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表叔,牛逼,新马甲再上人民文学惊呆表侄女-我的1978小农庄一本书 小说
第521章 表叔,牛逼,新马甲再上人民文学惊呆表侄女-我的1978小农庄一本书 小说-我的1978小农庄-一本书
我的1978小农庄
作者:名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梅小芳建厂了,还真挺快。”
要说梅小芳,李栋第一次见就觉着是个人物,这年月农村妇女干事业极其不容易只是没想到这么果断,李栋这边竹编厂还没办起来呢,梅小芳就敢跟着搞起竹编厂。
“栋子,可不光光办厂子这么简单。”
韩国富真的急了,说道。“俺听说梅小芳和国营竹编厂合作了,还搞了一个出口合同,明年就不跟着俺们干了。”
“是嘛。”
真没想到,梅小芳竟然也拉了一单出口合同,还拉上了国营竹编厂,能耐不小。
不过这事好事,一开始李栋就想搞竹编之乡,没梅小芳可不行只有搞大了产业才能长久存在,只是没想到梅小芳这么有决断不说,还拉上了国营竹编厂搞了出口订单,厉害了。
梅小芳意思李栋多少明白点。
李栋给路口这边的价格是压了不少,想来梅小芳竹编生产队那些人也有意见,不过被梅小芳压了一下来,毕竟比在池城,地区出售要好的多,一月几千手提篮订单量,可不是小数目。
“栋子,外贸订单一个月一万只手提篮,还有你说又要加大迷你竹编工艺品产量,现在要是路口公社这边建厂了,自己单干搞订单,这可咋办?”
韩国富怕倒是没手提篮的货交给外贸公司,单靠里山产能完全不够啊。
“国富叔,我们和路口公社签订合同是到明年初的,梅小芳不会这么不明智违约的,早知道国外很看中契约精神,她明白这个道理不用过于担心。”
只是明年可就要难了,没有路口公社,不过还有半年时间,总能找人填补进来。“国富叔,这月的手提篮的账,我这边已经和外贸公司结算好了,回头我让黄胜男送过去,梅小芳这边等我回去,我去和她谈谈。”
“你别担心,我这边准备了一些东西,等我回去给大家一个惊喜,你和大家说,别担心,说不定我们还能和路口再合作呢。”
李栋订购的机器设备,第一批机器国庆前应该能交货,可惜现在国内专利申请太麻烦,再有一个钢材这东西国内管制,私人根本弄不到。
韩国富听了李栋话,总算松了一口气,说了韩庄一些情况。
“你家稻子长的挺好,几个孩子经常下地拔草。”
“坡田上菜长的还不错,对了,你家玉米长的和别家不太一样。”
玉米不一样,难道自己在淘宝上买的玉米种子有问题,被坑了,李栋心里犯嘀咕。“国富叔,啥不一样?”
“瞅着比别家的长大高,玉米棒子大些。”
“可能是肥料下的多吧,你知道,我不懂下肥。”
完蛋,不用说了,玉米种子问题,良种又跨越时空,优良高产品种了。
韩国富一听或许真的,再加上电话挺耗钱,没有多说挂了。
“得回去一趟。”
玉米要长疯了,还的砍掉才行呢,你说说你一亩地产量比别人高个一成二成还行,三成四成还能接受,一下高上一倍,两倍,这不是开玩笑嘛。
唉,这是弄的,产量高了也是问题,李栋嘀咕一声,这可咋办,得赶紧回去一趟。
“表叔是不是家里出啥事了?”胡丽新瞅着李栋接完电话出来愁眉苦脸,关心问道。
“家里出事了?”
陈廉方也关心问着。“出啥事了?”
“没什么事情。”
“田地里的一点事。”
口粮问题,对于院子里几人来说,至少不是啥大问题。“是家里口粮出问题了,我和二叔还有些粮票,我去给你拿些。”
说话陈廉方进屋拿了一百来斤粮票,还有一百块钱,出来交给李栋,粮票这年月都不多,定额一般,两人平时补助多一些,粮票节省下来有一些。
“婶子,不用,我不缺钱。”
“这孩子,你上学哪里来的钱。”
陈廉方忘记了,李栋都能建房子,至少几千上万块,这还差这点钱嘛,不得不说,陈廉方有点先入为主了,农村来的,现在农村和城市完全是两个天地。
尤其是皖南农村普遍还在为吃饱饭努力,加上去年大旱,皖南地区好一些人都有口粮问题,有些在皖南有亲戚的学校老师,没少说这件事。
好一些还买了挂面,面粉,粮食给老家人带去,现在亲戚还是亲戚,能帮一把都要帮一把,以至于一些老师跟着缩衣节食。这事陈廉方知道主要是一个同事家就是这情况,来了几波亲戚,还找着陈廉方借了些钱,毕竟冯教授工资不低,一两百工资还有一些补助一月的收入还真不错,家里花销不多。
总有些余钱,这不当听到李栋家里出事了,第一时间想到粮食和钱。
这事真不好解释,李栋说自己有钱,陈廉方不相信,这事闹的。
“要不表叔你就收着把。”
胡丽新小声劝说,还当李栋爱面子呢。
“要不,这里的钱你拿一点。”
胡丽新突然想到卖热水器,这不挣了不少钱嘛。
“这钱别动,这是大家的。”
李栋哭笑不得说道。“婶子,我真有钱,虽说我现在上学可我有工资,补助不说,还有稿费。”
“学生补贴那点钱,只够吃喝,哪里还能节省下来,可不能把身体给弄垮了。”学校奖学金,生活补助,李栋还是挺高的十八块钱虽然不是最高的却算高的了。
“再说你们这些小孩子能有多少稿费啊。”
“还挺多的。”
李栋嘀咕,自己投了几篇稿子,这时候该有回复了,李栋嘀咕。
“咚咚咚。”
正在李栋院子里记录账目的戴莹琮心说,咋的,李栋和胡丽新还敲门,不过还是站起来开门了。
“谁啊?”
“这里是李栋家吧?”
“是啊。”
戴莹琮一看邮递员。
“你能帮李栋同志签收一下,这里有他的信件。”
“好。”
只是戴莹琮看了一眼好几封信还不是一个地方的。“你稍等一下,我去叫他回来。”
“李栋。”
“学姐什么事?”
李栋赶紧推却陈廉方递过来粮票和钱。“婶子,钱你先拿着,有需要,我会找你借的。”
“这孩子。”
“我去看看学姐有啥事。”
胡丽新跟着李栋屁股后面出了院子,两家门挨门,离着多近这不一出门就见着自家门口邮递员。“是给我的信吧?”
“你是李栋同志。”
“是。”
“太好了。”
“学姐,啥信啊,挺多的啊?”胡丽新随口问了一句。
一叠好几封信,戴莹琮小声说道。“是几家出版社。”
“哦。”
“出版社?”
胡丽新一下来了精神,真的投稿了,眼巴巴看着李栋签了信。
“谢谢了。”
送走邮递员,李栋回到院子里,星星诗刊,青年报,还有人民文学,李栋投稿的几家都有回复,李栋还有些意外,毕竟换了笔名虽说稿子都是大家可谁知道大家就一定出好文章了,不定有些事就是屎尿文呢。
不可尽信书,没曾想这几位还都挺有真才实学的,换个笔名也过稿了,李栋拆开一看。“还行,星星诗刊,稿费涨了,一首不到一百字的诗歌给了三十多块钱。”
一篇经典伤痕文学短篇小说,将近一万字给了一百多,青年报比起人民文学大方多了,五千字的散文人民文学十五块钱抠门依旧。
李栋嘀咕一声,拆开信件扔在一边。
几张付款单收起来,一会婶子再给自己钱,总算有的说法了。
“人民文学?”
真的假的,胡丽新看着信封上字有些不敢相信。“表叔,你投稿了人民文学?”
“怎么了?”
“过稿了?”
“过了,唉,早知道不投了他嫁了,还是那么抠门,上次就稿费就少的可怜,这次还是一样,散文真不行。”这可是真心话,李栋没一点装逼的意思。
“过了还不是一篇?”
“有几篇吧。”
李栋心说,至于红高粱是自己写的,这事不能说,容易找骂,不过散文无所谓写的都是风景名胜之类,吃喝玩乐之类东西,
几篇,人民文学,胡丽新都有些不敢相信。
“表叔你不是理科生嘛,怎么这么会写文章?”胡丽新真的惊到了。
“不是啊,我是学文科的,高考报名的时候搞错了,划归理科了。”
李栋收拾好汇款单,信封啥随手就扔在桌子上了,戴莹琮也看到另外几封信,星星诗刊,中国青年报全是大刊物,还有一个儿童时代,这都算颇有名气杂志。
“学文科的?”
正暗自惊讶李栋竟然文学功底如此了得,一次性过了这么多稿子,难怪前些天说,自己稿费不错,等稿费下来请着洗澡小组,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小组吃饭。
当时胡丽新还说,怕是要等到头发发白了,毕竟一个理科想要发表文章,几乎不可能的事。
大家平时虽然也看一些文学作品,可没有发表文章打算,最多写一些实验报告类的文学作品,在校刊上发布一下。
“文科?”
戴莹琮意外,李栋理科分数胡丽新说过,当时太阳能热水器小组有些不服气的人,胡丽新直接甩出李栋高考成绩,直接镇住了众人。
超级高分,几乎科科满分,简直不是人,一些人眼珠都瞪出来,这分数全国第一妥妥的。
这会李栋竟然说他学文科,考理科是因为高考报名搞错了。
你咋不上天呢,一个理科状元一脸无辜说自己是学文科,因为报名出了错,没办法考了理科,一不小考了全国理科第一,这家伙谁敢信?
“表叔,你骗人的吧?”
“骗你有糖吃吗?”李栋嘀咕:“这个才有糖吃。”
汇款单,好几张,真的过稿了!!!
“真的?”
胡丽新觉着自己比打击了,这还是人嘛。
“啊,不活了。”胡丽新被打击到了,自己真成了笨丫头了。
“怎么了?”
陈廉方听着这边胡丽新叫声还以为出啥事了,赶紧跑过来,一问才知道,李栋是文科出身。
“真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更令她惊讶,李栋稿子竟然上了人民文学杂志,这可是了不得是,南大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年也只有个别一些天赋好才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两篇文章,每每轰动一时。
求月票,才三百一千加更!!!
要说梅小芳,李栋第一次见就觉着是个人物,这年月农村妇女干事业极其不容易只是没想到这么果断,李栋这边竹编厂还没办起来呢,梅小芳就敢跟着搞起竹编厂。
“栋子,可不光光办厂子这么简单。”
韩国富真的急了,说道。“俺听说梅小芳和国营竹编厂合作了,还搞了一个出口合同,明年就不跟着俺们干了。”
“是嘛。”
真没想到,梅小芳竟然也拉了一单出口合同,还拉上了国营竹编厂,能耐不小。
不过这事好事,一开始李栋就想搞竹编之乡,没梅小芳可不行只有搞大了产业才能长久存在,只是没想到梅小芳这么有决断不说,还拉上了国营竹编厂搞了出口订单,厉害了。
梅小芳意思李栋多少明白点。
李栋给路口这边的价格是压了不少,想来梅小芳竹编生产队那些人也有意见,不过被梅小芳压了一下来,毕竟比在池城,地区出售要好的多,一月几千手提篮订单量,可不是小数目。
“栋子,外贸订单一个月一万只手提篮,还有你说又要加大迷你竹编工艺品产量,现在要是路口公社这边建厂了,自己单干搞订单,这可咋办?”
韩国富怕倒是没手提篮的货交给外贸公司,单靠里山产能完全不够啊。
“国富叔,我们和路口公社签订合同是到明年初的,梅小芳不会这么不明智违约的,早知道国外很看中契约精神,她明白这个道理不用过于担心。”
只是明年可就要难了,没有路口公社,不过还有半年时间,总能找人填补进来。“国富叔,这月的手提篮的账,我这边已经和外贸公司结算好了,回头我让黄胜男送过去,梅小芳这边等我回去,我去和她谈谈。”
“你别担心,我这边准备了一些东西,等我回去给大家一个惊喜,你和大家说,别担心,说不定我们还能和路口再合作呢。”
李栋订购的机器设备,第一批机器国庆前应该能交货,可惜现在国内专利申请太麻烦,再有一个钢材这东西国内管制,私人根本弄不到。
韩国富听了李栋话,总算松了一口气,说了韩庄一些情况。
“你家稻子长的挺好,几个孩子经常下地拔草。”
“坡田上菜长的还不错,对了,你家玉米长的和别家不太一样。”
玉米不一样,难道自己在淘宝上买的玉米种子有问题,被坑了,李栋心里犯嘀咕。“国富叔,啥不一样?”
“瞅着比别家的长大高,玉米棒子大些。”
“可能是肥料下的多吧,你知道,我不懂下肥。”
完蛋,不用说了,玉米种子问题,良种又跨越时空,优良高产品种了。
韩国富一听或许真的,再加上电话挺耗钱,没有多说挂了。
“得回去一趟。”
玉米要长疯了,还的砍掉才行呢,你说说你一亩地产量比别人高个一成二成还行,三成四成还能接受,一下高上一倍,两倍,这不是开玩笑嘛。
唉,这是弄的,产量高了也是问题,李栋嘀咕一声,这可咋办,得赶紧回去一趟。
“表叔是不是家里出啥事了?”胡丽新瞅着李栋接完电话出来愁眉苦脸,关心问道。
“家里出事了?”
陈廉方也关心问着。“出啥事了?”
“没什么事情。”
“田地里的一点事。”
口粮问题,对于院子里几人来说,至少不是啥大问题。“是家里口粮出问题了,我和二叔还有些粮票,我去给你拿些。”
说话陈廉方进屋拿了一百来斤粮票,还有一百块钱,出来交给李栋,粮票这年月都不多,定额一般,两人平时补助多一些,粮票节省下来有一些。
“婶子,不用,我不缺钱。”
“这孩子,你上学哪里来的钱。”
陈廉方忘记了,李栋都能建房子,至少几千上万块,这还差这点钱嘛,不得不说,陈廉方有点先入为主了,农村来的,现在农村和城市完全是两个天地。
尤其是皖南农村普遍还在为吃饱饭努力,加上去年大旱,皖南地区好一些人都有口粮问题,有些在皖南有亲戚的学校老师,没少说这件事。
好一些还买了挂面,面粉,粮食给老家人带去,现在亲戚还是亲戚,能帮一把都要帮一把,以至于一些老师跟着缩衣节食。这事陈廉方知道主要是一个同事家就是这情况,来了几波亲戚,还找着陈廉方借了些钱,毕竟冯教授工资不低,一两百工资还有一些补助一月的收入还真不错,家里花销不多。
总有些余钱,这不当听到李栋家里出事了,第一时间想到粮食和钱。
这事真不好解释,李栋说自己有钱,陈廉方不相信,这事闹的。
“要不表叔你就收着把。”
胡丽新小声劝说,还当李栋爱面子呢。
“要不,这里的钱你拿一点。”
胡丽新突然想到卖热水器,这不挣了不少钱嘛。
“这钱别动,这是大家的。”
李栋哭笑不得说道。“婶子,我真有钱,虽说我现在上学可我有工资,补助不说,还有稿费。”
“学生补贴那点钱,只够吃喝,哪里还能节省下来,可不能把身体给弄垮了。”学校奖学金,生活补助,李栋还是挺高的十八块钱虽然不是最高的却算高的了。
“再说你们这些小孩子能有多少稿费啊。”
“还挺多的。”
李栋嘀咕,自己投了几篇稿子,这时候该有回复了,李栋嘀咕。
“咚咚咚。”
正在李栋院子里记录账目的戴莹琮心说,咋的,李栋和胡丽新还敲门,不过还是站起来开门了。
“谁啊?”
“这里是李栋家吧?”
“是啊。”
戴莹琮一看邮递员。
“你能帮李栋同志签收一下,这里有他的信件。”
“好。”
只是戴莹琮看了一眼好几封信还不是一个地方的。“你稍等一下,我去叫他回来。”
“李栋。”
“学姐什么事?”
李栋赶紧推却陈廉方递过来粮票和钱。“婶子,钱你先拿着,有需要,我会找你借的。”
“这孩子。”
“我去看看学姐有啥事。”
胡丽新跟着李栋屁股后面出了院子,两家门挨门,离着多近这不一出门就见着自家门口邮递员。“是给我的信吧?”
“你是李栋同志。”
“是。”
“太好了。”
“学姐,啥信啊,挺多的啊?”胡丽新随口问了一句。
一叠好几封信,戴莹琮小声说道。“是几家出版社。”
“哦。”
“出版社?”
胡丽新一下来了精神,真的投稿了,眼巴巴看着李栋签了信。
“谢谢了。”
送走邮递员,李栋回到院子里,星星诗刊,青年报,还有人民文学,李栋投稿的几家都有回复,李栋还有些意外,毕竟换了笔名虽说稿子都是大家可谁知道大家就一定出好文章了,不定有些事就是屎尿文呢。
不可尽信书,没曾想这几位还都挺有真才实学的,换个笔名也过稿了,李栋拆开一看。“还行,星星诗刊,稿费涨了,一首不到一百字的诗歌给了三十多块钱。”
一篇经典伤痕文学短篇小说,将近一万字给了一百多,青年报比起人民文学大方多了,五千字的散文人民文学十五块钱抠门依旧。
李栋嘀咕一声,拆开信件扔在一边。
几张付款单收起来,一会婶子再给自己钱,总算有的说法了。
“人民文学?”
真的假的,胡丽新看着信封上字有些不敢相信。“表叔,你投稿了人民文学?”
“怎么了?”
“过稿了?”
“过了,唉,早知道不投了他嫁了,还是那么抠门,上次就稿费就少的可怜,这次还是一样,散文真不行。”这可是真心话,李栋没一点装逼的意思。
“过了还不是一篇?”
“有几篇吧。”
李栋心说,至于红高粱是自己写的,这事不能说,容易找骂,不过散文无所谓写的都是风景名胜之类,吃喝玩乐之类东西,
几篇,人民文学,胡丽新都有些不敢相信。
“表叔你不是理科生嘛,怎么这么会写文章?”胡丽新真的惊到了。
“不是啊,我是学文科的,高考报名的时候搞错了,划归理科了。”
李栋收拾好汇款单,信封啥随手就扔在桌子上了,戴莹琮也看到另外几封信,星星诗刊,中国青年报全是大刊物,还有一个儿童时代,这都算颇有名气杂志。
“学文科的?”
正暗自惊讶李栋竟然文学功底如此了得,一次性过了这么多稿子,难怪前些天说,自己稿费不错,等稿费下来请着洗澡小组,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小组吃饭。
当时胡丽新还说,怕是要等到头发发白了,毕竟一个理科想要发表文章,几乎不可能的事。
大家平时虽然也看一些文学作品,可没有发表文章打算,最多写一些实验报告类的文学作品,在校刊上发布一下。
“文科?”
戴莹琮意外,李栋理科分数胡丽新说过,当时太阳能热水器小组有些不服气的人,胡丽新直接甩出李栋高考成绩,直接镇住了众人。
超级高分,几乎科科满分,简直不是人,一些人眼珠都瞪出来,这分数全国第一妥妥的。
这会李栋竟然说他学文科,考理科是因为高考报名搞错了。
你咋不上天呢,一个理科状元一脸无辜说自己是学文科,因为报名出了错,没办法考了理科,一不小考了全国理科第一,这家伙谁敢信?
“表叔,你骗人的吧?”
“骗你有糖吃吗?”李栋嘀咕:“这个才有糖吃。”
汇款单,好几张,真的过稿了!!!
“真的?”
胡丽新觉着自己比打击了,这还是人嘛。
“啊,不活了。”胡丽新被打击到了,自己真成了笨丫头了。
“怎么了?”
陈廉方听着这边胡丽新叫声还以为出啥事了,赶紧跑过来,一问才知道,李栋是文科出身。
“真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更令她惊讶,李栋稿子竟然上了人民文学杂志,这可是了不得是,南大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年也只有个别一些天赋好才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一两篇文章,每每轰动一时。
求月票,才三百一千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