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年4月9日,距离最后通牒还有很短的时间了。
一大群葡人贵族,在领头的杰洛米诺?施维拉总督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后世高可宁大街,之前是叫铸炮斜巷......而在明代,属于濠镜澳西竹仔室村的卜加劳铸炮厂视察。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领导是必定要去视察军工部门的。
话说,澳门卜加劳炮厂在历史上也算是省部优企业了。
由于当年葡人占据澳门之后,经常会面临各路海盗以及英荷流氓的骚扰,于是早在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就在此地开办了炮厂。
卜加劳炮厂从开办伊始,就铸造铜炮和铁炮两种产品。其中铁炮主要是由华工生产,而成本昂贵,技术含量更高的铜炮,则由卜加劳亲自指挥葡人制造。
由于卜加劳炮厂的产品质量优异,大炮不但射程远而且坚固耐用,所以名声很快就打了出去,成为了远东最著名的武器工厂。
在之后的岁月里,卜加劳炮厂不但全数提供了澳门各处炮台用炮,其产品还提供给了经停澳门的各国武装商船。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亚各殖民地,也有派人来采购火炮。
卜加劳炮厂的名声甚至连京城的明国皇帝都听到了。早在7年前的天启年间,明廷就从澳门购炮4门。而就在2年前,崇祯皇帝也掏银子买了10门大炮,还给安置在北京城楼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而在穿越众这个位面,卜加劳炮厂依旧繁忙。
卜加劳是一个有着波浪型黑发,满脸皱纹的中年葡萄牙人。虽说他在迎接大人物们时穿着工服,一脸烟火气,外带满手的老茧和油污,但是由于炮厂在澳门的重要地位,所以卜加劳在澳门的高层人士中是相当有地位的,或者说,他本来就是高层人士中的一员。
“各位尊敬的绅士,你们现在看到的,是铸钟车间。”
历史上的卜加劳炮厂在初建时是只铸炮的,后来规模扩大后,又增添了铸钟业务。毕竟铸钟和铸炮都是大型金属铸件,异曲同工。而且在这个时代,不论东西方都对铜钟有巨大需求。西方有修道院,东方有和尚庙,这都是类比国企的富裕大户,炮厂铸钟就对了,不铸才没道理。
然而随着卜加劳厂长的手指看过去,现时的铸钟车间里,却是一片零落。除了空荡荡的工棚和地坑外,就只有一些零散的木制和铁质工件,没有工人,熔炉也没有开火。
很快,议员们就明白了过来:“铸钟的业务停了吗?”
卜加劳有点伤感地欠了欠身:“事实上,早在三个月前,所有的铸钟业务就停止了,先生们。”
事物都是在不断互相影响和变化的。在穿越者这个位面,卜加劳炮厂的日子并不好过。
首先,早在2年之前,历史上一直从日本进口铜料的澳门,就被穿越众截断了物质通道。
当时穿越众利用生丝出口权拉拢了日本大商人,然后一举通过日方高层切断了荷兰和葡萄牙人的进货渠道。
在这之后,随着穿越势力日益强大,巡逻舰遍布海峡东西,日本人的铜银矿条也愈发过不了这一关,统统被穿越众截留到了台江码头。
于是,澳门葡人方面的铜矿来源就日益匮乏,只能靠从明国走私和印度方向来补充。这就造成了卜加劳炮厂的业务萎缩。
然后在最近的半年内,随着“曹葡”两方的关系日益恶化,卜加劳炮厂便干脆停止了铜钟业务。葡萄牙人不是傻子,既然这个位面军事压力大增,那么有限的金属资源就一定要调配在备战方面。
走过空荡荡的工棚后,前边不远处就是热火朝天的铸炮车间了。
堆积着大批木炭、铜料铁料的车间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颜色,呛鼻的空气中漂浮着令人窒息的粉尘。来到这里之后,老爷们纷纷用自己的丝绸手帕掩住了口鼻。
大批光着膀子,脸上蒙着布巾的工人正拿着各种工具在铸炮。他们将熔铁炉中的铁水和铜水引流到地面摆放的模具中,然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用古老的泥模铸炮方式,生产出一门门青铜和铁炮来。
“明国工人还没有离开吗?”
看到工人里还有不少黄皮肤,留着发髻的明国人,身为澳门市议会书记官的安德拉德,不由好奇问到。
“是有一部分明国工人离开了。”卜加劳点点头:“但是留下的还有很多,毕竟炮厂给他们增加了薪水。您懂得,回去的人会面临失业......在明国生活有很大压力。”
“火炮的准备情况怎么样?”
一旁负责实际战备的施维拉总督这时候有点不耐烦的插言了。身为这场战争葡萄牙人一方的总司令,他最近亚历山大。司令大人这会没功夫去研究明国工人的生存压力,而是直接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方面。
“总督大人,除了已经交付给各个炮台的订货之外,最近一个星期,炮厂又赶工了20门各种磅数的火炮,其中包括6门18磅青铜炮和2门24磅炮。”
“很好,这是我今天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
总督留在脸上的大胡子翘起了一个角度:“还能提供更多的青铜火炮吗?尊敬的卜加劳先生,你知道的,我们的对手同样拥有品质优秀的火炮,之前在外海的炮舰上已经表演给我们看了。”
“大人,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用最后一批铜料制造的火炮了,大概有十五门左右。”
卜加劳伸出手臂缓缓一挥:“炮厂很久以来都无法得到足够的铜料,只能增加铸造铁炮的数量。不过,我们的炮弹是充足的......明国的走私商运来了很多生铁。”。
“尊敬的先生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施维拉总督闻言大声说道:“这场战争如果按照我们的构想,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需要大量的火炮来带给明国政府无法承受的伤亡,这样才能得到一份体面的战后协议。”
“会有援助的。”议长拉罗这时给总督吃了一颗定心丸:“议会的代表现在已经和菲律宾的总督大人见过面了,按照船期计算的话。西班牙人肯定会援助我们,失去了这里,他们同样蒙受损失。”
..........................
巡视完卜加劳炮厂闷热的车间后,大约是想换换空气,于是绅士们又来到了风景美丽的大炮台。
大炮台坐落在后世的大三巴牌坊一侧,位于澳门半岛中部一座海拔52米的小山头上,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早在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这里就开始修建了。
虽说小小的澳门城内外有好几座炮台,但是大三巴炮台规模最大,位置最好,驻军实力最强,这里毫无疑问是澳门城的防御核心。
十七世纪的澳门大炮台,具有非常实际的军事意义,和后世的旅游风景区还是有区别的。
虽说上面同样有大片空地,但是缺少绿荫和参天古树。另外,现在的炮台上并没有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譬如耶稣会的古塔。事实上除了一圈用来驻军的低矮砖房之外,炮台内部并没有多余的建筑。
从规模上看,大炮台其实就是一座袖珍小城。边长约为100米的炮台,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墙身建基于3.7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水泥固化,非常坚固。
大炮台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女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
历史上的大炮台,只在东南墙两角设有碉堡。而面向明国的西北墙身,女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是葡萄牙人表明其专注于外海防御,以及对当时明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然而在这个位面,一切都不同了。
早在一年前,大三巴炮台的西北女墙就断断续续得到了加固和增高,并且设置了炮位。
到了最近一段时间,葡萄牙人不但在西北方向的炮台外围挖好了地基,盖好了和地面齐平的砖墙,还准备了大批建筑物质......这里面还有他们高价买来的红砖和水泥。
然后从接到最后通牒的那一天起算,6天后的今天,大三巴炮台面向明国的一面,已经凭空多出了一座坚实的碉堡。顶部的女墙炮口上,也多出了一门门闪着青光的炮口。
当绅士们来到炮台上时,士兵们正在忙碌,做着战争前的准备。
驻守在大炮台上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雇佣货色,他们是葡萄牙正规士兵。
这些士兵统一穿着褐色短上装,夹克以及衬衫。他们脖子上打着一根宽领带,下身是短裤、绑腿和皮鞋。所有士兵头上都戴着西式宽沿软帽,并且在帽子上有白色或者金色的装饰带。另外,帽子上插着鲜艳羽毛的,是军官。
整个大三巴炮台上驻守的士兵,由于战争的关系,已经扩充到了400人。
这些人里面包括了200名驻守炮兵,还有200名由火枪手和长矛手组成的近卫部队。
另外,就在炮台后不远的澳门城里,还有增援通道,随时可以向炮台方向增兵。
这一座充斥着不规则线条的大型棱堡,是葡萄牙人的信心所在。
一大群葡人贵族,在领头的杰洛米诺?施维拉总督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后世高可宁大街,之前是叫铸炮斜巷......而在明代,属于濠镜澳西竹仔室村的卜加劳铸炮厂视察。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领导是必定要去视察军工部门的。
话说,澳门卜加劳炮厂在历史上也算是省部优企业了。
由于当年葡人占据澳门之后,经常会面临各路海盗以及英荷流氓的骚扰,于是早在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卜加劳就在此地开办了炮厂。
卜加劳炮厂从开办伊始,就铸造铜炮和铁炮两种产品。其中铁炮主要是由华工生产,而成本昂贵,技术含量更高的铜炮,则由卜加劳亲自指挥葡人制造。
由于卜加劳炮厂的产品质量优异,大炮不但射程远而且坚固耐用,所以名声很快就打了出去,成为了远东最著名的武器工厂。
在之后的岁月里,卜加劳炮厂不但全数提供了澳门各处炮台用炮,其产品还提供给了经停澳门的各国武装商船。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亚各殖民地,也有派人来采购火炮。
卜加劳炮厂的名声甚至连京城的明国皇帝都听到了。早在7年前的天启年间,明廷就从澳门购炮4门。而就在2年前,崇祯皇帝也掏银子买了10门大炮,还给安置在北京城楼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而在穿越众这个位面,卜加劳炮厂依旧繁忙。
卜加劳是一个有着波浪型黑发,满脸皱纹的中年葡萄牙人。虽说他在迎接大人物们时穿着工服,一脸烟火气,外带满手的老茧和油污,但是由于炮厂在澳门的重要地位,所以卜加劳在澳门的高层人士中是相当有地位的,或者说,他本来就是高层人士中的一员。
“各位尊敬的绅士,你们现在看到的,是铸钟车间。”
历史上的卜加劳炮厂在初建时是只铸炮的,后来规模扩大后,又增添了铸钟业务。毕竟铸钟和铸炮都是大型金属铸件,异曲同工。而且在这个时代,不论东西方都对铜钟有巨大需求。西方有修道院,东方有和尚庙,这都是类比国企的富裕大户,炮厂铸钟就对了,不铸才没道理。
然而随着卜加劳厂长的手指看过去,现时的铸钟车间里,却是一片零落。除了空荡荡的工棚和地坑外,就只有一些零散的木制和铁质工件,没有工人,熔炉也没有开火。
很快,议员们就明白了过来:“铸钟的业务停了吗?”
卜加劳有点伤感地欠了欠身:“事实上,早在三个月前,所有的铸钟业务就停止了,先生们。”
事物都是在不断互相影响和变化的。在穿越者这个位面,卜加劳炮厂的日子并不好过。
首先,早在2年之前,历史上一直从日本进口铜料的澳门,就被穿越众截断了物质通道。
当时穿越众利用生丝出口权拉拢了日本大商人,然后一举通过日方高层切断了荷兰和葡萄牙人的进货渠道。
在这之后,随着穿越势力日益强大,巡逻舰遍布海峡东西,日本人的铜银矿条也愈发过不了这一关,统统被穿越众截留到了台江码头。
于是,澳门葡人方面的铜矿来源就日益匮乏,只能靠从明国走私和印度方向来补充。这就造成了卜加劳炮厂的业务萎缩。
然后在最近的半年内,随着“曹葡”两方的关系日益恶化,卜加劳炮厂便干脆停止了铜钟业务。葡萄牙人不是傻子,既然这个位面军事压力大增,那么有限的金属资源就一定要调配在备战方面。
走过空荡荡的工棚后,前边不远处就是热火朝天的铸炮车间了。
堆积着大批木炭、铜料铁料的车间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颜色,呛鼻的空气中漂浮着令人窒息的粉尘。来到这里之后,老爷们纷纷用自己的丝绸手帕掩住了口鼻。
大批光着膀子,脸上蒙着布巾的工人正拿着各种工具在铸炮。他们将熔铁炉中的铁水和铜水引流到地面摆放的模具中,然后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用古老的泥模铸炮方式,生产出一门门青铜和铁炮来。
“明国工人还没有离开吗?”
看到工人里还有不少黄皮肤,留着发髻的明国人,身为澳门市议会书记官的安德拉德,不由好奇问到。
“是有一部分明国工人离开了。”卜加劳点点头:“但是留下的还有很多,毕竟炮厂给他们增加了薪水。您懂得,回去的人会面临失业......在明国生活有很大压力。”
“火炮的准备情况怎么样?”
一旁负责实际战备的施维拉总督这时候有点不耐烦的插言了。身为这场战争葡萄牙人一方的总司令,他最近亚历山大。司令大人这会没功夫去研究明国工人的生存压力,而是直接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方面。
“总督大人,除了已经交付给各个炮台的订货之外,最近一个星期,炮厂又赶工了20门各种磅数的火炮,其中包括6门18磅青铜炮和2门24磅炮。”
“很好,这是我今天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
总督留在脸上的大胡子翘起了一个角度:“还能提供更多的青铜火炮吗?尊敬的卜加劳先生,你知道的,我们的对手同样拥有品质优秀的火炮,之前在外海的炮舰上已经表演给我们看了。”
“大人,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用最后一批铜料制造的火炮了,大概有十五门左右。”
卜加劳伸出手臂缓缓一挥:“炮厂很久以来都无法得到足够的铜料,只能增加铸造铁炮的数量。不过,我们的炮弹是充足的......明国的走私商运来了很多生铁。”。
“尊敬的先生们,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施维拉总督闻言大声说道:“这场战争如果按照我们的构想,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需要大量的火炮来带给明国政府无法承受的伤亡,这样才能得到一份体面的战后协议。”
“会有援助的。”议长拉罗这时给总督吃了一颗定心丸:“议会的代表现在已经和菲律宾的总督大人见过面了,按照船期计算的话。西班牙人肯定会援助我们,失去了这里,他们同样蒙受损失。”
..........................
巡视完卜加劳炮厂闷热的车间后,大约是想换换空气,于是绅士们又来到了风景美丽的大炮台。
大炮台坐落在后世的大三巴牌坊一侧,位于澳门半岛中部一座海拔52米的小山头上,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早在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这里就开始修建了。
虽说小小的澳门城内外有好几座炮台,但是大三巴炮台规模最大,位置最好,驻军实力最强,这里毫无疑问是澳门城的防御核心。
十七世纪的澳门大炮台,具有非常实际的军事意义,和后世的旅游风景区还是有区别的。
虽说上面同样有大片空地,但是缺少绿荫和参天古树。另外,现在的炮台上并没有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譬如耶稣会的古塔。事实上除了一圈用来驻军的低矮砖房之外,炮台内部并没有多余的建筑。
从规模上看,大炮台其实就是一座袖珍小城。边长约为100米的炮台,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墙身建基于3.7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水泥固化,非常坚固。
大炮台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女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
历史上的大炮台,只在东南墙两角设有碉堡。而面向明国的西北墙身,女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是葡萄牙人表明其专注于外海防御,以及对当时明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然而在这个位面,一切都不同了。
早在一年前,大三巴炮台的西北女墙就断断续续得到了加固和增高,并且设置了炮位。
到了最近一段时间,葡萄牙人不但在西北方向的炮台外围挖好了地基,盖好了和地面齐平的砖墙,还准备了大批建筑物质......这里面还有他们高价买来的红砖和水泥。
然后从接到最后通牒的那一天起算,6天后的今天,大三巴炮台面向明国的一面,已经凭空多出了一座坚实的碉堡。顶部的女墙炮口上,也多出了一门门闪着青光的炮口。
当绅士们来到炮台上时,士兵们正在忙碌,做着战争前的准备。
驻守在大炮台上的士兵,可不是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雇佣货色,他们是葡萄牙正规士兵。
这些士兵统一穿着褐色短上装,夹克以及衬衫。他们脖子上打着一根宽领带,下身是短裤、绑腿和皮鞋。所有士兵头上都戴着西式宽沿软帽,并且在帽子上有白色或者金色的装饰带。另外,帽子上插着鲜艳羽毛的,是军官。
整个大三巴炮台上驻守的士兵,由于战争的关系,已经扩充到了400人。
这些人里面包括了200名驻守炮兵,还有200名由火枪手和长矛手组成的近卫部队。
另外,就在炮台后不远的澳门城里,还有增援通道,随时可以向炮台方向增兵。
这一座充斥着不规则线条的大型棱堡,是葡萄牙人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