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跟随做研究-从民国开始的诸天(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146、跟随做研究-从民国开始的诸天(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从民国开始的诸天-一本书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作者:黑心师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此时不少的清国人,也在疑惑。
为什么明明是他们更早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被东瀛奉为经典,一些洋务派的举措也被东瀛人效仿……,可为什么偏偏是大清不如东瀛了?
很多人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就例如朱先生。
临别的时候,朱先生问他:“我是年龄大了,学东西慢,不然也想去东洋看看,想知道他们国家的人,为什么能够奋起直追……”
白贵觉得,《枪炮、病菌、战争》这本书应该可以回答朱先生的问题。
现在的清国,缺的不是一本《大秦帝国》,也不是《德川家康》、《丰臣秀吉》这种小说,缺的是一本能够让他们幡然醒悟的书籍。
这本书概括起来内容很简单,就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所以,不必妄自菲薄!
不必自我怀疑!
走,走下去!
终有一天会拨开云雾重见光明。
……
只不过这本书现在还不能贸然拿出来。
现在还只是二十世纪初期,一些考古数据此刻压根没有,还有一些观点也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才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的这本书。
如今拿出,解释不了。
也会被质疑这本书所说的观点,基于史实分析而出的结论,是不是真的?!
一夜之间,就会人人喊打!
成为笑话。
所以必要的研究还是要做的,对里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删减、考证。就如同他科举之时一样,至少也能有言可述,不能记者和同行提问的时候,一问三不知。
而白石教授就是突破点。
白石教授不仅是一高的讲师,也是东大的讲师,负责研究东瀛国史,在东大的地位还不错。
好的高中就是这样,能聘请到大学老师授课,更别说一高和东大之间的关系,一般人还真的没资格在一高进行讲学。
“白君是想?”
白石教授凝眉,有些不解。
“我希望跟随白石先生您做研究……,如教授在课堂上提问的一样,我对华夏史料有过一定的了解,而白石先生是研究东瀛史,所以我想跟随白石先生……”
白贵语速一顿。
他的意思已经表露的很明显,现在就看白石教授愿不愿意首肯。
有了白石教授作为依靠,他才能进入东大翻阅各种资料,也能借助白石教授的人脉来完成一些事,学阀不是后世的产物,而是从古至今都有……
仅凭一个人去做,实在太过艰难。
简单说,在大学里给你授课的讲师看起来挺体贴的,和普通人一样,没什么特殊之处,可等毕业后,要是混得不好,那就是你高攀不起的人物。
在好大学中,尤其明显!
一个教授背后的资源和地位是极为厉害的。
“哦,原来白君是想和我一起做研究……,这是我的荣幸。”
白石教授一脸高兴。
在一高中,不乏一些东大讲师在授课的时候,有学生拜在门下,跟随一同做研究。毕竟一高是大学预科,为升入大学学科做准备,也是专业相同……
看对眼,兴趣相投,拜入门下,合情合理。
而白贵的话,现在是知名的作家,如果能跟随他做研究,他的名声也会大振。
谁不想收到一个厉害的学生。
“那……今后就拜托白石先生多多照料了。”
白贵揖礼道谢。
付出才能有回报!
反正他升入东大之后,也不可避免跟随一名教授去做研究。白石教授也算是熟悉不少,性格还可以,拜入的话,对他好处不少……
儒家无常师。
“这是我在东大的住址……”
“唔……,还有图书馆借阅证的一些东西,还请白君收好。”
白石教授从公文包中掏出不少东西,一一递给了白贵,
他刚才听到了白贵打算写的书,是比较异国之间风俗文化考,那么就有必要去东大图书馆借阅资料。以白贵的作家身份,办一张借阅证不难,但手续无疑是比较麻烦的,这时代书籍资源格外珍贵,所以借给白贵借阅证,也算做个人情。
“多谢白石先生了。”
白贵再次道谢。
……
回到宿舍。
刘明达他们也露出羡慕之色。
“一般来讲,一高的学生都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才会有教授赏识,发邀请函,一年级的学生即使去找教授,教授也是不收的……”
“想不到美和兄你一战告捷。”
预科一年级还只是学习基础知识,涉及的学科知识不深奥。但在预科二年级的时候,就会有选择性的削减一些公共课,加深专业课。
此时若是有表现优异的学生,教授也会发来邀请函。
一旦有这邀请函,那就意味着必定会在一高顺利毕业,哪怕一些科目不合格,也不打紧,自会有教授袒护。上课下课也会轻松不少。
好处太多。
因此往往也有一些预科一年级学生铤而走险,想要拜在教授门下,但往往折戟沉沙,失败告终。
“恭喜美和兄了。”
几人祝贺道。
如他们,也只能按部就班,一步步来。
“吴公使前天传来消息,说你们上一学期学业不错,已经向学部申请将你们提为官派生,现在也只差走一个流程……”
“相比我,明达兄、怀先兄你们进步更大!”
白贵也祝贺道。
“哪里,哪里……”
吴怀先和刘明达神色不免露出自得。
此次自费生转官派生的名额,只有七个名额,而自费生有二十多人,他们位列其中,也算是苦尽甘来。
休看自费生转官派生是二比一几率,但这只是一高!
刘明达他们不仅是和一高的同届生比,还要和东京都、东瀛其他地方高校的留日生一起比,数千人中,脱颖而出。
淘汰率极高!
也是有赖于一高的平台好,名额分配的更多。
“不过我和白石教授提前做研究,也能结识一些教授,到时候……”
白贵笑了笑,意思不言而明。
现在一高和东大是分隔开的,而他进入东大提前做研究,就相当于一个桥梁连接。知道一些教授做什么研究,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为什么明明是他们更早开始睁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被东瀛奉为经典,一些洋务派的举措也被东瀛人效仿……,可为什么偏偏是大清不如东瀛了?
很多人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就例如朱先生。
临别的时候,朱先生问他:“我是年龄大了,学东西慢,不然也想去东洋看看,想知道他们国家的人,为什么能够奋起直追……”
白贵觉得,《枪炮、病菌、战争》这本书应该可以回答朱先生的问题。
现在的清国,缺的不是一本《大秦帝国》,也不是《德川家康》、《丰臣秀吉》这种小说,缺的是一本能够让他们幡然醒悟的书籍。
这本书概括起来内容很简单,就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所以,不必妄自菲薄!
不必自我怀疑!
走,走下去!
终有一天会拨开云雾重见光明。
……
只不过这本书现在还不能贸然拿出来。
现在还只是二十世纪初期,一些考古数据此刻压根没有,还有一些观点也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才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的这本书。
如今拿出,解释不了。
也会被质疑这本书所说的观点,基于史实分析而出的结论,是不是真的?!
一夜之间,就会人人喊打!
成为笑话。
所以必要的研究还是要做的,对里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删减、考证。就如同他科举之时一样,至少也能有言可述,不能记者和同行提问的时候,一问三不知。
而白石教授就是突破点。
白石教授不仅是一高的讲师,也是东大的讲师,负责研究东瀛国史,在东大的地位还不错。
好的高中就是这样,能聘请到大学老师授课,更别说一高和东大之间的关系,一般人还真的没资格在一高进行讲学。
“白君是想?”
白石教授凝眉,有些不解。
“我希望跟随白石先生您做研究……,如教授在课堂上提问的一样,我对华夏史料有过一定的了解,而白石先生是研究东瀛史,所以我想跟随白石先生……”
白贵语速一顿。
他的意思已经表露的很明显,现在就看白石教授愿不愿意首肯。
有了白石教授作为依靠,他才能进入东大翻阅各种资料,也能借助白石教授的人脉来完成一些事,学阀不是后世的产物,而是从古至今都有……
仅凭一个人去做,实在太过艰难。
简单说,在大学里给你授课的讲师看起来挺体贴的,和普通人一样,没什么特殊之处,可等毕业后,要是混得不好,那就是你高攀不起的人物。
在好大学中,尤其明显!
一个教授背后的资源和地位是极为厉害的。
“哦,原来白君是想和我一起做研究……,这是我的荣幸。”
白石教授一脸高兴。
在一高中,不乏一些东大讲师在授课的时候,有学生拜在门下,跟随一同做研究。毕竟一高是大学预科,为升入大学学科做准备,也是专业相同……
看对眼,兴趣相投,拜入门下,合情合理。
而白贵的话,现在是知名的作家,如果能跟随他做研究,他的名声也会大振。
谁不想收到一个厉害的学生。
“那……今后就拜托白石先生多多照料了。”
白贵揖礼道谢。
付出才能有回报!
反正他升入东大之后,也不可避免跟随一名教授去做研究。白石教授也算是熟悉不少,性格还可以,拜入的话,对他好处不少……
儒家无常师。
“这是我在东大的住址……”
“唔……,还有图书馆借阅证的一些东西,还请白君收好。”
白石教授从公文包中掏出不少东西,一一递给了白贵,
他刚才听到了白贵打算写的书,是比较异国之间风俗文化考,那么就有必要去东大图书馆借阅资料。以白贵的作家身份,办一张借阅证不难,但手续无疑是比较麻烦的,这时代书籍资源格外珍贵,所以借给白贵借阅证,也算做个人情。
“多谢白石先生了。”
白贵再次道谢。
……
回到宿舍。
刘明达他们也露出羡慕之色。
“一般来讲,一高的学生都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才会有教授赏识,发邀请函,一年级的学生即使去找教授,教授也是不收的……”
“想不到美和兄你一战告捷。”
预科一年级还只是学习基础知识,涉及的学科知识不深奥。但在预科二年级的时候,就会有选择性的削减一些公共课,加深专业课。
此时若是有表现优异的学生,教授也会发来邀请函。
一旦有这邀请函,那就意味着必定会在一高顺利毕业,哪怕一些科目不合格,也不打紧,自会有教授袒护。上课下课也会轻松不少。
好处太多。
因此往往也有一些预科一年级学生铤而走险,想要拜在教授门下,但往往折戟沉沙,失败告终。
“恭喜美和兄了。”
几人祝贺道。
如他们,也只能按部就班,一步步来。
“吴公使前天传来消息,说你们上一学期学业不错,已经向学部申请将你们提为官派生,现在也只差走一个流程……”
“相比我,明达兄、怀先兄你们进步更大!”
白贵也祝贺道。
“哪里,哪里……”
吴怀先和刘明达神色不免露出自得。
此次自费生转官派生的名额,只有七个名额,而自费生有二十多人,他们位列其中,也算是苦尽甘来。
休看自费生转官派生是二比一几率,但这只是一高!
刘明达他们不仅是和一高的同届生比,还要和东京都、东瀛其他地方高校的留日生一起比,数千人中,脱颖而出。
淘汰率极高!
也是有赖于一高的平台好,名额分配的更多。
“不过我和白石教授提前做研究,也能结识一些教授,到时候……”
白贵笑了笑,意思不言而明。
现在一高和东大是分隔开的,而他进入东大提前做研究,就相当于一个桥梁连接。知道一些教授做什么研究,那还不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