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广陵郡高邮县内,广陵太守阚泽正在忙着政务,如今已经入夏,春耕已过,对于其他郡县来说春耕和秋收是一年最忙的季节。
但是对于阚泽来说,应该相对比较轻松的夏季却也是忙碌的时节!
因为陆衡让阚泽担任广陵太守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开挖、清理、拓宽、延长中渎水,后世也叫刊沟。
所以对于繁忙的春耕和秋收,夏天是召集民夫挖渠的最好时间也是黄金时间,阚泽要在夏天招募民夫清理水道。
所幸最忙碌的季节已经过去,中渎水的治理已经有两年多,百姓十分习惯夏天有这么一个可以赚取‘外快’的时间。
陆衡规定除非犯人无偿劳动外,所有招募百姓一律要给薪水,一天十文、开工包餐的待遇让广陵百姓络绎不绝。
虽然经常是炎夏干活,其实在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温室效应和过多的碳排放,夏天没后世那么的炎热,起码在徐州这地方不可能出现后世动不动过35c以上的天气。
加上清理水道,就是和水打交道,整天泡在水里干活还能祛暑又能赚钱,对于百姓来说一举多得,所以越来越多人自发的前来,让今年阚泽轻松不少。
除了清理中渎水的淤泥,拓宽水道外,陆衡还下令让阚泽延长中渎水,如今这条人工渠只抵达平安县南边几十里处就断绝,连着长江一端的内陆人工渠。
没有天然的河水流动,加上当年春秋时期科技也不算发达,吴国挖的也不深,才会慢慢堆积淤泥成今天这样子,所以陆衡让阚泽把中渎水继续往北挖,要连到淮河接通淮河和长江,这就是阚泽的任务。
几百里的挖人工渠,这那怕再后世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要说东汉末年,这工程量差不多和现在的中渎水一样长。
所以阚泽采边延长、边清理的治水政策,从淮河开始挖人工渠,让泥沙顺着淮河给冲走,然后连接现在的中渎水。
有人说为什么不从中渎水往淮河挖,总不可能后面在清理,前面又有泥沙流入这怎么搞?
所以阚泽把施工队分成两边,一边从淮河开始挖掘,另外一边清中渎水,挖掘的繁重事项由预备役、退伍军人、罪犯等等组成,总之这一切阚泽安排的仅仅有条。
“大人!大人!这水里有东西,快来看啊!”就在阚泽计算预计今年能够施工多久,还用多久能完成工程之时,却有当地亭长匆匆前来寻找阚泽。
起初阚泽还不为意,多年的淤堵可以说中渎水里什么都有,也幸亏不是在后世的华夏,不然这水渠里保证都是生活垃圾,各种塑料袋等等。
所以阚泽只是认为亭长又看到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几年阚泽也去看过,发现无非是一些因为河水冲刷的怪石,又或者其他别的什么。
“老丈别急!别急,待泽前去一看。”阚泽微微一笑就要起身,却被这亭长一把抓着就跑,小老头身体强健跑的竟然比阚泽还快。
当小老头拉着阚泽来到水渠边上,后者已经被这东西吸引,而小老头则是自顾自说着:“大人,就是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好像是鼎?
不过老朽可没见过那么大的鼎,这东西可重了,我们几十个壮丁一起用粗麻绳和滑轮才把这东西给拉了上来。”
阚泽一看到这个快五尺多高、四尺多宽,成圆形的结构、两边各有一个耳、三脚支撑的巨物,也十分的奇怪这是什么东西,不过巨物上都是淤泥和水藻之类的东西。
阚泽用手把一出淤泥给抹开,又让人拿干净河水冲刷了一下,才露出内在青铜的花纹,虽然只有一小块但是阚泽能够看出,雕工的精细以及图案的大气。
阚泽一边慢慢清洗,这动作犹如后世的考古队员一样的小心翼翼,因为此人心中隐隐有个感觉,这东西很可能是什么重要物品。
在阚泽还在清洗第一个巨物的时候,几十个民夫已经又把一个巨物给合力提了上来,也是全部都是淤泥和水藻看不清实质,不过与已经清洗大半的第一个巨物差不多大小,大体样式上有略微的区别。
“大人啊!这东西河下面还有好几个,要不要继续提上来!”小老头一脸疑惑的看着这些东西询问阚泽。
“提上来!有多少提多少!”阚泽现在已经被这东西吸引,敷衍了一下小老头的询问。
“得令,大人有令把这东西全部提上来,大家加把劲!”小老头跑着下令,阚泽也不在意。
此时看着已经清扫出了大半,这是个青铜的巨鼎,上有巨物麒麟图案,突然阚泽发现鼎上似乎有字,立刻兴奋起来加紧自己的动作。
慢慢的一个字显现了出来,幸亏阚泽是大儒普通人还真不认识这个字,因为这个字不是现在常见的隶书又或者早期的小篆,这个竟然是一个大篆的‘扬’字。
“大篆扬字的青铜巨鼎,这……”阚泽眼神慢慢迟疑,脑中在思索这到底是什么,突然瞳孔放大、浑身汗毛竖起、鸡皮疙瘩都出现在皮肤之上。
“这!这!这!是扬州鼎?九鼎?”阚泽一脸惊愕的看着已经被民夫提起来的四个巨物,浑身发颤十分的兴奋,立刻跑向小老头,“亭长!这水渠里一共有多少这个鼎?”
“大人啊,一共有六个,这真的是鼎啊,那么重的东西在这水渠中,能不聚集淤泥堵塞河道吗?大家加把劲,还有两个提起来!”小老头没在意阚泽的表情,一脸兴奋的说道。
“好嘞!”
‘扬’、‘徐’、‘豫’、‘青’、‘冀’、‘兖’,忙了一天阚泽看到了眼前六个巨物,立刻下令继续寻找,彻彻底底的寻找。
“九鼎现世、天降祥瑞、天命所归!吾主天命所归!”阚泽喃喃自语,立刻下令军士把这六鼎搬到县衙重兵把守。
同时阚泽亲自写了檄文给徐州主事人寇凖,同时让锦衣卫快马加鞭的给陆衡报信。
《三国之宋人崛起》来源:..>..
但是对于阚泽来说,应该相对比较轻松的夏季却也是忙碌的时节!
因为陆衡让阚泽担任广陵太守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开挖、清理、拓宽、延长中渎水,后世也叫刊沟。
所以对于繁忙的春耕和秋收,夏天是召集民夫挖渠的最好时间也是黄金时间,阚泽要在夏天招募民夫清理水道。
所幸最忙碌的季节已经过去,中渎水的治理已经有两年多,百姓十分习惯夏天有这么一个可以赚取‘外快’的时间。
陆衡规定除非犯人无偿劳动外,所有招募百姓一律要给薪水,一天十文、开工包餐的待遇让广陵百姓络绎不绝。
虽然经常是炎夏干活,其实在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温室效应和过多的碳排放,夏天没后世那么的炎热,起码在徐州这地方不可能出现后世动不动过35c以上的天气。
加上清理水道,就是和水打交道,整天泡在水里干活还能祛暑又能赚钱,对于百姓来说一举多得,所以越来越多人自发的前来,让今年阚泽轻松不少。
除了清理中渎水的淤泥,拓宽水道外,陆衡还下令让阚泽延长中渎水,如今这条人工渠只抵达平安县南边几十里处就断绝,连着长江一端的内陆人工渠。
没有天然的河水流动,加上当年春秋时期科技也不算发达,吴国挖的也不深,才会慢慢堆积淤泥成今天这样子,所以陆衡让阚泽把中渎水继续往北挖,要连到淮河接通淮河和长江,这就是阚泽的任务。
几百里的挖人工渠,这那怕再后世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要说东汉末年,这工程量差不多和现在的中渎水一样长。
所以阚泽采边延长、边清理的治水政策,从淮河开始挖人工渠,让泥沙顺着淮河给冲走,然后连接现在的中渎水。
有人说为什么不从中渎水往淮河挖,总不可能后面在清理,前面又有泥沙流入这怎么搞?
所以阚泽把施工队分成两边,一边从淮河开始挖掘,另外一边清中渎水,挖掘的繁重事项由预备役、退伍军人、罪犯等等组成,总之这一切阚泽安排的仅仅有条。
“大人!大人!这水里有东西,快来看啊!”就在阚泽计算预计今年能够施工多久,还用多久能完成工程之时,却有当地亭长匆匆前来寻找阚泽。
起初阚泽还不为意,多年的淤堵可以说中渎水里什么都有,也幸亏不是在后世的华夏,不然这水渠里保证都是生活垃圾,各种塑料袋等等。
所以阚泽只是认为亭长又看到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几年阚泽也去看过,发现无非是一些因为河水冲刷的怪石,又或者其他别的什么。
“老丈别急!别急,待泽前去一看。”阚泽微微一笑就要起身,却被这亭长一把抓着就跑,小老头身体强健跑的竟然比阚泽还快。
当小老头拉着阚泽来到水渠边上,后者已经被这东西吸引,而小老头则是自顾自说着:“大人,就是这个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好像是鼎?
不过老朽可没见过那么大的鼎,这东西可重了,我们几十个壮丁一起用粗麻绳和滑轮才把这东西给拉了上来。”
阚泽一看到这个快五尺多高、四尺多宽,成圆形的结构、两边各有一个耳、三脚支撑的巨物,也十分的奇怪这是什么东西,不过巨物上都是淤泥和水藻之类的东西。
阚泽用手把一出淤泥给抹开,又让人拿干净河水冲刷了一下,才露出内在青铜的花纹,虽然只有一小块但是阚泽能够看出,雕工的精细以及图案的大气。
阚泽一边慢慢清洗,这动作犹如后世的考古队员一样的小心翼翼,因为此人心中隐隐有个感觉,这东西很可能是什么重要物品。
在阚泽还在清洗第一个巨物的时候,几十个民夫已经又把一个巨物给合力提了上来,也是全部都是淤泥和水藻看不清实质,不过与已经清洗大半的第一个巨物差不多大小,大体样式上有略微的区别。
“大人啊!这东西河下面还有好几个,要不要继续提上来!”小老头一脸疑惑的看着这些东西询问阚泽。
“提上来!有多少提多少!”阚泽现在已经被这东西吸引,敷衍了一下小老头的询问。
“得令,大人有令把这东西全部提上来,大家加把劲!”小老头跑着下令,阚泽也不在意。
此时看着已经清扫出了大半,这是个青铜的巨鼎,上有巨物麒麟图案,突然阚泽发现鼎上似乎有字,立刻兴奋起来加紧自己的动作。
慢慢的一个字显现了出来,幸亏阚泽是大儒普通人还真不认识这个字,因为这个字不是现在常见的隶书又或者早期的小篆,这个竟然是一个大篆的‘扬’字。
“大篆扬字的青铜巨鼎,这……”阚泽眼神慢慢迟疑,脑中在思索这到底是什么,突然瞳孔放大、浑身汗毛竖起、鸡皮疙瘩都出现在皮肤之上。
“这!这!这!是扬州鼎?九鼎?”阚泽一脸惊愕的看着已经被民夫提起来的四个巨物,浑身发颤十分的兴奋,立刻跑向小老头,“亭长!这水渠里一共有多少这个鼎?”
“大人啊,一共有六个,这真的是鼎啊,那么重的东西在这水渠中,能不聚集淤泥堵塞河道吗?大家加把劲,还有两个提起来!”小老头没在意阚泽的表情,一脸兴奋的说道。
“好嘞!”
‘扬’、‘徐’、‘豫’、‘青’、‘冀’、‘兖’,忙了一天阚泽看到了眼前六个巨物,立刻下令继续寻找,彻彻底底的寻找。
“九鼎现世、天降祥瑞、天命所归!吾主天命所归!”阚泽喃喃自语,立刻下令军士把这六鼎搬到县衙重兵把守。
同时阚泽亲自写了檄文给徐州主事人寇凖,同时让锦衣卫快马加鞭的给陆衡报信。
《三国之宋人崛起》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