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时间过去,朱慈烺见识大为增长,很多的事情,在皇宫里面,是不可能见到的,有些事情,甚至直接动摇了他的认识,比如说有关士农工商的地位问题,都说商贾的地位是最低的,是不该有地位的,无商不奸,诸多上课的老师也是这样说的,但周天浩不是这样的认为,苏天成认为商贾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得到尊重,如果没有商贾的贡献,一个地方不可能很快的富裕起来的。【文学网yunlaige.net】
朱慈烺不是很明白这些道理,老师讲课,都是儒家思想,之乎者也一大顿,包括古代的圣君是怎么做的等等,都是高大全的东西,特别是慎独的要求,令朱慈烺感觉到有些苦恼,十岁的小孩子,想到今后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可苏天成完全不在乎这些意见,见识也是独到的,这令朱慈烺开始信赖苏天成,只要有机会,就会看着苏天成处理公务,也和苏天成聊天,就在这种聊天的过程中,朱慈烺慢慢听到了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道理。
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还是按照在皇宫里面的要求,继续上课,可惜朱慈烺有些听不进去了,这些枯燥的东西,根本没有吸引力。
慢慢的,朱慈烺借口要学习处理公务,基本上都是跟着苏天成了,苏天成每天的事情很多,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时候,朱慈烺就默默的观察,有些时候,也仔细询问一下,想着弄清楚为什么会如此的处理。
苏天成非常的耐心,认真的解释。
朱慈烺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他亲身体验到的,就是正确认识士农工商之间的关系,士大夫属于领导阶层,当然是高高在上的,农民、工匠和商贾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反过来,士大夫依靠农工商来养活,所以说,士大夫要真正的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要总是在嘴上说,如果说将自己当做百姓的父母,百姓稍有做不好的地方,非打即骂,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最终也损害到了自己,要尊重百姓。
苏天成处理任何的事情,都是按照这个道理来进行的。
譬如说解决四川百姓穷苦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若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剿灭流寇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目前的条件之下,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但也要最大限度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宁可官府穷一些。官吏的态度好一些,也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苏天成时常解释陕西出现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两点,第一是努力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第二是发挥商贾的作用,让他们交易,官府从交易中收取赋税。做到了这两点,所以陕西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
要做到这两点,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需要落实,如果说官吏不能够尽职尽责,根本就做不到的。
至于说对官吏的管理,朱慈烺也隐隐有些认识了,看一个官吏是不是合格,是不是尽职,主要是看地方上的情况如何,若是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个地方的官吏都是不错的,至于说那些道德上过高的要求,还是其次的。
现在的朱慈烺,就如同海绵,不断的吸收着知识和认识,不断的充实大脑,他感觉到,苏天成教授的知识,比起所有老师说的都要有用。
朱慈烺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苏天成精心设计出来的。
苏天成想尽一切的办法,让朱慈烺参与到处理政务的事情上面,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朱慈烺,让朱慈烺形成基本的认识,摒弃一些迂腐的东西。
要做到这样,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苏天成明白,朱慈烺是未来的皇帝,思想认识关系到大明朝今后的发展,影响朱由检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了,但影响朱慈烺,自己还是能够做到的,自己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尽可能的让朱慈烺多跟随在身边。
机会肯定是有的,剿灭流寇需要时间,对抗后金更是需要时间,做这些事情,朱慈烺都是可以跟随的,如此几年的时间过去,朱慈烺的认识,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这个方面来说,影响和感染朱慈烺,就是苏天成最为重要的任务了。
“苏大人,吾有一个要求。”
刚刚处理完政务,苏天成准备请朱慈烺回去读书,这段时间,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都有些意见了,主要是朱慈烺不能够静下心来听课,总是心不在焉,而且时间上面也不能够保证,不管怎么说,文化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朱慈烺毕竟只有十岁,该学的知识还是要学的,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那就是最为完美的。
“太子殿下有何要求啊。”
“吾想处理政务,最好是能够直接处理夔州府或者是奉节县的政务。”
苏天成睁大了眼睛,看着朱慈烺,他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朱慈烺才十岁,怎么就想到处理政务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能够如何嬉闹游玩的。
“太子殿下为何会有如此的要求啊。”
“吾想过了,父皇每日都是非常劳累的,吾一定要早些熟悉政务,能够为父皇分忧。”
苏天成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好在这是明朝,要是在清朝,年幼的太子有这等的想法,岂不是成为了众矢之的,皇上会怎么想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替皇上分忧,最好的做法,就是能够好好读书,好好磨砺啊。”
“这些道理吾都是知晓的,老师也说过不少了,不过这次出来,吾明白了,吾还是要能够直接做事情的好。”
苏天成显得有些严肃了,他感觉到,朱慈烺慢慢的在形成自身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好,毕竟朱慈烺是太子,不是普通人。
“臣不赞成太子殿下的这种想法,也不支持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
“为什么啊,吾就是想着试试。”
“臣有两个理由,若是臣说的重了些,太子殿下不要生气。”
“苏大人尽管说就是了。”
“第一个理由,处理地方政务是很严肃的事情,需要有连续性,太子殿下试着署理政务,若是推出一些政策,能否得到贯彻和实施,这是难以保证的,加上太子殿下不熟悉地方上的政务,做出来的决定,难免有偏颇的地方,太子殿下离开之后,地方的官吏会非常的为难,不知道该如何的办理,故而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一定会影响到地方的。”
“第二个理由,太子殿下的身份不同了,来日不是治理一个县、一个府、一个省的目的,而是要治理我大明朝,故而太子殿下的心思,不能够放在一个地方,必须要着眼全局啊。”
朱慈烺有些失望,但也不服气。
“苏大人,父皇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必须要熟悉地方事务,吾体验一下,也能够熟悉这个过程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想法是很好的,想着能够熟悉政务,但臣以为,太子殿下的出发点不对,太子殿下的重点不是在这个地方的。”
“苏大人说吾的重点是什么啊。”
“太子殿下的重点还是在驾驭全局,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太子殿下要学会用人之术,具体的政务,由文武大臣去办理,太子殿下的重点是选对人、选好人,太子殿下可以仔细想想臣说的话,术业有专攻,在什么位置就需要做什么事情,农民的主要职责是种地,能够丰收粮食,士大夫的职责是管理好地方,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商贾的职责是做好买卖,赚到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太子殿下的侧重点,就是把握全局的。”
“这些吾都明白,但如何能够把握全局啊。”
“这就需要学习了,但臣说的学习,不是每件事情都去做,若是农民做商贾的事情,商贾做农民的事情,那肯定是要乱套的,太子殿下学习的,重点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臣以为,太子殿下能够认识到农民的辛苦,能够认识到署理政务的不简单,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
“可吾觉得,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多大的用处啊。”
“太子殿下日后署理政务,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臣还可以举个例子,若是僭越了,太子殿下恕罪,就以臣来说,臣要效忠皇上,效忠太子殿下,臣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做好分内的事情,剿灭流寇,如此臣就报效了皇上和太子殿下了,可皇上就不一样了,剿灭流寇只是很多事情中间的一件事情,皇上还要想到很多很多的事情,譬如说让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都要专心署理政务,这等的事情,臣就不能够考虑了,因为这不是臣所能考虑的事情,臣若是想到这些事情,那就是谋逆了。”
朱慈烺点点头,隐隐有些明白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朱慈烺不是很明白这些道理,老师讲课,都是儒家思想,之乎者也一大顿,包括古代的圣君是怎么做的等等,都是高大全的东西,特别是慎独的要求,令朱慈烺感觉到有些苦恼,十岁的小孩子,想到今后要遵守那么多的规矩,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可苏天成完全不在乎这些意见,见识也是独到的,这令朱慈烺开始信赖苏天成,只要有机会,就会看着苏天成处理公务,也和苏天成聊天,就在这种聊天的过程中,朱慈烺慢慢听到了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道理。
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还是按照在皇宫里面的要求,继续上课,可惜朱慈烺有些听不进去了,这些枯燥的东西,根本没有吸引力。
慢慢的,朱慈烺借口要学习处理公务,基本上都是跟着苏天成了,苏天成每天的事情很多,往往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来处理,这个时候,朱慈烺就默默的观察,有些时候,也仔细询问一下,想着弄清楚为什么会如此的处理。
苏天成非常的耐心,认真的解释。
朱慈烺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他亲身体验到的,就是正确认识士农工商之间的关系,士大夫属于领导阶层,当然是高高在上的,农民、工匠和商贾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反过来,士大夫依靠农工商来养活,所以说,士大夫要真正的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要总是在嘴上说,如果说将自己当做百姓的父母,百姓稍有做不好的地方,非打即骂,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最终也损害到了自己,要尊重百姓。
苏天成处理任何的事情,都是按照这个道理来进行的。
譬如说解决四川百姓穷苦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若是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剿灭流寇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目前的条件之下,暂时做不到这一点。但也要最大限度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宁可官府穷一些。官吏的态度好一些,也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苏天成时常解释陕西出现的转变,实际上就是两点,第一是努力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第二是发挥商贾的作用,让他们交易,官府从交易中收取赋税。做到了这两点,所以陕西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
要做到这两点,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需要落实,如果说官吏不能够尽职尽责,根本就做不到的。
至于说对官吏的管理,朱慈烺也隐隐有些认识了,看一个官吏是不是合格,是不是尽职,主要是看地方上的情况如何,若是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个地方的官吏都是不错的,至于说那些道德上过高的要求,还是其次的。
现在的朱慈烺,就如同海绵,不断的吸收着知识和认识,不断的充实大脑,他感觉到,苏天成教授的知识,比起所有老师说的都要有用。
朱慈烺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苏天成精心设计出来的。
苏天成想尽一切的办法,让朱慈烺参与到处理政务的事情上面,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朱慈烺,让朱慈烺形成基本的认识,摒弃一些迂腐的东西。
要做到这样,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苏天成明白,朱慈烺是未来的皇帝,思想认识关系到大明朝今后的发展,影响朱由检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了,但影响朱慈烺,自己还是能够做到的,自己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尽可能的让朱慈烺多跟随在身边。
机会肯定是有的,剿灭流寇需要时间,对抗后金更是需要时间,做这些事情,朱慈烺都是可以跟随的,如此几年的时间过去,朱慈烺的认识,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这个方面来说,影响和感染朱慈烺,就是苏天成最为重要的任务了。
“苏大人,吾有一个要求。”
刚刚处理完政务,苏天成准备请朱慈烺回去读书,这段时间,方逢年和姚明恭两人都有些意见了,主要是朱慈烺不能够静下心来听课,总是心不在焉,而且时间上面也不能够保证,不管怎么说,文化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朱慈烺毕竟只有十岁,该学的知识还是要学的,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那就是最为完美的。
“太子殿下有何要求啊。”
“吾想处理政务,最好是能够直接处理夔州府或者是奉节县的政务。”
苏天成睁大了眼睛,看着朱慈烺,他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朱慈烺才十岁,怎么就想到处理政务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满脑子想到的,都是能够如何嬉闹游玩的。
“太子殿下为何会有如此的要求啊。”
“吾想过了,父皇每日都是非常劳累的,吾一定要早些熟悉政务,能够为父皇分忧。”
苏天成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好在这是明朝,要是在清朝,年幼的太子有这等的想法,岂不是成为了众矢之的,皇上会怎么想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替皇上分忧,最好的做法,就是能够好好读书,好好磨砺啊。”
“这些道理吾都是知晓的,老师也说过不少了,不过这次出来,吾明白了,吾还是要能够直接做事情的好。”
苏天成显得有些严肃了,他感觉到,朱慈烺慢慢的在形成自身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好,毕竟朱慈烺是太子,不是普通人。
“臣不赞成太子殿下的这种想法,也不支持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
“为什么啊,吾就是想着试试。”
“臣有两个理由,若是臣说的重了些,太子殿下不要生气。”
“苏大人尽管说就是了。”
“第一个理由,处理地方政务是很严肃的事情,需要有连续性,太子殿下试着署理政务,若是推出一些政策,能否得到贯彻和实施,这是难以保证的,加上太子殿下不熟悉地方上的政务,做出来的决定,难免有偏颇的地方,太子殿下离开之后,地方的官吏会非常的为难,不知道该如何的办理,故而太子殿下的这个决定,一定会影响到地方的。”
“第二个理由,太子殿下的身份不同了,来日不是治理一个县、一个府、一个省的目的,而是要治理我大明朝,故而太子殿下的心思,不能够放在一个地方,必须要着眼全局啊。”
朱慈烺有些失望,但也不服气。
“苏大人,父皇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必须要熟悉地方事务,吾体验一下,也能够熟悉这个过程啊。”
“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想法是很好的,想着能够熟悉政务,但臣以为,太子殿下的出发点不对,太子殿下的重点不是在这个地方的。”
“苏大人说吾的重点是什么啊。”
“太子殿下的重点还是在驾驭全局,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太子殿下要学会用人之术,具体的政务,由文武大臣去办理,太子殿下的重点是选对人、选好人,太子殿下可以仔细想想臣说的话,术业有专攻,在什么位置就需要做什么事情,农民的主要职责是种地,能够丰收粮食,士大夫的职责是管理好地方,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商贾的职责是做好买卖,赚到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太子殿下的侧重点,就是把握全局的。”
“这些吾都明白,但如何能够把握全局啊。”
“这就需要学习了,但臣说的学习,不是每件事情都去做,若是农民做商贾的事情,商贾做农民的事情,那肯定是要乱套的,太子殿下学习的,重点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臣以为,太子殿下能够认识到农民的辛苦,能够认识到署理政务的不简单,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了。”
“可吾觉得,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多大的用处啊。”
“太子殿下日后署理政务,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臣还可以举个例子,若是僭越了,太子殿下恕罪,就以臣来说,臣要效忠皇上,效忠太子殿下,臣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做好分内的事情,剿灭流寇,如此臣就报效了皇上和太子殿下了,可皇上就不一样了,剿灭流寇只是很多事情中间的一件事情,皇上还要想到很多很多的事情,譬如说让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都要专心署理政务,这等的事情,臣就不能够考虑了,因为这不是臣所能考虑的事情,臣若是想到这些事情,那就是谋逆了。”
朱慈烺点点头,隐隐有些明白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