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六四二章全记纸币
虽然辽东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大明帝国的本土,可名义上,辽东仍旧是大明的辽东,全旭是崇祯最信任的大臣。
可是,崇祯前往辽东,对于辽东而言,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陛下如果愿意巡视自己的领土,那自然没有问题,只不过辽东可没有陛下的行宫!”全旭沉吟道:“如果能给臣三个月,臣可以在辽东为陛下修建一座行宫!”
这可不是赔本生意。
辽东真正最多的其实有钱人,只要把最靠近行宫的府邸,这个宣传噱头拿出来,光卖地卖房产,就可以血赚一波。
辽东可是有着一大群穷得真剩下钱的富绅们,别看全旭与大明的朝臣们,斗得死去活来,可不耽误,辽东在赚大明士绅的钱。
学校、商品、生活环境,都是大明所不具备的。在全旭的玄鹰卫的情报上,不少明末名人已经抵达了辽东,比如说,明末最有名教育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史学家、经学家七林东君子之一黄尊素的长子黄宗羲,还有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明末三大思想家,两个人居住在辽东,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交流。
辽东的学术氛围非常开放,在公开的课堂上,什么内容都可以说,什么思想都没有问题,特别是黄宗羲,他一直想限制君权,提出“天下为主,君为“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这可以说是,君主立宪派的中国开山祖师爷,当然,这货现在成了顶替李信,成为工业党的礼堂堂主,负责宣传这一块的工作。
其实,让崇祯去辽东看看也是好事,让他看看真正的民间是什么样的,崇祯与全旭不一样,全旭生长在民间,而崇祯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北京城。
北京南部的良乡县已经是第二远抵达的地方,事实上,崇祯这是第二次离开北京城。
崇祯看着全旭几乎没有思考,直接同意,反而迟疑了起来。
现在他与众臣闹得挺僵,万一这边离开京城,后面那些大臣再拥立一个新君,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要然,英宗被俘虏,他们马上拥立了代宗。
“只怕京城会生出变故!”
全旭明白了崇祯的担忧,反而轻松的笑道:“山高月小,水落方可石出,若是陛下一直坐镇京城,那些魑魅魍魉岂敢露出爪牙?”
全旭也有意钓鱼执法一次,只要崇祯下旨,他不介意大开杀戒,趁机可以赚一笔钱,这些当官的王八蛋,有一个算一个,十有八九都是大富豪,人人身家千百万两银子以上。
“可是,只怕是下场难以收拾!”
崇祯担心的道:“若是他们动作够快,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敢,臣可为派出军队为陛下拱卫左右!”
全旭道:“陛下,要想象天雄军、辽东新军对陛下的忠诚,一旦京城有变,天雄军自西向西,辽东新军兵分两路,一路自东向西,过辽河,直扑山海关,一路可由海军抵京津!”
事情就这么在这座饭桌上敲定了。
崇祯准备在秋收以后,巡视辽东。
“臣准备南下归德府,太子也要一起去吗?还是直接回辽东?”
朱慈烺不假思索的道:“本宫想跟着师傅!”
崇祯苦笑道:“全爱卿你要把他带回南阳,朕没意见,可你也得抽点时间出来教他点东西才行啊!朕把慈烺送到全卿身边,可不是让他跟你一起玩玩闹闹的!”
“他这个年纪就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闹闹,开开心心的过,整天逼着他读四书五经,就不把他读傻?”
全旭指着太子道:“他才六周岁,还是一个孩子!”
“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么,不读四书五经读什么?”
“太祖、成祖没读过四书五经,照样开创了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依我说,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圣人之道,而是要了解民情,有自己的主见,勇于任事。如果连一石米要多少钱都不知道,那肯定会被群臣欺负得体无完肤的,这些东西在宫里都学不到,在书本里更学不到,得到外面去才行!”
崇祯又被全旭说服了。
崇祯八年四月下旬,全旭带着他的火箭军开始向归德府实施人工降雨,不过抵达归德府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
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枯萎,就算再降雨,减产已经定局,在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那就是重新种植,可惜,百姓都是穷鬼一个,他们根本就没有种子。
这种事情,对于别人来说困难之极,可是对付全旭来说,连麻烦都算不上。
随着电波带着全旭的命令抵达,辽东那些商人仿佛想是鲨鱼见到了血腥……
天灾人祸,是地主以往可以敛财的绝佳时机,对于辽东商人而言,当然也算是商机,与地主相比,辽东商人简直就是圣人了。
凡事就怕同行衬托。
辽东商人在归德府、河南府、大名府各地进行疯狂圈地,而且不是一个乡一个村的圈,是整州整县的圈:
家里没余粮了,愁得很是吧?
不要紧,我们来签个合同吧,这一季,你们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种子你们操心,我们出,所得的粮食,留下一部份自己吃,剩下的卖给我好不好?
保证价钱公道!来来来,签了这份合同,这几百斤土豆面粉就是订金了,签了它你们就顿顿有土豆面条,顿顿有大饼吃啦,快签吧!
辽东的土豆面粉自然不是新鲜的,有的都是陈了两三年,快要过保质期了,很难找到买家,这不,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
把这些即将过期的玩意儿拿出来,绝大多数老百姓对商人的节操颇为怀疑,但是一看到这一袋袋的面粉,二话不说,马上摁指印,先把这几百斤面粉吃到嘴里再说,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啊,送到家里了,还能让它跑掉不成!
全记银行也趁机放贷,关键是这不是放出的白花花的银子,而是辽东全记银行生产的纸币。
这笔钱是委托多布拉圣多美这个不出名的小岛国央行印刷的,这是非洲几内亚湾岛国,面积仅为一千零一平方公里,甚至不如中国的一个县,大部县境也多达一两千平方公里呢,比如老程的老家县城,两千零七十六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多布拉圣多美。
多布拉圣多美的货币单位是多布拉,一人民币可以换三千四多多布拉,该国没有硬币,因为货币贬值,太过亏本。
全旭让贸易公司与该国央行达成一笔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印刷合同,用该国的币纸和变色油墨,印刷了一百吨货币,这种纸币,单位为两,分别是1、5、10、20、50、100和500两。
这种货币是练功卷的名义印刷制造的,与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都不同,现在利用这次圈地运动,正式推行这种货币。
在这个时空,任何人想要仿制是可能的,不像防伪水印和变色油墨,就连纸,大明各地可没有能力仿造出来。
百姓其实无所谓,这是专用贷款,只能专用,别说给他们纸币,就算开个条子,让他们拿着去购买物资,他们也愿意。
就这样,全记的纸币发行相当顺利。
对于全旭的纸币,商人非常喜欢,实在是太方便了,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万两银子,就是三百七十公斤,需要一辆马车才能拉得动。当然,如果拿纸币,特别是面额最大的五百两,仅仅二十张,总重只有二十克,不过半两银子的重量,就算是面值最小的一两,那也不过是八公斤左右,一个人随便背着走。
那些依附在全旭旗下的辽东商人纷纷嗅到了危机背后所隐藏的巨大机遇,纷纷出动,用较低的代价大量买地皮建工厂,然后招工,这种大灾之年,劳动力的成本实在太低了,随便给几个钱都有大把人抢着干。
其实说到底,这些商人还是在趁火打劫,用低得可笑的价钱去吸纳劳动力,购买房产、土地等不动产,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
但是被打劫的老百姓却是感激不尽,就因为有这么一伙趁火打劫的家伙,他们至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只是在很多人眼里,这帮家伙不是趁火打劫,分明就是搅局!
在危机中看到商机的并不止以全旭代表的那一票人,大家都看得到。
大灾之年,粮价暴涨,一石渗了两成砂子的糙米不卖个八九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家打招呼,为了买粮食填饱肚子,稍稍有点不动产的老百姓都只能选择到地下钱庄去借高利贷,甚至卖儿卖女;
如果灾害再严重一点,大量百姓被饿死,这些穷鬼的田地也就成了无主之地,随便给衙门几个钱,这些东西就到手了……这是何等暴利!
说白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惨绝人寰的天灾是一场盛宴,几百年来,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
第六四二章全记纸币
虽然辽东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大明帝国的本土,可名义上,辽东仍旧是大明的辽东,全旭是崇祯最信任的大臣。
可是,崇祯前往辽东,对于辽东而言,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陛下如果愿意巡视自己的领土,那自然没有问题,只不过辽东可没有陛下的行宫!”全旭沉吟道:“如果能给臣三个月,臣可以在辽东为陛下修建一座行宫!”
这可不是赔本生意。
辽东真正最多的其实有钱人,只要把最靠近行宫的府邸,这个宣传噱头拿出来,光卖地卖房产,就可以血赚一波。
辽东可是有着一大群穷得真剩下钱的富绅们,别看全旭与大明的朝臣们,斗得死去活来,可不耽误,辽东在赚大明士绅的钱。
学校、商品、生活环境,都是大明所不具备的。在全旭的玄鹰卫的情报上,不少明末名人已经抵达了辽东,比如说,明末最有名教育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史学家、经学家七林东君子之一黄尊素的长子黄宗羲,还有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明末三大思想家,两个人居住在辽东,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交流。
辽东的学术氛围非常开放,在公开的课堂上,什么内容都可以说,什么思想都没有问题,特别是黄宗羲,他一直想限制君权,提出“天下为主,君为“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这可以说是,君主立宪派的中国开山祖师爷,当然,这货现在成了顶替李信,成为工业党的礼堂堂主,负责宣传这一块的工作。
其实,让崇祯去辽东看看也是好事,让他看看真正的民间是什么样的,崇祯与全旭不一样,全旭生长在民间,而崇祯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北京城。
北京南部的良乡县已经是第二远抵达的地方,事实上,崇祯这是第二次离开北京城。
崇祯看着全旭几乎没有思考,直接同意,反而迟疑了起来。
现在他与众臣闹得挺僵,万一这边离开京城,后面那些大臣再拥立一个新君,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要然,英宗被俘虏,他们马上拥立了代宗。
“只怕京城会生出变故!”
全旭明白了崇祯的担忧,反而轻松的笑道:“山高月小,水落方可石出,若是陛下一直坐镇京城,那些魑魅魍魉岂敢露出爪牙?”
全旭也有意钓鱼执法一次,只要崇祯下旨,他不介意大开杀戒,趁机可以赚一笔钱,这些当官的王八蛋,有一个算一个,十有八九都是大富豪,人人身家千百万两银子以上。
“可是,只怕是下场难以收拾!”
崇祯担心的道:“若是他们动作够快,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敢,臣可为派出军队为陛下拱卫左右!”
全旭道:“陛下,要想象天雄军、辽东新军对陛下的忠诚,一旦京城有变,天雄军自西向西,辽东新军兵分两路,一路自东向西,过辽河,直扑山海关,一路可由海军抵京津!”
事情就这么在这座饭桌上敲定了。
崇祯准备在秋收以后,巡视辽东。
“臣准备南下归德府,太子也要一起去吗?还是直接回辽东?”
朱慈烺不假思索的道:“本宫想跟着师傅!”
崇祯苦笑道:“全爱卿你要把他带回南阳,朕没意见,可你也得抽点时间出来教他点东西才行啊!朕把慈烺送到全卿身边,可不是让他跟你一起玩玩闹闹的!”
“他这个年纪就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闹闹,开开心心的过,整天逼着他读四书五经,就不把他读傻?”
全旭指着太子道:“他才六周岁,还是一个孩子!”
“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么,不读四书五经读什么?”
“太祖、成祖没读过四书五经,照样开创了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依我说,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圣人之道,而是要了解民情,有自己的主见,勇于任事。如果连一石米要多少钱都不知道,那肯定会被群臣欺负得体无完肤的,这些东西在宫里都学不到,在书本里更学不到,得到外面去才行!”
崇祯又被全旭说服了。
崇祯八年四月下旬,全旭带着他的火箭军开始向归德府实施人工降雨,不过抵达归德府的时候,时间已经晚了。
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枯萎,就算再降雨,减产已经定局,在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那就是重新种植,可惜,百姓都是穷鬼一个,他们根本就没有种子。
这种事情,对于别人来说困难之极,可是对付全旭来说,连麻烦都算不上。
随着电波带着全旭的命令抵达,辽东那些商人仿佛想是鲨鱼见到了血腥……
天灾人祸,是地主以往可以敛财的绝佳时机,对于辽东商人而言,当然也算是商机,与地主相比,辽东商人简直就是圣人了。
凡事就怕同行衬托。
辽东商人在归德府、河南府、大名府各地进行疯狂圈地,而且不是一个乡一个村的圈,是整州整县的圈:
家里没余粮了,愁得很是吧?
不要紧,我们来签个合同吧,这一季,你们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种子你们操心,我们出,所得的粮食,留下一部份自己吃,剩下的卖给我好不好?
保证价钱公道!来来来,签了这份合同,这几百斤土豆面粉就是订金了,签了它你们就顿顿有土豆面条,顿顿有大饼吃啦,快签吧!
辽东的土豆面粉自然不是新鲜的,有的都是陈了两三年,快要过保质期了,很难找到买家,这不,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
把这些即将过期的玩意儿拿出来,绝大多数老百姓对商人的节操颇为怀疑,但是一看到这一袋袋的面粉,二话不说,马上摁指印,先把这几百斤面粉吃到嘴里再说,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啊,送到家里了,还能让它跑掉不成!
全记银行也趁机放贷,关键是这不是放出的白花花的银子,而是辽东全记银行生产的纸币。
这笔钱是委托多布拉圣多美这个不出名的小岛国央行印刷的,这是非洲几内亚湾岛国,面积仅为一千零一平方公里,甚至不如中国的一个县,大部县境也多达一两千平方公里呢,比如老程的老家县城,两千零七十六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多布拉圣多美。
多布拉圣多美的货币单位是多布拉,一人民币可以换三千四多多布拉,该国没有硬币,因为货币贬值,太过亏本。
全旭让贸易公司与该国央行达成一笔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印刷合同,用该国的币纸和变色油墨,印刷了一百吨货币,这种纸币,单位为两,分别是1、5、10、20、50、100和500两。
这种货币是练功卷的名义印刷制造的,与世界任何一国的货币都不同,现在利用这次圈地运动,正式推行这种货币。
在这个时空,任何人想要仿制是可能的,不像防伪水印和变色油墨,就连纸,大明各地可没有能力仿造出来。
百姓其实无所谓,这是专用贷款,只能专用,别说给他们纸币,就算开个条子,让他们拿着去购买物资,他们也愿意。
就这样,全记的纸币发行相当顺利。
对于全旭的纸币,商人非常喜欢,实在是太方便了,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万两银子,就是三百七十公斤,需要一辆马车才能拉得动。当然,如果拿纸币,特别是面额最大的五百两,仅仅二十张,总重只有二十克,不过半两银子的重量,就算是面值最小的一两,那也不过是八公斤左右,一个人随便背着走。
那些依附在全旭旗下的辽东商人纷纷嗅到了危机背后所隐藏的巨大机遇,纷纷出动,用较低的代价大量买地皮建工厂,然后招工,这种大灾之年,劳动力的成本实在太低了,随便给几个钱都有大把人抢着干。
其实说到底,这些商人还是在趁火打劫,用低得可笑的价钱去吸纳劳动力,购买房产、土地等不动产,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
但是被打劫的老百姓却是感激不尽,就因为有这么一伙趁火打劫的家伙,他们至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只是在很多人眼里,这帮家伙不是趁火打劫,分明就是搅局!
在危机中看到商机的并不止以全旭代表的那一票人,大家都看得到。
大灾之年,粮价暴涨,一石渗了两成砂子的糙米不卖个八九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家打招呼,为了买粮食填饱肚子,稍稍有点不动产的老百姓都只能选择到地下钱庄去借高利贷,甚至卖儿卖女;
如果灾害再严重一点,大量百姓被饿死,这些穷鬼的田地也就成了无主之地,随便给衙门几个钱,这些东西就到手了……这是何等暴利!
说白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惨绝人寰的天灾是一场盛宴,几百年来,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