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hhhffv投出了宝贵的评价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小说文学网】())
别有一番滋味的,还有担任大明辽东巡抚的史可法。
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他早就收到了,可惜到了这个时候,他这个辽东巡抚,已经不能够完全左右辽东的局面了,一切都是因为来到辽东的阎应元和柳敬亭,这两人是苏天成派来的,代表大晋王朝的,可这两人自从来到了辽东,就一直留在这里了,成为了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的座上宾。
只要不是傻子,谁都明白大明朝廷的危局是无法缓解的,大明朝廷的覆灭是无力更改的事实了,这样的情况之下,史可法依旧想着效忠朝廷,效忠皇上,但他的这种想法,在辽东得不到支持,不要说祖大乐和祖大寿等人,就连巡抚衙门的官吏,都是支持大晋王朝的,至于说辽东边军,绝大部分都是准备直接投靠大晋朝廷,投靠苏天成,毕竟苏天成在辽东的威信是不一般的。
山海关一直都处于戒严的状态,早先派出去的九万左右的边军,身体没有什么问题的都陆续从山海关进入辽东了,尚且呆在隔离区的军士,有些得到了治疗,但也有不少军士永远的倒下了,因为有柳敬亭和阎应元等人的指导,随军郎中也加大了对黑死病的治疗,而且果断的焚烧了尸体,这样才令黑死病没有继续疯狂的蔓延。
到了后来,本来满腹怨气的军士,也清楚了道理,他们若是不能够治好黑死病,就这样进入到辽东,那就是巨大的灾难。整个的辽东都有可能被黑死病所毁灭掉的。故而这些军士一方面配合治疗,一方面也注意自身的卫生,加之粮草依旧是山海关直接提供的,倒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朝廷的敕书和皇上的圣旨来到了辽东,要求辽东边军悉数开往京城,护卫京城。与江宁营决战,这个圣旨得不到军士的支持,诸多的军官本来就不想和江宁营开战,双方交锋是什么样的结果,辽东的军士用屁股都能够想得到,更何况还有大晋朝廷的阎应元和柳敬亭在辽东,成为了两位总兵大人的贵宾,下面的军官军士谁不明包意思啊。
史可法的意思,还是调集八万左右的边军。直接赶赴京城,不管怎么说,辽东边军都是大明朝廷的军队,自己还是大明朝廷的辽东巡抚,生死存亡的时刻,若是对京城发生的事情不理不睬,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可惜史可法下达命令的时候,才发现情况不对了。首先就是祖大寿和祖大乐不支持,以前他们还是不发表意见。反正自身是不会带兵去京城的,这一次他们明确表示了反对,什么理由都不说,其实也不需要说了,他们就是想着归顺大晋朝廷。
其次就是辽东边军的各级军官,态度也不对。不管调到哪一部分的军队,都是相互推诿,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愿意离开辽东,进入京城。甚至有军官直接说了,京城的黑死病正在蔓延,说不定大军还没有能够进入到京城,军士沾染了黑死病,不用打战,大军就要被黑死病直接击溃了。
最后就是军士的态度,特别是辽东边军之中的骨干,这些军士多次跟随江宁营征伐,在狠狠打击后金鞑子的战斗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诸多的军士对大明朝廷根本就不是很相信了,特别是陈新甲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导致辽东边军死伤惨重,差点被连锅端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不少军士都知道了,其实那一次的征伐,还是皇上的意思,也就是因为皇上的武断,导致了近八万的辽东边军军士被后金鞑子消灭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军士也不愿意进入到京城去,对阵江宁营。
史可法到辽东的时间不长,尚未能够完全调整军官,没有能够安插心腹骨干,他曾经想着,在辽东站稳之后,调集南京京营的部分将士来到辽东,担任重要位置的军官,可惜这个想法,最终没有能够付诸实施。
没有根基,就难以调动军队,不说其他的,柳敬亭和阎应元两人,好好的在辽东做客,史可法想要对付他们都不大可能,祖大寿和祖大乐专门派出了身边的亲兵,护卫两人的安全。
史可法陷入到彷徨之中,特别是朝廷之后发来的敕书,言江宁营已经朝着京城开进了,辽东边军要火速开拔,驰援京城,他更是完全陷入到痛苦之中。
史可法身上有很多的优点,但优柔寡断的缺陷,这个时候暴露无遗了,他总是想着能够维护稳定的局面,总是想着能够妥善的解决一切的问题,可现实情况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做法的,其实在刚刚就任辽东巡抚的时候,一方面安抚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一方面果断的下决心,调整部分辽东边军的军官,将辽东边军掌控在手里,也就不会出现如今的问题了。
可惜史可法想到动作的时候,又害怕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从中作梗,导致自己在辽东的地位出现动摇,加之那个时候,南京京营也陷入到危机之中,需要应对江宁营的进攻。
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
史可法发了好几次的脾气了,甚至当着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的面发脾气,但人家装聋作哑,就是不回答,令史可法无计可施。
想着大明朝廷马上就要覆灭了,江宁营就要进入京城了,可自己管辖的辽东边军,在最关键的时刻反叛了,史可法觉得脸上无关,也认为自己无颜继续活下去了。
他想到了自杀,追随大明朝廷而去。
史可法的这种想法,被祖大寿发现了。
毕竟祖大寿和史可法走的最近,实话实说,祖大寿认为史可法这人还是不错的,有着很强的正义感,也绝不会仗势欺人,对待祖大乐和他都是很不错的,就是阎应元和柳敬亭来到了辽东,史可法也没有动用权力抓获两人,甚至是交给朝廷。
但是在归顺大晋朝廷这件事情上面,祖大寿和祖大乐决心已定,不可能动摇了。
黑死病的蔓延,帮助了祖大寿和祖大乐,驰援京城的辽东边军,在路途之中沾染了黑死病,结果是损失惨重,要不是苏天成派出柳敬亭等人专门来提醒,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损失,估计整个的辽东边军,都有可能彻底瘫痪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机会,祖大寿和祖大乐有了直接掌控军队的理由和底气了,他们也察觉到了,军官和军士绝大部分都是支持他们的,所以他们留下了阎应元和柳敬亭,一方面是防御黑死病的蔓延,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更加的靠近大晋王朝。
辽东的广宁、西平堡和义州等地,再次的丢失了,因为收缩兵力,因为要驰援京城,这些地方只能够失去,让后金鞑子占据了,辽东边军将士普遍是不满意的,只是这样的怨气没有公开暴露出来罢了。
种种因素掺杂在一起,令祖大寿和祖大乐掌控了辽东边军。
祖大寿几乎天天和史可法在一起,关宁城池不大,属于那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距离,加之巡抚衙门和总兵府每天都有公务往来,两人避免不了需要见面的。
祖大寿发现史可法的情绪非常的低沉,到后来喃喃自语,说到的都是对不起皇上、对不起朝廷的话语,而且眼神很是散乱。
祖大寿将这个情况,告知了阎应元和柳敬亭。
柳敬亭最早得出了分析结果,认为史可法可能有其他的想法了,对于辜负了皇上和朝廷的打击,承受不住,肯定是准备走极端的。
祖大寿感觉到有些可惜,但也不是很在意,毕竟这是史可法自身的选择,此外一旦史可法自尽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带领辽东边军,宣布归顺大晋朝廷了。
但阎应元和柳敬亭不是这样看的,他们两人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去见一见史可法。
祖大寿最终做出了安排,带着阎应元和柳敬亭两人,进入了巡抚衙门,当然,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祖大寿派出了亲兵,严密护卫阎应元和柳敬亭两人,除非两人进入了厢房,与史可法交谈了,其余的时候,都要保护两人,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
阎应元和柳敬亭在厢房呆了接近两个时辰,厢房里面只有史可法、阎应元和柳敬亭三人,没有其他的任何人,至于他们交谈了一些什么,柳敬亭和阎应元没有说。
不过这次的交谈之后,史可法的情绪好了一些,之后祖大寿和也是史可法在一起的时候,听到史可法的说法不同了,更多的说到天意。
祖大寿很是佩服柳敬亭和阎应元,他知道这两人也不是什么正宗的读书人,反正没有能够经过科举考试,论起学问来,高深不到哪里去,但人家在苏天成的身边,在大晋朝廷里面,就是能够锻炼出来,能说会道,不惧生死,还被赋予重任了,可见跟随苏天成,是一定能够建功立业的。(。)
别有一番滋味的,还有担任大明辽东巡抚的史可法。
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他早就收到了,可惜到了这个时候,他这个辽东巡抚,已经不能够完全左右辽东的局面了,一切都是因为来到辽东的阎应元和柳敬亭,这两人是苏天成派来的,代表大晋王朝的,可这两人自从来到了辽东,就一直留在这里了,成为了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的座上宾。
只要不是傻子,谁都明白大明朝廷的危局是无法缓解的,大明朝廷的覆灭是无力更改的事实了,这样的情况之下,史可法依旧想着效忠朝廷,效忠皇上,但他的这种想法,在辽东得不到支持,不要说祖大乐和祖大寿等人,就连巡抚衙门的官吏,都是支持大晋王朝的,至于说辽东边军,绝大部分都是准备直接投靠大晋朝廷,投靠苏天成,毕竟苏天成在辽东的威信是不一般的。
山海关一直都处于戒严的状态,早先派出去的九万左右的边军,身体没有什么问题的都陆续从山海关进入辽东了,尚且呆在隔离区的军士,有些得到了治疗,但也有不少军士永远的倒下了,因为有柳敬亭和阎应元等人的指导,随军郎中也加大了对黑死病的治疗,而且果断的焚烧了尸体,这样才令黑死病没有继续疯狂的蔓延。
到了后来,本来满腹怨气的军士,也清楚了道理,他们若是不能够治好黑死病,就这样进入到辽东,那就是巨大的灾难。整个的辽东都有可能被黑死病所毁灭掉的。故而这些军士一方面配合治疗,一方面也注意自身的卫生,加之粮草依旧是山海关直接提供的,倒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朝廷的敕书和皇上的圣旨来到了辽东,要求辽东边军悉数开往京城,护卫京城。与江宁营决战,这个圣旨得不到军士的支持,诸多的军官本来就不想和江宁营开战,双方交锋是什么样的结果,辽东的军士用屁股都能够想得到,更何况还有大晋朝廷的阎应元和柳敬亭在辽东,成为了两位总兵大人的贵宾,下面的军官军士谁不明包意思啊。
史可法的意思,还是调集八万左右的边军。直接赶赴京城,不管怎么说,辽东边军都是大明朝廷的军队,自己还是大明朝廷的辽东巡抚,生死存亡的时刻,若是对京城发生的事情不理不睬,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可惜史可法下达命令的时候,才发现情况不对了。首先就是祖大寿和祖大乐不支持,以前他们还是不发表意见。反正自身是不会带兵去京城的,这一次他们明确表示了反对,什么理由都不说,其实也不需要说了,他们就是想着归顺大晋朝廷。
其次就是辽东边军的各级军官,态度也不对。不管调到哪一部分的军队,都是相互推诿,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愿意离开辽东,进入京城。甚至有军官直接说了,京城的黑死病正在蔓延,说不定大军还没有能够进入到京城,军士沾染了黑死病,不用打战,大军就要被黑死病直接击溃了。
最后就是军士的态度,特别是辽东边军之中的骨干,这些军士多次跟随江宁营征伐,在狠狠打击后金鞑子的战斗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诸多的军士对大明朝廷根本就不是很相信了,特别是陈新甲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导致辽东边军死伤惨重,差点被连锅端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不少军士都知道了,其实那一次的征伐,还是皇上的意思,也就是因为皇上的武断,导致了近八万的辽东边军军士被后金鞑子消灭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军士也不愿意进入到京城去,对阵江宁营。
史可法到辽东的时间不长,尚未能够完全调整军官,没有能够安插心腹骨干,他曾经想着,在辽东站稳之后,调集南京京营的部分将士来到辽东,担任重要位置的军官,可惜这个想法,最终没有能够付诸实施。
没有根基,就难以调动军队,不说其他的,柳敬亭和阎应元两人,好好的在辽东做客,史可法想要对付他们都不大可能,祖大寿和祖大乐专门派出了身边的亲兵,护卫两人的安全。
史可法陷入到彷徨之中,特别是朝廷之后发来的敕书,言江宁营已经朝着京城开进了,辽东边军要火速开拔,驰援京城,他更是完全陷入到痛苦之中。
史可法身上有很多的优点,但优柔寡断的缺陷,这个时候暴露无遗了,他总是想着能够维护稳定的局面,总是想着能够妥善的解决一切的问题,可现实情况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做法的,其实在刚刚就任辽东巡抚的时候,一方面安抚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一方面果断的下决心,调整部分辽东边军的军官,将辽东边军掌控在手里,也就不会出现如今的问题了。
可惜史可法想到动作的时候,又害怕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从中作梗,导致自己在辽东的地位出现动摇,加之那个时候,南京京营也陷入到危机之中,需要应对江宁营的进攻。
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
史可法发了好几次的脾气了,甚至当着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的面发脾气,但人家装聋作哑,就是不回答,令史可法无计可施。
想着大明朝廷马上就要覆灭了,江宁营就要进入京城了,可自己管辖的辽东边军,在最关键的时刻反叛了,史可法觉得脸上无关,也认为自己无颜继续活下去了。
他想到了自杀,追随大明朝廷而去。
史可法的这种想法,被祖大寿发现了。
毕竟祖大寿和史可法走的最近,实话实说,祖大寿认为史可法这人还是不错的,有着很强的正义感,也绝不会仗势欺人,对待祖大乐和他都是很不错的,就是阎应元和柳敬亭来到了辽东,史可法也没有动用权力抓获两人,甚至是交给朝廷。
但是在归顺大晋朝廷这件事情上面,祖大寿和祖大乐决心已定,不可能动摇了。
黑死病的蔓延,帮助了祖大寿和祖大乐,驰援京城的辽东边军,在路途之中沾染了黑死病,结果是损失惨重,要不是苏天成派出柳敬亭等人专门来提醒,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损失,估计整个的辽东边军,都有可能彻底瘫痪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机会,祖大寿和祖大乐有了直接掌控军队的理由和底气了,他们也察觉到了,军官和军士绝大部分都是支持他们的,所以他们留下了阎应元和柳敬亭,一方面是防御黑死病的蔓延,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更加的靠近大晋王朝。
辽东的广宁、西平堡和义州等地,再次的丢失了,因为收缩兵力,因为要驰援京城,这些地方只能够失去,让后金鞑子占据了,辽东边军将士普遍是不满意的,只是这样的怨气没有公开暴露出来罢了。
种种因素掺杂在一起,令祖大寿和祖大乐掌控了辽东边军。
祖大寿几乎天天和史可法在一起,关宁城池不大,属于那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距离,加之巡抚衙门和总兵府每天都有公务往来,两人避免不了需要见面的。
祖大寿发现史可法的情绪非常的低沉,到后来喃喃自语,说到的都是对不起皇上、对不起朝廷的话语,而且眼神很是散乱。
祖大寿将这个情况,告知了阎应元和柳敬亭。
柳敬亭最早得出了分析结果,认为史可法可能有其他的想法了,对于辜负了皇上和朝廷的打击,承受不住,肯定是准备走极端的。
祖大寿感觉到有些可惜,但也不是很在意,毕竟这是史可法自身的选择,此外一旦史可法自尽了,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带领辽东边军,宣布归顺大晋朝廷了。
但阎应元和柳敬亭不是这样看的,他们两人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去见一见史可法。
祖大寿最终做出了安排,带着阎应元和柳敬亭两人,进入了巡抚衙门,当然,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祖大寿派出了亲兵,严密护卫阎应元和柳敬亭两人,除非两人进入了厢房,与史可法交谈了,其余的时候,都要保护两人,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
阎应元和柳敬亭在厢房呆了接近两个时辰,厢房里面只有史可法、阎应元和柳敬亭三人,没有其他的任何人,至于他们交谈了一些什么,柳敬亭和阎应元没有说。
不过这次的交谈之后,史可法的情绪好了一些,之后祖大寿和也是史可法在一起的时候,听到史可法的说法不同了,更多的说到天意。
祖大寿很是佩服柳敬亭和阎应元,他知道这两人也不是什么正宗的读书人,反正没有能够经过科举考试,论起学问来,高深不到哪里去,但人家在苏天成的身边,在大晋朝廷里面,就是能够锻炼出来,能说会道,不惧生死,还被赋予重任了,可见跟随苏天成,是一定能够建功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