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辽东上空弥漫着一丝紧张和不安,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大隋东北上空。随着隋军主帅杨集再一次踏上大安县,大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一触即发。
杨集平时是一个十分懒散的人,用杨广的话来说,杨集有懒则偷、无懒也要创造懒来偷,所以这些年的年度评比之中,杨集从来就没有被评为上上等过。
最高的一次评分还是在仁寿三年,当年是杨集的成名之年,他先是歼灭了尹吾国和处月部,接着打赢突厥汗国南侵大军、阵前诛杀步迦可汗,杨坚便给了他一个上下等。
之所以没有给上上等,一是杨坚怕他骄傲。二是因为杨集带兵的方式一塌湖涂,打的时候更是毫无章法、毫无全局性,让所有人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杨广和杨素、杨雄等等兵事大家给的点评是“敌人比杨集更烂”、“杨集运气好”,他才打出了这等战果。
但是杨广和杨素等人将尹吾、处月、突厥连在一起推演的时候,结果却是令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只因杨集虽然乱打一通,可是以他为首的每场大小战斗都乱得恰到好处、乱得十分完美;如果换做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他们根本不敢在处处不如人、老巢有可能被端危险情况下出兵,至少也要停下来稳一稳,只有保证凉州安全以后,再打。然而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做到杨集那么完美了。
之后的每年评比,杨集的年终评分在中上、中中、中下徘回,始终到不了上下等。
究其原因,还是懒政。
只不过杨集平时虽然比较懒,可是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一旦进入搞事状态,整个人就会气势大变,做事风格也变雷厉风行起来。
这一次,也不例外。
一行人进了军营,杨集直接在中军大帐开起了军事会议。
中军大帐宽阔、光线明亮,百余人进入其中,也不显多,拥挤更是谈不上,在左边一个架子上,还挂着一幅巨大的绢帛所制地图,上面画的正是幽州和高句丽地形地貌图。
杨集上前在地图面前详细的瞧了瞧,便让人将其撤下,换上一幅崭新地图,这才向众人说道:“高句丽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道路难行。旧图缺少许多险关要塞,若是忽略了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地方,我们定然要吃大亏。这幅新图乃是一名高句丽内应提供,此人在高句丽地位极重,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名字就不说了!”
“而后又根据百济驻京使节、使臣所提供的情报,加以改进。还有一部分是从渔阳元家查获,三者结合之后;又让高建武为首的细作在老图上进行补充,两者一一校对、核实,最终才得出此图。”
“由于时间关系,已经来不及制作沙盘了!不过我在涿郡蓟县之时,已经让人拓印了许多份易携带的缩小版本,你们现在先看看这幅大图,有个大概了解后,再从我的这里领取小图。”
幽州大桉虽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可百姓知道的内容仅仅只是贪污、义仓被盗空,至于粮食去向、元家带头卖国、高句丽细作遍布河北等事,官府并没有对外公布。而隋朝与高句丽的边境早已全面封锁,百姓也因躲避战事而纷纷远离边境,所以杨集并不担心消息外泄。同理,他的主力军队藏在这里,也相当保险。
诚然,高句丽获取军情的渠道还保留着,可高建武那个情报头子都被抓捕了,而其他细作也被控制得死死地,现在哪怕是在泄密,那也是杨集所提供的假消息。
自从有文字开始,历代兵家大师留下来的兵法都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一个善战之将面对从未涉足过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地图上了解,看得越清楚越明白,优势和胜算越大,就算你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必须学会看地图,否则,永远成不了独当一面的人物。而宇文述、杨义臣、崔弘升、于仲文、韩洪、阴世师等主将都是善战之将,识图水准自然不话下,他们听到杨集这么一说,立刻围到地图之前细细观看。
地图虽然远不如沙盘直观,可是上面的河流、山川、丘陵、城池、小镇、堡垒、桥梁、道路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甚至就连辽水、乌骨水、鸭渌水、萨水、浿水水情的季节变化也用红字一一批注出来。
众人顿时都被吸引住了,纷纷与脑海中的旧图做详细对比,发现新旧地图大体一致,但是细微处的差距却是相差不止千里。在惊讶杨集准备充分之余,也看得格外认真。他们都是有自己思想和灵魂的名帅、名将,不会一味盲从上级的命令,甚至在杨集到来之前,每个人脑海之中都在想“如果我是主帅,这又该怎么打?”
有了这个假设,他们便不由自主的结合地图、以主帅的眼光和格局来推演这场战役。然而新旧地图存在的巨大差异,也让有所准备的的一些战术和打法都不能用了,于是便一边看图,一边还与身旁副将低声交谈,商议着之前的不足之处。
杨集用兵风格是群策群力、集众人之智为己用,此时见到诸将议论纷纷,便知道他们在思考和商量战术战法,于是也没有出声去打扰,而是任由他们交流。
如此等了约有半个时辰,议论的声音渐渐澹去,杨集心知差不多了,这才让诸将回归原位,说道:“高句丽整体的情况,你们应该都有了足够了解。在我和裴相、韦长史等人到来前,你们对于如何攻打地图上的城池,应该也商议过了!”
“正是如此!”众人尽皆应是。
“这一路上,我也一直思考如何来打这场战斗!”杨集说道:“高句丽的整体实力远不如我大隋,可是他们士兵素养、武器装备并不差,再加上他们有天时地利之便。我们必须正视对手、正视对手的优势;唯有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王言之极是!”宇文述颔首道:“高句丽与我大隋以往的敌人不同,绝对是块难啃的骨头,末将的看法是步步为营、稳中求胜,然后寻找取胜战机。”
“大王,末将认同宇文将军的提议!”于仲文拱手一礼,但却有些犹豫不绝。
“于将军,有话但说无妨!”见他欲言又止,杨集微笑着说道:“大家的目的都是以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争,不管说什么都无碍的。更何况我大隋又不言获罪。”
“喏!末将失礼了!”于仲文先朝西方一礼及地,而后平身道:“末将认为当年之失利,主要还是我朝文武觉得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都给我大隋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普遍都瞧不起所谓的‘小国寡民’的高句丽。所以高元挑衅之时,自大轻敌之音充斥了整个朝堂,接着,便匆匆忙忙的调集三十余万大军远征高句丽了。回忆当初,中军将帅毫无准备亦不为过。”
那场不堪回首的惨剧发生在开皇十八年,离现在仅仅只是几年时间而已,在场众将即便没有参战,却也知道大隋失利的原因,所以听了于仲文的话,无不点头赞同。
大隋当年集结了水陆大军三十余万,浩浩荡荡就向高句丽挺进,结果水师不但不了解水文和风浪的季节变化,甚至连落脚点都不知道在何处,然后就开了去。但是水师的失利还是情有可原的,只因大海茫茫,人和船只在海上风暴面前,半点办法都没有。
与之相对,陆上部队就轻敌得相当过分、相当让人心痛了;他们明明知道辽西走廊一到雨季就进入“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状况;明明知道曹军在雨季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减员十分严重,连郭嘉都患病去世;然而有了前车之鉴,他们依然毫不准备。所以大军进入辽西走廊以后,立刻陷入曹操一样的悲剧——全军上下在辽西走廊之中进退两难、饥寒交迫、减员无数。
到了九月,大军好不容易走到辽水西岸,正当大军准备强渡辽水之时,紧接而来的一场瘟疫,直接弄死八九成兵马。
最后,周罗睺为首的水师好歹还杀了一些高句丽水师,可陆上部队竟然连一个高句丽士兵都没杀死,就这么凄凄惨惨的收场了。
“于将军,请接着往下说!”杨集默然点头,杨坚诚然犯了决策上的失误,可他毕竟是皇帝、不是带兵的主帅,当他把大权交出来后,具体事宜就与他无关了。所以责任在于于仲文用“中军将帅”代表的主帅杨谅和军师高颎,而王世积、周罗睺等行军总管,实际上都是遵照他们的命令行事。若非他俩没有那么轻敌大意,就算最后拿不下高句丽,却也能够从容而退。
如今回首来看,杨谅和高颎在陆上的安排,分明就是套用郭嘉所提出的“兵贵神速。今千里袭,辎重多,难以趣利,县城此闻之,必为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但问题是曹操的敌人是北方的乌桓,敌我双方之间根本没有辽水、辽泽阻拦,所以曹军虽然在行军途中损失惨重,却也能奔袭千里,打出“白狼山之战”这场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此战曹军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
比较有意思的是,张辽本来是坚决反对曹操远征乌桓的人,因为他担心刘表袭击兵力空虚的中原,然而曹操和郭嘉却认为汉朝传承数百年时间,百姓都以身为汉朝子民为荣,当他们用大汉的名义远征民族大敌之时,“皇叔”刘表如果攻伐曹操,那就等于通敌叛国、自绝于天下,所以他俩一点都不担心。
听他们这么说,张辽万分不乐意、万分不放心的随军北伐,可他做梦也想不到曹操竟然把“白狼山之战”的指挥大权交给了他,而他居然因为指挥这场历史性的大胜仗而一战封神。
看看人家,回头再看看模彷都模彷不到家的杨谅和高颎,着实是一言难尽。
“喏!”于仲文明白自己之前那番话,多少对先帝不敬,暗自捏了一把冷汗,此时见杨集没有在意自己的“含沙射影”,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接着又说道:“他们对高句丽一点都不了解,既不知道高句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也不知高句丽关于利用这种天赐之优势,故而从一开始就小觑的对方。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绝不能再犯这种错,末将认为稳打稳拿才是最好打法。”
旁边的韩洪拱手一礼,说道:“大王,高句丽与东西突厥、吐谷浑、契丹不同。游牧民族以草原为主,我军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很难掩藏行迹,打他们理应速战速决,若能聚而歼之,更佳;否则,我军将会面临没完没了的袭击、打扰。”
“而高句丽山川险峻、地貌复杂、丛林遍布,面对这等国度,我军即便拥有百万大军,也没有开阔地势摆开阵式,但若不管那些设在山上的小要塞、小堡垒,我军粮道极可能被山上的敌军破坏,一旦失去了后勤物资,结果必将进退两难。末将也主张将所有要塞一一拔除,如此再步步向前,绝不能急功近利!”
“大王,末将附议!”崔弘升听到大家把自己的心声都说了,他也不废话,直接便起身赞同。
“大王,末将附议!”
“大王,下官附议!”
裴矩、韦津、达奚景、段德操、皇甫无逸、杨元弘等人,亦是纷纷响应。
等到大家表完态,杨集目光带笑的说道:“你们说得对,但我不听!”
众人闻言愕然!
突地稽亦是目瞪口呆,他自幼在战争中长大,虽然他都是在平原之上、丘陵之间作战,没有丛林战、攻坚战的经验,但跟了宇文述、奚达景这么久,也学了不少中原兵法、作战方式。
他知道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进入一个全新的未知的领域作战,都必须保留可以随时作战的体力。而高句丽山高路险,大军在行军途中的消耗,远比平原要大。而且无处不在、无从查起的敌人的袭扰,让人防不胜防。
若是一味求快,非常容易为敌人所乘。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杨集平时是一个十分懒散的人,用杨广的话来说,杨集有懒则偷、无懒也要创造懒来偷,所以这些年的年度评比之中,杨集从来就没有被评为上上等过。
最高的一次评分还是在仁寿三年,当年是杨集的成名之年,他先是歼灭了尹吾国和处月部,接着打赢突厥汗国南侵大军、阵前诛杀步迦可汗,杨坚便给了他一个上下等。
之所以没有给上上等,一是杨坚怕他骄傲。二是因为杨集带兵的方式一塌湖涂,打的时候更是毫无章法、毫无全局性,让所有人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杨广和杨素、杨雄等等兵事大家给的点评是“敌人比杨集更烂”、“杨集运气好”,他才打出了这等战果。
但是杨广和杨素等人将尹吾、处月、突厥连在一起推演的时候,结果却是令人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只因杨集虽然乱打一通,可是以他为首的每场大小战斗都乱得恰到好处、乱得十分完美;如果换做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他们根本不敢在处处不如人、老巢有可能被端危险情况下出兵,至少也要停下来稳一稳,只有保证凉州安全以后,再打。然而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做到杨集那么完美了。
之后的每年评比,杨集的年终评分在中上、中中、中下徘回,始终到不了上下等。
究其原因,还是懒政。
只不过杨集平时虽然比较懒,可是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一旦进入搞事状态,整个人就会气势大变,做事风格也变雷厉风行起来。
这一次,也不例外。
一行人进了军营,杨集直接在中军大帐开起了军事会议。
中军大帐宽阔、光线明亮,百余人进入其中,也不显多,拥挤更是谈不上,在左边一个架子上,还挂着一幅巨大的绢帛所制地图,上面画的正是幽州和高句丽地形地貌图。
杨集上前在地图面前详细的瞧了瞧,便让人将其撤下,换上一幅崭新地图,这才向众人说道:“高句丽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道路难行。旧图缺少许多险关要塞,若是忽略了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地方,我们定然要吃大亏。这幅新图乃是一名高句丽内应提供,此人在高句丽地位极重,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名字就不说了!”
“而后又根据百济驻京使节、使臣所提供的情报,加以改进。还有一部分是从渔阳元家查获,三者结合之后;又让高建武为首的细作在老图上进行补充,两者一一校对、核实,最终才得出此图。”
“由于时间关系,已经来不及制作沙盘了!不过我在涿郡蓟县之时,已经让人拓印了许多份易携带的缩小版本,你们现在先看看这幅大图,有个大概了解后,再从我的这里领取小图。”
幽州大桉虽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可百姓知道的内容仅仅只是贪污、义仓被盗空,至于粮食去向、元家带头卖国、高句丽细作遍布河北等事,官府并没有对外公布。而隋朝与高句丽的边境早已全面封锁,百姓也因躲避战事而纷纷远离边境,所以杨集并不担心消息外泄。同理,他的主力军队藏在这里,也相当保险。
诚然,高句丽获取军情的渠道还保留着,可高建武那个情报头子都被抓捕了,而其他细作也被控制得死死地,现在哪怕是在泄密,那也是杨集所提供的假消息。
自从有文字开始,历代兵家大师留下来的兵法都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一个善战之将面对从未涉足过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地图上了解,看得越清楚越明白,优势和胜算越大,就算你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必须学会看地图,否则,永远成不了独当一面的人物。而宇文述、杨义臣、崔弘升、于仲文、韩洪、阴世师等主将都是善战之将,识图水准自然不话下,他们听到杨集这么一说,立刻围到地图之前细细观看。
地图虽然远不如沙盘直观,可是上面的河流、山川、丘陵、城池、小镇、堡垒、桥梁、道路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甚至就连辽水、乌骨水、鸭渌水、萨水、浿水水情的季节变化也用红字一一批注出来。
众人顿时都被吸引住了,纷纷与脑海中的旧图做详细对比,发现新旧地图大体一致,但是细微处的差距却是相差不止千里。在惊讶杨集准备充分之余,也看得格外认真。他们都是有自己思想和灵魂的名帅、名将,不会一味盲从上级的命令,甚至在杨集到来之前,每个人脑海之中都在想“如果我是主帅,这又该怎么打?”
有了这个假设,他们便不由自主的结合地图、以主帅的眼光和格局来推演这场战役。然而新旧地图存在的巨大差异,也让有所准备的的一些战术和打法都不能用了,于是便一边看图,一边还与身旁副将低声交谈,商议着之前的不足之处。
杨集用兵风格是群策群力、集众人之智为己用,此时见到诸将议论纷纷,便知道他们在思考和商量战术战法,于是也没有出声去打扰,而是任由他们交流。
如此等了约有半个时辰,议论的声音渐渐澹去,杨集心知差不多了,这才让诸将回归原位,说道:“高句丽整体的情况,你们应该都有了足够了解。在我和裴相、韦长史等人到来前,你们对于如何攻打地图上的城池,应该也商议过了!”
“正是如此!”众人尽皆应是。
“这一路上,我也一直思考如何来打这场战斗!”杨集说道:“高句丽的整体实力远不如我大隋,可是他们士兵素养、武器装备并不差,再加上他们有天时地利之便。我们必须正视对手、正视对手的优势;唯有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大王言之极是!”宇文述颔首道:“高句丽与我大隋以往的敌人不同,绝对是块难啃的骨头,末将的看法是步步为营、稳中求胜,然后寻找取胜战机。”
“大王,末将认同宇文将军的提议!”于仲文拱手一礼,但却有些犹豫不绝。
“于将军,有话但说无妨!”见他欲言又止,杨集微笑着说道:“大家的目的都是以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战争,不管说什么都无碍的。更何况我大隋又不言获罪。”
“喏!末将失礼了!”于仲文先朝西方一礼及地,而后平身道:“末将认为当年之失利,主要还是我朝文武觉得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都给我大隋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普遍都瞧不起所谓的‘小国寡民’的高句丽。所以高元挑衅之时,自大轻敌之音充斥了整个朝堂,接着,便匆匆忙忙的调集三十余万大军远征高句丽了。回忆当初,中军将帅毫无准备亦不为过。”
那场不堪回首的惨剧发生在开皇十八年,离现在仅仅只是几年时间而已,在场众将即便没有参战,却也知道大隋失利的原因,所以听了于仲文的话,无不点头赞同。
大隋当年集结了水陆大军三十余万,浩浩荡荡就向高句丽挺进,结果水师不但不了解水文和风浪的季节变化,甚至连落脚点都不知道在何处,然后就开了去。但是水师的失利还是情有可原的,只因大海茫茫,人和船只在海上风暴面前,半点办法都没有。
与之相对,陆上部队就轻敌得相当过分、相当让人心痛了;他们明明知道辽西走廊一到雨季就进入“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状况;明明知道曹军在雨季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减员十分严重,连郭嘉都患病去世;然而有了前车之鉴,他们依然毫不准备。所以大军进入辽西走廊以后,立刻陷入曹操一样的悲剧——全军上下在辽西走廊之中进退两难、饥寒交迫、减员无数。
到了九月,大军好不容易走到辽水西岸,正当大军准备强渡辽水之时,紧接而来的一场瘟疫,直接弄死八九成兵马。
最后,周罗睺为首的水师好歹还杀了一些高句丽水师,可陆上部队竟然连一个高句丽士兵都没杀死,就这么凄凄惨惨的收场了。
“于将军,请接着往下说!”杨集默然点头,杨坚诚然犯了决策上的失误,可他毕竟是皇帝、不是带兵的主帅,当他把大权交出来后,具体事宜就与他无关了。所以责任在于于仲文用“中军将帅”代表的主帅杨谅和军师高颎,而王世积、周罗睺等行军总管,实际上都是遵照他们的命令行事。若非他俩没有那么轻敌大意,就算最后拿不下高句丽,却也能够从容而退。
如今回首来看,杨谅和高颎在陆上的安排,分明就是套用郭嘉所提出的“兵贵神速。今千里袭,辎重多,难以趣利,县城此闻之,必为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
但问题是曹操的敌人是北方的乌桓,敌我双方之间根本没有辽水、辽泽阻拦,所以曹军虽然在行军途中损失惨重,却也能奔袭千里,打出“白狼山之战”这场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此战曹军大获全胜,斩蹋顿及名王以下十余人,俘虏二十余万人。
比较有意思的是,张辽本来是坚决反对曹操远征乌桓的人,因为他担心刘表袭击兵力空虚的中原,然而曹操和郭嘉却认为汉朝传承数百年时间,百姓都以身为汉朝子民为荣,当他们用大汉的名义远征民族大敌之时,“皇叔”刘表如果攻伐曹操,那就等于通敌叛国、自绝于天下,所以他俩一点都不担心。
听他们这么说,张辽万分不乐意、万分不放心的随军北伐,可他做梦也想不到曹操竟然把“白狼山之战”的指挥大权交给了他,而他居然因为指挥这场历史性的大胜仗而一战封神。
看看人家,回头再看看模彷都模彷不到家的杨谅和高颎,着实是一言难尽。
“喏!”于仲文明白自己之前那番话,多少对先帝不敬,暗自捏了一把冷汗,此时见杨集没有在意自己的“含沙射影”,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接着又说道:“他们对高句丽一点都不了解,既不知道高句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也不知高句丽关于利用这种天赐之优势,故而从一开始就小觑的对方。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绝不能再犯这种错,末将认为稳打稳拿才是最好打法。”
旁边的韩洪拱手一礼,说道:“大王,高句丽与东西突厥、吐谷浑、契丹不同。游牧民族以草原为主,我军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很难掩藏行迹,打他们理应速战速决,若能聚而歼之,更佳;否则,我军将会面临没完没了的袭击、打扰。”
“而高句丽山川险峻、地貌复杂、丛林遍布,面对这等国度,我军即便拥有百万大军,也没有开阔地势摆开阵式,但若不管那些设在山上的小要塞、小堡垒,我军粮道极可能被山上的敌军破坏,一旦失去了后勤物资,结果必将进退两难。末将也主张将所有要塞一一拔除,如此再步步向前,绝不能急功近利!”
“大王,末将附议!”崔弘升听到大家把自己的心声都说了,他也不废话,直接便起身赞同。
“大王,末将附议!”
“大王,下官附议!”
裴矩、韦津、达奚景、段德操、皇甫无逸、杨元弘等人,亦是纷纷响应。
等到大家表完态,杨集目光带笑的说道:“你们说得对,但我不听!”
众人闻言愕然!
突地稽亦是目瞪口呆,他自幼在战争中长大,虽然他都是在平原之上、丘陵之间作战,没有丛林战、攻坚战的经验,但跟了宇文述、奚达景这么久,也学了不少中原兵法、作战方式。
他知道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进入一个全新的未知的领域作战,都必须保留可以随时作战的体力。而高句丽山高路险,大军在行军途中的消耗,远比平原要大。而且无处不在、无从查起的敌人的袭扰,让人防不胜防。
若是一味求快,非常容易为敌人所乘。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