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袁绍自然知道逢纪的意思,不过要自己让出整个中原,袁绍觉得陆衡小儿还不够格,换句话说袁绍就是不舍的!
同时袁绍觉得郭图分析的没错,邺城留守精锐,加上并州、幽州的军队还对付不了小小的陆衡?
“够了!某意已决,让显甫袁尚字显甫领兵三万救援东武阳,审配辅之,孟岱驻守邺城,调显奕袁熙字显奕领幽州兵援救平原,不过光显奕可不是陆衡小儿对手,众位可有良将举荐?”
显然袁绍对于袁谭和袁尚二人关系不是毫不知情,虎毒还不食子袁绍虽然有种种的问题,对于家人还是很看重的,这次没有让袁尚救援袁谭而是让更加中立的袁熙救援袁谭就可见一二。
加上袁绍还觉得光靠袁熙手下那些人不够,希望调将给袁熙。
不过从袁绍的命令来看,袁绍还是偏爱袁尚,把审配辅助袁尚就可看出,同时东武阳的牵招是员良将,有牵招和审配的组合袁绍觉得还是比较稳妥。
“主公,沛国郭援和乌丸司马阎柔都是员良将可以调遣给二公子辅助!”
郭图听到袁绍如此抉择,作为袁谭一党,自然要派出强将来救援袁谭,不过现在袁绍主力人才可都已说是凋零,不可轻举妄动那只能抽调其他人。
郭援就是不错的选择,此人是沛国人算郭图的半个同乡,还是钟繇的外甥能力的确不错。
乌丸司马阎柔在鲜卑名声很大,袁绍多次拉拢自然也听过此人的名声,而且可以借用阎柔在鲜卑的声望借用鲜卑兵力。
“既然如此就调郭援、阎柔到显奕麾下听令!”
“主公,如今正是我军危难之时,不如让沮授戴罪立功,调遣到二公子麾下?”
这次建议的不是卢俊义,而是逢纪!
由此可见此时的逢纪完完全全放弃了内斗,从公立出发竟然提议让关押许久的沮授戴罪立功,就这一点逢纪和郭图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不过逢纪的建议让袁绍陷入了长时间的犹豫,没错如果不是逢纪提起袁绍已经快忘记有沮授这个人,也过去那么长时间对于沮授的怒火袁绍也消了不少。
但是让沮授从牢里出来,不就是说明他袁绍有错?这怎么可以?这才是袁绍犹豫的原因!
“既然如此,沮授发配幽州立刻出发!”
“诺!”
逢纪大喜虽然袁绍用了发配一词来掩饰自己的想法,不过已经不是在意这些小事的时候,能够让沮授随军那救援袁谭就更大的把握。
逢纪还听说田丰在袁谭麾下颇受重用,有田丰加上沮授,还有郭图举荐的郭援,保住平原应该不成问题,万不得已不是鞠义还在袁谭麾下不是?
不过逢纪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一点就是袁谭和田丰的蜜月期是如此的短暂,袁谭因为张合和高览的事情,现在的袁谭可根本不相信田丰。
还真得别说,如果袁谭真得能把这些人才拧成一根绳,即使陆衡也不得不忌惮几份,看看袁谭这的人物,田丰、沮授河北双星,鞠义、郭援为将,还有辛评、辛毗等人位助力这一系列名单可是非常唬人的。
当袁绍的命令分别传到邺城袁尚处,以及北平袁熙处的时候二人态度各有不同。
先说袁熙此人见到沮授和袁绍的命令,其实不想出兵!
不要误会袁熙对于沮授没有什么恶意,反而因为袁熙为人平和,对于沮授十分的尊敬。
袁熙愁的是自己的兵力!
郭图原本的建议是调幽州和并州之兵来救援平原,不过袁绍可能出于担心黑山军张燕的关系,并没有掉并州的军队,让袁熙单独去救援袁谭。
这就愁死了袁熙了!袁熙自己有自己的烦恼!
袁熙看似是幽州刺史,领幽州军政,可问题是袁绍再幽州民心非常的差袁熙根本调不动当地军队,或者说幽州当地人更加思念原幽州牧刘虞!
这就有人奇怪了,思念刘虞和袁熙有半毛钱的关系?
听某慢慢到来,按理说刘虞是死在公孙瓒的手下,所以后者众叛亲离,同时刘虞的儿子刘和为父亲报仇,联系了父亲原本部将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加上刘虞在鲜卑等有大声望,阎柔也一起起兵对抗公孙瓒。
当时袁绍还派出第一大将鞠义协助刘和等人对战公孙瓒!
是不是越听越糊涂了?那这样说袁绍还对幽州百姓爱戴的刘虞不是有恩?那为什么幽州人会如此对待袁熙?
好重点来了!这个时空别忘了袁绍立的小皇帝刘祗可是刘和的孙子!
当初袁绍让许攸立刘和为帝,后者誓死不从给了袁绍一具尸体自杀了,这让幽州百姓和刘虞的余部如鲜于辅、鲜于银、齐周对袁绍非常的不满!
甚至幽州当地名士,包括田豫、田畴等人也因为这个事件对袁氏非常不满!
如果不是袁绍势力太大,让鲜于辅、鲜于银二人委曲求全,说不准现在这批人已经反了。
所以袁熙除了带来幽州的嫡系部队外,根本调不动当地的军队,即使调出来了袁熙也不敢用这些人!
不过这有一个插曲,就是原时空田豫、鲜于辅、鲜于银等幽州人对袁绍也是不满,认为袁绍无法成事,鲜于辅、鲜于银敬佩田豫才能,询问后者应该投靠谁。
田豫直接了当的说袁绍无法成事,天下诸侯能够成事的只有曹公,然后鲜于辅、鲜于银二人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亲自去见了曹操。
而这个时空因为是三强争霸,即使是田豫也无法明说是陆衡还是曹操,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这群人也好好的呆在幽州,默默的抵抗着袁绍。
所以袁熙愁眉苦脸的把这其中的原由,如同倒苦水一般的和沮授一一诉说。
就没差点抱着沮授说:“沮授先生,我袁显奕当这个幽州刺史苦啊!根本没人听我啊,这让我怎么遵从父亲的指令出兵啊?”
沮授安静的听完袁熙介绍其中原委,摸着下巴思考眼睛一转就有了办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时袁绍觉得郭图分析的没错,邺城留守精锐,加上并州、幽州的军队还对付不了小小的陆衡?
“够了!某意已决,让显甫袁尚字显甫领兵三万救援东武阳,审配辅之,孟岱驻守邺城,调显奕袁熙字显奕领幽州兵援救平原,不过光显奕可不是陆衡小儿对手,众位可有良将举荐?”
显然袁绍对于袁谭和袁尚二人关系不是毫不知情,虎毒还不食子袁绍虽然有种种的问题,对于家人还是很看重的,这次没有让袁尚救援袁谭而是让更加中立的袁熙救援袁谭就可见一二。
加上袁绍还觉得光靠袁熙手下那些人不够,希望调将给袁熙。
不过从袁绍的命令来看,袁绍还是偏爱袁尚,把审配辅助袁尚就可看出,同时东武阳的牵招是员良将,有牵招和审配的组合袁绍觉得还是比较稳妥。
“主公,沛国郭援和乌丸司马阎柔都是员良将可以调遣给二公子辅助!”
郭图听到袁绍如此抉择,作为袁谭一党,自然要派出强将来救援袁谭,不过现在袁绍主力人才可都已说是凋零,不可轻举妄动那只能抽调其他人。
郭援就是不错的选择,此人是沛国人算郭图的半个同乡,还是钟繇的外甥能力的确不错。
乌丸司马阎柔在鲜卑名声很大,袁绍多次拉拢自然也听过此人的名声,而且可以借用阎柔在鲜卑的声望借用鲜卑兵力。
“既然如此就调郭援、阎柔到显奕麾下听令!”
“主公,如今正是我军危难之时,不如让沮授戴罪立功,调遣到二公子麾下?”
这次建议的不是卢俊义,而是逢纪!
由此可见此时的逢纪完完全全放弃了内斗,从公立出发竟然提议让关押许久的沮授戴罪立功,就这一点逢纪和郭图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不过逢纪的建议让袁绍陷入了长时间的犹豫,没错如果不是逢纪提起袁绍已经快忘记有沮授这个人,也过去那么长时间对于沮授的怒火袁绍也消了不少。
但是让沮授从牢里出来,不就是说明他袁绍有错?这怎么可以?这才是袁绍犹豫的原因!
“既然如此,沮授发配幽州立刻出发!”
“诺!”
逢纪大喜虽然袁绍用了发配一词来掩饰自己的想法,不过已经不是在意这些小事的时候,能够让沮授随军那救援袁谭就更大的把握。
逢纪还听说田丰在袁谭麾下颇受重用,有田丰加上沮授,还有郭图举荐的郭援,保住平原应该不成问题,万不得已不是鞠义还在袁谭麾下不是?
不过逢纪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一点就是袁谭和田丰的蜜月期是如此的短暂,袁谭因为张合和高览的事情,现在的袁谭可根本不相信田丰。
还真得别说,如果袁谭真得能把这些人才拧成一根绳,即使陆衡也不得不忌惮几份,看看袁谭这的人物,田丰、沮授河北双星,鞠义、郭援为将,还有辛评、辛毗等人位助力这一系列名单可是非常唬人的。
当袁绍的命令分别传到邺城袁尚处,以及北平袁熙处的时候二人态度各有不同。
先说袁熙此人见到沮授和袁绍的命令,其实不想出兵!
不要误会袁熙对于沮授没有什么恶意,反而因为袁熙为人平和,对于沮授十分的尊敬。
袁熙愁的是自己的兵力!
郭图原本的建议是调幽州和并州之兵来救援平原,不过袁绍可能出于担心黑山军张燕的关系,并没有掉并州的军队,让袁熙单独去救援袁谭。
这就愁死了袁熙了!袁熙自己有自己的烦恼!
袁熙看似是幽州刺史,领幽州军政,可问题是袁绍再幽州民心非常的差袁熙根本调不动当地军队,或者说幽州当地人更加思念原幽州牧刘虞!
这就有人奇怪了,思念刘虞和袁熙有半毛钱的关系?
听某慢慢到来,按理说刘虞是死在公孙瓒的手下,所以后者众叛亲离,同时刘虞的儿子刘和为父亲报仇,联系了父亲原本部将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人加上刘虞在鲜卑等有大声望,阎柔也一起起兵对抗公孙瓒。
当时袁绍还派出第一大将鞠义协助刘和等人对战公孙瓒!
是不是越听越糊涂了?那这样说袁绍还对幽州百姓爱戴的刘虞不是有恩?那为什么幽州人会如此对待袁熙?
好重点来了!这个时空别忘了袁绍立的小皇帝刘祗可是刘和的孙子!
当初袁绍让许攸立刘和为帝,后者誓死不从给了袁绍一具尸体自杀了,这让幽州百姓和刘虞的余部如鲜于辅、鲜于银、齐周对袁绍非常的不满!
甚至幽州当地名士,包括田豫、田畴等人也因为这个事件对袁氏非常不满!
如果不是袁绍势力太大,让鲜于辅、鲜于银二人委曲求全,说不准现在这批人已经反了。
所以袁熙除了带来幽州的嫡系部队外,根本调不动当地的军队,即使调出来了袁熙也不敢用这些人!
不过这有一个插曲,就是原时空田豫、鲜于辅、鲜于银等幽州人对袁绍也是不满,认为袁绍无法成事,鲜于辅、鲜于银敬佩田豫才能,询问后者应该投靠谁。
田豫直接了当的说袁绍无法成事,天下诸侯能够成事的只有曹公,然后鲜于辅、鲜于银二人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亲自去见了曹操。
而这个时空因为是三强争霸,即使是田豫也无法明说是陆衡还是曹操,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这群人也好好的呆在幽州,默默的抵抗着袁绍。
所以袁熙愁眉苦脸的把这其中的原由,如同倒苦水一般的和沮授一一诉说。
就没差点抱着沮授说:“沮授先生,我袁显奕当这个幽州刺史苦啊!根本没人听我啊,这让我怎么遵从父亲的指令出兵啊?”
沮授安静的听完袁熙介绍其中原委,摸着下巴思考眼睛一转就有了办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