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派出的斥侯,已是报知与他,袁谭就在三十里开外,袁尚脸色大变,道:“有多少人马?!”
“约有万余人,皆是精锐良将,辎重车马粮草无数。”斥侯回禀道。
袁尚心里起伏不定,诉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受,这种时候,便是他想要有身为尊贵人的自尊和尊严,他也是做不到的!这脸上多多少少的都透出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来。
他巴巴的望着远方怔怔出神!
“公子,莫非怯耶?!”身边人劝道:“公子只身逃出包围,又绕远路去幽州,这才要到这点人马,已是大幸,这一路来,更是动心韧性,从不曾妄自菲薄,难道临到头了,公子反而自疑矣?!岂非自误?!公子心性坚定,身后跟着的这些人,才更坚定啊。”
袁尚苦笑一声道:“吾闻古之贤者云,若要成势,需要有助,天助为上,人助更寻常,方可成事!而尚一败,身后不足万人,还是借来的兵马,而大哥身后,是整个青州兵,何止数万,回首一望,尚难免徘徊无所信心也,纵然尚说有信心,可是,愿意跟随尚之人,又有几人愿意信吾呢?!”
若无信,若没有人助,谈何成事?!天助已失,连人助也无,只怕是……
“公子……”身边人道:“相信主公吧?!公子可要避讳袁谭锋芒?!”
袁尚低着头,咬着牙,虽不甘心,却道:“我自避让之可也。我不惹他,他也不能来招惹我……”
“……”
因此竟是绕开了袁谭的兵马,小心翼翼的急急去寻袁绍。
袁尚这般一做,他身后的这些幽州将领,心里却是十分不屑,私下议论道:“继承袁氏者,非袁三公子也。因一败,而失,为其一,见袁谭长兄不拜,为不悌,既知而不敢往,为怯惧,此其为二。可见,这一仗,已叫袁三公子失去了一切信心。这样的人,便是将权力堆到他的手上,他也不能承重。非承重之嗣尔!”
其它将领冷笑嘲道:“见袁谭势大,不敢往,君子生怯心,何称为君子。若非心中戚戚,如何不敢往?!若是那吕布的女儿吕娴,敢闯龙潭虎穴,这种魄力,他没有,真是连个女人也不如!”
袁尚此时去见袁谭,袁谭真的敢杀他吗?!不可能。越是这种时候,越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做什么。
可是袁尚一是怕被杀,二是真不被杀,也怕对比起来太嘲讽,他受不了这种气。
越是这种败局之时,哪怕低头,也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方好!
可显然,袁尚不是承重之人。
这些将领们虽然在幽州也不是多高的官职,可是被袁熙借出来跟随袁尚,是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本来他就败过一次,他们对他本来就没什么信心。可看他现在行事,是这德性,这心里就更不愿意了。
若是袁尚能低得下头,吃得了苦,或是不那么骄傲,或许他们还能对他刮目相看,也就愿意跟着试试看了。
可是现在一看这个情景,他们便是心里一万个都不愿意了。
他们是被借出来的兵马,其实说是借,与送是一样的,以后都是要跟着袁尚出生入死了。说回幽州,那是不可能。
他们本来就对袁尚没什么忠诚,此时又几乎像是前途未卜,这心里能不忧虑吗?!
虽一个个的跟着袁尚走,这心里却开始寻思着以后的前程。
有一人道:“……二公子是那个性格,怕是前线诸事,他也只是出力的份,并不可能承重器。唯大公子,此时势大,既知他实力最雄,我等何不奔之?!”
这话不能提,一提,竟是暗合于众心,一拍既合,于是夜间,竟是收拾了本部的多数人马,趁夜跑了。
袁尚本来为了避让袁谭,就是很小心潜从,不敢太张扬,以怕引起注意。
但是万万料不到,这种时刻还会有人离他而去。
当起夜时,发现营帐与粮草和辎重都空了的时候,袁尚的心情像那飘摇的旗帜,只能任风摆布,半点不由自己的愤怒,还有压不住的涌上来的沮丧!
风萧萧兮,好悲凉!
袁尚悲愤欲绝,痛哭道:“……连这些人也欺我,负我……”
一时暗恨袁熙所给与的兵马不忠,不是好人,一面又恨袁谭,更多的是厌恶自己的处境。他甚至更恨吕娴。
因这一败,仿佛滑铁卢一样,一切的不顺都从这里开始,一切的不幸都从这里开始,往下滑坡,令人恐惧,因为不到底,你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幽深黑暗。你以为已经到了低谷,其实它还远远不止!
跟着他的人马也呆了一呆,现在剩下的不足一半人马,也是人心浮动,有回幽州之心!
这种事是止不住的,只要开了头,剩下的人就不会再专心,一定是人心浮动的想要回去的。
因此,竟是开始出现逃散而回的兵马,禁之不绝!
原本袁尚是以为这些人不想跟随自己,是袁熙与自己玩阴的,半路叫这些人护送一半就回幽州去,哪知道斥侯跟了跟,回来报与他道:“他们是奔袁大公子的方向而去……”
袁尚一时咬牙切齿,更恨了,红着眼道:“加速前行,在袁谭到父亲那之前赶到,尚要狠狠的告他一状!”
他心里简直是悲愤交加,无能狂怒,积蓄着的一切能将他一切的信心给摧毁,他只想狠狠的告袁谭一顿,这个时候只有父亲是他的依靠,因为他知道,他现在背后没什么力量,只有父亲是唯一的铁柱了。
多么讽刺,他的背后曾有那么多的支持者,结果他这一败,散的散,逃的逃,叛的叛,有些还直接被袁谭给招揽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可以输给一切人,唯有袁谭,绝对不想输给他!生来就与这个大哥较劲,争一切到现在,他已经很难脱离那种思维的套路,只会越陷越深!
眼见身边人也不剩下多少了,袁尚也无心再聚拢这些本就有些消散的人心,既然不忠,那么他也就懒得再集聚了,竟也不管他们,带着精锐,愿意跟着他的人,火速的赶往袁绍大本营。
其余人,一见此,竟是直接就调头回。
这件事像一场闹剧。
等人都来投奔袁谭的时候,袁谭便是再沉稳,再克制,也还是忍不住挑高了眉毛,有些有趣的表情,当然是不能说些刻薄的话,心里当然是笑疯了。
没想到袁尚也有今天,好一只丧家之犬。连借来的兵马都弃他而去,来投奔自己。真是弃暗投明啊。
想一想,也是搞笑极了。
“既遇之,竟不来相见,兄弟之间,何必如此?!”袁谭叹息道:“他未免太不信任于我。谭非禽兽,焉能加害兄弟?!此遭大难,正是兄弟连心之时,怎么就……”
你是不会加害,可是会落井下石,奚落嘲讽啊。
瞧这语气,啧啧。
来投奔的将领们也不傻,最知道袁氏兄弟之间的事情,因此竟当没听见,怕被袁谭以兄弟之名发作刁难,便干脆道:“袁三公子要先去见主公,恐怕……要赶在大公子之前,其目的,是为排挤大公子。惜大公子有怜兄弟之义,兄弟却无尊爱兄长之心。大公子此去可要小心了……”
为了自己成为炮灰,难免要下点蛆!
袁谭的笑果然就没了,一下子就拉长了脸,不过还是很克制的给他们安排了,道:“汝等既是幽州兵,便亦是我袁氏将领,既愿来我麾下效力,我自不会亏待,且在军中安顿,待往后,若愿回幽州,可回,若不愿回,吾帐下自有汝等立功之时!”
回幽州少不得要挨袁熙的骂。袁熙又懦弱,说不定为了息袁尚之怒还会杀他们。
他们当然都道:“吾等愿死而为大公子效力!”
袁谭脸色稍缓,心中略有得意,赏了一回便叫安排去了。
等人一走,袁谭心中诡异的优越感,已渐渐消失。这段时间,因为收了不少袁尚的以前的追随者,心里很是优越和和意。此时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顿担忧,道:“他因一败,羽翼铩尽,父亲可能不光不会责备他大败,还会怜惜他,更加与兵马……”
袁绍赏罚不明,不公,也是一天两天了,他喜好的,不管是儿子还是臣子,那都是青眼有加,赏赐不惜多的。
“而大公子此时实力最雄,恐怕去了,反而引主公忌惮,若父子二人联手,大公子就置于危地矣……”心腹谋臣道:“太子申生如何死,大公子当知之!”
袁谭的脸色就青了。
太子申生无罪而死,是因为父亲要他死。他因贤而不得不死。
失去了父亲的心,其实是极危险的一件事。
“主公若荣时,对臣子,对儿子,都会宽容大量,可是一旦遇挫,恐怕心中极为苛责。这种心态,与献公何其相似。献公惧老而怕被太子威胁相害,明知申生无罪,却非要逼死他不可……”谋士道:“袁尚已抢先一步前去,恐怕大公子绝不可去矣!”
袁谭来回踱步,难受的很,不能决断,道:“……若不去,恐不能正名!”
“名与实,公子只能得其一,昔既只能得实,不能得宠,如今,也只能坐实,而不能得名,袁尚近水楼台,必有名,然此时主公大败,袁尚去就算得名,他却是坐不稳的。他若果真受命……”谋士道:“发罪书告天下,乃是袁尚趁主公昏馈矫遗命……”
袁谭一凛。
若真这么做,不光是定罪于袁尚改遗命之毒,更是定性了袁绍昏老不堪了。
袁谭略有些不忍,也有点不忍心。
“大公子走到此步,一切只在眼前,切切不可迟疑,当有决断。”谋士道:“申生不忍父亲伤心,这才赴死,大公子却甘心?!申生因仁善,尚且真相于天下,虽死留有清名,可是大公子若也心软,只怕死了,名也不会留有贤芳,何其冤屈?!”
“不成屠夫,便成羔羊啊,不得不断!”谋士道:“此时主公大营,大公子万万不可去!昔时主公受谗言,那时主公盛势之时,盈满而自负,对于大公子虽恼怒,却只是圈关,如今主公大败,正是恼羞成怒之时,大公子此去,正撞上去,有什么结果,谁能预料?!大公子有今日之业,实属不易,切莫……因心软而功亏一篑啊……”
袁谭闭上了眼睛,上一次的事情,他是真的搞怕了。
此时去前线,是最好不过,因为他想要正名,他也想要成为父亲的支柱,得到父亲的心和承认。
可是,袁谭便是自以为才能最大,又为长子,本应是自己无疑,可也因为袁尚受宠。让他十分多疑,总是疑心自己是否真正的得到袁绍的心。
他看不透,便信不过。摸不着,则更疑惑。
人在多疑而涉及到自己利益时,当然倾向于自保的选择。尤其是冷酷的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人,哪怕心中有很多情感,在利益与权衡下,这些情感也早就变得很稀薄。
此时,当然是不值一提了!
当下便是保存实力。顾实不顾名了。
“那便先去抵挡官渡大军,”袁谭道:“……倘若袁尚果真有什么篡夺之心,谭也不得不坐实了这个罪名!”
“大公子善哉!”谋士松了一口气,道:“此方为正理。”
因此袁谭竟转道,先不投奔袁绍大营,而是直奔官渡而去,想要拦中去掐断曹仁的行军之路!
又有人进言道:“一路何不招揽本部人心,本属袁氏,此时公子势最大,无所依附之臣属,当归于大公子矣!”
袁谭从之,一路竟是尽收城池人心与囊中,俨然一副四州之主的架势。
他这么一做,可就给了袁尚话柄。人还未至,先命斥侯去给袁谭下眼药。
到了袁绍帐前说父亲还未死,未曾立遗命,大公子便已迫不及待的逼迫冀州并州各城池向他投诚,这是明昭昭的直接拉大旗反了。
“约有万余人,皆是精锐良将,辎重车马粮草无数。”斥侯回禀道。
袁尚心里起伏不定,诉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受,这种时候,便是他想要有身为尊贵人的自尊和尊严,他也是做不到的!这脸上多多少少的都透出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来。
他巴巴的望着远方怔怔出神!
“公子,莫非怯耶?!”身边人劝道:“公子只身逃出包围,又绕远路去幽州,这才要到这点人马,已是大幸,这一路来,更是动心韧性,从不曾妄自菲薄,难道临到头了,公子反而自疑矣?!岂非自误?!公子心性坚定,身后跟着的这些人,才更坚定啊。”
袁尚苦笑一声道:“吾闻古之贤者云,若要成势,需要有助,天助为上,人助更寻常,方可成事!而尚一败,身后不足万人,还是借来的兵马,而大哥身后,是整个青州兵,何止数万,回首一望,尚难免徘徊无所信心也,纵然尚说有信心,可是,愿意跟随尚之人,又有几人愿意信吾呢?!”
若无信,若没有人助,谈何成事?!天助已失,连人助也无,只怕是……
“公子……”身边人道:“相信主公吧?!公子可要避讳袁谭锋芒?!”
袁尚低着头,咬着牙,虽不甘心,却道:“我自避让之可也。我不惹他,他也不能来招惹我……”
“……”
因此竟是绕开了袁谭的兵马,小心翼翼的急急去寻袁绍。
袁尚这般一做,他身后的这些幽州将领,心里却是十分不屑,私下议论道:“继承袁氏者,非袁三公子也。因一败,而失,为其一,见袁谭长兄不拜,为不悌,既知而不敢往,为怯惧,此其为二。可见,这一仗,已叫袁三公子失去了一切信心。这样的人,便是将权力堆到他的手上,他也不能承重。非承重之嗣尔!”
其它将领冷笑嘲道:“见袁谭势大,不敢往,君子生怯心,何称为君子。若非心中戚戚,如何不敢往?!若是那吕布的女儿吕娴,敢闯龙潭虎穴,这种魄力,他没有,真是连个女人也不如!”
袁尚此时去见袁谭,袁谭真的敢杀他吗?!不可能。越是这种时候,越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做什么。
可是袁尚一是怕被杀,二是真不被杀,也怕对比起来太嘲讽,他受不了这种气。
越是这种败局之时,哪怕低头,也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方好!
可显然,袁尚不是承重之人。
这些将领们虽然在幽州也不是多高的官职,可是被袁熙借出来跟随袁尚,是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本来他就败过一次,他们对他本来就没什么信心。可看他现在行事,是这德性,这心里就更不愿意了。
若是袁尚能低得下头,吃得了苦,或是不那么骄傲,或许他们还能对他刮目相看,也就愿意跟着试试看了。
可是现在一看这个情景,他们便是心里一万个都不愿意了。
他们是被借出来的兵马,其实说是借,与送是一样的,以后都是要跟着袁尚出生入死了。说回幽州,那是不可能。
他们本来就对袁尚没什么忠诚,此时又几乎像是前途未卜,这心里能不忧虑吗?!
虽一个个的跟着袁尚走,这心里却开始寻思着以后的前程。
有一人道:“……二公子是那个性格,怕是前线诸事,他也只是出力的份,并不可能承重器。唯大公子,此时势大,既知他实力最雄,我等何不奔之?!”
这话不能提,一提,竟是暗合于众心,一拍既合,于是夜间,竟是收拾了本部的多数人马,趁夜跑了。
袁尚本来为了避让袁谭,就是很小心潜从,不敢太张扬,以怕引起注意。
但是万万料不到,这种时刻还会有人离他而去。
当起夜时,发现营帐与粮草和辎重都空了的时候,袁尚的心情像那飘摇的旗帜,只能任风摆布,半点不由自己的愤怒,还有压不住的涌上来的沮丧!
风萧萧兮,好悲凉!
袁尚悲愤欲绝,痛哭道:“……连这些人也欺我,负我……”
一时暗恨袁熙所给与的兵马不忠,不是好人,一面又恨袁谭,更多的是厌恶自己的处境。他甚至更恨吕娴。
因这一败,仿佛滑铁卢一样,一切的不顺都从这里开始,一切的不幸都从这里开始,往下滑坡,令人恐惧,因为不到底,你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幽深黑暗。你以为已经到了低谷,其实它还远远不止!
跟着他的人马也呆了一呆,现在剩下的不足一半人马,也是人心浮动,有回幽州之心!
这种事是止不住的,只要开了头,剩下的人就不会再专心,一定是人心浮动的想要回去的。
因此,竟是开始出现逃散而回的兵马,禁之不绝!
原本袁尚是以为这些人不想跟随自己,是袁熙与自己玩阴的,半路叫这些人护送一半就回幽州去,哪知道斥侯跟了跟,回来报与他道:“他们是奔袁大公子的方向而去……”
袁尚一时咬牙切齿,更恨了,红着眼道:“加速前行,在袁谭到父亲那之前赶到,尚要狠狠的告他一状!”
他心里简直是悲愤交加,无能狂怒,积蓄着的一切能将他一切的信心给摧毁,他只想狠狠的告袁谭一顿,这个时候只有父亲是他的依靠,因为他知道,他现在背后没什么力量,只有父亲是唯一的铁柱了。
多么讽刺,他的背后曾有那么多的支持者,结果他这一败,散的散,逃的逃,叛的叛,有些还直接被袁谭给招揽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他可以输给一切人,唯有袁谭,绝对不想输给他!生来就与这个大哥较劲,争一切到现在,他已经很难脱离那种思维的套路,只会越陷越深!
眼见身边人也不剩下多少了,袁尚也无心再聚拢这些本就有些消散的人心,既然不忠,那么他也就懒得再集聚了,竟也不管他们,带着精锐,愿意跟着他的人,火速的赶往袁绍大本营。
其余人,一见此,竟是直接就调头回。
这件事像一场闹剧。
等人都来投奔袁谭的时候,袁谭便是再沉稳,再克制,也还是忍不住挑高了眉毛,有些有趣的表情,当然是不能说些刻薄的话,心里当然是笑疯了。
没想到袁尚也有今天,好一只丧家之犬。连借来的兵马都弃他而去,来投奔自己。真是弃暗投明啊。
想一想,也是搞笑极了。
“既遇之,竟不来相见,兄弟之间,何必如此?!”袁谭叹息道:“他未免太不信任于我。谭非禽兽,焉能加害兄弟?!此遭大难,正是兄弟连心之时,怎么就……”
你是不会加害,可是会落井下石,奚落嘲讽啊。
瞧这语气,啧啧。
来投奔的将领们也不傻,最知道袁氏兄弟之间的事情,因此竟当没听见,怕被袁谭以兄弟之名发作刁难,便干脆道:“袁三公子要先去见主公,恐怕……要赶在大公子之前,其目的,是为排挤大公子。惜大公子有怜兄弟之义,兄弟却无尊爱兄长之心。大公子此去可要小心了……”
为了自己成为炮灰,难免要下点蛆!
袁谭的笑果然就没了,一下子就拉长了脸,不过还是很克制的给他们安排了,道:“汝等既是幽州兵,便亦是我袁氏将领,既愿来我麾下效力,我自不会亏待,且在军中安顿,待往后,若愿回幽州,可回,若不愿回,吾帐下自有汝等立功之时!”
回幽州少不得要挨袁熙的骂。袁熙又懦弱,说不定为了息袁尚之怒还会杀他们。
他们当然都道:“吾等愿死而为大公子效力!”
袁谭脸色稍缓,心中略有得意,赏了一回便叫安排去了。
等人一走,袁谭心中诡异的优越感,已渐渐消失。这段时间,因为收了不少袁尚的以前的追随者,心里很是优越和和意。此时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顿担忧,道:“他因一败,羽翼铩尽,父亲可能不光不会责备他大败,还会怜惜他,更加与兵马……”
袁绍赏罚不明,不公,也是一天两天了,他喜好的,不管是儿子还是臣子,那都是青眼有加,赏赐不惜多的。
“而大公子此时实力最雄,恐怕去了,反而引主公忌惮,若父子二人联手,大公子就置于危地矣……”心腹谋臣道:“太子申生如何死,大公子当知之!”
袁谭的脸色就青了。
太子申生无罪而死,是因为父亲要他死。他因贤而不得不死。
失去了父亲的心,其实是极危险的一件事。
“主公若荣时,对臣子,对儿子,都会宽容大量,可是一旦遇挫,恐怕心中极为苛责。这种心态,与献公何其相似。献公惧老而怕被太子威胁相害,明知申生无罪,却非要逼死他不可……”谋士道:“袁尚已抢先一步前去,恐怕大公子绝不可去矣!”
袁谭来回踱步,难受的很,不能决断,道:“……若不去,恐不能正名!”
“名与实,公子只能得其一,昔既只能得实,不能得宠,如今,也只能坐实,而不能得名,袁尚近水楼台,必有名,然此时主公大败,袁尚去就算得名,他却是坐不稳的。他若果真受命……”谋士道:“发罪书告天下,乃是袁尚趁主公昏馈矫遗命……”
袁谭一凛。
若真这么做,不光是定罪于袁尚改遗命之毒,更是定性了袁绍昏老不堪了。
袁谭略有些不忍,也有点不忍心。
“大公子走到此步,一切只在眼前,切切不可迟疑,当有决断。”谋士道:“申生不忍父亲伤心,这才赴死,大公子却甘心?!申生因仁善,尚且真相于天下,虽死留有清名,可是大公子若也心软,只怕死了,名也不会留有贤芳,何其冤屈?!”
“不成屠夫,便成羔羊啊,不得不断!”谋士道:“此时主公大营,大公子万万不可去!昔时主公受谗言,那时主公盛势之时,盈满而自负,对于大公子虽恼怒,却只是圈关,如今主公大败,正是恼羞成怒之时,大公子此去,正撞上去,有什么结果,谁能预料?!大公子有今日之业,实属不易,切莫……因心软而功亏一篑啊……”
袁谭闭上了眼睛,上一次的事情,他是真的搞怕了。
此时去前线,是最好不过,因为他想要正名,他也想要成为父亲的支柱,得到父亲的心和承认。
可是,袁谭便是自以为才能最大,又为长子,本应是自己无疑,可也因为袁尚受宠。让他十分多疑,总是疑心自己是否真正的得到袁绍的心。
他看不透,便信不过。摸不着,则更疑惑。
人在多疑而涉及到自己利益时,当然倾向于自保的选择。尤其是冷酷的环境中长大的成年人,哪怕心中有很多情感,在利益与权衡下,这些情感也早就变得很稀薄。
此时,当然是不值一提了!
当下便是保存实力。顾实不顾名了。
“那便先去抵挡官渡大军,”袁谭道:“……倘若袁尚果真有什么篡夺之心,谭也不得不坐实了这个罪名!”
“大公子善哉!”谋士松了一口气,道:“此方为正理。”
因此袁谭竟转道,先不投奔袁绍大营,而是直奔官渡而去,想要拦中去掐断曹仁的行军之路!
又有人进言道:“一路何不招揽本部人心,本属袁氏,此时公子势最大,无所依附之臣属,当归于大公子矣!”
袁谭从之,一路竟是尽收城池人心与囊中,俨然一副四州之主的架势。
他这么一做,可就给了袁尚话柄。人还未至,先命斥侯去给袁谭下眼药。
到了袁绍帐前说父亲还未死,未曾立遗命,大公子便已迫不及待的逼迫冀州并州各城池向他投诚,这是明昭昭的直接拉大旗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