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更高的山峰呢?

    答案显而易见,《自然》大子刊,乃至《自然》和《科学》的主刊。

    同样,想要登顶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做出重大的突破才行,就算许秋坐拥系统,仍然不是那么容易能办到的。

    从sci二区到一区,文章发表的难度虽然增加了不少,但也只是线性的增加,可从anc这种级别的一区顶刊到《自然》大子刊、cns主刊,那发表难度就是指数级的跨越式提升了。

    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能在研究生阶段发表一篇《自然》的话,毕业后直接到国外牛津、哈佛、麻省、剑桥之类的高校找个大牛组读两年博后,回国后有很大的机会直接以“青千”的身份人才引进,然后到985高校当特聘教授或研究员。

    而对国内的教授来说,能发一篇《自然》,其他方面不拖后腿的话,基本上一个“杰青”的帽子就稳了,换句话说,许秋在魏老师组里发一篇《自然》,现在还是“青千”的魏兴思,过不了多久就能评上“杰青”,基本都不怎么用走人脉关系,躺着就能进步。

    ……

    “师兄你不要一作的话,那我们共一吧,”韩嘉莹嘿嘿一笑,“我在上面,你在下面。”

    “这什么破路,你都能开车。”许秋抬手轻敲了敲学妹的头,这次倒是没有再次拒绝,“随你吧。”

    “那另外一个3-6的体系,也由师兄来写文章,给你一作,怎么样?”韩嘉莹再次提议道。

    “不用,我不需要。”许秋摇摇头。

    “不,你想要。”韩嘉莹坚持道。

    “你该不会是不想写文章吧?”许秋思索片刻,狐疑道。

    “没有,不是的……”韩嘉莹慌乱解释着。

    “嗯?”许秋稍微加重了语气。

    “确实有一部分原因是这样啦,”被戳穿后,韩嘉莹坦然承认:“写文章多无聊啊,还是做实验有意思呀,师兄,可不可以嘛~”

    许秋考虑了一会儿,点头应下,“行,反正数据都是全的,而且投acsa的话,不用写的太认真,等我手上这篇ees投掉后,花一周时间写完它就是了。不过,下不为例。”

    “师兄真好~”韩嘉莹撒娇般的往许秋身上蹭了蹭,说道:“这里菜上的好慢呀,都十多分钟了就来了两听可乐。”

    “我们六点才吃的晚饭,现在才九点多……”许秋吐槽道。

    “这不是知道晚上有宵夜吃,特意留了肚子嘛。”韩嘉莹解释了一句,顿了顿说道:“话说等我们的3d-pdi体系文章都发表后,还要继续尝试其他pdi体系吗?”

    “没必要,”许秋摇头道:“这个领域我们能把手上的文章都发表就足够了,之后除非把效率冲到10%以上,或是提出什么新的观点,不然也发不了更多的好文章,最多就是ja、c类的弱一区。”

    顿了顿,许秋继续分析道:“目前来看,我估计pdi体系上限也就是10%左右,或者再往上估计,顶天能到12%,大概率无法超越富勒烯体系。而且想要达到10%这个数值可不容易,肯定绕不开大量的材料合成、器件优化,需要反复试错,性价比太低,我们就不去浪费这个时间,不如这个任务交给同行来做,然后我们把精力留给更好的方向。”

    “那我们也和学姐一起做ada体系吗?”韩嘉莹听明白了许秋话语之中的潜在含义。

    “没错,接下来我们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ada领域,”许秋点点头,解释道:“刚刚徐正宏他们发表了一篇《自然·材料》,把非富勒烯领域的效率上限提升到了10%,虽然从短期来看,发文章的门槛是提高了,尤其对学姐非常不利,但从长期来看,可以把这个领域的热度炒作起来,吸引其他研究者来一同研究。”

    同一领域内的研究者们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关系,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合作关系,科研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想要推动一个大领域的发展,一个人或是一个课题组的力量是不够的,哪怕是院士大佬,也需要一群小弟来帮忙。

    就比如,有机光伏领域,有人负责开发给体材料,有人负责开发受体材料,有人负责研究其中的电荷输运机制,还会有人去研究新型传输层材料,从其他层面去把器件的性能优化到更高,或是研究卷对卷加工、环境友好型溶剂、大尺寸、柔性这些与商业化相关的技术,为将来有机光伏器件走向应用铺垫道路。

    研究者越多,领域就越热门,领域越热门,发展就越快,领域发展越快,进入领域内的新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冷门的领域,如果没有重大突破来打破恶性循环,最终就会走向消亡;这也是马太效应,赢者通吃的体现。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是我认为有机光伏领域的未来,”许秋停顿了一下,认真说道:“就在非富勒烯领域!”

    “师兄有什么具体的研究计划嘛。”韩嘉莹问道。

    “计划么,”许秋尴尬的摸摸头,“随机应变算不算计划。”

    “随机应变……”韩嘉莹扶额,“我还以为师兄已经成竹在胸了呢。”

    许秋摊了摊手,解释道:“ada类型非富勒烯受体领域,可不似之前做的pce11以及3d-pdi体系,有现有的体系可供参考,也就是说大方向上可以判断,但是具体的细节无法提前得知,需要我们以及其他同行不断摸索。”

    韩嘉莹好奇道:“徐正宏他们组的一些前期工作,也可以借鉴的吧。”

    “嗯,合成手段可以借鉴,毕竟很多合成反应都是同样的类型,”许秋话锋一转:“不过在分子结构设计方面几乎没有参考的空间,没办法,他们之前的效率数据太低了,大多数都在5%以内。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们做了一些分子结构优化,把效率从2%提升到了3%,这种程度的提升,说不准就是实验误差导致的,或是低效率的那个体系器件加工条件没有优化到位。”

    “那他们刚刚发表的那篇《自然·材料》呢?”韩嘉莹化身为好奇宝宝。

    “嗯……”许秋思索片刻,解释道:“那篇工作虽然把效率提升到了10%,但只是一个孤例,除了给我提供一个在d/a单元之间夹其他单元的想法,以及关于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外,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除非我们去模仿他们,开发idr的衍生物,比如改一改中央d单元上的侧链,或是在“”、“r”上面加点东西之类的……

    但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觉得用我们组自己开发出来的icin单元更好一些,而且学姐怎么说也打破了ada体系的世界纪录不是么,只保持了负一天的那种。”

    “负一天……”韩嘉莹轻笑一声,“还蛮形象的嘛。”

    许秋喝了一口冰可乐,说道:“其实,我也不是完全没有计划,大方向上是以我们的icin单元为基础,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禁带宽度,或者说光吸收范围的富勒烯受体分子,然后基于这些受体分子,按照光吸收互补、能级匹配能原则,合成一系列与之适配的给体材料……”

    “我明白了~”韩嘉莹灵机一动:“这就叫给体、受体两开花!”

    “什么两开花,真是章口就莱,”许秋反驳道:“明明是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好伐。”

    “刚才还没说完呢,”许秋继续说道:“我的设想是构建丰富的给体库和受体库,两两匹配,得到最优的体系,构建给受体适配的理论模型,之后还可以往半透明以及叠层电池器件的概念上发展。”

    “听起来工作量好大的样子。”韩嘉莹歪了歪脑袋。

    许秋轻松说道:“慢慢来呗,再说除了我们还有数百同行呢,不过,日后估计要不少麻烦魏老师出去py交易了,帮我们找其他课题组要一些材料回来。”

    韩嘉莹问道:“师兄,话说py是什么意思啊,是我想的那个嘛?”

    许秋思考了三秒钟,才解释道:“py,就是朋友嘛,跟我读坡鞥朋,医藕友,朋友。”(鞥:音n,一声,意为马缰绳)

    韩嘉莹艰难的发音:“坡嗯喷,医藕友,盆友~”

    “是鞥不是嗯,是朋友不是盆友。”许秋耐心教导。

    “坡,嗯,喷友~”韩嘉莹涨红了脸。

    许秋摊了摊手,原来学妹前后鼻音分不清啊,平常他都没有注意到。

    这时,服务员端来两大盆小龙虾,还送来了一大包一次性手套,“你们的小龙虾来了,配菜在底下。”

    “终于来了,饿扁了都。”韩嘉莹迫不及待的戴上手套,感受了一番,说道:“总感觉我要进实验室的样子,不过这手套和实验室里的一次性pe手套相比,也太薄了吧。”

    “节约成本嘛,毕竟在这里就算手套漏了也没什么危险。”许秋随口解释道。()

    (

章节目录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肥美的韭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266 更高的山峰-科目二考试全程步骤,我有科研辅助系统,一本书并收藏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