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怎么可能没有光环-寿王李瑁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
第325章 怎么可能没有光环-寿王李瑁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李瑁嫣儿杨玉环-一本书
李瑁嫣儿杨玉环
作者:爆款老千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瑁也是被逼急了才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确实很冒险。
但又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前提条件是,韦昭训带来这三千羽林足够可靠。
而且若是成功了,绝对堪称经典战例。
对自己的声望也是一个大大的加持。
将三千人化整为零,舍弃甲胄武器,扮做普通百姓,三三两两的往外混,然后到事先约定的地点重新集结。
但必须给褚明义营造出三千玉林依旧被死死困在这里的假象。
这一点倒是不难,只要自己时不时冒个头,露个面就行。
难点在于如何保证这三千羽林之中不会出现给褚明义通风报信的叛徒,以及怎么才能让他们在往外混时不被人认出来。
第一个问题,需要韦昭训来解决,本来就是他的兵。
他刚才斩钉截铁的说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管他的自信是从何而来,要执行这个计划,李瑁都只能选择相信。
第二个问题,恐怕就要依靠这些羽林卫的个人能力了,或许梅花内卫在剑南道的暗桩能帮上忙。
但指望几个暗桩有这大的能耐也不现实,毕竟是足足三千人,想想都觉得困难。
总得来说,一旦决定采取这个方案,面临的风险必然是极大的。
但跟失去李白相比,李瑁觉得这风险值得一冒。
最坏的结果,无非也就是这三千羽林的编制就此消散,但只要不出现叛徒,他们至少不会死。
李白都敢从头开始,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更何况,在王琚和李亨实际上已经把控朝堂的那一刻开始,自己跟从零开始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说服韦昭训和他手下的将官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他们心里也都清楚,放下武器,脱去甲胄之后,活下去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留在这里做困兽之斗。
说白了,就是当逃兵嘛。
只不过这一次,是寿王主动让他们逃,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逃。
更何况也不是真的一逃了之,出去之后,还要再次集结,卷土重来的。
没有了这刀心理上的坎儿,韦昭训和众将官讨论的核心就转移到了李瑁的这一计划应该如何执行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这三千羽林还能重新集结到一起。
其实只要人还在,武器甲胄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韦昭训带来的这三千人,乃属左羽林卫一部。
按军制,分为十营,每营又分作十队,每队下辖三火,一火乃是十人,这就是羽林卫的最小作战单位。
但李瑁的要求却是以三人为一个小组分散脱离益州驻军的包围圈。
还好只是跑路,而非作战,要不然的话,这简直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讨论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终于找出一个看上去还算合理的法子。
先将整个羽林卫打散,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进行分组,尽量做到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扯上点而关系,同族、同乡甚至是同姓都可以。
这样便可以保证他们在突围过程中能互相照拂,共同进退。
而每个小组,也尽量安排一个有职衔之人。
细算下来,这三千羽林卫中共有火长三百人,队正一百,副队正一百,旅帅二十,校尉十名,再加上军曹、录事、掌故、胄曹等等,共有军官约五百五十人。
让他们每人领走一个小组,三千羽林便去了一半有余。
剩下的一半,再另选有勇有谋之人担任组长。
好在羽林卫的选拔本就严格,又有父子军制的传统,故此羽林卫中沾亲带故的着实不少,这样分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分组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走出去的路线选择了。
按照元方和李白之前打探回来的情况,三只益州驻军,分别在东南北三面安营扎寨,设阵布防,离着羽林驻地约莫都在五里远近。
其中东南两军之间,有河流阻断,而东北两军之间,则是一片水田。
万余人展开之后,其间的空档已经是非常之小。
若是三千大军整体移动,这样的空档无疑是绝对不够的,但对于三两个人而言,这样的空档,却又大得惊人,只要不是傻子,大概率能偷偷摸过去。
所以,三千个小组不能同时出发,而要分批行进才行。
军中粮草不多,先走的人也必须带足口粮,所以这次分散撤离计划,必须在两天内完成。
青光白日的也不好走,只能夜间出动,换言之,每晚至少得走脱一千人才行,这个难度,可是不小。
李瑁和韦昭训正自为此发愁,元方回来了。
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两个人。
两人都是梅花内卫的暗桩,李瑁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做梅花桩。
两个梅花桩乃是同胞兄弟。
哥哥名叫大庄,在益州府府衙做了个粮司小吏,而弟弟小庄,居然来自团结军第八营,而且还是个旅帅!
第八营如今便在羽林卫北侧驻防,其负责的地方,正好就在那块水田附近。
李瑁大喜过望,这可是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了!
听完了小庄和大庄带来的各种情报,李瑁终于忍不住得意的笑出了声:“真乃天无绝人之路……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没有主角光环,哈哈哈哈……”
……
……
天终于亮了。
褚明义站在天香楼上,远远的眺城外,心中一块大石也终于落地。
昨夜那般情形,着实让他大大的紧张了一把。
巫神教那群家伙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被一个李白打的落荒而逃。
尽管手中还有底牌,但他竟在那一刻生出了惧意,选择了先将李瑁等人骗走再说。
而后又立刻调派大军围剿羽林卫。
本想着趁夜突袭,一举功成,但不曾想这寿王李瑁直接就溜了,连在楼下跟自己说上几句话的功夫都没有多待。
他深知羽林卫之战力远胜团结军,若是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势必陷入苦战。
万一被他们突围而出,必定后患无穷。
于是他又当机立断,火速传令三路大军在巫神教的协助下就地布防,堵住三千羽林的退路,变偷袭为围困。
反正监国太子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三年之内,剑南道的事情,朝廷不会管,只要寿王死在益州就行。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羽林卫战力再强,也只有区区三千之数,又是孤军一只,只要把他们困在此处,再抽调各州兵力集结于此,灭掉他们,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一旦灭掉了这三千羽林,寿王李瑁即便是侥幸逃脱,那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只要朝廷不插手,在剑南道,绝没有人能撼动自己分毫。
所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那三千羽林趁夜突围,溜之大吉。
眼下天已大亮,他们依旧毫无动静。
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都没有机会了,成都城外,就是这三千人和寿王李瑁的埋骨之地。
对了,还有那个李白!
想到李白,褚明义就恨得牙痒痒。
已经有多少年没有人让自己像昨夜那般惊慌失态,颜面扫地了!
倘若能活捉此人,定要将他剥皮抽经,碎尸万段不可!
正自咬牙切齿,脑后便又响起了宋成高的声音:“岳丈大人,觉明和尚来了。”
褚明义眉头微微一皱,随后便挥了挥手:“知道了,让他在大厅等我……你也不要待在这里了,亲自去城外看着,城外之事,不容有失!”
“岳丈大人放心,小婿心里有数。”
“嗯,你办事,我还是放心的……出城前给鲜于仲通带个话,再提醒他一次,城中奸细,宁枉勿纵!”
确实很冒险。
但又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前提条件是,韦昭训带来这三千羽林足够可靠。
而且若是成功了,绝对堪称经典战例。
对自己的声望也是一个大大的加持。
将三千人化整为零,舍弃甲胄武器,扮做普通百姓,三三两两的往外混,然后到事先约定的地点重新集结。
但必须给褚明义营造出三千玉林依旧被死死困在这里的假象。
这一点倒是不难,只要自己时不时冒个头,露个面就行。
难点在于如何保证这三千羽林之中不会出现给褚明义通风报信的叛徒,以及怎么才能让他们在往外混时不被人认出来。
第一个问题,需要韦昭训来解决,本来就是他的兵。
他刚才斩钉截铁的说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管他的自信是从何而来,要执行这个计划,李瑁都只能选择相信。
第二个问题,恐怕就要依靠这些羽林卫的个人能力了,或许梅花内卫在剑南道的暗桩能帮上忙。
但指望几个暗桩有这大的能耐也不现实,毕竟是足足三千人,想想都觉得困难。
总得来说,一旦决定采取这个方案,面临的风险必然是极大的。
但跟失去李白相比,李瑁觉得这风险值得一冒。
最坏的结果,无非也就是这三千羽林的编制就此消散,但只要不出现叛徒,他们至少不会死。
李白都敢从头开始,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更何况,在王琚和李亨实际上已经把控朝堂的那一刻开始,自己跟从零开始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说服韦昭训和他手下的将官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他们心里也都清楚,放下武器,脱去甲胄之后,活下去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留在这里做困兽之斗。
说白了,就是当逃兵嘛。
只不过这一次,是寿王主动让他们逃,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逃。
更何况也不是真的一逃了之,出去之后,还要再次集结,卷土重来的。
没有了这刀心理上的坎儿,韦昭训和众将官讨论的核心就转移到了李瑁的这一计划应该如何执行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这三千羽林还能重新集结到一起。
其实只要人还在,武器甲胄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韦昭训带来的这三千人,乃属左羽林卫一部。
按军制,分为十营,每营又分作十队,每队下辖三火,一火乃是十人,这就是羽林卫的最小作战单位。
但李瑁的要求却是以三人为一个小组分散脱离益州驻军的包围圈。
还好只是跑路,而非作战,要不然的话,这简直跟送死没什么区别。
讨论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终于找出一个看上去还算合理的法子。
先将整个羽林卫打散,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进行分组,尽量做到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都能扯上点而关系,同族、同乡甚至是同姓都可以。
这样便可以保证他们在突围过程中能互相照拂,共同进退。
而每个小组,也尽量安排一个有职衔之人。
细算下来,这三千羽林卫中共有火长三百人,队正一百,副队正一百,旅帅二十,校尉十名,再加上军曹、录事、掌故、胄曹等等,共有军官约五百五十人。
让他们每人领走一个小组,三千羽林便去了一半有余。
剩下的一半,再另选有勇有谋之人担任组长。
好在羽林卫的选拔本就严格,又有父子军制的传统,故此羽林卫中沾亲带故的着实不少,这样分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分组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走出去的路线选择了。
按照元方和李白之前打探回来的情况,三只益州驻军,分别在东南北三面安营扎寨,设阵布防,离着羽林驻地约莫都在五里远近。
其中东南两军之间,有河流阻断,而东北两军之间,则是一片水田。
万余人展开之后,其间的空档已经是非常之小。
若是三千大军整体移动,这样的空档无疑是绝对不够的,但对于三两个人而言,这样的空档,却又大得惊人,只要不是傻子,大概率能偷偷摸过去。
所以,三千个小组不能同时出发,而要分批行进才行。
军中粮草不多,先走的人也必须带足口粮,所以这次分散撤离计划,必须在两天内完成。
青光白日的也不好走,只能夜间出动,换言之,每晚至少得走脱一千人才行,这个难度,可是不小。
李瑁和韦昭训正自为此发愁,元方回来了。
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两个人。
两人都是梅花内卫的暗桩,李瑁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做梅花桩。
两个梅花桩乃是同胞兄弟。
哥哥名叫大庄,在益州府府衙做了个粮司小吏,而弟弟小庄,居然来自团结军第八营,而且还是个旅帅!
第八营如今便在羽林卫北侧驻防,其负责的地方,正好就在那块水田附近。
李瑁大喜过望,这可是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了!
听完了小庄和大庄带来的各种情报,李瑁终于忍不住得意的笑出了声:“真乃天无绝人之路……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没有主角光环,哈哈哈哈……”
……
……
天终于亮了。
褚明义站在天香楼上,远远的眺城外,心中一块大石也终于落地。
昨夜那般情形,着实让他大大的紧张了一把。
巫神教那群家伙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被一个李白打的落荒而逃。
尽管手中还有底牌,但他竟在那一刻生出了惧意,选择了先将李瑁等人骗走再说。
而后又立刻调派大军围剿羽林卫。
本想着趁夜突袭,一举功成,但不曾想这寿王李瑁直接就溜了,连在楼下跟自己说上几句话的功夫都没有多待。
他深知羽林卫之战力远胜团结军,若是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势必陷入苦战。
万一被他们突围而出,必定后患无穷。
于是他又当机立断,火速传令三路大军在巫神教的协助下就地布防,堵住三千羽林的退路,变偷袭为围困。
反正监国太子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三年之内,剑南道的事情,朝廷不会管,只要寿王死在益州就行。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羽林卫战力再强,也只有区区三千之数,又是孤军一只,只要把他们困在此处,再抽调各州兵力集结于此,灭掉他们,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一旦灭掉了这三千羽林,寿王李瑁即便是侥幸逃脱,那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只要朝廷不插手,在剑南道,绝没有人能撼动自己分毫。
所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那三千羽林趁夜突围,溜之大吉。
眼下天已大亮,他们依旧毫无动静。
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都没有机会了,成都城外,就是这三千人和寿王李瑁的埋骨之地。
对了,还有那个李白!
想到李白,褚明义就恨得牙痒痒。
已经有多少年没有人让自己像昨夜那般惊慌失态,颜面扫地了!
倘若能活捉此人,定要将他剥皮抽经,碎尸万段不可!
正自咬牙切齿,脑后便又响起了宋成高的声音:“岳丈大人,觉明和尚来了。”
褚明义眉头微微一皱,随后便挥了挥手:“知道了,让他在大厅等我……你也不要待在这里了,亲自去城外看着,城外之事,不容有失!”
“岳丈大人放心,小婿心里有数。”
“嗯,你办事,我还是放心的……出城前给鲜于仲通带个话,再提醒他一次,城中奸细,宁枉勿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