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应该是有重要公务处置,稍后便至。”
“既如此,那李卿你就带路,领朕与众卿,到那频频为我大唐建功立业的水师所在去瞧瞧。”
“臣正有此言,陛下请……”
李绩与李世民并肩策马而行,后方,则是大批的随行文武重臣,或是乘车,或是骑马行进在这宽阔而又平坦的水泥直道上。
重蹄踩踏在这水泥直道那压有纹路的路面上,铮然作响,宽阔的水泥直道呈中高两边低的形态。
如此一来,路面上就不会积水,更不会像那些黄泥路一般,到了雨季就泥泞难行。
而且这样宽阔而又坚固的路面上,如今不但有四轮,甚至还有六轮的马车在狂奔。
“如今远行,可着实比之贞观初年之时要方便快捷太多了,说来,这水泥直道,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听到了陛下这话,那柴绍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若是过往,百姓商旅从洛阳地界前往这胶东之地,两千里路,怎么也得一个半月以上。”
“而如今,倘若是乘座那汉唐商行的长途马车出行的话,在这水泥直道上,一日可行八十里,二十余日便至。”
“像臣之前往来于洛阳和长安之间,没有那水泥直道之前,尚需近半月光景,可是水泥直道通畅之后。只需要两天两夜就能到达。”
“真的假的?”一位大臣有些不相信地瞪起了眼珠子。“下官可是记得,从长安到洛阳,足有八百里。”
“呵呵,贤弟那是你没回过长安,愚兄我若是想要回长安省亲,只需要提前订好那汉唐商行的特快驿车。”
“这种马车十分平稳,在里边躺着睡觉都没有问题,就是价格着实不便宜,但是却极省时日。”
“这很正常,那种特快马车,每跑数十里,就需要换马一次,”
“不错,某也曾经坐过一回,那速度,可真是没谁了,怕是不比咱们大唐军方的八百里加急慢上多少……”
“别看那种特快驿车贵,可架不住坐的人多啊,每天从那洛阳西门出发的特快驿车,足足有十余辆。当真可谓是车水马龙……”
身后边那帮子文武臣工的谈笑声,亦传入了李世民的耳中,听得这位大唐天子眉舒目展。
这一切自然是利益于自己的英明决策,当然也少不了爱婿程三郎的扎实肯干。
自打有迁都的想法开始,那小子就一个劲地鼓捣怂恿自己将那洛阳与长安的官道铺装成水泥路面。
一开始,李世民还有些担忧,不过在见识了那水泥的牢固,以及防水等优越性之后,最终同意了程三郎的建言。
可以说,这条长度近八百里,宽足有数丈的两京驿道,可是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倒没耗费多少。
毕竟汉唐商行愿意掏腰包,只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获得这条道路上的驿车独家经营权二十年,二十年之后经营权期满,那就再谈。
也就是说,除了官方的驿车之外,其他的民间驿车想要在这条道路上跑运输,都要加入到汉唐商行两京交通公司。
只有贴上了他们的标志,烙下了烙印,才允许合法经营。
据说汉唐商行两京交通公司,每年靠着这条大唐最热闹繁华的官道,可是赚了不少。
不过还好,老李家可是这汉唐商行最大的股东,汉唐商行赚大钱,同样也肥了老李家。
而且自打有了汉唐商行在前面打了样之后,现如今,不少的州县,都有豪商巨贾主动跟官府沟通,愿意出资兴建水泥官道,也想要学习那汉唐商行的那一套。
这对于朝廷而言,可是极好的事情,毕竟在过去,修路对于官府,对于当地的百姓而言,都是苦差。
官府需要筹备钱粮,而百姓则需要出役,累死累活。哪会像现如今这般?
难怪那小子老喜欢不停的叽叽歪歪,说什么想要让人干活,与其以力御之,还不如以利诱人。
商人是天底下模仿能力最强的聪明人,只要只要有人干出样板,让他们觉得利国利民的事情有利可图,他们也会乐于把兜里的钱掏出来做事。
一思及此,李世民不禁开始相念起那还在汪洋大海之上瞎鸡儿浪的爱婿程处弼。
“李卿,这段时间可有我那爱婿的消息?”
“陛下,这些日子,尚未收到程三郎传来的消息,想必那小子,正在海上追击那些倭国水师残余,追击上了瘾头了吧?”
李绩这话,让李世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这小子,总是让人不省心。”
“陛下,那程三郎虽然性格跳脱了些,但是论及本事,我大唐年轻一辈中,当无人出其右。”
“若非是此子奇思妙想,将那飞雷炮进行了改良,置于舟船之上,怕是我军想要连胜百济和倭国,就不会那么轻易了……”
#####
李世民表情甚是古怪地打量向身边说出大实话的李绩,直接就乐了。
“说起来,那巡洋将军舰之功勋,可是你们父子和牛韦陀的功劳。”
李绩笑眯眯地扭头打量着落后几个马身的那些文武官员,小声地答道。
“哈哈……臣的那点小心思,焉能瞒得过陛下慧眼。”
这话顿时惹得李世民畅怀大笑,眉舒目展,心中甚是洋洋得意。这个马屁虽然显得有点虚伪,但还是令大唐皇帝陛下甚是愉悦。
不多数,一行人便赶到了那水师泊地,而那十数艘巡洋将军舰,此刻正停泊在泊地之中。
而有不少的斗舰,此刻正在进行着升级改装,那种巨大的吊车,正在缓缓地将那些沉重的火炮,吊装进那斗舰的舱中。
李绩冲那吴中郎将歪了歪嘴打了个眼色,这位吴中郎将赶紧屁颠颠地蹿到了跟前来,甚是激动地给陛下解说起现如今大唐登州水师的详细情况。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巡视着这些巍峨的战船,还询问起了与百济和那倭国水师交战时的情况。
李绩与吴中郎将二人相当配合地讲述起了那两场大唐水师取得全胜的海战详情。
听得一干伴驾的文武大臣眉飞色舞不已,而这个时候,收到了处弼兄报捷文书的李恪,正打马朝着这登州水师码头泊地赶来……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