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栗氏的死在遥镇起了一阵子风波,凭管栗氏是因为什么要去死,但这个自寻短见的事情不等于一般的事情,村里村外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是真的让栗宅的鬼缠住栗氏的身了,要不接二连三为栗家生不成一个孩子,有说是栗氏被这八个新纳的小妾给害死了,还有的说是被通房丫头气死了。同时发生的三件事情纠合到一块哪一件也会让栗氏吃不消,走上绝路。
大多说是被那个通房丫头给活活气死的,该生的不生,不该生的却生了,换成谁也顶不住这个打击。
大灾荒死了那么多人,栗氏的死在乡民心里已经不在话下了,吵了没多久就冷淡下来了。
总之碍于栗永禄是一镇之长,乡民也只是私下议论议论,饭场上说说而已,死了死了,死了的就算是一张纸掀过去了。
对于栗氏的死,让慕容儿心里结了一块化不掉的疙瘩。
开始慕容儿还没当一回事,还想栗氏就是像师爷说的那样,是鬼缠身而死的。后来大家对栗氏的死一直在议论,多多少少冒到了她的耳朵里,她才猛然醒悟,原来栗氏的死跟她有直接的关系。
慕容儿从小就被姜家买去给栗氏做丫鬟,慕容儿这个名字还是到了姜家起的。她跟栗氏的感情可是从小到大培养起来的,他们的相处如同亲姐妹一般。
她随栗氏来到栗家还跟在姜家是一个样的,只是比先前多了一个通房丫头的名分,这个通房丫头还是姜小姐给她的,不然她是不会接近栗老爷的。
当初她是想如何走到老爷新纳的那些小妾们的前头,根本没想到这对伺候了十来年的小姐有什么影响,小姐的性格一向是很内秀的,她的心事一般不会轻易而举表示出来,要不然她是绝对不会做些让小姐心酸的事情的。
小姐离开她走了,这意味着她现在在老爷面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丫头了,虽然她知道她的命运就是一个丫鬟,她也成不了老爷的正房,甚至连小妾的份儿也难轮上。
可是她给老爷生了孩子了,最起码成为老爷的小妾还是有可能的,只要她在老爷面前学乖一点,可在孩子的份上她也不会吃亏的。
夫人去世了,在老爷未续弦之前她还是占上分的,这几个小妾唯有秋儿招老爷喜欢,还有那三个童养媳,她们的年龄还达不到威胁她的那个程度。
可是秋儿现在是在伺候自己,这也是老爷有意惩治她的,但是她现在什么也不懂,她还没有跟老爷挨着边,还不知道作为女人那个美好的归宿。除非她再耐心地教她,不再吓唬她。
现在她有自己的主意了,她不想让秋儿讨老爷喜欢,哪怕将来有一天她有了变化,迟早她是会讨老爷喜欢的。到那时或许她就在栗家的地位变了或是自身凭着儿子硬气了。
刘福禄最烦心的就是靳义堂跟赵秀苹抽“金丹”的事,现在乡民都不叫那东西“福寿g”了,全时兴叫金丹了,好像这金丹两个字字意深远。还有许多烟民叫起了“神丹”,似乎这个东西在人世间突然占据了很大一个位置,让多少人崇拜起来。
从京城回来的两个八驮戏班的主要成员都是因为在回来的路上吃食了鸦片才上瘾的。有的都是没有任何积蓄的,染上了那个东西就没好,只要上了瘾,没有个决心是难戒掉的,他们都成了像他见过的栗永禄的堂叔栗四一样了,都顾不上来他的戏班了。
现在他的三个八驮也只剩下程班主带着的那一个八驮了,从京城回来的这两个八驮已经散伙了,赵英子走了,赵秀苹和靳义堂每天就是烟馆,没有那东西他们什么也搞不成,就连生下的孩子他们也顾不得管了。
刘福禄知道靳义堂他们的那点积蓄也快吸完了,他肯定他们将他给他们的戏班的那些经费也吸光了,这就是败家子啊。
靳义堂现在也觉得危机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近,有一天他跟赵秀苹低声议论着要卖自己小妾的事,刘福禄无意中还听到了。
计划卖小妾说明靳义堂他们的经济已经拮据了,已到了卖妾的时候了,卖了妾还有甚哩,总不会卖了他刘福禄的宅子吧。
刘福禄经过这个大灾荒思想上变了,他不想再经营这个如意班了,他感到经营戏班的疲惫了,他惦记着自己家里那些上好的土地,他现在越来越觉得土地的重要了,上了一堂京城给他留下了那个阴影始终也不会消失,那个濒临死亡的父亲托着已经死去的儿子,在他的身上啃咬着他的躯体……
本想儿子刘保金大了能带着两个双胞胎女儿给如意班撑起一片天地来,眼前他们师父师母也成了这个样子了,他们的母亲赵英子也走了,他真的是感到心灰意冷了,毫无生气了。
他忽然有了想让儿子到游风约乡学去读书的主意。他很向往那个地方,他怎么看那个地方的乡民所做的事情都顺他的眼合他的心。他从小就在那里学艺,那里也有他的师父们。
在京城他就听说官府明码标价卖官的事,他那个时候就想趁自己有钱的时候给儿子刘保金买一个官职,戏子是三教九流里面最下等的行业,有能耐的不干这个行业,还是当官有名分,能转换门庭。但是那个时候他的八驮戏班还是很走红的,再说儿子的年龄还小。
现在一个大灾荒使戏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虽然他还有点积蓄,给儿子捐一个县丞还是足足有余的。但是没有一点本领即是捐上个官也做不长久。他一生就是一个睁眼瞎子,他不想再让儿子也跟他一样。
当然刘福禄知道在遥镇也有乡学,他不想让儿子在这里上学,因为这里他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烟馆,他害怕儿子跟上这些烟馆再染上烟瘾,就像靳义堂那样,那就什么都完了。
游风约他是最放心的,那里还有跟他最熟悉的师先生。他一看那个师先生就是一个很沉稳有学问的先生。还有一点就是冯光道在这里是说一不二的,刘保金能得到先生们的照顾,也能得到他的那些师父师兄师弟们的照顾。
刘福禄决定把如意班交给程班主了,他开初就是跟着人家程班主入道的,现在还物归原主吧。他要到他的河口庄去当他的假员外了,要是有条件的话再置买些土地,自己种不了就租给乡民。
刘福禄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部告诉靳义堂跟赵秀苹,虽然他们是亲把亲的连襟。因为他们现在不比从前了,跟他们说了实话,他们会以为他是看不起他们了。
走的时候他把新宅堂房们一锁,雇了一辆牛车,简简单单地把家小全部带走了,儿子刘保金已经送到游风约学堂了。
他给靳义堂放下一些银子算是他对他们最后的感恩,他知道就是给他们放下多少银子,他们也会全部抽了大烟的。从他第一次见他们吸食那东西的时候还是间隔五六天吸一次,到后来就三天吸一次,现在是天天往烟馆跑,就像吃坏肚子闹拉稀的尽往茅厕跑那样,开始紧张兮兮的,回来的时候又是笑兮兮的。
也许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使刘福禄不得不改换门庭了,他肯定是对靳义堂夫妇没有办法,也许换成程班主行。他也不想让他们就这样堕落下去,他将戏班交于程班主的时候还再三跟他强调了这一点,能让他们出场还是让他们出场,毕竟是戏班大红大紫的台柱子。
程班主做梦也没想到刘福禄对他有这样的大恩大德,他是此生只有唱戏不会再改换门庭了,他不像人家刘班主那样有几十亩上好地,还有外面的那些生意。他在老家是一分一厘地也没有的。
给了他这八驮戏班不用说他也要去请靳义堂夫妇的,即是他们都染上了烟瘾他也能供得起他们吸那些东西的,在潞府他程班主还是很吃得开的,即是京城他也敢去。
刘福禄最后交代他,至于戏班的名称让他随意吧,想改就还改成他的新意班。程班主当时就想通了这如意班可是在京城也是有名的,还是受过老佛爷恩宠的,即随口说:“还是如意班吧,我不想改了,还想沾沾您这个如意班的光哩”
刘福禄道:“你随便吧,戏班都是你的了,名字不改就不改吧。”
程班主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作为这八驮班的价码,他不想跟刘福禄讨价还价,毕竟人家顺其自己的所好了,即是多出点钱他也顺心。
他跟刘福禄的想法是一样的,刘福禄是想快快有人能接手这个戏班子就行,至于价钱多少他不在乎,他就是想急于脱离这个戏班子,说白了就是只要他不看见靳义堂他们就行。
就在当时也没有个像他这八驮戏班子的价码,也没有个标准,看到程班主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慷慨给了他,他都深受感动了,他慷慨他也慷慨,就只收取了他一半,二人说定就这样了事了。
栗氏的死在遥镇起了一阵子风波,凭管栗氏是因为什么要去死,但这个自寻短见的事情不等于一般的事情,村里村外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是真的让栗宅的鬼缠住栗氏的身了,要不接二连三为栗家生不成一个孩子,有说是栗氏被这八个新纳的小妾给害死了,还有的说是被通房丫头气死了。同时发生的三件事情纠合到一块哪一件也会让栗氏吃不消,走上绝路。
大多说是被那个通房丫头给活活气死的,该生的不生,不该生的却生了,换成谁也顶不住这个打击。
大灾荒死了那么多人,栗氏的死在乡民心里已经不在话下了,吵了没多久就冷淡下来了。
总之碍于栗永禄是一镇之长,乡民也只是私下议论议论,饭场上说说而已,死了死了,死了的就算是一张纸掀过去了。
对于栗氏的死,让慕容儿心里结了一块化不掉的疙瘩。
开始慕容儿还没当一回事,还想栗氏就是像师爷说的那样,是鬼缠身而死的。后来大家对栗氏的死一直在议论,多多少少冒到了她的耳朵里,她才猛然醒悟,原来栗氏的死跟她有直接的关系。
慕容儿从小就被姜家买去给栗氏做丫鬟,慕容儿这个名字还是到了姜家起的。她跟栗氏的感情可是从小到大培养起来的,他们的相处如同亲姐妹一般。
她随栗氏来到栗家还跟在姜家是一个样的,只是比先前多了一个通房丫头的名分,这个通房丫头还是姜小姐给她的,不然她是不会接近栗老爷的。
当初她是想如何走到老爷新纳的那些小妾们的前头,根本没想到这对伺候了十来年的小姐有什么影响,小姐的性格一向是很内秀的,她的心事一般不会轻易而举表示出来,要不然她是绝对不会做些让小姐心酸的事情的。
小姐离开她走了,这意味着她现在在老爷面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丫头了,虽然她知道她的命运就是一个丫鬟,她也成不了老爷的正房,甚至连小妾的份儿也难轮上。
可是她给老爷生了孩子了,最起码成为老爷的小妾还是有可能的,只要她在老爷面前学乖一点,可在孩子的份上她也不会吃亏的。
夫人去世了,在老爷未续弦之前她还是占上分的,这几个小妾唯有秋儿招老爷喜欢,还有那三个童养媳,她们的年龄还达不到威胁她的那个程度。
可是秋儿现在是在伺候自己,这也是老爷有意惩治她的,但是她现在什么也不懂,她还没有跟老爷挨着边,还不知道作为女人那个美好的归宿。除非她再耐心地教她,不再吓唬她。
现在她有自己的主意了,她不想让秋儿讨老爷喜欢,哪怕将来有一天她有了变化,迟早她是会讨老爷喜欢的。到那时或许她就在栗家的地位变了或是自身凭着儿子硬气了。
刘福禄最烦心的就是靳义堂跟赵秀苹抽“金丹”的事,现在乡民都不叫那东西“福寿g”了,全时兴叫金丹了,好像这金丹两个字字意深远。还有许多烟民叫起了“神丹”,似乎这个东西在人世间突然占据了很大一个位置,让多少人崇拜起来。
从京城回来的两个八驮戏班的主要成员都是因为在回来的路上吃食了鸦片才上瘾的。有的都是没有任何积蓄的,染上了那个东西就没好,只要上了瘾,没有个决心是难戒掉的,他们都成了像他见过的栗永禄的堂叔栗四一样了,都顾不上来他的戏班了。
现在他的三个八驮也只剩下程班主带着的那一个八驮了,从京城回来的这两个八驮已经散伙了,赵英子走了,赵秀苹和靳义堂每天就是烟馆,没有那东西他们什么也搞不成,就连生下的孩子他们也顾不得管了。
刘福禄知道靳义堂他们的那点积蓄也快吸完了,他肯定他们将他给他们的戏班的那些经费也吸光了,这就是败家子啊。
靳义堂现在也觉得危机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近,有一天他跟赵秀苹低声议论着要卖自己小妾的事,刘福禄无意中还听到了。
计划卖小妾说明靳义堂他们的经济已经拮据了,已到了卖妾的时候了,卖了妾还有甚哩,总不会卖了他刘福禄的宅子吧。
刘福禄经过这个大灾荒思想上变了,他不想再经营这个如意班了,他感到经营戏班的疲惫了,他惦记着自己家里那些上好的土地,他现在越来越觉得土地的重要了,上了一堂京城给他留下了那个阴影始终也不会消失,那个濒临死亡的父亲托着已经死去的儿子,在他的身上啃咬着他的躯体……
本想儿子刘保金大了能带着两个双胞胎女儿给如意班撑起一片天地来,眼前他们师父师母也成了这个样子了,他们的母亲赵英子也走了,他真的是感到心灰意冷了,毫无生气了。
他忽然有了想让儿子到游风约乡学去读书的主意。他很向往那个地方,他怎么看那个地方的乡民所做的事情都顺他的眼合他的心。他从小就在那里学艺,那里也有他的师父们。
在京城他就听说官府明码标价卖官的事,他那个时候就想趁自己有钱的时候给儿子刘保金买一个官职,戏子是三教九流里面最下等的行业,有能耐的不干这个行业,还是当官有名分,能转换门庭。但是那个时候他的八驮戏班还是很走红的,再说儿子的年龄还小。
现在一个大灾荒使戏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虽然他还有点积蓄,给儿子捐一个县丞还是足足有余的。但是没有一点本领即是捐上个官也做不长久。他一生就是一个睁眼瞎子,他不想再让儿子也跟他一样。
当然刘福禄知道在遥镇也有乡学,他不想让儿子在这里上学,因为这里他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烟馆,他害怕儿子跟上这些烟馆再染上烟瘾,就像靳义堂那样,那就什么都完了。
游风约他是最放心的,那里还有跟他最熟悉的师先生。他一看那个师先生就是一个很沉稳有学问的先生。还有一点就是冯光道在这里是说一不二的,刘保金能得到先生们的照顾,也能得到他的那些师父师兄师弟们的照顾。
刘福禄决定把如意班交给程班主了,他开初就是跟着人家程班主入道的,现在还物归原主吧。他要到他的河口庄去当他的假员外了,要是有条件的话再置买些土地,自己种不了就租给乡民。
刘福禄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部告诉靳义堂跟赵秀苹,虽然他们是亲把亲的连襟。因为他们现在不比从前了,跟他们说了实话,他们会以为他是看不起他们了。
走的时候他把新宅堂房们一锁,雇了一辆牛车,简简单单地把家小全部带走了,儿子刘保金已经送到游风约学堂了。
他给靳义堂放下一些银子算是他对他们最后的感恩,他知道就是给他们放下多少银子,他们也会全部抽了大烟的。从他第一次见他们吸食那东西的时候还是间隔五六天吸一次,到后来就三天吸一次,现在是天天往烟馆跑,就像吃坏肚子闹拉稀的尽往茅厕跑那样,开始紧张兮兮的,回来的时候又是笑兮兮的。
也许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使刘福禄不得不改换门庭了,他肯定是对靳义堂夫妇没有办法,也许换成程班主行。他也不想让他们就这样堕落下去,他将戏班交于程班主的时候还再三跟他强调了这一点,能让他们出场还是让他们出场,毕竟是戏班大红大紫的台柱子。
程班主做梦也没想到刘福禄对他有这样的大恩大德,他是此生只有唱戏不会再改换门庭了,他不像人家刘班主那样有几十亩上好地,还有外面的那些生意。他在老家是一分一厘地也没有的。
给了他这八驮戏班不用说他也要去请靳义堂夫妇的,即是他们都染上了烟瘾他也能供得起他们吸那些东西的,在潞府他程班主还是很吃得开的,即是京城他也敢去。
刘福禄最后交代他,至于戏班的名称让他随意吧,想改就还改成他的新意班。程班主当时就想通了这如意班可是在京城也是有名的,还是受过老佛爷恩宠的,即随口说:“还是如意班吧,我不想改了,还想沾沾您这个如意班的光哩”
刘福禄道:“你随便吧,戏班都是你的了,名字不改就不改吧。”
程班主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作为这八驮班的价码,他不想跟刘福禄讨价还价,毕竟人家顺其自己的所好了,即是多出点钱他也顺心。
他跟刘福禄的想法是一样的,刘福禄是想快快有人能接手这个戏班子就行,至于价钱多少他不在乎,他就是想急于脱离这个戏班子,说白了就是只要他不看见靳义堂他们就行。
就在当时也没有个像他这八驮戏班子的价码,也没有个标准,看到程班主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慷慨给了他,他都深受感动了,他慷慨他也慷慨,就只收取了他一半,二人说定就这样了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