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洪承畴的问询,谢四新也是一脸的无奈,他苦笑着摇头说道:“我虽与长伯算是至交,且长伯也是少年英杰,辽东将门翘楚。



    然却是不得不言,长伯远逊镇朔将军矣!”



    洪承畴闻言,也是慨然叹道:“是啊。”



    他的心中也是明白,张诚虽也是宣府军门出身,然发迹却是在其叔父参将张岩死后,可见他几乎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崛起,并未得到家族的助力。



    其实,无论身处任何时代,那些居于底层的人士总是很难出头,尤其是在大明末期的军中,即使立下些许军功,也很有可能被上官贪污,占为己有。



    但是若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拼搏出来,步步升迁,而身居高位者,无不是坚毅果断之士,如此相比之下,吴三桂这一路升迁过来,似乎太过顺利了些。



    双方在本质上的比较,便如同鸡蛋与坚石的区别!



    洪承畴心中感慨万千,虽然他自到任蓟辽总督之后,便开始在辽东军中,大力扶持提携吴三桂,如今他已升任宁远团练总兵一职。



    但这其中既有吴三桂自己的努力,也有其背后庞大的家族宗派势力支持,而洪承畴的扶持与提携,也只不过是助力,使得这一结果提早出现罢了。



    因此,若是想以之与张诚互相抗衡的话,却不得不说,洪承畴这一番操作所产生的效果,还是太弱了。



    自援辽大军进抵松山以来,每到关键时刻,还是得看宣府军,而张诚的存在,也已俨然成为十几万援辽大军的精气神和顶梁柱。



    而如今,镇朔将军张诚已不止是明军的战力担当,还是他们战胜鞑虏的信心所在,更是猖狂得不可一世的奴贼,噩梦所在。



    现在辽东的大明官将,还有谁敢对张诚不敬?



    就说蓟辽总督洪承畴,他也只敢不用张诚,却不敢对张诚不敬,若是做得过分了,张诚一样不会给他好脸子。



    此时,谢四新双目深沉的望着远处,忽然说道:“张诚此人,胸怀韬略,满腹奸诈。若生于治世,当可为一代能臣,可现在学生恐其或成为乱世之枭雄!”



    洪承畴的身躯微微一震,虽面上神色未变,但若细心之人或可发现,谢四新之言对他触动颇大。



    只听他沉声说道:“昔日孙白谷曾与我言,张诚此人看似恭顺贤良,实则鹰视狼顾,心思极深,暗藏很大野心。



    吾却没有放在心上,当日张诚还不过一游击尔,可眼下……”



    洪承畴说到这里,缓缓抬起头望向东方初升的太阳,此刻虽也十分明亮,光芒到处,使人顿感温暖,可却也并非不可直视。



    忽地又道:“万望镇朔将军,能够谨记忠义为国的道理,否则,他恐怕会比东奴与流贼更为可怕。”



    这可真的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洪承畴此时对于镇朔将军张诚的担忧,未曾想日后却成了自己所为之事。



    历史上,正是这一次松锦大战,明军十数万能战之军尽丧,而洪承畴本人也在松山城破之时,被清军俘虏。



    然他却未能谨记忠以为国的道理,终于投降清国,从此沦为贰臣,为世人所不齿。



    而崇祯皇帝当初,以为他身死殉国,下旨称赞“洪承畴节烈弥笃”,并指示“速与优旌,以慰幽忠”,此后又下圣旨,对洪承畴赐祭九坛,设立祠堂,议定谥号。



    然洪承畴投降清国之后的表现也更为亮眼,他被授予“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之职权,清国皇帝更下旨“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



    正是有了如洪承畴、吴三桂这些汉奸贰臣的冲锋陷阵,才加速了明朝灭亡,使得清国仅凭区区二十万人,便一统天下。



    正是“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试想一下,若当初洪承畴真的在松山城破之际,与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忠臣良将一同死难殉国,岂不是与他们一样。



    以忠臣彪炳史册,流芳百世,又怎会遗臭万年!



    …………



    天色逐渐亮了起来,整个明军十数里连营,也霎时变得热闹非凡。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在谋定阶段才需要保密,甚至是欺骗,以求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若是真的到了战前,就再无保密与欺骗的意义。



    毕竟大战将至,己方也需要进行布置和准备,不止是大军调动派遣,还有各种工事要建起来,而各类战事所需的器械,也要第一时间运抵前线。



    女儿河南岸便是人喊马嘶之声,偶也间杂着大车笨重前行发出的“咯吱咯吱”声。



    山海关总兵马科的中军大帐内,山海镇各营的副、参、游齐集于此,马科正在为今日的大战,作最后一番动员。



    只听他对诸将说道:“各位都晓得,前次何参将所部炸了营,累及全军溃逃,本总兵在督臣那里费尽了口舌,才得了个图功自赎。



    而今日之战,确是非同小可,正是我等立功自赎的良机。”



    他一脸严肃的望着下首站立的正兵营参将马智勇、都司马智仁,以及游击赵军臣、包广富,都司胡忠信等将领,还有前右翼营亲将何忠。



    不过,此时右翼营已经废了,自前次石门山北麓溃败后,马科便趁机将左翼营取消,而其营中留存下来的步骑官兵,也都被他吃进自己的正兵营中。



    就连原左翼营都司何忠,如今也是领着原参将何友仁的一百多家丁,再加二百多精骑,以及五百余步卒,成为了马科正兵营的一员将领。



    马科扫视众将一遍,才又继续朗声喝道:“本总兵在督臣那里,已然打了保票,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攻过河去,便提着咱这颗脑袋瓜子去见督臣。



    今日,便于诸位把丑话说在头里,待会总攻打起来,哪一个要是出工不出力,跟咱老子在这里演猴戏,不肯阵前用命,奋勇杀奴。



    咱家便第一个砍了他!”



    话说到这里,马科面上神情都已经有些扭曲,他最后更是喝道:“回去告了各将士,咱都是拴一条藤上的蚂蚱,没有哪一个能独自活,就算老子也是如此。



    要想活命,就给老子冲过去,打到河对岸去,非但得活,还有封赏!”



    众将齐声喝应,虽看上去不算很热烈,但显然大家都听懂了马科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此战不利,他就可能会真的下狠手,拿众人开刀问罪了。



    虽然,大家都是朝廷的武将,可不是他马科的武将,但今时不同于往日,大战之际,若是吃了败仗,那人家想整治你,不就太多的理由与借口?



    可经过前次溃败之后,山海镇诸将与马科之间的隔阂也是越来越深,马科为了洗脱自己,非但将他们所有人都分担了溃败之事的责任,更在战后生生吃掉了左翼营。



    他的吃相太过难看,使得山海镇各游击、都司人人自危,都担心一旦自己作战失利,会否也被马科给吃掉,以扩充他自己的力量。



    待众将散去后,马科便吩咐亲将马智勇,以及都司马智仁、何忠等,也下去做好准备,估计用不了太阳整个升起来,便会发起攻势。



    而马科独坐中军大帐中,总感觉自己心烦意乱,他连着喝了两大口水,也无法平息,不由自主地竟想起那“两扁不如一圆”来。



    平时他也有过因心烦意乱的时候,往往都是在这“两扁不如一圆”中寻找快乐与刺激,便每每都能忘却心烦之事。



    可这一回为了向总督洪承畴,表明自己战奴的决心,竟将那平素都带在军前的戏子,留在后方大营,如今想来不觉后悔不已。



    耳中听着外间的声音越来越显嘈杂,他心中不觉更为烦乱,竟犹如打了十五个吊桶一般,七上八下的。



    “今日之战,会是凶?还是吉呢?”



    今日的战事,对于他来讲太过重要,这可是一场不能败的战事,此战若败,自己半生拼搏就将荡然无存,且还很可能会身死名裂。



    而前次溃败时的情景,他至今却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在正面只有千余个鞑子甲骑,两翼也不过是几千的北虏骑兵而已,就将他的山海镇两营精锐杀得大败奔逃。



    一想到今日即将开始的大战,不但对战的是鞑子主力,更是要狠冲硬打,已然做不得半点含糊,想到这一场血战过后,自己营中的将士可以存留多少?



    他不敢肯定,但心中却有一种如同滴血般的疼痛!



    再一想到刚才在帐内训话,镇内的那些将官明显对他不满的神情,他就心下恼怒:“这些个丘八,真是越来越跋扈,看我不找个机会好好整治整治尔等。”



    不过,马科的神情随后又沮丧起来,他不由想到今日战后,自己的正兵营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将士,是否还会存在?



    “哎!”



    马科重重叹息一声,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好像正兵营也不那么重要了,对他来说,虽然是养兵不易,但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该上还是得上啊。



    此时,他竟然又想起了白广恩,心下顿时更为恼火:“这个阴险之徒,忘恩负义的家伙,平日与老子称兄道弟,可关键时候却坑死老子。



    若不是他见死不救,将自己拒于营门之外,自己又怎会伤亡如此之大?”



    他越想越气:“哼,真不是个好东西,活该你的蓟镇营盘也被鞑子冲破,死伤更是比老子还惨,真他娘的自作自受!”



    最后,他更是怒骂出声:“白广恩,是你先不仁,就别怪老子无义。等咱老子逮到机会,定叫你这无义小人,吃不了兜着走,也好知晓咱的厉害。”



    就在这时,都司马智仁掀帘走进中军帐内,轻声禀道:“大帅,时候差不多哩,您是否亲临战阵指挥大军?”



    马科直到这时才回过神来,他一言不发,大步流星的便往营帐外走去,才行到毡帘处却突然停下,猛地喝道:“马智仁,那咱的宝刀带上,那个小犊子敢不奋勇杀奴,畏敌怯战,咱第一个先砍了他的脑袋。”



    他说完便不再理会楞在帐内的马智仁,带着家丁亲兵直奔女儿河岸边而去。



    这边,马智仁却楞在了马科的中军帐内,他的手明显在不住颤抖,良久之后,才想起来到兵器架上取马科的宝刀。



    而此时,马智仁的心中却仍然慌乱,要知道他平素都是靠耍嘴子,可今日战前的这股压抑气氛,早已使他十分不适应。



    尤其是马科刚才的那一番话语,听在耳中就好像特意同他讲的一般,怎叫他心中不乱?



    马智仁强定心神,慌慌张取下马科的腰刀,便直接奔出军帐,向河岸边寻马科去了,生怕去得慢些,自己便会第一个挨刀似的!



    …………



    崇祯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第一缕阳光才洒向辽东大地,而天色还有些许昏暗,女儿河的南北两岸,明清双方驻军营地内外就已十分喧闹起来。



    此刻若能生出一双翅膀,翱翔于天际,透过云雾俯视这片大地,就可见原野如画,锦州城池内房屋有如格子一般。



    而在锦州城外,却一个个营寨有若小包隆起,蘑菇生长似的,尤其是锦州城南偏西一些的女儿河两岸,更是密密麻麻的小包,接连不断。



    然在这些小包的内外之间,竟有如蚂蚁般大小的影子,他们不断移来动去,显得既紧张忙乱,又井然有序。



    此时,如蚁般的人流进进出出,从不间断,真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般!



    女儿河更有若玉带自西向东流淌,婉蜓于锦州东南汇入小凌河中,站在高处望眼北岸,旌旗如海望不到边际,连绵的营寨铺满大地。



    而从这些营寨之中,更不时奔出一些背上插着小旗的精悍清军哨骑,他们一直奔到女儿河岸边,仔细观察着,对面正为渡河作各种准备的明军动静,然后又策骑奔回营地内去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织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蜗牛非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八十章:能臣与枭雄,织明,一本书并收藏织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