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助学贷款还款怎么还
454 许秋又出圈了,幕后推手竟然是……-助学贷款还款怎么还-我有科研辅助系统-一本书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作者:肥美的韭菜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拿到15的效率数据后,许秋开始规划接下来叠层器件的优化方向。
当下的最优体系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pcb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pce10ieico4f体系。
考虑到y系列受体在叠层器件上的折戟沉沙,许秋也在思考,idic4f是不是同样也有些过于完美,从而挤压了顶电池的空间,降低了整个叠层器件的上限。
毕竟,当初对用于叠层器件的有效层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的时候,之所以选择idic4f体系,主要也是因为它的效率足够高。
而在后来的摸索过程中,许秋对于有效层材料的改变并不大,一直沿用着idic4f体系。
除了用三元策略引入了pcb,基本上主要都是在做传输层相关的优化,尽可能的降低光损失,提高电荷传输效果等等。
也因此,现阶段在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化,可以说是比较完备了。
想要进一步突破,多半还是需要基于对有效层材料的合理选择。
于是,许秋做出决定,把叠层器件的优化重心,再次转移到对材料选择上。
一方面,在选择顶电池、底电池材料的时候,考虑的层面可以更加宽广一些,不以二元体系的初始效率为主要参考标准。
而是主要考虑光吸收方面的适配,让顶电池和底电池可以做到各司其职,顶电池主要吸收短波长的光,底电池主要吸收长波长的光。
另一方面,许秋打算拓宽材料方面的选择范围,面向整个有机光伏领域,而非仅限于自己团队开发出来的材料。
随着itic被开发出来,近半年来其他课题组也开发出不少优秀的给、受体材料,如果合适的话,同样可以直接拿来用。
尤其是关于底电池的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的选择上,许秋对学姐的ieico系列,还有博后学姐开发的fn4f等材料都不是很满意。
这些材料在效率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都是12的体系。
但它们的器件性能受有效层膜厚的影响有些大,一旦厚度偏离最优膜厚太远,器件的效率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比如做到300纳米的厚度,器件效率可能就直接腰斩了。
而在叠层器件中,因为要调控顶电池、底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是需要有效层对膜厚变化不那么敏感的。
比如idic系列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膜厚从100纳米到300纳米,本身的器件性能变化并不大。
这段时间,许秋也挑选了几个其他课题组的材料,并参照他们的文章,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合成。
之所以不直接购买,是因为现阶段,除了许秋的itic、idic、ieico系列,还有徐正宏的idtbr系列非富勒烯材料在市面上比较有统治力外,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基本上都没有商业化的渠道。
就算要买,也是得找光电公司定做,大批量5克、10克的购买才行。
因为材料都是有时效性的,说不定过几天就有新的、更好的材料被开发了出来。
如果一种旧材料没什么特点的话,等新材料出来后,大概率就卖不出去了。
像itic、ieico、idtbr系列虽然是早期的材料,但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足够早,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标样材料。
很多无力自主开发新材料的课题组,就会买标样材料做一做三元、稳定性之类的边角料工作。
因此标样材料是不愁卖的,这也是许秋让蓝河光电公司最开始备货的时候,优先做itic、ieico的原因。
另外,idic系列好卖很容易理解,毕竟是现阶段性能最好的材料嘛。
在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中,许秋注意到有最新报道的,一种名为coi8df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挺有意思的,已经被他列入了重点关注的目标。
coi8dfic的分子结构,有些类似于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在nc文章报道的dbcic。
中央d单元同样是采用非完全共轭稠环的结构,三个tt单元首先经由碳碳单键连接,在两个连接处,再分别用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延伸出来,和周边的两个tt单元形成一个非共轭的六元环,六元环上的碳原子上是sp3杂化的,可以引入两个侧链。
末端a单元,采用的是许秋他们开发的icin2f单元。
这个材料是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
他们连续报道了两个体系,分别是二元的pce10coi8dfic体系,还有三元的pce10coi8dfic:pcb系,器件效率分别为12.16和12.77。
两篇文章均发表在sci.bull.期刊上,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举国之力推举的一本期刊。
许秋推测他们把工作发表在这里,可能也是有完成上面任务的因素。
当然,他们也算是吃到了一波红利,后面sci.bull.变为综合类一区了嘛。
而且,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的短,他们发表的格式是“shornication短通讯”。
本来相较于正常article格式的文章nication就够短的了,一般是三千个单词左右,三到五张图片的样子。
而现在这个shornication更夸张,正文只有两页半,全文就一张图片,整合了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jv特性曲线以及eqe曲线。
不过,实验方面的工作量其实也没少太多,因为其他的表征测试也是做了的,包括光源gi、af电荷迁移率sclc,只是被放在了支持信息中,里面有足足20张图片。
当然,文章短不短的,对许秋来说也无关紧要。
他主要关注到三个点,即coi8dfic体系具有“超窄禁带宽度”、“高电流密度”、“对膜厚不敏感”的特点。
coi8dfic的禁带宽度只有1.26电子伏特,光吸收带边可以达到1000纳米,已经接近硅的禁带宽度了,常温下本征半导体硅的禁带宽度为1.12电子伏特。
也因此,基于coi8dfic二元体系的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就高达26毫安每平方厘米,三元体系更是达到了28毫安每平方厘米,比许秋现阶段拿到手的y系列受体都夸张。
当然,高短路电流密度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开路电压偏低,只有0.68伏特。
不然,给这种电流密度配上一个0.8伏特以上的开路电压,打破现阶段世界纪录的课题组就不是许秋,而是李丹课题组了。
同时,coi8dfic还兼顾了idic系列的优点,在制备厚膜器件时,器件性能的衰减幅度较小。
因此,许秋初步判断,这种材料或许是ieico4f等近红外受体材料的上位替代,值得进行尝试。
周日。
因为周六加班的缘故,许秋一觉睡到中午才醒。
他取过手机,打算看一眼时间,却发现像是被轰炸了一样,全是未读消息,还有一通来自魏兴思的未接来电。
难怪许秋在睡梦中总感觉周围在震动,原来不是错觉,而是手机在震。
他首先看了眼魏老师的来电记录,是早上九点钟的,响铃7声就挂断了,且没有二次拨打。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可能只是魏兴思突然有了一个科研想法,想和许秋分享一下之类的。
于是,许秋就没有回拨过去,反正下午就要见面了嘛,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当面沟通。
消息,大多数都是来自校内的研究生同学们,包括陶焱、穆雪等等,还有课题组里莫文琳、韩嘉莹她们,此外,甚至还有几个很久都没有联系的老同学,也发来了消息。
许秋随意点开了最上面的几条消息查看,发现他们都在说同一件事,并附带了一个转发过来的链接。
链接是来自魔都综合大学洋葱社的一篇推文:“一年狂揽三十余篇sci文章的传奇直博生,公开了他成功的秘诀,真相竟然是……”
看到这标题,许秋已经猜到了他应该是主角,多半是周二大会的那件事情进一步发酵了。
学校里的洋葱社,许秋还是稍微有些了解的,在社团招新“百团大战”的时候遇到过,但并没有太过关注,只是知道它取名参照了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是漂亮国一家提供讽刺新闻的组织,它以报道讽刺性文章为特色,文章内容涉及国内外以及当地的消息,在它的旗下还有娱乐性的报纸和网站。
洋葱新闻所提供的新闻,通常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出来的假新闻。
虽然故事很多都是假的,却绝非胡编瞎造,而是用夸张的想象表达对世界观感,是另类的社会评论,因此有不少读者追捧。
而且它模仿了传统新闻的特点,所有新闻均以漂亮国联合通讯社规格报道,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因为做的比较成功,所以当传统印刷媒体发行量减少,被迫裁员时,洋葱的销量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许秋打开文章链接,果不其然,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在大会上挥斥方遒的照片,还没有打码……
查看了一番正文,许秋发现内容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太多添油加醋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关于许秋和穆雪之间的互动并没有提太多,只在文章末尾提了一句,算是勉强和标题相呼应。
大多数的内容都在讲许秋获得的成果,包括以直博生新生的身份直接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若干篇nc、a焦耳、自然能源这样的高档次文章,发表sci文章共计三十余篇,sci一区一作文章共计十余篇等等……
另外,正文中还多次提及到魔都综合大学,表示“许秋是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在材料系直博”。
不仅如此,许秋仔细看了看那张拍摄的照片,上面的投影画面中也有非常清晰的魔都综合大学logo。
“标题看起来是uc震惊体,而仔细看正文的话,怎么看都像是一篇软文呢?”许秋不禁开始琢磨:“大概自己是被学校选为了典型,用来树立一个科研强人形象,提升一下学校的知名度?”
这倒是有可能的,高校除了自己硬实力外,也需要通过不断宣传,以舆论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说不定就有人因为看到了这个推文,本来打算去清北大学的,结果脑子一热,就来魔都综合大学追逐许秋的脚步了呢。
毕竟,年轻人嘛,很容易冲动。
再看现在这架势,如果只是学校里的一个小社团在幕后推动的话,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达到这么大的影响力。
就连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都被炸出来了。
许秋逐一查看消息。
陶焱是过来邀功的:“多亏有我,许秋你出名啦!”
许秋思索片刻,给陶焱发了一个一分钱的红包,作为“感谢”。
穆雪发了个洋葱社推文链接,并加上一串省略号“……”。
许秋也回复了一个“……”,当时他只是无心之举,没想到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好在这篇推文并不是八卦向的,不然还真不太好办。
莫文琳发来消息:“现在群、朋友圈里都在转发这篇洋葱社的推文,已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传开了,我最开始是在我们开南大学的群里看到的。”
许秋回了一个“惊讶”的表情包,然后去看了看朋友圈。
果然,现在整个朋友圈里都要被这篇文章给刷屏了。
韩嘉莹也发了个链接过来,说道:“师兄,你又出名了呢”
许秋回了个“得意”的表情包,心里暗道,得亏不是八卦新闻,不然学妹估计得炸。
另外,还有多年没联系的高中老同学牛敏敏,也发来了消息,打听许秋的情况。
高中时候,牛敏敏、景围还有许秋,三个人因为都是提前入学的,比正常入学的其他同学年龄小两三岁,再加上成绩都还不错,所以经常一起玩。
后来,牛敏敏去了清北大学,景围去了津城大学,许秋来到了魔都综合大学,分隔三地,联系也就少了很多。
再后来,牛敏敏在清北大学保研硕士,似乎有博士出国的打算,景围选择留津工作,许秋本校直博,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终于回完了所有人发过来的消息,许秋躺在床上点了个外卖。
在等待外卖的过程中,他顺带翻看了一下洋葱社的上期新闻:
据新花社报道,魔都对外经贸大学和魔都商学院的合并并改名为“魔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魔都各大高校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五角场星八克咖啡厅,共商“更名有我,从新开始”一事,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群校合并更名会议。
此次会议出席的代表分别来自魔都综合大学、魔都交通大学、同基大学、魔都财经大学、魔都理工大学、魔都大学等等四十七所高校,高校代表齐聚一堂犹如过年。
本次会议首先提出的有,为构建魔都金融与各界合作的蓝图计划,魔都财经大学与魔都交通大学可以尝试合并。
合并后更名,魔都交财大学。
针对交财大学这一新校名,来自魔都魔术学院的会议代表表示:交财不就是交钱出去了,这个名字不吉利。
魔都综合大学的代表陈二秀同志提出赞同意见,并且提出魔都财经大学可以考虑和魔都综合大学原名富旦大学合并,合并后更名叫做魔都财富大学。
这一意见获得在场代表的一致点头称赞。
纷纷表示这一更名计划堪称载入史册的一次更名,这一举动无疑将会引领魔都金融圈一次海啸级别的震动,魔都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标志将会更加明显。
魔都理工大学表示财经院校和我们的交流日益增多,不妨也可以考虑财大和魔理合并更名魔都理财大学。
这一发言也获得在场代表纷纷点头。
魔都财经大学代表在会议中表示,大家对我校的厚爱本代表深感荣幸,但是在我校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指导之下,还希望在座各位能谨慎考虑。
魔都代码大学的代表马一多提出,魔都理工大学有理由和同基大学合并,因为更名魔都济工大学之后,是一种向种花家南宋高僧活佛济公致敬的形式,一来可以把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二来可以有效传承种花家传统文化。
此时魔都音乐学院的摇滚代表喝了一口卡布奇诺,一嘴白泡沫的提出,魔都电力学院可以考虑和我校合并,由此可以有机会组成魔都电音大学。
不仅在音乐史上是一种新尝试,建校后还有机会获得六月天老师等人的支持与指导。
除此之外,魔都海事大学、魔都海洋大学、魔都海关学院,同时提出了一项提案,决议三校合并成立魔都嗨嗨嗨大学。
此时会议进行到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投票选举。
最终,以24票支持,20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魔都财经大学与魔都综合大学合并更名为魔都财富大学的决定。
看完上一期的推文后,许秋觉得相比于这期关于自己的推文,上一期的文章显然更加有“洋葱味”。
他估摸着自己多半就是被神秘力量选中了,不然洋葱社不太会发布风格如此迥异的两篇文章。
再联想到包括上次微博热搜、逼乎热榜,背后有神秘力量在推动的概率非常高。
当然,这些都是许秋的猜测,现在也没有学校方面的人过来和他接洽,具体是什么情况也很难说。
但至少,这件事情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害,许秋也就无所谓了。
能够名利双收,那自然是极好的。
许秋没有因为洋葱社的推文而乱了心,科研人员的工作重心终究还是要放在研究上的。
在寝室吃过中饭后,许秋将垃圾打包好,丢入楼下的垃圾桶,像往常一样前往材一。
据说之后魔都就要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了,就不能这样随意的丢垃圾了。
这或许也是大势所趋。
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种花家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
大家的目光聚焦于城市建设,对垃圾、污水之类的问题并不重视,能找个地方存放垃圾即可。
但是,种花家城镇化的速度太快了,人们很快就发现,城市周边能堆垃圾的地方都堆上了。
浪费土地不说,还影响环境,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效益,于是就开始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
典型的方式是在城市远郊区找一个合适的山沟,对山沟做一些防渗之类的处理后就往沟里倒垃圾。
一般这样的垃圾场有十几二十年的使用寿命,但往往十年或者十年多一点就发现这条沟被填满了,然后就会封沟,做绿化或者做其他用途。
但这种方法事实上只解决了垃圾的存放问题,后期的渗滤液、沼气、不可降解垃圾等都是问题,属于治标不治本。
而且,国家的土地是有限的,一直用垃圾填埋的方法,总有一天会把所有的土地都占满。
要解决城市垃圾的问题,终极办法还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目前,国际上在垃圾回收方面做到极致的国家是霓虹国。
它们每个住宅小区有几个固定的大型垃圾站。
垃圾站是用铁丝网围成的屋子,有插销但没有锁,人们需要把自家的垃圾分类装袋后送到回收站。
生活垃圾、书报之类的小件垃圾要放到各自对应的屋子里。
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放在屋子外边,且需要提前买垃圾票。
回收站有专人管理,在将垃圾运走之前,他们还要进行仔细的分类,把有用的东西挑出来。
“垃圾需要分类”这个观念对霓虹国人来说,差不多相当于国内的“不能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话,就会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严重的还会被判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当然,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
霓虹国的垃圾分类制度也因为太过于复杂和精细,而被很多人诟病,但至少结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国内如果想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话,可以预见的是,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群体可能还好推行一些。
最难搞定的应该是像菜场大妈这类群体,她们都已经随意扔垃圾扔了几十年了,想要改变生活方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
而且,有些大妈还拥有“你和我讲道理,我和你耍无赖”的技能,也比较难以处理。
来到材一216,许秋和众人打了声招呼。
课题组的其他小伙伴们,都已经得知了许秋登上洋葱社新闻的事情,不过她们倒是比较淡定。
毕竟和许秋朝夕相处,都已经习惯了,在看到推文后,她们心里的想法大致是:“这个人怎么和许秋一样厉害呢?哦,原来就是许秋啊。那没事了。”
关注: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许秋在自己的座位前坐下,开始思考今天怎么继续优化叠层器件的性能。
虽然模拟实验室里已经开始摸索了,但现实中的时间也不能浪费。
这时,许秋突然想起来周六器件效率突破15的事情,还没有通知其他人。
这周六学妹刚好回家了,没有陪他一起做实验;
魏兴思周六下午倒是一直在218,许秋还去他那边拿了一些新打印出来的文献,同时发现魏老师原来是在办公室用投影仪看美剧,晚饭后魏老师人就不见了;
吴菲菲学姐在周六下午也来了一趟216,她丢下一个快递,和许秋闲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而许秋是晚上十点多才拿到15.00的效率数据。
正当许秋思索怎么把这个结果向大家公布,让大伙儿“开心开心”的时候,熟悉的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
不多时,魏兴思便出现在216的门口,他一见面,便朝着许秋说道:“许秋,昨天叠层器件做的怎么样?”
昨晚,魏兴思是打算等许秋器件做好后问一下情况的,结果被方光武拉出去喝酒了,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饭局,然后他回了家,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今天上午才想起来,想着给许秋打个电话问一下的,但是没有打通。
“最高做到了15.00,刚好是整数。”许秋淡定回应道。
“!”话音刚落,众人齐刷刷的朝许秋这边望了过来,行着注目礼。
莫文琳几乎全程参与了叠层器件的优化过程,她的内心最为感慨:
大约一个月前,他参照许秋的想法,进行叠层器件的制备,开始只能做到10左右,现在转眼都已经15了。
要知道,有机光伏领域这些年的效率上限,一年都涨不了1,平均每年上涨差不多0.5的样子。
就这0.5,都还是全世界所有相关领域课题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现在短短一年时间过去,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上限都已经从12,突破到15了。
3个百分点的跨越,几乎都是许秋一人的功劳。
而且,看这个势头,15都阻挡不住许秋的脚步啊。
魏兴思也是被惊到了,周五的时候许秋和他说做到了14.5,那时候他就在想:“看这个架势,再过一个月,估计效率有机会提高0.5,摸到15的门槛。”
没想到,这才只过了一天,就突破了。
本来魏兴思觉得他已经足够高看许秋了,没想到还是把许秋想的太简单了。
有机光伏领域曾经的效率上涨规律,放在许秋这里,通通不成立。
或许,下个月就能16?
他仿佛真真切切的看到一篇自然在向他招手。
魏兴思这些年大风大浪也经历了不少,虽然内心的活动很是丰富,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失态,不过语气还是略微有些激动,询问道:“器件结构图画好了吗?”
许秋摇了摇头:“没有来得及画图,我现场用笔画一个吧。”
刚说完,韩嘉莹就默契的递过来一个实验记录本和一只笔。
许秋接过纸笔,翻到实验记录本上新的一页,一边绘制器件结构,一边讲解道:“最优体系采用的器件结构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pcb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pce10ieico4f体系,中间的传输层分别为氧化锌、edot……”
随后,许秋又复述了一遍之前想到的叠层器件进一步优化方法:“接下来优化的方向,主要是材料方面,我打算同步使用其他课题组的材料,包括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coi8dfic……”
魏兴思连连点头,本来他还想提些建议的,但想了半天,好像没什么可以补充的,许秋的优化路线和逻辑都非常的顺畅。
于是,魏兴思也没有强行给许秋增加难度,说道:“可以,就按照现在的思路进行……对了,coi8dfic材料,最好还是我们自己合成,或者找找看有没有购买的渠道。”
其实,以现在魏兴思的影响力,找李丹课题组要一些coi8dfic材料多半是能要到的,但拿人的手短,代价就是文章要挂对方的名字,而如果是自己合成或者购买商业化的材料就不需要挂名,只需要引用对应的文献即可。
“我明白,”许秋补充道:“coi8dfic估计买不到,这种材料才刚刚出来,而且比较小众,需要我们自己合成。”
“嗯……”魏兴思想了想,说道:“这样吧,邬胜男,你帮忙合成一下coi8dfic,可以吗?”
“好的,没问题。”邬胜男答应的非常快。
许秋现在还不清楚coi8dfic到底好不好用,模拟实验室那边还在合成,没有拿到材料,如果最终结果并不好,就会浪费邬胜男不少的时间。
不过,既然博后学姐都没有异议,那他也没有必要反对。
而邬胜男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有一篇s二作或三作的机会摆在她的面前,要不要珍惜?当然要啊。
许秋上一篇自然能源,她因为贡献不足,只混了一个四作,如果这篇贡献足够,混个二作那就非常的爽了。
对于s这种顶刊来说,即使是二作也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像其他期刊一般不怎么会提到二作,但一篇自然二作,拿出去也是有一定牌面的。
目前叠层的工作,莫文琳的贡献不小,她现在做的就是和莫文琳去争这个二作。
ps:八千字更新,摆碗求月票……
当下的最优体系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pcb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pce10ieico4f体系。
考虑到y系列受体在叠层器件上的折戟沉沙,许秋也在思考,idic4f是不是同样也有些过于完美,从而挤压了顶电池的空间,降低了整个叠层器件的上限。
毕竟,当初对用于叠层器件的有效层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的时候,之所以选择idic4f体系,主要也是因为它的效率足够高。
而在后来的摸索过程中,许秋对于有效层材料的改变并不大,一直沿用着idic4f体系。
除了用三元策略引入了pcb,基本上主要都是在做传输层相关的优化,尽可能的降低光损失,提高电荷传输效果等等。
也因此,现阶段在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化,可以说是比较完备了。
想要进一步突破,多半还是需要基于对有效层材料的合理选择。
于是,许秋做出决定,把叠层器件的优化重心,再次转移到对材料选择上。
一方面,在选择顶电池、底电池材料的时候,考虑的层面可以更加宽广一些,不以二元体系的初始效率为主要参考标准。
而是主要考虑光吸收方面的适配,让顶电池和底电池可以做到各司其职,顶电池主要吸收短波长的光,底电池主要吸收长波长的光。
另一方面,许秋打算拓宽材料方面的选择范围,面向整个有机光伏领域,而非仅限于自己团队开发出来的材料。
随着itic被开发出来,近半年来其他课题组也开发出不少优秀的给、受体材料,如果合适的话,同样可以直接拿来用。
尤其是关于底电池的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的选择上,许秋对学姐的ieico系列,还有博后学姐开发的fn4f等材料都不是很满意。
这些材料在效率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都是12的体系。
但它们的器件性能受有效层膜厚的影响有些大,一旦厚度偏离最优膜厚太远,器件的效率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比如做到300纳米的厚度,器件效率可能就直接腰斩了。
而在叠层器件中,因为要调控顶电池、底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是需要有效层对膜厚变化不那么敏感的。
比如idic系列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膜厚从100纳米到300纳米,本身的器件性能变化并不大。
这段时间,许秋也挑选了几个其他课题组的材料,并参照他们的文章,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合成。
之所以不直接购买,是因为现阶段,除了许秋的itic、idic、ieico系列,还有徐正宏的idtbr系列非富勒烯材料在市面上比较有统治力外,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基本上都没有商业化的渠道。
就算要买,也是得找光电公司定做,大批量5克、10克的购买才行。
因为材料都是有时效性的,说不定过几天就有新的、更好的材料被开发了出来。
如果一种旧材料没什么特点的话,等新材料出来后,大概率就卖不出去了。
像itic、ieico、idtbr系列虽然是早期的材料,但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足够早,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标样材料。
很多无力自主开发新材料的课题组,就会买标样材料做一做三元、稳定性之类的边角料工作。
因此标样材料是不愁卖的,这也是许秋让蓝河光电公司最开始备货的时候,优先做itic、ieico的原因。
另外,idic系列好卖很容易理解,毕竟是现阶段性能最好的材料嘛。
在其他课题组开发出来的材料中,许秋注意到有最新报道的,一种名为coi8dfic的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还挺有意思的,已经被他列入了重点关注的目标。
coi8dfic的分子结构,有些类似于之前徐正宏课题组在nc文章报道的dbcic。
中央d单元同样是采用非完全共轭稠环的结构,三个tt单元首先经由碳碳单键连接,在两个连接处,再分别用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延伸出来,和周边的两个tt单元形成一个非共轭的六元环,六元环上的碳原子上是sp3杂化的,可以引入两个侧链。
末端a单元,采用的是许秋他们开发的icin2f单元。
这个材料是由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
他们连续报道了两个体系,分别是二元的pce10coi8dfic体系,还有三元的pce10coi8dfic:pcb系,器件效率分别为12.16和12.77。
两篇文章均发表在sci.bull.期刊上,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举国之力推举的一本期刊。
许秋推测他们把工作发表在这里,可能也是有完成上面任务的因素。
当然,他们也算是吃到了一波红利,后面sci.bull.变为综合类一区了嘛。
而且,这两篇文章都非常的短,他们发表的格式是“shornication短通讯”。
本来相较于正常article格式的文章nication就够短的了,一般是三千个单词左右,三到五张图片的样子。
而现在这个shornication更夸张,正文只有两页半,全文就一张图片,整合了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jv特性曲线以及eqe曲线。
不过,实验方面的工作量其实也没少太多,因为其他的表征测试也是做了的,包括光源gi、af电荷迁移率sclc,只是被放在了支持信息中,里面有足足20张图片。
当然,文章短不短的,对许秋来说也无关紧要。
他主要关注到三个点,即coi8dfic体系具有“超窄禁带宽度”、“高电流密度”、“对膜厚不敏感”的特点。
coi8dfic的禁带宽度只有1.26电子伏特,光吸收带边可以达到1000纳米,已经接近硅的禁带宽度了,常温下本征半导体硅的禁带宽度为1.12电子伏特。
也因此,基于coi8dfic二元体系的器件,短路电流密度就高达26毫安每平方厘米,三元体系更是达到了28毫安每平方厘米,比许秋现阶段拿到手的y系列受体都夸张。
当然,高短路电流密度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开路电压偏低,只有0.68伏特。
不然,给这种电流密度配上一个0.8伏特以上的开路电压,打破现阶段世界纪录的课题组就不是许秋,而是李丹课题组了。
同时,coi8dfic还兼顾了idic系列的优点,在制备厚膜器件时,器件性能的衰减幅度较小。
因此,许秋初步判断,这种材料或许是ieico4f等近红外受体材料的上位替代,值得进行尝试。
周日。
因为周六加班的缘故,许秋一觉睡到中午才醒。
他取过手机,打算看一眼时间,却发现像是被轰炸了一样,全是未读消息,还有一通来自魏兴思的未接来电。
难怪许秋在睡梦中总感觉周围在震动,原来不是错觉,而是手机在震。
他首先看了眼魏老师的来电记录,是早上九点钟的,响铃7声就挂断了,且没有二次拨打。
一般这种情况下,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可能只是魏兴思突然有了一个科研想法,想和许秋分享一下之类的。
于是,许秋就没有回拨过去,反正下午就要见面了嘛,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当面沟通。
消息,大多数都是来自校内的研究生同学们,包括陶焱、穆雪等等,还有课题组里莫文琳、韩嘉莹她们,此外,甚至还有几个很久都没有联系的老同学,也发来了消息。
许秋随意点开了最上面的几条消息查看,发现他们都在说同一件事,并附带了一个转发过来的链接。
链接是来自魔都综合大学洋葱社的一篇推文:“一年狂揽三十余篇sci文章的传奇直博生,公开了他成功的秘诀,真相竟然是……”
看到这标题,许秋已经猜到了他应该是主角,多半是周二大会的那件事情进一步发酵了。
学校里的洋葱社,许秋还是稍微有些了解的,在社团招新“百团大战”的时候遇到过,但并没有太过关注,只是知道它取名参照了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是漂亮国一家提供讽刺新闻的组织,它以报道讽刺性文章为特色,文章内容涉及国内外以及当地的消息,在它的旗下还有娱乐性的报纸和网站。
洋葱新闻所提供的新闻,通常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出来的假新闻。
虽然故事很多都是假的,却绝非胡编瞎造,而是用夸张的想象表达对世界观感,是另类的社会评论,因此有不少读者追捧。
而且它模仿了传统新闻的特点,所有新闻均以漂亮国联合通讯社规格报道,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因为做的比较成功,所以当传统印刷媒体发行量减少,被迫裁员时,洋葱的销量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许秋打开文章链接,果不其然,第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在大会上挥斥方遒的照片,还没有打码……
查看了一番正文,许秋发现内容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太多添油加醋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关于许秋和穆雪之间的互动并没有提太多,只在文章末尾提了一句,算是勉强和标题相呼应。
大多数的内容都在讲许秋获得的成果,包括以直博生新生的身份直接获得国家奖学金,发表若干篇nc、a焦耳、自然能源这样的高档次文章,发表sci文章共计三十余篇,sci一区一作文章共计十余篇等等……
另外,正文中还多次提及到魔都综合大学,表示“许秋是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在材料系直博”。
不仅如此,许秋仔细看了看那张拍摄的照片,上面的投影画面中也有非常清晰的魔都综合大学logo。
“标题看起来是uc震惊体,而仔细看正文的话,怎么看都像是一篇软文呢?”许秋不禁开始琢磨:“大概自己是被学校选为了典型,用来树立一个科研强人形象,提升一下学校的知名度?”
这倒是有可能的,高校除了自己硬实力外,也需要通过不断宣传,以舆论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说不定就有人因为看到了这个推文,本来打算去清北大学的,结果脑子一热,就来魔都综合大学追逐许秋的脚步了呢。
毕竟,年轻人嘛,很容易冲动。
再看现在这架势,如果只是学校里的一个小社团在幕后推动的话,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达到这么大的影响力。
就连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都被炸出来了。
许秋逐一查看消息。
陶焱是过来邀功的:“多亏有我,许秋你出名啦!”
许秋思索片刻,给陶焱发了一个一分钱的红包,作为“感谢”。
穆雪发了个洋葱社推文链接,并加上一串省略号“……”。
许秋也回复了一个“……”,当时他只是无心之举,没想到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好在这篇推文并不是八卦向的,不然还真不太好办。
莫文琳发来消息:“现在群、朋友圈里都在转发这篇洋葱社的推文,已经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传开了,我最开始是在我们开南大学的群里看到的。”
许秋回了一个“惊讶”的表情包,然后去看了看朋友圈。
果然,现在整个朋友圈里都要被这篇文章给刷屏了。
韩嘉莹也发了个链接过来,说道:“师兄,你又出名了呢”
许秋回了个“得意”的表情包,心里暗道,得亏不是八卦新闻,不然学妹估计得炸。
另外,还有多年没联系的高中老同学牛敏敏,也发来了消息,打听许秋的情况。
高中时候,牛敏敏、景围还有许秋,三个人因为都是提前入学的,比正常入学的其他同学年龄小两三岁,再加上成绩都还不错,所以经常一起玩。
后来,牛敏敏去了清北大学,景围去了津城大学,许秋来到了魔都综合大学,分隔三地,联系也就少了很多。
再后来,牛敏敏在清北大学保研硕士,似乎有博士出国的打算,景围选择留津工作,许秋本校直博,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终于回完了所有人发过来的消息,许秋躺在床上点了个外卖。
在等待外卖的过程中,他顺带翻看了一下洋葱社的上期新闻:
据新花社报道,魔都对外经贸大学和魔都商学院的合并并改名为“魔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魔都各大高校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五角场星八克咖啡厅,共商“更名有我,从新开始”一事,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群校合并更名会议。
此次会议出席的代表分别来自魔都综合大学、魔都交通大学、同基大学、魔都财经大学、魔都理工大学、魔都大学等等四十七所高校,高校代表齐聚一堂犹如过年。
本次会议首先提出的有,为构建魔都金融与各界合作的蓝图计划,魔都财经大学与魔都交通大学可以尝试合并。
合并后更名,魔都交财大学。
针对交财大学这一新校名,来自魔都魔术学院的会议代表表示:交财不就是交钱出去了,这个名字不吉利。
魔都综合大学的代表陈二秀同志提出赞同意见,并且提出魔都财经大学可以考虑和魔都综合大学原名富旦大学合并,合并后更名叫做魔都财富大学。
这一意见获得在场代表的一致点头称赞。
纷纷表示这一更名计划堪称载入史册的一次更名,这一举动无疑将会引领魔都金融圈一次海啸级别的震动,魔都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标志将会更加明显。
魔都理工大学表示财经院校和我们的交流日益增多,不妨也可以考虑财大和魔理合并更名魔都理财大学。
这一发言也获得在场代表纷纷点头。
魔都财经大学代表在会议中表示,大家对我校的厚爱本代表深感荣幸,但是在我校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指导之下,还希望在座各位能谨慎考虑。
魔都代码大学的代表马一多提出,魔都理工大学有理由和同基大学合并,因为更名魔都济工大学之后,是一种向种花家南宋高僧活佛济公致敬的形式,一来可以把科学和神学结合起来,二来可以有效传承种花家传统文化。
此时魔都音乐学院的摇滚代表喝了一口卡布奇诺,一嘴白泡沫的提出,魔都电力学院可以考虑和我校合并,由此可以有机会组成魔都电音大学。
不仅在音乐史上是一种新尝试,建校后还有机会获得六月天老师等人的支持与指导。
除此之外,魔都海事大学、魔都海洋大学、魔都海关学院,同时提出了一项提案,决议三校合并成立魔都嗨嗨嗨大学。
此时会议进行到这里,举行了第一次投票选举。
最终,以24票支持,20反对,3票弃权,通过了魔都财经大学与魔都综合大学合并更名为魔都财富大学的决定。
看完上一期的推文后,许秋觉得相比于这期关于自己的推文,上一期的文章显然更加有“洋葱味”。
他估摸着自己多半就是被神秘力量选中了,不然洋葱社不太会发布风格如此迥异的两篇文章。
再联想到包括上次微博热搜、逼乎热榜,背后有神秘力量在推动的概率非常高。
当然,这些都是许秋的猜测,现在也没有学校方面的人过来和他接洽,具体是什么情况也很难说。
但至少,这件事情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害,许秋也就无所谓了。
能够名利双收,那自然是极好的。
许秋没有因为洋葱社的推文而乱了心,科研人员的工作重心终究还是要放在研究上的。
在寝室吃过中饭后,许秋将垃圾打包好,丢入楼下的垃圾桶,像往常一样前往材一。
据说之后魔都就要实行垃圾分类制度了,就不能这样随意的丢垃圾了。
这或许也是大势所趋。
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种花家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
大家的目光聚焦于城市建设,对垃圾、污水之类的问题并不重视,能找个地方存放垃圾即可。
但是,种花家城镇化的速度太快了,人们很快就发现,城市周边能堆垃圾的地方都堆上了。
浪费土地不说,还影响环境,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效益,于是就开始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
典型的方式是在城市远郊区找一个合适的山沟,对山沟做一些防渗之类的处理后就往沟里倒垃圾。
一般这样的垃圾场有十几二十年的使用寿命,但往往十年或者十年多一点就发现这条沟被填满了,然后就会封沟,做绿化或者做其他用途。
但这种方法事实上只解决了垃圾的存放问题,后期的渗滤液、沼气、不可降解垃圾等都是问题,属于治标不治本。
而且,国家的土地是有限的,一直用垃圾填埋的方法,总有一天会把所有的土地都占满。
要解决城市垃圾的问题,终极办法还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目前,国际上在垃圾回收方面做到极致的国家是霓虹国。
它们每个住宅小区有几个固定的大型垃圾站。
垃圾站是用铁丝网围成的屋子,有插销但没有锁,人们需要把自家的垃圾分类装袋后送到回收站。
生活垃圾、书报之类的小件垃圾要放到各自对应的屋子里。
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放在屋子外边,且需要提前买垃圾票。
回收站有专人管理,在将垃圾运走之前,他们还要进行仔细的分类,把有用的东西挑出来。
“垃圾需要分类”这个观念对霓虹国人来说,差不多相当于国内的“不能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话,就会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严重的还会被判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当然,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完美的。
霓虹国的垃圾分类制度也因为太过于复杂和精细,而被很多人诟病,但至少结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国内如果想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话,可以预见的是,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群体可能还好推行一些。
最难搞定的应该是像菜场大妈这类群体,她们都已经随意扔垃圾扔了几十年了,想要改变生活方式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
而且,有些大妈还拥有“你和我讲道理,我和你耍无赖”的技能,也比较难以处理。
来到材一216,许秋和众人打了声招呼。
课题组的其他小伙伴们,都已经得知了许秋登上洋葱社新闻的事情,不过她们倒是比较淡定。
毕竟和许秋朝夕相处,都已经习惯了,在看到推文后,她们心里的想法大致是:“这个人怎么和许秋一样厉害呢?哦,原来就是许秋啊。那没事了。”
关注: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许秋在自己的座位前坐下,开始思考今天怎么继续优化叠层器件的性能。
虽然模拟实验室里已经开始摸索了,但现实中的时间也不能浪费。
这时,许秋突然想起来周六器件效率突破15的事情,还没有通知其他人。
这周六学妹刚好回家了,没有陪他一起做实验;
魏兴思周六下午倒是一直在218,许秋还去他那边拿了一些新打印出来的文献,同时发现魏老师原来是在办公室用投影仪看美剧,晚饭后魏老师人就不见了;
吴菲菲学姐在周六下午也来了一趟216,她丢下一个快递,和许秋闲聊了几句,就离开了。
而许秋是晚上十点多才拿到15.00的效率数据。
正当许秋思索怎么把这个结果向大家公布,让大伙儿“开心开心”的时候,熟悉的脚步声在楼道里响起。
不多时,魏兴思便出现在216的门口,他一见面,便朝着许秋说道:“许秋,昨天叠层器件做的怎么样?”
昨晚,魏兴思是打算等许秋器件做好后问一下情况的,结果被方光武拉出去喝酒了,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饭局,然后他回了家,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今天上午才想起来,想着给许秋打个电话问一下的,但是没有打通。
“最高做到了15.00,刚好是整数。”许秋淡定回应道。
“!”话音刚落,众人齐刷刷的朝许秋这边望了过来,行着注目礼。
莫文琳几乎全程参与了叠层器件的优化过程,她的内心最为感慨:
大约一个月前,他参照许秋的想法,进行叠层器件的制备,开始只能做到10左右,现在转眼都已经15了。
要知道,有机光伏领域这些年的效率上限,一年都涨不了1,平均每年上涨差不多0.5的样子。
就这0.5,都还是全世界所有相关领域课题组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现在短短一年时间过去,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上限都已经从12,突破到15了。
3个百分点的跨越,几乎都是许秋一人的功劳。
而且,看这个势头,15都阻挡不住许秋的脚步啊。
魏兴思也是被惊到了,周五的时候许秋和他说做到了14.5,那时候他就在想:“看这个架势,再过一个月,估计效率有机会提高0.5,摸到15的门槛。”
没想到,这才只过了一天,就突破了。
本来魏兴思觉得他已经足够高看许秋了,没想到还是把许秋想的太简单了。
有机光伏领域曾经的效率上涨规律,放在许秋这里,通通不成立。
或许,下个月就能16?
他仿佛真真切切的看到一篇自然在向他招手。
魏兴思这些年大风大浪也经历了不少,虽然内心的活动很是丰富,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失态,不过语气还是略微有些激动,询问道:“器件结构图画好了吗?”
许秋摇了摇头:“没有来得及画图,我现场用笔画一个吧。”
刚说完,韩嘉莹就默契的递过来一个实验记录本和一只笔。
许秋接过纸笔,翻到实验记录本上新的一页,一边绘制器件结构,一边讲解道:“最优体系采用的器件结构中,底电池的有效层是三元j4pcbdic4f体系,顶电池的有效层是二元pce10ieico4f体系,中间的传输层分别为氧化锌、edot……”
随后,许秋又复述了一遍之前想到的叠层器件进一步优化方法:“接下来优化的方向,主要是材料方面,我打算同步使用其他课题组的材料,包括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的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coi8dfic……”
魏兴思连连点头,本来他还想提些建议的,但想了半天,好像没什么可以补充的,许秋的优化路线和逻辑都非常的顺畅。
于是,魏兴思也没有强行给许秋增加难度,说道:“可以,就按照现在的思路进行……对了,coi8dfic材料,最好还是我们自己合成,或者找找看有没有购买的渠道。”
其实,以现在魏兴思的影响力,找李丹课题组要一些coi8dfic材料多半是能要到的,但拿人的手短,代价就是文章要挂对方的名字,而如果是自己合成或者购买商业化的材料就不需要挂名,只需要引用对应的文献即可。
“我明白,”许秋补充道:“coi8dfic估计买不到,这种材料才刚刚出来,而且比较小众,需要我们自己合成。”
“嗯……”魏兴思想了想,说道:“这样吧,邬胜男,你帮忙合成一下coi8dfic,可以吗?”
“好的,没问题。”邬胜男答应的非常快。
许秋现在还不清楚coi8dfic到底好不好用,模拟实验室那边还在合成,没有拿到材料,如果最终结果并不好,就会浪费邬胜男不少的时间。
不过,既然博后学姐都没有异议,那他也没有必要反对。
而邬胜男的想法很简单,现在有一篇s二作或三作的机会摆在她的面前,要不要珍惜?当然要啊。
许秋上一篇自然能源,她因为贡献不足,只混了一个四作,如果这篇贡献足够,混个二作那就非常的爽了。
对于s这种顶刊来说,即使是二作也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像其他期刊一般不怎么会提到二作,但一篇自然二作,拿出去也是有一定牌面的。
目前叠层的工作,莫文琳的贡献不小,她现在做的就是和莫文琳去争这个二作。
ps:八千字更新,摆碗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