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无解的存在-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zip
第173章 无解的存在-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zip-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一本书
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
作者:风起大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华夏大地上的升斗小民,可不是那么好杀的。
华夏古代的老百姓,那可是喜欢用刀子来投票的,一旦统治者对他们太过于狠毒的话,那么,这些百姓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造反!
经历过隋末乱世的李世民,也不太敢招惹这些百姓。
在他看来,这些百姓们虽然弱小,可是,他们的实力,却还是相当强大的。
所以,李世民是不能像是颉利那样做,但是,这并不妨碍李世民他羡慕颉利几句。
“父皇,此事倒也不必担心,儿臣那里有足够多的粮食,可以养活这些百姓!”
李恪朝李世民笑道。
“什么?”
李世民发出了一声惊呼。
“恪儿,你莫非是在说胡话,亦或者是你不知道咱们大唐眼下的粮食缺口?”
“这有什么?”
李恪笑呵呵的问道。
“不过就是,三五百万,需要养活的灾民百姓而已了,对于儿臣来说,还真不算是什么问题?”
“此话当真?”
李世民腾的一下站起向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李恪,只感觉不可思议。
在他看来。
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存在。
毕竟,在这个时代,生产力落后,想要养活足够多的人口,必须把所有人口,所有劳动力都给固定在田地上才成。
让他们全部进行耕作,如此,才能养活他们。
在这个时代。
哪怕是士兵,也只能通过种地这种方式,养活自已。
可以说,即便是举大唐举国之力,想要养活人数数量高达几百万的灾民,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难怪李世民会发出一声惊呼。
这时候,李恪则开始解释。
“父皇有所不知,儿臣那里最近刚刚发现了一种新的作物,产量极其高,一亩地,可以亩产五十六石之多,如此多的产量,儿臣又在幽州附近,播种了三百多万亩,如此一来,养活上几百万人口,还不是绰绰有余?”
“你,你是如何做到的?”
李世民惊呼一声。
“这些粮食,又是什么粮食?”
“父皇,此物名为红薯!”
李恪解释了起来。
“可有实物?”
李世民眉头一挑,问道。
李恪点点头,红薯这玩意,他抽取的数量不少,而且,红薯这玩意种植起来也十分的简单,他长出来的苗,随便的截取一条,便可以充当种苗了,李恪手下,大部分播种的红薯,都是育苗而出的红薯苗。
所以,当下李恪这里的红薯,真心不少。
留了有几麻袋呢,他此番来到长安,就带回来了一麻袋,为的便是让李世民见识一下这东西,顺便,将这玩意给在大唐推广起来。
毕竟,红薯可是能够活人无数的东西啊。
在历史上,贞观年间,大唐腹地关中所发生的各种灾害,那可是一点也不少的,而有了红薯,大抵是可以少死几个人的。
只听见,李恪说道。
“父皇,此物的味道还可以,儿臣特意的从幽州城,带回来了一袋子的红薯,父皇您老人家可以尝尝。”
“哦?”
李世民眼睛一亮。
随后,李恪一挥手,外面已经有人将一颗个头有三五斤重的红薯,洗的干干净净的的红薯,给呈了进来。
“皇上,此物便是红薯。”
李恪说道。
李世民试探性的摸了两下,又询问道。
“那此物当如何食用呢?”
“生食,亦或者是,煮着吃,或者是放在蒸笼里面,蒸着吃,都是可以的。”
李恪说道。
“这倒是有些新鲜。”
李世民笑吟吟的道。
又嘱咐一旁的王海,派人将这红薯,给处理之后,再经历过人的试毒之后,送过来。
“父皇,此物的产量相当之高,而且,收获也很快,像是现在这种季节,播种下去,三个月之后,便可以收获了,收获之时,一亩地亩产五六千斤,不在话下!”
“真有如此之高,还是恪儿你糊弄朕的?”
李世民抬眼,眼神里面,帝王之威显露出来,他睥睨着面前的李恪,仿佛能够看穿后者的一切心思似的,问道。
“那是自然。”
李恪拍着胸脯,一脸的自信。
“那好,朕回头派司农寺的官员们,去尝试一下,看看他的产量,是不会有这么高。”
李世民微微点头。
这时候,李恪开口说。
“父皇,儿臣此番回来,还有另外一件事,要与父皇您讲,不知道父皇您有没有兴趣听?”
“哦?”
李世民眉梢一扬。
诧异的看向了李恪。
“有何事要讲?”
“父皇,儿臣想要,在长安城与幽州之间,修建一条电报线路,不知道父皇您觉得如何?”
“电报线路?这是何物?朕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此物啊?”
李世民明知故问道。
实际上嘛,由于此刻,幽州城与海村之间,那条电报线路已经铺设完毕了,所以,幽州城里的百姓,有不少人都听说过电报二字,以至于,李世民派出来去的不良人探子,此番也调查出来了电报一事。
只是,这些不良人们,他们即便是再优秀。
也无法明白,这超越了时代一千多年的电报,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甚至,都没闹明白这玩意,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不过,这些个不良人们,还是忠心耿耿的,恪守职责的,将这些东西,一五一十的上报给了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他倒也听说过电报的事情。
可惜的是。
听说过归听说过。
他却是真的不知道,这电报究竟有何用处。
这时候,李恪则是在一旁赶忙的解释了起来。
嗯,他既然要修电报线路,那就不能够将这事给隐瞒下去了。
毕竟,电报线路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可以偷偷摸摸的隐藏下来,这可是一个跨越数千里地,而且,途经无数个州县,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帮助,李恪是根本无法修建的。
“父皇,您可听说过千里眼,顺风耳?”
李恪笑着说。
李世民翻了个白眼,有些恼怒的敲了敲桌子,他呵斥道。
“朕当然听说过了,恪儿,你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跟朕开玩笑?朕没有那么多时间,你没看见?朕的御案上,堆积的奏折多了去了,必须及时的批阅才成!”
:..>..
华夏古代的老百姓,那可是喜欢用刀子来投票的,一旦统治者对他们太过于狠毒的话,那么,这些百姓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造反!
经历过隋末乱世的李世民,也不太敢招惹这些百姓。
在他看来,这些百姓们虽然弱小,可是,他们的实力,却还是相当强大的。
所以,李世民是不能像是颉利那样做,但是,这并不妨碍李世民他羡慕颉利几句。
“父皇,此事倒也不必担心,儿臣那里有足够多的粮食,可以养活这些百姓!”
李恪朝李世民笑道。
“什么?”
李世民发出了一声惊呼。
“恪儿,你莫非是在说胡话,亦或者是你不知道咱们大唐眼下的粮食缺口?”
“这有什么?”
李恪笑呵呵的问道。
“不过就是,三五百万,需要养活的灾民百姓而已了,对于儿臣来说,还真不算是什么问题?”
“此话当真?”
李世民腾的一下站起向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李恪,只感觉不可思议。
在他看来。
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存在。
毕竟,在这个时代,生产力落后,想要养活足够多的人口,必须把所有人口,所有劳动力都给固定在田地上才成。
让他们全部进行耕作,如此,才能养活他们。
在这个时代。
哪怕是士兵,也只能通过种地这种方式,养活自已。
可以说,即便是举大唐举国之力,想要养活人数数量高达几百万的灾民,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也难怪李世民会发出一声惊呼。
这时候,李恪则开始解释。
“父皇有所不知,儿臣那里最近刚刚发现了一种新的作物,产量极其高,一亩地,可以亩产五十六石之多,如此多的产量,儿臣又在幽州附近,播种了三百多万亩,如此一来,养活上几百万人口,还不是绰绰有余?”
“你,你是如何做到的?”
李世民惊呼一声。
“这些粮食,又是什么粮食?”
“父皇,此物名为红薯!”
李恪解释了起来。
“可有实物?”
李世民眉头一挑,问道。
李恪点点头,红薯这玩意,他抽取的数量不少,而且,红薯这玩意种植起来也十分的简单,他长出来的苗,随便的截取一条,便可以充当种苗了,李恪手下,大部分播种的红薯,都是育苗而出的红薯苗。
所以,当下李恪这里的红薯,真心不少。
留了有几麻袋呢,他此番来到长安,就带回来了一麻袋,为的便是让李世民见识一下这东西,顺便,将这玩意给在大唐推广起来。
毕竟,红薯可是能够活人无数的东西啊。
在历史上,贞观年间,大唐腹地关中所发生的各种灾害,那可是一点也不少的,而有了红薯,大抵是可以少死几个人的。
只听见,李恪说道。
“父皇,此物的味道还可以,儿臣特意的从幽州城,带回来了一袋子的红薯,父皇您老人家可以尝尝。”
“哦?”
李世民眼睛一亮。
随后,李恪一挥手,外面已经有人将一颗个头有三五斤重的红薯,洗的干干净净的的红薯,给呈了进来。
“皇上,此物便是红薯。”
李恪说道。
李世民试探性的摸了两下,又询问道。
“那此物当如何食用呢?”
“生食,亦或者是,煮着吃,或者是放在蒸笼里面,蒸着吃,都是可以的。”
李恪说道。
“这倒是有些新鲜。”
李世民笑吟吟的道。
又嘱咐一旁的王海,派人将这红薯,给处理之后,再经历过人的试毒之后,送过来。
“父皇,此物的产量相当之高,而且,收获也很快,像是现在这种季节,播种下去,三个月之后,便可以收获了,收获之时,一亩地亩产五六千斤,不在话下!”
“真有如此之高,还是恪儿你糊弄朕的?”
李世民抬眼,眼神里面,帝王之威显露出来,他睥睨着面前的李恪,仿佛能够看穿后者的一切心思似的,问道。
“那是自然。”
李恪拍着胸脯,一脸的自信。
“那好,朕回头派司农寺的官员们,去尝试一下,看看他的产量,是不会有这么高。”
李世民微微点头。
这时候,李恪开口说。
“父皇,儿臣此番回来,还有另外一件事,要与父皇您讲,不知道父皇您有没有兴趣听?”
“哦?”
李世民眉梢一扬。
诧异的看向了李恪。
“有何事要讲?”
“父皇,儿臣想要,在长安城与幽州之间,修建一条电报线路,不知道父皇您觉得如何?”
“电报线路?这是何物?朕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此物啊?”
李世民明知故问道。
实际上嘛,由于此刻,幽州城与海村之间,那条电报线路已经铺设完毕了,所以,幽州城里的百姓,有不少人都听说过电报二字,以至于,李世民派出来去的不良人探子,此番也调查出来了电报一事。
只是,这些不良人们,他们即便是再优秀。
也无法明白,这超越了时代一千多年的电报,究竟是什么东西,他们甚至,都没闹明白这玩意,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不过,这些个不良人们,还是忠心耿耿的,恪守职责的,将这些东西,一五一十的上报给了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他倒也听说过电报的事情。
可惜的是。
听说过归听说过。
他却是真的不知道,这电报究竟有何用处。
这时候,李恪则是在一旁赶忙的解释了起来。
嗯,他既然要修电报线路,那就不能够将这事给隐瞒下去了。
毕竟,电报线路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可以偷偷摸摸的隐藏下来,这可是一个跨越数千里地,而且,途经无数个州县,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帮助,李恪是根本无法修建的。
“父皇,您可听说过千里眼,顺风耳?”
李恪笑着说。
李世民翻了个白眼,有些恼怒的敲了敲桌子,他呵斥道。
“朕当然听说过了,恪儿,你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跟朕开玩笑?朕没有那么多时间,你没看见?朕的御案上,堆积的奏折多了去了,必须及时的批阅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