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7章
这一次科举,全员晋级,本就是史无前例之举。
后来又出了进士历练之事,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加上进士如今平安归来。
上到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关心这批进士的前途。
他们都想知道,朝廷会怎么安排这些进士。
别说文武百官和百姓想知道,皇帝也想知道。
全员晋级虽说是萧权为了保学子性命之计策,可也确确实实是萧权提的主意,是萧权说要广拔人才,不应以科举来衡量一个人的才能。
皇帝觉得萧权言之有理,皇帝也照做了,不顾群臣反对,支持萧权搞了一个全员晋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这种事,皇帝也是第一次遇见,皇帝也不知该如何去安排这些进士。
所以,此事还得与萧权商量。
于是,皇帝召萧权进宫。
师生两人坐在长安殿,长安殿里香炉香烟袅袅,有几缕阳光照在殿内,光线很是充足,看起来,很有意境。
皇帝直接言明此番传萧权入宫之原因:“帝师,如今进士归来,如何安置进士一事,朕还需向帝师请教。”
说是请教,实则就是要萧权出谋划策。
萧权淡淡地道:“陛下,此事简单,你是一国之君,哪里有职位空缺,就将他们派遣哪里。”
“不过,他们要从底层做起。”
这样一来,本就处于基层之官员,皇帝要筛选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能力的提拔,无所作为的让位。
魏千秋只手遮天数十年,大魏之官场早就乌烟瘴气,需要整治一番,来一次大洗牌。
眼下,就是个大好机会。如此一层层炮制一番,新晋进士不就有安排了吗?
而且,贤能者也上位了。
如此一来,便可以一改以往之腐败风气,还大魏一片清明。
与此同时,也相当于无形之中做了一次读书人皆有用武之地之宣传,让大魏的子民更加地热爱读书。
读书是出人头地之捷径,尤其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读书乃最容易走之路。
听了萧权之话,皇帝面露微笑,道:“此举甚好。”
什么事情,到了萧权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至于如何落实此事,皇帝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以防官官相护,此事不宜声张。
所以,皇帝派了几个信得过之人,分头行动,微服私访,从最底层开始,对官员进行考核。
由下往上,抽丝剥茧,一层层往里查,彻底清查官僚内部腐败分子。
这外派之官员名单之中,有赵澜和秦南、秦北,都是些较为年轻,而朝中那些老古董又不大放在眼里之人。
这样的人,不受关注,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人关心,更为容易隐藏行踪,办起事来也更为顺利有效率。
秦南和秦北,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出过远门。
这次一去,就是大魏边远之地,秦胜和秦舒柔都为之担忧。
可这两人却高兴得不行。
他们还记得萧权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一次科举,全员晋级,本就是史无前例之举。
后来又出了进士历练之事,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加上进士如今平安归来。
上到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关心这批进士的前途。
他们都想知道,朝廷会怎么安排这些进士。
别说文武百官和百姓想知道,皇帝也想知道。
全员晋级虽说是萧权为了保学子性命之计策,可也确确实实是萧权提的主意,是萧权说要广拔人才,不应以科举来衡量一个人的才能。
皇帝觉得萧权言之有理,皇帝也照做了,不顾群臣反对,支持萧权搞了一个全员晋级。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这种事,皇帝也是第一次遇见,皇帝也不知该如何去安排这些进士。
所以,此事还得与萧权商量。
于是,皇帝召萧权进宫。
师生两人坐在长安殿,长安殿里香炉香烟袅袅,有几缕阳光照在殿内,光线很是充足,看起来,很有意境。
皇帝直接言明此番传萧权入宫之原因:“帝师,如今进士归来,如何安置进士一事,朕还需向帝师请教。”
说是请教,实则就是要萧权出谋划策。
萧权淡淡地道:“陛下,此事简单,你是一国之君,哪里有职位空缺,就将他们派遣哪里。”
“不过,他们要从底层做起。”
这样一来,本就处于基层之官员,皇帝要筛选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能力的提拔,无所作为的让位。
魏千秋只手遮天数十年,大魏之官场早就乌烟瘴气,需要整治一番,来一次大洗牌。
眼下,就是个大好机会。如此一层层炮制一番,新晋进士不就有安排了吗?
而且,贤能者也上位了。
如此一来,便可以一改以往之腐败风气,还大魏一片清明。
与此同时,也相当于无形之中做了一次读书人皆有用武之地之宣传,让大魏的子民更加地热爱读书。
读书是出人头地之捷径,尤其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读书乃最容易走之路。
听了萧权之话,皇帝面露微笑,道:“此举甚好。”
什么事情,到了萧权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至于如何落实此事,皇帝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以防官官相护,此事不宜声张。
所以,皇帝派了几个信得过之人,分头行动,微服私访,从最底层开始,对官员进行考核。
由下往上,抽丝剥茧,一层层往里查,彻底清查官僚内部腐败分子。
这外派之官员名单之中,有赵澜和秦南、秦北,都是些较为年轻,而朝中那些老古董又不大放在眼里之人。
这样的人,不受关注,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人关心,更为容易隐藏行踪,办起事来也更为顺利有效率。
秦南和秦北,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出过远门。
这次一去,就是大魏边远之地,秦胜和秦舒柔都为之担忧。
可这两人却高兴得不行。
他们还记得萧权说的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