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成征服福建和浙江,尽管说过程非常顺利,但他的目光,不会忘记辽东,那里还有一头沉睡养伤的老虎,一旦机会合适了,这头老虎会蹦起来咬人的。【小说文学网】
苏天成的预计是没有错误的,这只老虎真的要开始咬人了。
因为遭遇重创,皇太极的身体一直都没有恢复,到了春节期间的时候,一度陷入到昏迷之中,好在豪格已经能够处理朝廷里面的所有事宜,朝政倒也没有被耽误,济尔哈朗与大明朝廷签署协议之后,满人权贵曾经非常的愤怒,甚至有人直接质询济尔哈朗,也不管济尔哈朗郑亲王、镶蓝旗旗主的身份了,不过事情的发展,和济尔哈朗说的完全一样,大明朝廷根本没有落实协议里面的东西,没有大明的官员到沈阳来,辽东的情况和以前一样,辽东边军依旧是特别的警惕,双方没有握手言和的意思。
倒是辽东的商贸交易暂时放开了,这让后金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他们手里有银子,但缺乏的就是物资,通过辽东的交易,可以购买到大量的物资,缓解生活的窘迫。也正是因为设立在广宁府城外面的辽东互市开始进行了,靖边和安宁堡的互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后金的不少商贾从这里撤走了,部分蒙古部落,因为靠近辽东,也选择在辽东互市交易了。
济尔哈朗在遭遇诘难期间,没有为自身辩护,也正是因为这种大度的做法,受到了满人权贵的尊重,反而令他的声誉迅速上升,隐隐超过多尔衮了。
谭泰和贾吉涵负责的情报网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绝大部分的改造建议,都是贾吉涵提出来的,贾吉涵提出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用银子购买情报,形成情报网络,在大明暂时强盛的前提下。不要求提供情报的人,一定要效忠大清国,他们只要愿意提供情报,就给他们银子,而且有些情报经过甄别,认为确实重要,还可以给予提供情报的人更多的奖励,这就好比是做生意,讲究的公平和你情我愿。
贾吉涵认为。汉人太多了,鱼龙混杂,其中肯定有不少人,不知道礼义廉耻,爱的就是银子,就要能够利用这些人,就一定能够获得价值不菲的情报。
贾吉涵比范文程聪明,他从范文程的遭遇上面。吸取到非常多的经验,进入到情报网络之后。贾吉涵一直都非常低调,一切的事情,都是谭泰做主,贾吉涵负责提出来建议,甚至是最重的决定意见,但就是不通过自身提出来。出彩的事情,全部都是让给谭泰做的。
所以谭泰与贾吉涵之间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可谓如鱼得水。
这也令皇太极与豪格等人,开始关注贾吉涵了。
春节之后,皇太极的身体开始迅速的恢复。那是因为他从诸多的情报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好消息,以前一直预测的可能,果然出现了。
大明朝廷开始出现了分裂,苏天成举起了反对朝廷的旗号,而且占据了山东,不听从朝廷的号令,那个崇祯皇帝下旨了,免去了苏天成的一切职务,斥之为反贼,这和多年前被剿灭的流寇一样了,这等讽刺的事情,果然出现了,须知是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彻底剿灭流寇的,如今苏天成也成为了大明的“流寇”。
这是大清国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大明出现分裂,大清国就能够赢取到发展机会,开始占领更多的地方,集聚更多的财富和力量,在适当的时候,统一中原。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皇太极的身体迅速恢复。
身体恢复的皇太极,表现出来了更加成熟的睿智,在崇政殿的几次商议之中,他都力排众议,认为现在还不是大军行动的时候,只能够慢慢恢复军队,成建制的恢复满八旗和汉八旗,等待最好的时机。
崇政殿的几次商议,参与的都是亲王和郡王,这是大清国的核心阶层了,汉人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讨论,因为大明朝廷出现了变故,多尔衮等人提议,从辽东展开进攻,拿下广宁府等地,接着威慑关宁锦防线,就算是不能够展开进攻,也要开始慢慢朝着广宁等地渗透力量,为将来的进攻打下基础。
绝大部分的亲王和郡王都赞成这个建议,甚至豪格也有些心动了,他们根本不在乎还在大明京城的庄妃和福临,既然是大清国的皇亲,就该为大清国的崛起作出贡献,哪怕是献出了生命,也无所谓了。
但皇太极否决了这样的做法,他提出来的意见,静候机会,发展自己。
皇太极认为,苏天成有着足够的睿智和实力,大明朝廷与苏天成之间的较量,一定是非常激烈的,说不定苏天成能够占据很大的优势,但苏天成想着能够灭掉大明朝廷,还没有那么简单,在这样的厮杀之中,大明的国力一定会遭遇到巨大的创伤,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只有等到两边大规模交手了,大清国这个时候出击,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好处。
皇太极毫不客气的指出来了,若是操之过急,很有可能让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与苏天成达成了协议,两边联合起来,进攻大清国,真的出现了这等的情况,就有可能是令大清国遭遇灭顶之灾了,毕竟大清国与大明的国力,悬殊太大了。
皇太极能够有这样的睿智,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军队的整合方面,皇太极与豪格商议了多次,他们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军队的指挥权问题,八旗制度是先皇努尔哈赤直接确定下来的,在大清国发展的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令大清国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但随着局势的发展,这里面的弊端也是越来越多了,大清国核心的军队满八旗,里面的军士,只知道旗主,不知道皇上是谁,而且调动这些军队,主要还是旗主的命令,皇上的圣旨,比不上旗主的命令。
满八旗存在这样的问题,蒙八旗的问题更是明显,就算是大清国遭遇了危险,想要直接调动蒙八旗,也是不大可能的,必须要通过蒙古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直接兼任旗主,好比是部落里面的国王。
这种体制维系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皇太极与豪格都明白这个道理,军权必须是皇上直接掌握,相对来说,皇太极的权威很高,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部署,诸多的亲王和郡王是不敢明着对抗的,可豪格就不一定了,一旦豪格担任了大清国的皇帝,满八旗的旗主几乎都是他的长辈,想着去调动这些军队,难度是很大的。
所以在整合汉八旗的时候,皇太极直接要求了,汉八旗的所有军官,必须要从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正蓝旗之中抽调,汉八旗直接听命于朝廷,所有的军饷朝廷负责,包括划归汉八旗的牧场和耕地等等,悉数由朝廷来决定,至于说作战命令,汉八旗听命于皇上,特殊情况下,听命于皇太子,各旗旗主不能够擅自决定大军的行动。
皇太极此举无疑是非常英明的,一方面可以震慑满八旗的旗主,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控制汉八旗,增强皇上手里的力量。
目前的情况下,整合满八旗,时机不合适,也不能够动。
此外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悉数由大清国的亲王组成,特殊时期,权力甚至比皇上的还要大,能够做出来事关大清国前途命运的决定,这同样是努尔哈赤决定下来的,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等,都是满人之中的顶尖者,操控议政王大臣是不会过于吃力的,但后面的继任者就说不定了,譬如豪格就不大可能完全控制议政王大臣。
皇太极永远不会忘记,多尔衮是豪格最大的威胁,尽管说豪格成为皇太子的时间不短了,但多尔衮的实力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统领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之后,长时间驻扎在耀州、海州,乃至以辽阳等地,军队的力量也在增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其实大清国内部需要清理的事情是不少的,但这些事情,不能够急着动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大清国崩盘的,经过了多年权力斗争的皇太极,非常清楚里面的道理,好在他的身体开始慢慢恢复了,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应付这些事情了。
机会已经在眼前了,皇太极要求谭泰严密监控大明朝廷的所有情报,必须要及时的禀报,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而且皇太极开始高度重视情报的分析了,他清楚贾吉涵分析情报有一手,能力不差于范文程,所以,皇太极偶尔也会找到贾吉涵,咨询相关的情况。
有关大明朝廷的情报,源源不断的到了大清国,加之辽东等地,大明的情报监控系统,在朝廷与后金鞑子签署协议之后,认为没有多大的问题了,疏于管理了,以前基本被摧毁的情报网络,在短时间之内开始恢复,而且发展迅猛,这令大清国能够得到很多及时的一手的情报,便于皇太极做出来决策。
苏天成的预计是没有错误的,这只老虎真的要开始咬人了。
因为遭遇重创,皇太极的身体一直都没有恢复,到了春节期间的时候,一度陷入到昏迷之中,好在豪格已经能够处理朝廷里面的所有事宜,朝政倒也没有被耽误,济尔哈朗与大明朝廷签署协议之后,满人权贵曾经非常的愤怒,甚至有人直接质询济尔哈朗,也不管济尔哈朗郑亲王、镶蓝旗旗主的身份了,不过事情的发展,和济尔哈朗说的完全一样,大明朝廷根本没有落实协议里面的东西,没有大明的官员到沈阳来,辽东的情况和以前一样,辽东边军依旧是特别的警惕,双方没有握手言和的意思。
倒是辽东的商贸交易暂时放开了,这让后金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他们手里有银子,但缺乏的就是物资,通过辽东的交易,可以购买到大量的物资,缓解生活的窘迫。也正是因为设立在广宁府城外面的辽东互市开始进行了,靖边和安宁堡的互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后金的不少商贾从这里撤走了,部分蒙古部落,因为靠近辽东,也选择在辽东互市交易了。
济尔哈朗在遭遇诘难期间,没有为自身辩护,也正是因为这种大度的做法,受到了满人权贵的尊重,反而令他的声誉迅速上升,隐隐超过多尔衮了。
谭泰和贾吉涵负责的情报网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绝大部分的改造建议,都是贾吉涵提出来的,贾吉涵提出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观点,那就是用银子购买情报,形成情报网络,在大明暂时强盛的前提下。不要求提供情报的人,一定要效忠大清国,他们只要愿意提供情报,就给他们银子,而且有些情报经过甄别,认为确实重要,还可以给予提供情报的人更多的奖励,这就好比是做生意,讲究的公平和你情我愿。
贾吉涵认为。汉人太多了,鱼龙混杂,其中肯定有不少人,不知道礼义廉耻,爱的就是银子,就要能够利用这些人,就一定能够获得价值不菲的情报。
贾吉涵比范文程聪明,他从范文程的遭遇上面。吸取到非常多的经验,进入到情报网络之后。贾吉涵一直都非常低调,一切的事情,都是谭泰做主,贾吉涵负责提出来建议,甚至是最重的决定意见,但就是不通过自身提出来。出彩的事情,全部都是让给谭泰做的。
所以谭泰与贾吉涵之间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可谓如鱼得水。
这也令皇太极与豪格等人,开始关注贾吉涵了。
春节之后,皇太极的身体开始迅速的恢复。那是因为他从诸多的情报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好消息,以前一直预测的可能,果然出现了。
大明朝廷开始出现了分裂,苏天成举起了反对朝廷的旗号,而且占据了山东,不听从朝廷的号令,那个崇祯皇帝下旨了,免去了苏天成的一切职务,斥之为反贼,这和多年前被剿灭的流寇一样了,这等讽刺的事情,果然出现了,须知是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彻底剿灭流寇的,如今苏天成也成为了大明的“流寇”。
这是大清国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大明出现分裂,大清国就能够赢取到发展机会,开始占领更多的地方,集聚更多的财富和力量,在适当的时候,统一中原。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皇太极的身体迅速恢复。
身体恢复的皇太极,表现出来了更加成熟的睿智,在崇政殿的几次商议之中,他都力排众议,认为现在还不是大军行动的时候,只能够慢慢恢复军队,成建制的恢复满八旗和汉八旗,等待最好的时机。
崇政殿的几次商议,参与的都是亲王和郡王,这是大清国的核心阶层了,汉人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讨论,因为大明朝廷出现了变故,多尔衮等人提议,从辽东展开进攻,拿下广宁府等地,接着威慑关宁锦防线,就算是不能够展开进攻,也要开始慢慢朝着广宁等地渗透力量,为将来的进攻打下基础。
绝大部分的亲王和郡王都赞成这个建议,甚至豪格也有些心动了,他们根本不在乎还在大明京城的庄妃和福临,既然是大清国的皇亲,就该为大清国的崛起作出贡献,哪怕是献出了生命,也无所谓了。
但皇太极否决了这样的做法,他提出来的意见,静候机会,发展自己。
皇太极认为,苏天成有着足够的睿智和实力,大明朝廷与苏天成之间的较量,一定是非常激烈的,说不定苏天成能够占据很大的优势,但苏天成想着能够灭掉大明朝廷,还没有那么简单,在这样的厮杀之中,大明的国力一定会遭遇到巨大的创伤,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只有等到两边大规模交手了,大清国这个时候出击,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好处。
皇太极毫不客气的指出来了,若是操之过急,很有可能让大明的那个崇祯皇帝,与苏天成达成了协议,两边联合起来,进攻大清国,真的出现了这等的情况,就有可能是令大清国遭遇灭顶之灾了,毕竟大清国与大明的国力,悬殊太大了。
皇太极能够有这样的睿智,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军队的整合方面,皇太极与豪格商议了多次,他们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军队的指挥权问题,八旗制度是先皇努尔哈赤直接确定下来的,在大清国发展的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令大清国能够有今日的成就,但随着局势的发展,这里面的弊端也是越来越多了,大清国核心的军队满八旗,里面的军士,只知道旗主,不知道皇上是谁,而且调动这些军队,主要还是旗主的命令,皇上的圣旨,比不上旗主的命令。
满八旗存在这样的问题,蒙八旗的问题更是明显,就算是大清国遭遇了危险,想要直接调动蒙八旗,也是不大可能的,必须要通过蒙古部落的首领,这些首领直接兼任旗主,好比是部落里面的国王。
这种体制维系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皇太极与豪格都明白这个道理,军权必须是皇上直接掌握,相对来说,皇太极的权威很高,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部署,诸多的亲王和郡王是不敢明着对抗的,可豪格就不一定了,一旦豪格担任了大清国的皇帝,满八旗的旗主几乎都是他的长辈,想着去调动这些军队,难度是很大的。
所以在整合汉八旗的时候,皇太极直接要求了,汉八旗的所有军官,必须要从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正蓝旗之中抽调,汉八旗直接听命于朝廷,所有的军饷朝廷负责,包括划归汉八旗的牧场和耕地等等,悉数由朝廷来决定,至于说作战命令,汉八旗听命于皇上,特殊情况下,听命于皇太子,各旗旗主不能够擅自决定大军的行动。
皇太极此举无疑是非常英明的,一方面可以震慑满八旗的旗主,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控制汉八旗,增强皇上手里的力量。
目前的情况下,整合满八旗,时机不合适,也不能够动。
此外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悉数由大清国的亲王组成,特殊时期,权力甚至比皇上的还要大,能够做出来事关大清国前途命运的决定,这同样是努尔哈赤决定下来的,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等,都是满人之中的顶尖者,操控议政王大臣是不会过于吃力的,但后面的继任者就说不定了,譬如豪格就不大可能完全控制议政王大臣。
皇太极永远不会忘记,多尔衮是豪格最大的威胁,尽管说豪格成为皇太子的时间不短了,但多尔衮的实力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统领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之后,长时间驻扎在耀州、海州,乃至以辽阳等地,军队的力量也在增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其实大清国内部需要清理的事情是不少的,但这些事情,不能够急着动手,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大清国崩盘的,经过了多年权力斗争的皇太极,非常清楚里面的道理,好在他的身体开始慢慢恢复了,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应付这些事情了。
机会已经在眼前了,皇太极要求谭泰严密监控大明朝廷的所有情报,必须要及时的禀报,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而且皇太极开始高度重视情报的分析了,他清楚贾吉涵分析情报有一手,能力不差于范文程,所以,皇太极偶尔也会找到贾吉涵,咨询相关的情况。
有关大明朝廷的情报,源源不断的到了大清国,加之辽东等地,大明的情报监控系统,在朝廷与后金鞑子签署协议之后,认为没有多大的问题了,疏于管理了,以前基本被摧毁的情报网络,在短时间之内开始恢复,而且发展迅猛,这令大清国能够得到很多及时的一手的情报,便于皇太极做出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