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了吧。”
皇宫大内,崇政殿中,官家赵煦对着一桌子山珍海味,依旧提不起一点儿胃口,而且他也不想去后宫面对一群绝色佳丽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肯定不是没好吃的,没有颜如玉。
而是什么都吃不下,也用不了颜如玉了而且,更让赵煦郁闷的是,他今年才二十多岁啊!
人生最精彩的时候刚刚开始,而且他还是个人人想做的皇帝,怎么就快不行了呢?怎么就吃不下好东西也用不着颜如玉了呢?人家还想好好荒淫无道上几十年呢!
“陛下,今晚上”
伺候赵煦的宦官杨戬几乎是硬着头皮上前询问的,问赵煦想牵那位娘娘的手!
这事儿真是找抽啊!可是他吃这行饭,也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问了。好在大宋官家都心善,就是恼了也不会杀人泄愤,最多就是去西北军前吃苦,也不一定是坏事,没准就立功了。
“去皇后那里,”赵煦说,“晚点再去吧。”
“喏。”
杨戬吐了口气,刚想去传旨,又被赵煦叫住了。
“李忠和童贯都在宫里吗?”
“在。”
“让他们到崇政殿来。”
“喏。”
李忠和童贯都是不久前去过辽国的内官。其中童贯来的比较早,也没参与后来的清州之会。不过赵煦也没让他闲着,而是让他做了勾当国信所的内官,还让他负责同渤海人接触的事情。
而李忠则在析津府呆了好长时间,还负责和辽国讨论界河商市事宜,直到完成了“清州之会”才返开封府。
今天是李忠返开封府的日子,和张商英、张叔夜、武好古这些人先自家的做法不一样,李忠是直接入宫等候皇帝召见。而童贯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皇帝今天可能会找他问话,所以也和李忠一起呆在靠近崇政殿的翰林图画院里面。
因此杨戬很快就把两人带进了崇政殿,行了礼后就被皇帝唤到了案几之前。
赵煦跟前的饭桌早撤了,又换上了摆满了奏章的御案,他从中挑出了一份夹了张黄纸条的奏章,递给了李忠。
“这是你在清州时给朕送来的最后一份奏章。”赵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案,“你在奏章上说辽人认为界河商市只要能大兴,宋辽就必成兄弟之邦?”
“是,陛下,这是辽国的正使萧保先在酒宴上吐露的真言。他说我们大宋等于把一箱子钱放在边境上让他们辽国看管,不是兄弟之邦,是绝不会怎么做的。”
“你认为有道理吗?”赵煦问。
“有些道理,”李忠说,“这界河商市的确是有利也有弊的虽然商市大兴后有利于我朝囤积伐辽所需的兵粮和召集民伕,但同时商市一旦被辽人先行打破,只怕会起到资敌的作用。而且”
看到李忠欲言又止,赵煦说道:“有话就说吧,朕又不是听不得真话的人。”
“喏。”李忠顿了顿道,“而且能从界河商市中得到大利的,必是开封府的亲贵富豪他们会赞成辽宋开衅吗?”
这话说的可有点诛心了!
界河商市虽然是新党力主建立的,可是能在商市上投钱的毫无疑问都是旧党的支持者旧党支持者有钱嘛!旧党的根底本来就是和开封将门、富豪融合在一起的北方豪门士大夫。他们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还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巨额财富,也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去投资界河商市。
而旧党的政治理念很明确,就是少惹事儿,安安稳稳过日子他们大都是北人,朝廷惹了辽人或是为了防辽“四易”、“五易”黄河,倒霉的都是他们!所以他们肯定是反战的!
也就是说,为伐辽而建的界河商市,最终会被反对伐辽的旧党支持者所控制!
“武好古呢?”赵煦问,“他会反对伐辽吗?”
“陛下,”童贯接过问题答道,“武好古一直是反对伐辽的。”
“怎么会?马植不是他带来开封府的?慕容先生也是他领来的。”
“陛下,武好古、马植和慕容先生都认为辽国必亡。”童贯道,“他们只是主张在辽国灭亡之时有所动作,据有燕云以备新崛起之胡虏。
若辽主可以励精图治,再兴国势,他们就不会主张伐辽了。”
“那辽国能重振吗?”赵煦问。
“不能。”李忠答道,“十万宫帐兵都奈何不了一个磨古斯,辽国的大势去了。现在只等女直人和高丽人分出胜负,辽国就会两面受敌了。”
“辽人只有十万精锐可用?”
“有二十万!”童贯答道,“据慕容先生说,辽国能战的就是十万宫帐兵加上最多十万人的部族兵这二十万战兵,就是辽人的根本。不过现在宫帐兵养尊而弱,部族兵则苦战疲敝,都不复昔日之勇武了。
而且契丹人、奚人过于崇佛,以至于子裔减少,凶性不足。所以北阻卜一战才会久战不胜。若东方再有强国崛起,契丹、奚人必然亡族。到那时,也就不存在要不要恢复燕云的问题了。”
在契丹亡国的局势面前,无论新党旧党,都是无法坐视的。因为大宋要不把燕云拿下,头换个刚刚崛起的凶悍胡虏入主,大宋还想有安稳日子吗?人家可不知道有澶渊之盟!
“援辽呢?”赵煦忽然问,“到那时,有些人也许会想要援辽以图安逸和财帛吧?”
童贯和李忠都没有办法答赵煦的问题了。因为赵煦是在说自己身后的事情他要是还活着,开封府的那些亲贵豪商是不敢为了财富和眼前的安逸就推动援辽的。
但是他如果不在了,特别是章惇那老头也不在了。恐怕开封府的旧党就会和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勾结起来,破坏朝廷的伐辽大计了。
崇政殿内一片沉默,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赵煦一声叹息:“商市不能全被商人控制,一定要有朝廷不,要有宫中的人。”
宫中?
童贯和李忠互相对望了一眼,似乎没有明白赵煦的意思。
赵煦仿佛在自言自语,低声道:“要不在界河商市搞个应奉局?专门替宫中搜罗药材、御马、肥羊、玉石也在界河商会入上一股。”他忽然眼皮一抬,看着眼前的李忠和童贯,“你们谁去给朕看着界河商市?”
“共和”
章惇这个时候也在自己的宅子里面和张商英说话,提到“商市共和”的共和,章大宰相就忍不住直摇头。
他当然知道“共和”这两个字的出处,就是周历王被国人驱逐,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十四年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天下不是天子统治,而是由两个大臣共同行政,多半还要给那些犯上作乱的国人以议政之权。这就是共和!
而在清州之约中,共和两个字居然被用在了商市之后。
“相公,”张商英非常明白章惇的想法,于是也皱起眉头说,“下官也知道这两个字不妥,但是也找不到比共和更加妥帖的用词来体现界河商市的治理了。
这个界河商市不是我大宋一家的,朝廷自然不能委任官员去管辖,要不然辽人不会答应的。但是商市也不是辽人说了算,那样我朝不肯答应。但同时商市也不是双方共管商市要是共管,我方可就控制不了局面了。
所以武好古就提出了这个共和就是由商会股东一块儿商量着推行出个管事的衙门。因为我朝这边有钱人多,所以商会大部分的股东肯定是我们的人,所以商市名为共和,实际上还是听朝廷的。就像西周共和一样,最后还不是又归了王政?”
现在不是清末,共和这个词儿没那么负面不仅不负面,而且还是比较正面的。毕竟西周共和的结果还是归政于王。武好古用“共和”二字形容商市的政体,似乎也预示着商市最后是要归大宋朝廷的,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只是武好古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这本事是不是大了一点?把商市给他管真的好吗?
“无非就是多了一家将门。”张商英看出了章惇的心思,笑道,“武好古所求的,无非就是将来平辽复燕后能封个贵官,哪怕给他当节度使又如何?开封府那么多将门,也不多他一家。”
张商英说的节度使当然不是拥兵据地的那种节度使了,而是个武官的阶官,太尉以下就是节度使。武好古现在是武官,将来能当上节度使,想来也该满意了。
可别说大宋文官喜欢欺负武人,大宋文官欺负的只是狄青那样起于孤寒的武人。武好古是近幸豪商出身,他弟弟武好文眼看就中进士了,好像还和相州韩家联姻。所以他这个武人有谁去欺负?自己人啊!而且武好古又不会真的带兵打仗,他只是做生意搞后勤拉关系的将门,谁会怀疑他造反?说出去也不像啊,现在满开封都是这种将门,要是会造反大宋早给造没了。
appappshuzhanggui.net
皇宫大内,崇政殿中,官家赵煦对着一桌子山珍海味,依旧提不起一点儿胃口,而且他也不想去后宫面对一群绝色佳丽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肯定不是没好吃的,没有颜如玉。
而是什么都吃不下,也用不了颜如玉了而且,更让赵煦郁闷的是,他今年才二十多岁啊!
人生最精彩的时候刚刚开始,而且他还是个人人想做的皇帝,怎么就快不行了呢?怎么就吃不下好东西也用不着颜如玉了呢?人家还想好好荒淫无道上几十年呢!
“陛下,今晚上”
伺候赵煦的宦官杨戬几乎是硬着头皮上前询问的,问赵煦想牵那位娘娘的手!
这事儿真是找抽啊!可是他吃这行饭,也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问了。好在大宋官家都心善,就是恼了也不会杀人泄愤,最多就是去西北军前吃苦,也不一定是坏事,没准就立功了。
“去皇后那里,”赵煦说,“晚点再去吧。”
“喏。”
杨戬吐了口气,刚想去传旨,又被赵煦叫住了。
“李忠和童贯都在宫里吗?”
“在。”
“让他们到崇政殿来。”
“喏。”
李忠和童贯都是不久前去过辽国的内官。其中童贯来的比较早,也没参与后来的清州之会。不过赵煦也没让他闲着,而是让他做了勾当国信所的内官,还让他负责同渤海人接触的事情。
而李忠则在析津府呆了好长时间,还负责和辽国讨论界河商市事宜,直到完成了“清州之会”才返开封府。
今天是李忠返开封府的日子,和张商英、张叔夜、武好古这些人先自家的做法不一样,李忠是直接入宫等候皇帝召见。而童贯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皇帝今天可能会找他问话,所以也和李忠一起呆在靠近崇政殿的翰林图画院里面。
因此杨戬很快就把两人带进了崇政殿,行了礼后就被皇帝唤到了案几之前。
赵煦跟前的饭桌早撤了,又换上了摆满了奏章的御案,他从中挑出了一份夹了张黄纸条的奏章,递给了李忠。
“这是你在清州时给朕送来的最后一份奏章。”赵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案,“你在奏章上说辽人认为界河商市只要能大兴,宋辽就必成兄弟之邦?”
“是,陛下,这是辽国的正使萧保先在酒宴上吐露的真言。他说我们大宋等于把一箱子钱放在边境上让他们辽国看管,不是兄弟之邦,是绝不会怎么做的。”
“你认为有道理吗?”赵煦问。
“有些道理,”李忠说,“这界河商市的确是有利也有弊的虽然商市大兴后有利于我朝囤积伐辽所需的兵粮和召集民伕,但同时商市一旦被辽人先行打破,只怕会起到资敌的作用。而且”
看到李忠欲言又止,赵煦说道:“有话就说吧,朕又不是听不得真话的人。”
“喏。”李忠顿了顿道,“而且能从界河商市中得到大利的,必是开封府的亲贵富豪他们会赞成辽宋开衅吗?”
这话说的可有点诛心了!
界河商市虽然是新党力主建立的,可是能在商市上投钱的毫无疑问都是旧党的支持者旧党支持者有钱嘛!旧党的根底本来就是和开封将门、富豪融合在一起的北方豪门士大夫。他们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还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巨额财富,也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去投资界河商市。
而旧党的政治理念很明确,就是少惹事儿,安安稳稳过日子他们大都是北人,朝廷惹了辽人或是为了防辽“四易”、“五易”黄河,倒霉的都是他们!所以他们肯定是反战的!
也就是说,为伐辽而建的界河商市,最终会被反对伐辽的旧党支持者所控制!
“武好古呢?”赵煦问,“他会反对伐辽吗?”
“陛下,”童贯接过问题答道,“武好古一直是反对伐辽的。”
“怎么会?马植不是他带来开封府的?慕容先生也是他领来的。”
“陛下,武好古、马植和慕容先生都认为辽国必亡。”童贯道,“他们只是主张在辽国灭亡之时有所动作,据有燕云以备新崛起之胡虏。
若辽主可以励精图治,再兴国势,他们就不会主张伐辽了。”
“那辽国能重振吗?”赵煦问。
“不能。”李忠答道,“十万宫帐兵都奈何不了一个磨古斯,辽国的大势去了。现在只等女直人和高丽人分出胜负,辽国就会两面受敌了。”
“辽人只有十万精锐可用?”
“有二十万!”童贯答道,“据慕容先生说,辽国能战的就是十万宫帐兵加上最多十万人的部族兵这二十万战兵,就是辽人的根本。不过现在宫帐兵养尊而弱,部族兵则苦战疲敝,都不复昔日之勇武了。
而且契丹人、奚人过于崇佛,以至于子裔减少,凶性不足。所以北阻卜一战才会久战不胜。若东方再有强国崛起,契丹、奚人必然亡族。到那时,也就不存在要不要恢复燕云的问题了。”
在契丹亡国的局势面前,无论新党旧党,都是无法坐视的。因为大宋要不把燕云拿下,头换个刚刚崛起的凶悍胡虏入主,大宋还想有安稳日子吗?人家可不知道有澶渊之盟!
“援辽呢?”赵煦忽然问,“到那时,有些人也许会想要援辽以图安逸和财帛吧?”
童贯和李忠都没有办法答赵煦的问题了。因为赵煦是在说自己身后的事情他要是还活着,开封府的那些亲贵豪商是不敢为了财富和眼前的安逸就推动援辽的。
但是他如果不在了,特别是章惇那老头也不在了。恐怕开封府的旧党就会和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勾结起来,破坏朝廷的伐辽大计了。
崇政殿内一片沉默,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赵煦一声叹息:“商市不能全被商人控制,一定要有朝廷不,要有宫中的人。”
宫中?
童贯和李忠互相对望了一眼,似乎没有明白赵煦的意思。
赵煦仿佛在自言自语,低声道:“要不在界河商市搞个应奉局?专门替宫中搜罗药材、御马、肥羊、玉石也在界河商会入上一股。”他忽然眼皮一抬,看着眼前的李忠和童贯,“你们谁去给朕看着界河商市?”
“共和”
章惇这个时候也在自己的宅子里面和张商英说话,提到“商市共和”的共和,章大宰相就忍不住直摇头。
他当然知道“共和”这两个字的出处,就是周历王被国人驱逐,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十四年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天下不是天子统治,而是由两个大臣共同行政,多半还要给那些犯上作乱的国人以议政之权。这就是共和!
而在清州之约中,共和两个字居然被用在了商市之后。
“相公,”张商英非常明白章惇的想法,于是也皱起眉头说,“下官也知道这两个字不妥,但是也找不到比共和更加妥帖的用词来体现界河商市的治理了。
这个界河商市不是我大宋一家的,朝廷自然不能委任官员去管辖,要不然辽人不会答应的。但是商市也不是辽人说了算,那样我朝不肯答应。但同时商市也不是双方共管商市要是共管,我方可就控制不了局面了。
所以武好古就提出了这个共和就是由商会股东一块儿商量着推行出个管事的衙门。因为我朝这边有钱人多,所以商会大部分的股东肯定是我们的人,所以商市名为共和,实际上还是听朝廷的。就像西周共和一样,最后还不是又归了王政?”
现在不是清末,共和这个词儿没那么负面不仅不负面,而且还是比较正面的。毕竟西周共和的结果还是归政于王。武好古用“共和”二字形容商市的政体,似乎也预示着商市最后是要归大宋朝廷的,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只是武好古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这本事是不是大了一点?把商市给他管真的好吗?
“无非就是多了一家将门。”张商英看出了章惇的心思,笑道,“武好古所求的,无非就是将来平辽复燕后能封个贵官,哪怕给他当节度使又如何?开封府那么多将门,也不多他一家。”
张商英说的节度使当然不是拥兵据地的那种节度使了,而是个武官的阶官,太尉以下就是节度使。武好古现在是武官,将来能当上节度使,想来也该满意了。
可别说大宋文官喜欢欺负武人,大宋文官欺负的只是狄青那样起于孤寒的武人。武好古是近幸豪商出身,他弟弟武好文眼看就中进士了,好像还和相州韩家联姻。所以他这个武人有谁去欺负?自己人啊!而且武好古又不会真的带兵打仗,他只是做生意搞后勤拉关系的将门,谁会怀疑他造反?说出去也不像啊,现在满开封都是这种将门,要是会造反大宋早给造没了。
appappshuzhanggu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