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山派:全真道支派。【小说文学网】尊北七真之一的王处一为开派祖师。王处一,字精通,号玉阳子。全真教祖王重阳之弟子。卒于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玉阳体玄广度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薄》,记有该派传代派字,证明该派至那时起尚有传承。但传承及活动情况,未见记载。
遇仙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马钰为开派祖师。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全真教主王重阳弟子。卒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中,记有该派传代派字,证明至那时起,该派尚有传承。其传承与活动情形不详。
随山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为开派祖师。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全真教祖王重阳弟子。卒于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记有该派传代派字,其传承、活动情况不知其详。
清静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孙不二为开派祖师。孙不二,号清静散人,马钰之妻,全真教祖王重阳弟子。卒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清静渊贞顺德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中,记有该派传代派字,不知其传承与活动详情。
隐仙派:全真道支派。又称隐派或犹龙派。尊明初道士张三丰为祖师。张三丰,元末明初人。其名字、籍贯、履历,各家记载不一,传说甚多。据明傅维麟《明书》卷一百六十《异散传》载,张三丰,名君实,字玄一,号玄玄,自号三丰子。辽东义州人。常衣一衲,行经街市,乡村,旁若无人。论三教经书,吐辞滚滚。或三五日,两三月,始一食。登山,其行如飞。元未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一日辞世而逝,后复生,乃入蜀抵秦,游襄邓,往来长安,历陇岷甘肃。洪武初,入武当,登天柱峰。使弟子丘玄清住五龙宫,卢秋云住南岩宫,刘古泉、杨善登(或作澄)住紫霄宫,自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观,营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守之。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所之。明年,太祖遣道士访求,不得。永乐间,成祖又多次派人诏请,亦不获。英宗天顺三年(1459),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加封“韬光尚志真仙”。张三丰虽传有若干弟子,但生前并未组建道派。宗奉他的道派,由其信仰者组成。据清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道派》,该派称名隐仙派,一称隐派或独犹龙派。并谓张三丰承火龙真人,火龙师麻衣垂先生李和,麻衣师陈抟,陈抟师文始真人尹喜。至陈抟时,又兼得少阳派刘海蟾之传,合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而为一。此说荒诞之处甚多,但张三丰曾受陈抟一系的思想影响,或许接近事实。此派形成时间虽不可考,但明清民国时期确有此派承传。《诸真宗派总簿》记有多个宗祖张三丰的道派。有: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派,三丰祖师日新派,日新派,三丰祖师蓬莱派等八个。三丰崇拜最初兴起于湖北武当山,随着武当道的远播,遂在其他地区分衍出更多的小支派,上述各派反映了这个事实。
广慧派:道教支派。据《诸真宗派总簿》,为南宋道士章哲所创。章哲,“道号广慧,祖居江西南昌府武宁县三十五都顺义卿(疑为‘乡’字之误),石门仙潭人。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二月十九日降生。自幼好道,二十七岁结庵丝罗山,即今太平山也。年五十三岁,端坐而逝”。留传此派。其六十派字,系“民国五年丙辰(1916)八月初八日,由江西南昌府武宁县太平山万寿宫穆善清带来。”
阎祖派:全真龙门派支派。《诸真宗派总簿》谓为龙门“复”字岔派分支,在茅山乾元观。此“阎祖”据清笪蟾光《茅山志》卷九,当为明嘉靖、万历间道士阎希言。该书据明王世贞《囗州续稿?阎道人希言传》称:阎道人者,名希言,不知何许人。自言家山西。年二十七八时,成瘵几死,遇师诲以坐功,得无恙。嘉靖乙未(1535)、丙申(1536)间,去家学道。后从湖北武当至江苏句曲乾元观,顶一髻,不巾栉,身著粗布夹衫。盛暑辄裸而暴日中,不汗,穷冬间凿冰而浴。绝不为人道其所由得,叩之以延年冲举之术,亦不应。唯劝人行阴骘,广施予,勿淫勿杀,勿忧勿恚、勿多思而已。乾元观初极简陋,希言游金陵募资以成殿阁,并引山泉灌溉稻田数十亩。住观五十余年,于万历十六年(1588)卒。传有弟子舒本住、江本实、王合心等。笪蟾光《茅山志》卷九云:舒道人,“名本住,号一庵,金陵人”。“晚而慕道,浪迹诸名胜,至三茅郁冈之下,……结茅而栖。坚意精心,凡十余年。而道人阎希言者,始来自终南,丰腹重颔,不冠不履,舒知其不凡,拜为师。遂相与胼胝,兴复古乾元云。……与江文谷同为希言高足弟子,亨年九十有六。”又云:“江道人,名本实,号文谷,苏州玉田人。早岁弃家学道,万历壬午(1528)至郁冈师希言。尝言人生未尝无死,有尽形 骸,人死未尝无生,当存精气,乃于洗心池旁培小阜祀重阳,因迭石塞牖,趺坐于中。谓其徒:每日向牖呼之,应则已,不应则入收敛遗蜕。凡呼之三年,乃不应,启石视之,坐蜕矣。故称为活死人墓。”著有《华阳真诲》行二世。又云:“王小颠,道名合心,常州宜兴人。生而慧辨,通儒术。弱冠居金沙,即悦水云之士,作方外游,启遍诸名山,访高流,见阎希言,师事之。……先生学博而才敏,构词用意出人意表。”此云师事阎希言,疑当为师事阎希言之徒。笪蟾光《茅山志》卷三所载万历四十一年《神宗为圣母建金箓斋词》、万历四十三年《神宗三辛忏醮词》中,皆有“特命本山乾元观真道士李教顺等,祗就殿廷启建金箓”,“讽诵《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一藏”等语,此李教顺当为阎希言之徒裔。《诸真宗派总簿》记“阎祖派”派字为:“复本合教永,圆明寄象先,……”等二十字,据上记阎希言所传徒裔之辈字,与此相吻合,故所谓“阎祖派”当为阎希言所传之派系。但“教”字后传代情况不明。此后龙门派之宗师系第七代沈常敬(号太和),晚年亦住茅山传道,顺治十年(1653)卒。传有弟子孙守一(号玉阳)和黄守元(号赤阳),为龙门第八代。孙守一又传阎晓峰,为龙门第九代。孙、阎皆住茅山乾元观,但据《金盖心灯》之《道谱源流图》载,阎晓峰“所传后人改皈茅山法派”,表明阎晓峰后已非龙门派。似乾元观所传一直为阎言系之徒裔。
遇仙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马钰为开派祖师。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全真教主王重阳弟子。卒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中,记有该派传代派字,证明至那时起,该派尚有传承。其传承与活动情形不详。
随山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为开派祖师。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全真教祖王重阳弟子。卒于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记有该派传代派字,其传承、活动情况不知其详。
清静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孙不二为开派祖师。孙不二,号清静散人,马钰之妻,全真教祖王重阳弟子。卒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清静渊贞顺德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1926年北京白云观抄藏之《诸真宗派总簿》中,记有该派传代派字,不知其传承与活动详情。
隐仙派:全真道支派。又称隐派或犹龙派。尊明初道士张三丰为祖师。张三丰,元末明初人。其名字、籍贯、履历,各家记载不一,传说甚多。据明傅维麟《明书》卷一百六十《异散传》载,张三丰,名君实,字玄一,号玄玄,自号三丰子。辽东义州人。常衣一衲,行经街市,乡村,旁若无人。论三教经书,吐辞滚滚。或三五日,两三月,始一食。登山,其行如飞。元未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一日辞世而逝,后复生,乃入蜀抵秦,游襄邓,往来长安,历陇岷甘肃。洪武初,入武当,登天柱峰。使弟子丘玄清住五龙宫,卢秋云住南岩宫,刘古泉、杨善登(或作澄)住紫霄宫,自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观,营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守之。洪武二十三年(1390)拂袖长往,不知所之。明年,太祖遣道士访求,不得。永乐间,成祖又多次派人诏请,亦不获。英宗天顺三年(1459),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加封“韬光尚志真仙”。张三丰虽传有若干弟子,但生前并未组建道派。宗奉他的道派,由其信仰者组成。据清李西月《张三丰先生全集?道派》,该派称名隐仙派,一称隐派或独犹龙派。并谓张三丰承火龙真人,火龙师麻衣垂先生李和,麻衣师陈抟,陈抟师文始真人尹喜。至陈抟时,又兼得少阳派刘海蟾之传,合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而为一。此说荒诞之处甚多,但张三丰曾受陈抟一系的思想影响,或许接近事实。此派形成时间虽不可考,但明清民国时期确有此派承传。《诸真宗派总簿》记有多个宗祖张三丰的道派。有: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派,三丰祖师日新派,日新派,三丰祖师蓬莱派等八个。三丰崇拜最初兴起于湖北武当山,随着武当道的远播,遂在其他地区分衍出更多的小支派,上述各派反映了这个事实。
广慧派:道教支派。据《诸真宗派总簿》,为南宋道士章哲所创。章哲,“道号广慧,祖居江西南昌府武宁县三十五都顺义卿(疑为‘乡’字之误),石门仙潭人。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二月十九日降生。自幼好道,二十七岁结庵丝罗山,即今太平山也。年五十三岁,端坐而逝”。留传此派。其六十派字,系“民国五年丙辰(1916)八月初八日,由江西南昌府武宁县太平山万寿宫穆善清带来。”
阎祖派:全真龙门派支派。《诸真宗派总簿》谓为龙门“复”字岔派分支,在茅山乾元观。此“阎祖”据清笪蟾光《茅山志》卷九,当为明嘉靖、万历间道士阎希言。该书据明王世贞《囗州续稿?阎道人希言传》称:阎道人者,名希言,不知何许人。自言家山西。年二十七八时,成瘵几死,遇师诲以坐功,得无恙。嘉靖乙未(1535)、丙申(1536)间,去家学道。后从湖北武当至江苏句曲乾元观,顶一髻,不巾栉,身著粗布夹衫。盛暑辄裸而暴日中,不汗,穷冬间凿冰而浴。绝不为人道其所由得,叩之以延年冲举之术,亦不应。唯劝人行阴骘,广施予,勿淫勿杀,勿忧勿恚、勿多思而已。乾元观初极简陋,希言游金陵募资以成殿阁,并引山泉灌溉稻田数十亩。住观五十余年,于万历十六年(1588)卒。传有弟子舒本住、江本实、王合心等。笪蟾光《茅山志》卷九云:舒道人,“名本住,号一庵,金陵人”。“晚而慕道,浪迹诸名胜,至三茅郁冈之下,……结茅而栖。坚意精心,凡十余年。而道人阎希言者,始来自终南,丰腹重颔,不冠不履,舒知其不凡,拜为师。遂相与胼胝,兴复古乾元云。……与江文谷同为希言高足弟子,亨年九十有六。”又云:“江道人,名本实,号文谷,苏州玉田人。早岁弃家学道,万历壬午(1528)至郁冈师希言。尝言人生未尝无死,有尽形 骸,人死未尝无生,当存精气,乃于洗心池旁培小阜祀重阳,因迭石塞牖,趺坐于中。谓其徒:每日向牖呼之,应则已,不应则入收敛遗蜕。凡呼之三年,乃不应,启石视之,坐蜕矣。故称为活死人墓。”著有《华阳真诲》行二世。又云:“王小颠,道名合心,常州宜兴人。生而慧辨,通儒术。弱冠居金沙,即悦水云之士,作方外游,启遍诸名山,访高流,见阎希言,师事之。……先生学博而才敏,构词用意出人意表。”此云师事阎希言,疑当为师事阎希言之徒。笪蟾光《茅山志》卷三所载万历四十一年《神宗为圣母建金箓斋词》、万历四十三年《神宗三辛忏醮词》中,皆有“特命本山乾元观真道士李教顺等,祗就殿廷启建金箓”,“讽诵《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一藏”等语,此李教顺当为阎希言之徒裔。《诸真宗派总簿》记“阎祖派”派字为:“复本合教永,圆明寄象先,……”等二十字,据上记阎希言所传徒裔之辈字,与此相吻合,故所谓“阎祖派”当为阎希言所传之派系。但“教”字后传代情况不明。此后龙门派之宗师系第七代沈常敬(号太和),晚年亦住茅山传道,顺治十年(1653)卒。传有弟子孙守一(号玉阳)和黄守元(号赤阳),为龙门第八代。孙守一又传阎晓峰,为龙门第九代。孙、阎皆住茅山乾元观,但据《金盖心灯》之《道谱源流图》载,阎晓峰“所传后人改皈茅山法派”,表明阎晓峰后已非龙门派。似乾元观所传一直为阎言系之徒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