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天帝六年过的有些慌乱,从上到下都忙的脚不沾地。

    李元喆推动的改革全面铺开,各地的衙门重建工作忙的朝廷上下鸡飞狗跳。

    官员的考核和官员的升降认命让吏部的官员跑断了腿、熬秃了头,杜如晦都给累倒了还在未来城的医院病床上办公,房玄龄因为连续加班四个月没回家,母老虎房夫人及其彪悍的表示,老房要是再不回家就要和他和离,李元喆深知这个女人惹不起,强制给老房放了个假才对付过去。

    一直被闲置的长孙无忌被启用,进入吏部担任侍郎,马周和狄知逊也进入了吏部担任要职,有了这三个年轻力壮的生力军加入,吏部的压力才有了缓解。

    一向是冷板的集中的工部和礼部也很忙。

    工部尚书武士彠带着一群工部的官员和未来城的工程师把京畿道、河东道、河北道和河南道跑了个边,督促各地的水利设施修建和长安到洛阳铁路的铺设工作,最终因为积劳成疾到未来城和老杜当病友去了。

    老武这一病可把李元喆吓得不轻,虽然不是一个世界,小武还是很关心她这个老子的,为了与小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李元喆让老武当了光禄大夫,劳碌命的工部尚书由闫立德来担任,在将作监当了十几年大匠的老闫从从六品上的中层官员一跃成为一部尚书,升官速度堪称是坐火箭,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礼部现在执掌大唐的教育工作,李元喆对教育的重视让一向存在感不高的礼部涅槃重生,成为了真正的实权部门。

    相应的,礼部的地位提升,要负责全国的教育和人才选拔工作,工作量暴增,但是礼部的清贵大人们哪里能做的了实际的工作?

    没办法之下,礼部尚书戴胄灵机一动,把一直负责大唐第一技术学院的李纲和袁天罡给请了出来,还从未来城的结业生中引进了一批年轻人,终于是让礼部能正式履行自己的职责了。

    虽然是解决了问题,可礼部这下子也丢了面子,还没抖多久的威风就安分下来,老老实实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刑部的工作也不轻松,随着大唐的发展,商业渐渐兴盛,行政区划重新划分,移民增多,西域和突厥人口融入内地等等情况的出现,大唐的律法出现了滞后,刑部需要与三省、大理寺一起重新修缮大唐的律法。

    大唐最好最顶尖的法律专家汇集在刑部没日没夜的查漏补缺,每一条律法条文都要反复斟酌、讨论,在枯燥的法条制定过程中,不知道又有多少秀发离家而去。

    兵部的忙碌程度应该是六部中仅次于吏部的。

    一五计划中军事改革是重点,李元喆看似放权不管,任由兵部施为,可却一直盯着他们,所以兵部的大佬们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引起皇帝的猜忌。而且因为国防的特殊性,大面积的编制调整和武器换装、训练工作必须小心进行,退役士兵的安置也是个大问题,异族士兵的入伍同样困扰着他们。

    整编上束手束脚,一帮军汉又不擅长一些细致的工作,导致的结果就是兵部上下累成狗,工作进度却是让人失望,一直到年底连三分之一的任务都没有完成,可谓是出力不讨好。

    兵部上上下下心里苦的一批还不敢说出来,只能慢慢的磨合,什么时候能完成军事上的调整和改革谁心里都没底。

    在其他部门都忙的脚不沾地或鸡飞狗跳的时候,民部显得及其的淡定,与其他部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天帝六年的财政计划早就做好了,民部只需要按计划给各部拨款就好,军方的事情他们也插不上手,内河司的人事安排不归民部管,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税收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他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就连今年的救灾赈济工作也是几封电报就搞定了。

    各地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哪里受灾就让哪里的粮仓赈济,民部最多是出面采购一些生活物资后外包给大唐商行下属的运输队送到灾区去,由于民部的事情不多,工作效率又高,还有余力让自己的吏员和会计去支援其他部门的工作,因此获得了不少部门的好评。

    用萧瑀的话说,天帝六年是他从政几十年来过的最轻松的一年。

    他这一句话把民部吏员和会计们给民部积攒起来的好口碑一下子全给败光了。

    这就是得瑟的代价。

    萧瑀用自己的教训警示着大家:稳住别浪!

    朝廷忙,民间也没闲着。

    李元喆无情的将大家从虚假的感觉中拖出来,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到追求更好的生活上。

    自一五计划公布实施,各地的驻军便开始动员起来到乡间去引导百姓搞副业,司农寺和未来城派出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到各地农村去指导农户如何科学的种植新品种蔬果和养殖家禽家畜。

    剑南道、山南东道和岭南道开始了茶叶、桑蚕、药材的示范园区建设,岭南更是开始了真正的桑基鱼塘建设,不少地区变成了一个个的小工地。

    天帝六年年底总结时,大唐各地新增灌溉水渠超过五万里,水井四千口,小水库一百余个,新修河堤三千余里,大型泄洪区六个。

    大唐的发展速度高的有些超乎人们想象,直到天帝七年的元日大朝会上看到详细的数据之后,大家猛然发现,一五计划定下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天帝七年的五月。

    从五月开始,大唐进入新的收获季节,大唐皇帝去年忙活了三个月的成果也渐渐开始收获。

    五月十一,三皇子李承奖生母贵妃刘氏顺利诞下一个小皇子,坊间关于李元喆的某些流言彻底消失,李元喆给这个孩子取名“承言”,用小家伙的名字狠狠回击了一把那些盼着自己倒霉的人。

    五月底,淑妃姬氏在时隔十二年之后再次产子,顺利生下皇子李承光。

    六月二十,德妃薛氏生下来她的第三个孩子,她担心这个孩子和他的哥哥姐姐那样夭折,孩子一出生就忍着不舍将孩子交给未来城医院看护,并给这个孩子起名平安,希望这个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长大。

    李元喆尊重德妃的意愿,没有让小家伙跟着同辈兄弟用“承”字取名,还让老三李承奖请假好好陪着她。

    六月二十五,贤妃柏氏在雨后产下一子,李元喆给孩子取名承霖,寓意承上天之甘霖而生。

    七月初二,柳昭仪在未来城医院妇产科经过刨腹产手术产下一名八斤二两重男婴。

    柳昭仪因为是头胎,营养补的有些过头,造成胎儿太大引起难产,这给其他几个妃子敲响了警钟,不敢再多进补。

    李渊认为这个孙子得来不易,亲自给这个孩子赐名“承恩”,感谢上天施恩让这个孩子能来到这个世上。

    李元喆很庆幸自己不姓吴......

    八月初六,许昭媛在李元喆的陪护下住进了未来城医院妇产科准备迎接孩纸的降临。

    许昭媛之所以进入医院不是因为难产,而是她头胎怀的是双胞胎,李元喆担心她生产时出现意外,这才在预产期到来的时候让她到医院里待产。

    八月初八早上,许昭媛产下第一个男孩“承双”,午后产下第二个男孩“承标”。

    双胞胎的出生并没有什么波澜,许昭媛很顺利的就生下了两个孩子。

    皇帝又得双生子,普天同庆。

    八月二十,周修仪难产,转移到未来城医院进行刨腹产手术。

    八月二十一日凌晨,小皇子“承援”出生,周俢仪死里逃生。

    八月二十九,皇后杨珪媚顺利产下一个皇子,太上皇赐名“承耀”。

    天帝七年是李元喆收获的一年,一年之内得子九人。

    这一年也被人戏称为“九子送福之年”。

    李元喆这一年哪里都没去,完全化身超级奶爸,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老婆和孩子。

章节目录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天街小雪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六十二章九子送福-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书友群,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一本书并收藏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