受到梭梭林的存在是多么伟大。
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沙漠的马定文来说,沙漠中的树木简直就是魔术一般的存在。看到顽强扎根于贫瘠沙地的梭梭林,你根本不会想着计算它的经济价值,只会对其怀有敬意。
但马定文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怀有这种敬意的。
……
在马定文沉醉在沙漠变绿洲的奇迹之时,美国一位有名的生态学家,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是在创造奇迹,还是在制造灾难?”的文章,让嘉谷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浩大的舆论寒冬。
——“……中国政府,和一家中国公司,在大陆深处的一片浩瀚沙漠区,进行着一个惊人的计划!
他们计划着,将这块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区,变成可种植的良田,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农产品在国际上的依赖。
听起来,这个计划堪称伟大不是?寸草不生的大沙漠,经过人力的顽强对抗后,覆盖上植物,水土不再流失了,沙地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难道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吗?
并不是!
在自然界,无论是沙漠、荒山秃岭,还是草地和灌丛,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众所周知,沙漠的形成是由于缺水。
千万年的演化,干旱的依旧干旱,凭什么认为人类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可以改变千万年大气环流都改变不了的干旱?
譬如中国人要开发的沙漠区,自西北向东南绵亘550公里,西北最宽处约273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3000~3500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中国唯一的内海,叫渤海,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折合18000毫米。
不考虑单位,只考虑数字。这个沙漠区的一年蒸发是9x3000(仅取最小单位),等于2.7万。而渤海的水,约等于14万。
也就是说,中国人开发的整个沙漠区,五年就能蒸发掉一个内海的水,这还不算植物生长要消耗的水分。
问题是,这些水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无非是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一途。
但这种做法是傲慢的,也是愚蠢的。
中国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不是在创造奇迹,而是在制造更大的生态灾难!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只要能长树的地方,上帝一定会造出一个“顶级的森林”。但我们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这家叫嘉谷的公司,就更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
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嘉谷开发阿拉鄯沙漠区的进度,用貌似详实的数据和有说服力的科学知识,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嘉谷集团,还很有心机地放出了几张沙漠里植物枯死的照片。
《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不必多说。纷至沓来的是《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日报》等诸多全美主流媒体的竞相转载和报道,各种媒体人纷纷对此事件发表激烈评论。
在这个信息畅通的“地球村”时代,信息的传递是以秒来计算的。美国主流媒体掀起阵阵波涛的当天,国内就已经涌现了针对“嘉谷开发沙漠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逆天改命”的评论文章。
嘉谷总部大楼,顶层最大的会议室内。
透明的落地窗倒映着嘉谷一众高层凝重的脸。
齐政、王昱业、公关部张泽宏、战略部丁显、嘉谷实验室陈建章……除了不在总部的几名高管外,整个嘉谷的核心阵容都聚集在这里了。
“外媒方面,对于我们的态度90%以上都是恶评。国内现在发声的媒体,也大多不是说好话的。与我们关系良好的媒体,都在等待我们的态度!”张泽宏言简意赅地总结当前的舆论形势。
听到外媒方面恶评如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高层脸都黑了。
齐政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
要说咋一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齐政还是很紧张了一番的。毕竟,别人开发沙漠是靠“大力出奇迹”,他开发沙漠是“真·逆天改命”。
但是,稍微观察了一阵子,齐政反而不紧张了。
原来不是发现了什么开挂的端倪,而是单纯为了“黑”而“黑”。
这就莫得心慌了。
对于大举开发沙漠,以及开发的后果,齐政是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的。
从贝加尔湖“地下调水”;以大学教授不完善的“深循环理论”作掩护;前期要低调而且让关键的水源开发挂上国家项目的名头……
而且,作为开挂人士,齐政在做好了决定之后,不会因为谁的吹捧或反对,就有丝毫的改变——除非会暴露秘密。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破事儿一大堆,但真不是最严重的情况。
当然,王昱业等管理层就不这么想了:“以前还可以不在乎国外的纷纷扰扰,但现在不行了。我们在海外有血缘关系的子公司已经不少,这样的舆论对我们有害无益。最关键是,这样的舆论风潮如果在国内也蔓延开来,形成压倒性声讨攻势,后果将不堪设想。”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齐政想了想,首先问了一个问题:“最先在《纽约时报》发出声讨的那货,是什么来头?”
战略部的丁显立刻回答道:“是一名叫帕森特里的生态学博士,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重要管理层之一。”
“绿色和平组织?”齐政双眼眯了起来。
……
在阿拉鄯沙漠内,有嘉谷目前种植规模最大的林业基地——梭梭林。
如果说,马定文对于晋省的麻疯树基地是赞誉有加的话,对于沙漠里的梭梭林基地就吐槽不能了。
他知道种植梭梭林具有很大的生态意义,但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它不划算啊!
同样的投资,哪怕是种植最简单的速生林,相信都会比在沙漠里种梭梭林划算。
但当马定文真的来到阿拉鄯沙漠时,却被眼前大片大片的梭梭林给震撼到了。
浩瀚的沙漠沙丘中,一片片的梭梭林,一眼望不到边,将嘉谷开发的绿洲包围起来。蓝天上飘着白云,跟地上的黄沙与绿洲交相辉映,瞬间让人心旷神怡。
他错了!
不曾走进这片荒凉的沙漠,你不会相信在这片沙漠间的生命有多顽强。
不曾踏上这片翻天覆地的绿洲,你不会感受到梭梭林的存在是多么伟大。
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沙漠的马定文来说,沙漠中的树木简直就是魔术一般的存在。看到顽强扎根于贫瘠沙地的梭梭林,你根本不会想着计算它的经济价值,只会对其怀有敬意。
但马定文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怀有这种敬意的。
……
在马定文沉醉在沙漠变绿洲的奇迹之时,美国一位有名的生态学家,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是在创造奇迹,还是在制造灾难?”的文章,让嘉谷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浩大的舆论寒冬。
——“……中国政府,和一家中国公司,在大陆深处的一片浩瀚沙漠区,进行着一个惊人的计划!
他们计划着,将这块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区,变成可种植的良田,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农产品在国际上的依赖。
听起来,这个计划堪称伟大不是?寸草不生的大沙漠,经过人力的顽强对抗后,覆盖上植物,水土不再流失了,沙地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难道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吗?
并不是!
在自然界,无论是沙漠、荒山秃岭,还是草地和灌丛,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众所周知,沙漠的形成是由于缺水。
千万年的演化,干旱的依旧干旱,凭什么认为人类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可以改变千万年大气环流都改变不了的干旱?
譬如中国人要开发的沙漠区,自西北向东南绵亘550公里,西北最宽处约273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3000~3500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中国唯一的内海,叫渤海,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折合18000毫米。
不考虑单位,只考虑数字。这个沙漠区的一年蒸发是9x3000(仅取最小单位),等于2.7万。而渤海的水,约等于14万。
也就是说,中国人开发的整个沙漠区,五年就能蒸发掉一个内海的水,这还不算植物生长要消耗的水分。
问题是,这些水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无非是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一途。
但这种做法是傲慢的,也是愚蠢的。
中国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不是在创造奇迹,而是在制造更大的生态灾难!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只要能长树的地方,上帝一定会造出一个“顶级的森林”。但我们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这家叫嘉谷的公司,就更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
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嘉谷开发阿拉鄯沙漠区的进度,用貌似详实的数据和有说服力的科学知识,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嘉谷集团,还很有心机地放出了几张沙漠里植物枯死的照片。
《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不必多说。纷至沓来的是《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日报》等诸多全美主流媒体的竞相转载和报道,各种媒体人纷纷对此事件发表激烈评论。
在这个信息畅通的“地球村”时代,信息的传递是以秒来计算的。美国主流媒体掀起阵阵波涛的当天,国内就已经涌现了针对“嘉谷开发沙漠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逆天改命”的评论文章。
嘉谷总部大楼,顶层最大的会议室内。
透明的落地窗倒映着嘉谷一众高层凝重的脸。
齐政、王昱业、公关部张泽宏、战略部丁显、嘉谷实验室陈建章……除了不在总部的几名高管外,整个嘉谷的核心阵容都聚集在这里了。
“外媒方面,对于我们的态度90%以上都是恶评。国内现在发声的媒体,也大多不是说好话的。与我们关系良好的媒体,都在等待我们的态度!”张泽宏言简意赅地总结当前的舆论形势。
听到外媒方面恶评如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高层脸都黑了。
齐政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
要说咋一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齐政还是很紧张了一番的。毕竟,别人开发沙漠是靠“大力出奇迹”,他开发沙漠是“真·逆天改命”。
但是,稍微观察了一阵子,齐政反而不紧张了。
原来不是发现了什么开挂的端倪,而是单纯为了“黑”而“黑”。
这就莫得心慌了。
对于大举开发沙漠,以及开发的后果,齐政是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的。
从贝加尔湖“地下调水”;以大学教授不完善的“深循环理论”作掩护;前期要低调而且让关键的水源开发挂上国家项目的名头……
而且,作为开挂人士,齐政在做好了决定之后,不会因为谁的吹捧或反对,就有丝毫的改变——除非会暴露秘密。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破事儿一大堆,但真不是最严重的情况。
当然,王昱业等管理层就不这么想了:“以前还可以不在乎国外的纷纷扰扰,但现在不行了。我们在海外有血缘关系的子公司已经不少,这样的舆论对我们有害无益。最关键是,这样的舆论风潮如果在国内也蔓延开来,形成压倒性声讨攻势,后果将不堪设想。”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齐政想了想,首先问了一个问题:“最先在《纽约时报》发出声讨的那货,是什么来头?”
战略部的丁显立刻回答道:“是一名叫帕森特里的生态学博士,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重要管理层之一。”
“绿色和平组织?”齐政双眼眯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