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刚开始李世民拽着许央巡营是因为带着怀疑,到后来的巡营就是李世民真的觉得需要许央了。

    从开始的一言不发,频频点头,到后来李世民表现出信任后,许央就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改进意见,逐渐让李世民不再是监视,而是信任。

    若甄翟儿部有许央这样军略水准的人,那甄翟儿就不会是流寇,应该是统一河北道义军的首领。

    也就过了三天,李世民已经彻底认可许央了。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许央的武力值。

    对了,还有来历。

    有几次李世民欲言又止,却又住口不提了。

    询问来历,要不就是关系到了一定程度,自己可以确定许央铁定留下了;要不就是心存疑虑,需要知道来历来让自己决断。

    这两点都不存在,李世民就一直没问,甚至没有考究许央三人的武力值。

    自从用过望远镜,李世民每天到到临近前线的山头上望远,就成了惯例,连带的许央每天都得陪伴着。

    几次许央开口要送给李世民,每次都拒绝了:“君子不夺人所好。”

    要是君王也可以称为君子,那天下皆君子。

    或许,十八岁的李世民还没有做君王的准备,还以君子的操守鞭策自己吧。

    “二哥,无非机工而已,有铜匠,有水晶,机工的学问就可以制作望远镜了。”

    这些物事很贵,对于唐国公府应该不算事。

    许央说着,又一次将望远镜递给李世民。每天都走一道程序,挺没劲的。

    许央觉得要是将望远镜让李世民自己带着,就不用每天陪着他望父了。

    也不知道李世民是想参战,还是担心他老爹的安危。

    “许央,你看看,前线是不是出状况了?”

    许央接过望远镜,见李世民相当郑重,很快就将前线找准,也看到了前线的战况…~李渊居然被甄翟儿包围了。虽然还不成称之为包围,包围的态势是形成了。

    这几日一直都在观战,就是昨日,双方还是处于对峙,互有胜负的小部分作战。

    今日望远镜看到的,却见甄翟儿似乎增兵了,兵员数量是李渊率领队伍的三五倍之多,将李渊围住了。

    “我负责外围牵制,这些人又是从哪里开拔过来的?看来留在外围没有任何作用了。”

    李世民自言自语,又像是跟许央交流。

    “在隰县遭遇的那部分,少说千人,是筹集粮食的。也就是说,甄翟儿应该外派几支筹集粮食的队伍。这时候应该是全部集结了,兵员增加也说的过去。”

    可能李世民还不信许央的说辞,选择性忽略了,许央不得不再次提醒一下。只有从这点考虑,才能解释甄翟儿部再次有兵员增加的现象。

    “集合!”

    李世民直接让传令兵集合队伍······是该出击了。

    许央又用望远镜看了看前线那所谓的包围圈。距离很远,只能大概的看出大态势,却看不太清具体的战斗,以及排兵布阵。

    “二哥,情况有些不太对,似乎所谓的包围······怎么说呢,你还是自己看看。”

    表现要适度,与上官相处的基本原则。跟上官交流时,任何时都要有余地,让上官发挥的余地。

    “你是说这包围圈不扎实?随时都有突围的可能?”

    李世民看到的也让他有疑惑。态势的包围的态势,可看那似乎在战斗的场景,却不是一方包围一方被围的战斗。

    “甄翟儿是怎样的一支队伍,想来二哥清楚。唐公军事大家,绝不会令自身陷入包围圈内,还是这样明显的包围圈。”

    许央还是那种说一半不懂一半,不是点明李世民思考问题的纰漏,而是将李世民心中的疑虑说出来。

    李世民军略上的水平,后世是有公论的,有些问题不是他看不出来,而是他不能这样考虑,或者说面对自己父亲时,他必须回避这样的思路。

    “许央,或许你的判断是对的,但是,这时候我必须的出兵,作为下官,见上官落入险境不能不作为;作为儿子,见父亲这般状况也不能不出兵。”

    这时候的李世民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少郎君,有些事还不能完全理性的去决断。不过,这样的李世民,多少让许央觉得亲近。

    “你不知道,杨广给我父亲用于平叛,安靖整个河东和朔方的军卒只有五千,也就是说,真正的能战之士只有五千。”

    “我这留着一千,剩下的都是新招募的,甚至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上战场,有的都没见过血。所以,真的不能懈怠,不敢有任何的侥幸。”

    五千?许央难以置信的看了看望远镜里的前线,又看看李世民部,加起来少说也有小两万吧?

    “别不信。老军伍就五千,剩下的都是临行前收揽的,都不知道怎么打战。”

    这确实有些麻烦了。许央之所以劝李世民,是因为他的记忆中不记得有李渊遭遇险情的历史记载,甚至没有甄翟儿这股盗匪的记忆。

    难不成自己的介入,让整个历史都改变了吗?那还真有点麻烦了。

    这时候顾不得考虑前程,就冲李世民现在的人性人品,许央也觉得应该真心的去帮他了。

    一支大多数都是新兵的军伍,打顺风战没问题,一旦己方落下风了,崩溃就是一瞬间的事。又是新招募的,说不定临时改变一下角色也不是不可能。

    “新兵参战,最宜鼓舞士气,不宜恶战。咱们要是冲阵,新军的作用不大。处于包围圈的新兵也是如此······”

    “不需要太多,我只需要带着这一千老兵冲阵即可,剩下的就委托许老弟留下来帮我照看。”

    队伍已经在整束了,李世民也开始着甲。只是没想到李世民居然会让许央作为留守的主帅。

    “不行!万万不可。初来乍到,连校尉旅帅都认不全,不可能做到率领两千军卒应急。”

    “二哥,能不能听小弟一言!”

    许央说的很慎重,让李世民停下了手里的动作,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

    两人仓促间的交流,让李世民认识到这小郎君军略上不输自己,这还是尚未深交,藏着掖着,也就有心想听听许央的见解。

    “甄翟儿部也未必全是能战军卒。在对唐公形成包围之势后,并不了解唐公这边的战力如何,想要建功,势必要有派兵布阵的层次,也要有主攻和佯攻。”

    “主帅离营,剩下的都没有临机决断之权,小弟我更是初来乍到,没有任何职衔的人身份,很难让队伍听命于我。”

    “既然冲阵,不如全军压上······”

    “你是说以新募之兵对甄翟儿的乌合之众,以善战之士冲对方精锐之地,从而形成强对强弱对弱的局势。”

    “到时候很有可能形成内外夹击,将甄翟儿的精锐打残,剩下的就不足为虑!好!许央,此战过后,世民为你请功!”

    李世民到底还是有脑子的,并且脑容量还相当的不错,很快就接上了许央的思路,并对排兵布阵做了判断,并预判结果。

    李世民这一次没有气,而是直接从许央手里夺过望远镜,再次仔细的看前线的情况。

    战前会议是在营帐里召开的,没有轻率的出击。李世民邀请许央参与了他的部署会议。

    这时候已经不是许央开口的场合了,也不再需要许央开口,李世民能在跟许央的简单交流中,完全的将那种思维拓展,并形成完善的战术部署。

    “许央,你若是想在外围袭扰,我给你一团队伍让你统领······”

    “将军,袭扰的事干过不少,冲阵尚未体验过,想试试。”

    这是营帐,许央正规的称呼将军。许央又不是在编的校尉,也可以用非军事语言回应。

    李世民让亲兵给许央三人奉上了三套盔甲。

    “主公,是冲阵吧?”

    江夏一边着甲,一边兴奋的问。

    “你就那么喜欢打战?”

    “这不是为咱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吗?”

    江夏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主公,这一战或许咱们需要下些力气,立些战功。”

    许央示意田丰继续说下去。这些天自己一直被李世民拖着,根本没机会熟悉营区和这些军卒,田丰和江夏倒是清闲很多,也有机会接触李世民的部属。

    “主公,一支队伍只认主帅而不知君王,在现在这得混乱的时期,只会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主帅有反意。我觉得主公的判断的对的,这李渊确实有反叛的准备。”

    “李渊同样关陇集团的核心,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更是大隋唐国公。他若是起事,就相当于在关陇军事团体内的替换,很容易被世家接受。再一个,他的部属都是跟他一起起事的,也不存在内部有瓦岗军那样的不稳定。”

    “五百匹战马是敲门砖,想要在这立足,还是需要显露一定的战力值。”

    许央拍了拍田丰的肩膀,以示赞同他的说法:“你们可能不知道,李渊来太原平叛,安靖河东和朔方两地,咱的皇帝老儿只允许他有五千军卒!”

    “那外面······”

    田丰没说完,倒是脸上的兴奋浓了一些。

    “准备吧,这次咱跟着那李世民冲阵,让他看看!不过,一定要以自己的安危为主,特别是江叔你,不能一冲杀起来就忘乎所以!”

    《墨辅大唐》来源:..>..

章节目录

墨辅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二章 计定-大唐护国公的小说,墨辅大唐,一本书并收藏墨辅大唐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