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大宋银行后院。
在苏适的房之内,兄弟二人默默对视。今儿苏适连银行大楼都不去了,只是守在自家的房之内,拿着一份诏,翻来覆去的仔细看,也不知道看了多久。他哥哥苏迟和他面对面坐着,只是唉声叹气。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叹息的声音。
到了最后,苏适手一抖,将那纸诏放在桌上,一只胖手按住太阳穴,深深叹息:“这帮复古党人是不想给东南八州一国的商人活路啊居然要挪走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和铜钱山这可是银行的根本啊!
东南八州一国的商贸繁荣,交易巨大,钱财划转只能透过银行进行,商户也习惯把本钱存入银行吃点利息。如果需要大额钱财用于经营,也都向银行告贷。而东南银行业的根本,就是存在大宋银行里面的金山银山铜山啊!这要是搬空了,东南八州一国的银行业就垮完了,到时候东南的工商百业还能不垮?复古党人还想在东南重征商税他们就不怕东南的豪商造反?”
听着弟弟提到“造反”,苏迟冷冷一笑道:“他们就是想把东南工商业搞垮了!工商不垮,耕战国策怎么实行?再说了,复古党都计划好了,要以关陇为本。
关陇那边也靠不上工商啊!顶天就是从四川运点蜀锦,从江汉拉点米粮。东南工商还有何用?杀鸡取卵得了!至于东南造不造反,他们是不会在乎的!”
苏适摇摇头,“关陇为本?可唐朝的时候,长安也需要江南、江淮的财帛供养的。”
“那还不是因为府兵制败坏的缘故?”苏迟道,“府兵坏了,才需要江南、江淮的财帛募兵。府兵不坏,关陇贫瘠之地就能养数十万户,要江南、江淮的财帛何用?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不过是用来安抚西北将门的本钱。有他们的支持,府兵制就可在关陇推行了。有了关陇的武力,巴蜀、江汉,都只得俯首帖耳。”
“那么说来,复古党人是真复古?”
苏迟哼了一声:“不是复古党人要真复古,而是支持复古党人的新军官兵要真复古!那些人大多是西北来的土包子不喜欢东南的维新派的办法!
这里面,可不仅仅是丝绸、布匹的那点利益!”
“还有什么?”
苏迟道:“还有官帽子!东南八州一国所谋的,不就是用新学代科举吗?他们西北人所要的则是以军功代科举啊!”
大宋毕竟是官本位的社会,东南工商、西北军头,还有各地的士大夫所争夺的大利,首先就是官帽子,然后才是钱。
有了官,还怕没有钱?
若是有钱无官,钱能保得住?
而大宋的取士制度科举,貌似公平,但是对于东南工商和西北军阀都是不利的。所以双方都想将之废除!
进士一科,素有“五十少进士”之称,可以在弱冠、而立之年就金榜题名的,都是少有的奇才。奋斗到四五十岁才得偿所愿者才是多数。
而工商豪门出身的读人是很少有这等终身苦读的毅力的。他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了,从工商业中攫取财富又太容易了。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至于西北军阀之门就更别提了,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可能,你要不闻,西贼就打过来了!
所以在北宋一朝,作为军事重镇的陕西、河东、河北,在科举仕途上一直都是稳居倒数前三。作为国家武力支柱的三个路,在科场上如此蹉跎,自然是很不甘心的。
西北的将门,如果想要染指高贵的文官,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废掉科举制度,或者将科举制变唐朝初年的状况,成为世选和军功的补充。
而东南的工商业,则巴望新学取士,想用大学取得科举。因为大学不需要终身苦读,而且所学也比较实用,考不上进士还能去干别的事儿。
另外,如今大学的学费可不便宜!东南工商富豪可以凭借其财力将大量的子弟送入大学,从而达到垄断官场的目的。
苏适想了又想,最后摇摇头道:“这样下去,天下怕是要三分了吧?”
他的意思就是天下将会分为北周、西宋、东宋!
三国背后,都有各自对应的利益集团。北周是农场主和工商资本合办的国家;西宋属于保守的封建军事地主;东宋则属于东南工商集团。
至于科举士大夫天下大事就快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苏迟瞧了眼弟弟:“天下三分难免,那么我家又如何?先伯父的子弟多在北地你我又如何?一东一西?还是都在东面?”
苏适想了想,“大哥,西面有前途吗?”
“未必没有。”苏迟道,“西面如果没有前途,北面就要一统天下了!”
苏适点了点头,“也对!单靠东面的商人是挡不住北周的大哥,小弟在东南经营多年,又掌握着银行,还是留在东面吧。”
“那愚兄就得西去了。”苏迟看着兄弟,“你不能让愚兄空手而还吧?”
“这个”苏适想了想,“要多少?”
苏迟伸出一根手指:“一亿如何?”
“不行,不行,”苏适只是摇头,“拿出一亿,大宋银行就的空架子了。最多能给5000万缗而且都给小平钱,没有金银。”
“那就5000万!”苏迟道,“不过不能给赵鼎。”
苏适手中的诏是赵鼎带来的,赵鼎想将徐州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铜山都从水路运去江宁府,然后再走长江西上,送去关中。
这个圈子兜得可不小啊!
“不,”苏适摇了摇头,“要给的!
不给,东南八州一国怎么会反?留5000万在徐州,余下的全都装船发运往江宁府。
另外,大哥可以请郡徐州。让童贯专心京东战事。等到运往江宁的金银北东海王的人马截留了。大哥再押着徐州的5000万缗去信阳军,就不怕在西朝中没有立足之地了。”
童贯现在以京东宣抚使兼任知徐州事,不过京东战事危急,童贯并不在徐州视事,而是在齐州督军。所以知徐州事实际上是空缺的,苏迟完全可以讨要来做。
“走淮河去信阳?”苏迟想了想,“能过得去?”
“过得去!”苏适道,“童贯在徐州摆了几千朔方兵,把他们喂饱了就行。
此外徐州还有纪浚的2000兵马,小弟可以带着他们去海州向东海王施压。”
“好!”苏迟道,“官家为了撤掉东海藩,已经给了我便宜行事的手诏,许我调动3000以下的兵马。现在就派你去劝说,再令纪浚带兵进驻海州,以免其在徐州生事。”
纪浚是纪忆的儿子,而纪忆在遇刺后又被打成了奸佞。如果不是纪浚手中有2000兵马,他早就被夺官罢职了纪浚的2000兵马说是新募之兵,其实核心骨干都来自纪家海商的战船队,普通的步兵则来自纪家在江南的佃户。说是新军,实际上是纪家团练!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徐州这边,还真没谁愿意去和他们一战。
“苏提举,你是要下官带兵去拥立东海王吗?”
徐州,纪府。还没有除下孝服的纪浚看着有点阴冷,不过语气却是相当热切。
他虽然拥兵2000,背后还有庞大的纪氏家族。但是朝廷真要对付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的。
单是童贯摆在徐州的几千朔方兵,就不是纪家的2000团练能扛住的。
“我们一起去拥立!”苏适笑道,“你们纪家有秀州和苏州,我们苏家有泉州谢家有明州,陈家有广州,潘孝庵现在掌控着江宁府,东海国又在武妃手中,徐州则被利国监的冶主掌握了多半。这可就有八个州了如果咱们可以护着东海王前往江宁府,只要能截住徐州运出去的金银,怎么都能在江南立一个东宋了吧?”
“在江南立国?”纪浚问,“徐州、海州怎么办?”
“自然是放弃!”苏适道,“能守住淮河就不错了,想要在中原立足,怕是妄想。
我已经想好了,东海国的海商尽可能迁往上海南洋、北洋、长江,就在上海交汇!将来不得了啊!令尊的眼光真是没得说!
徐州的冶主可以迁往江宁,江宁附近自古就产铁,虽然不如利国监,但也不错了。
以后咱们就据着江宁、上海为根本,依靠长江水师守住长江。再以江淮之地为藩篱,总可以保住东吴的局面。”
徐州、海州是守不住的!而且这两个州是北周必去!有了徐海二州,北周才能拥有两大工商业中心,这样北周国内的工商和军事公民才能平衡。
“国体呢?”纪浚问,“怎么个搞法?和北周一样共和吗?”
苏适摇摇头,“怕是共和不了啊!不如来个合众为国吧。”
“合众为国?”
“合东南十数州为一国,”苏适道,“共推东海王为合众之君,搞垂拱而治。国中大事,皆有合众诸州所推之议会共商。”
在苏适的房之内,兄弟二人默默对视。今儿苏适连银行大楼都不去了,只是守在自家的房之内,拿着一份诏,翻来覆去的仔细看,也不知道看了多久。他哥哥苏迟和他面对面坐着,只是唉声叹气。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叹息的声音。
到了最后,苏适手一抖,将那纸诏放在桌上,一只胖手按住太阳穴,深深叹息:“这帮复古党人是不想给东南八州一国的商人活路啊居然要挪走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和铜钱山这可是银行的根本啊!
东南八州一国的商贸繁荣,交易巨大,钱财划转只能透过银行进行,商户也习惯把本钱存入银行吃点利息。如果需要大额钱财用于经营,也都向银行告贷。而东南银行业的根本,就是存在大宋银行里面的金山银山铜山啊!这要是搬空了,东南八州一国的银行业就垮完了,到时候东南的工商百业还能不垮?复古党人还想在东南重征商税他们就不怕东南的豪商造反?”
听着弟弟提到“造反”,苏迟冷冷一笑道:“他们就是想把东南工商业搞垮了!工商不垮,耕战国策怎么实行?再说了,复古党都计划好了,要以关陇为本。
关陇那边也靠不上工商啊!顶天就是从四川运点蜀锦,从江汉拉点米粮。东南工商还有何用?杀鸡取卵得了!至于东南造不造反,他们是不会在乎的!”
苏适摇摇头,“关陇为本?可唐朝的时候,长安也需要江南、江淮的财帛供养的。”
“那还不是因为府兵制败坏的缘故?”苏迟道,“府兵坏了,才需要江南、江淮的财帛募兵。府兵不坏,关陇贫瘠之地就能养数十万户,要江南、江淮的财帛何用?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不过是用来安抚西北将门的本钱。有他们的支持,府兵制就可在关陇推行了。有了关陇的武力,巴蜀、江汉,都只得俯首帖耳。”
“那么说来,复古党人是真复古?”
苏迟哼了一声:“不是复古党人要真复古,而是支持复古党人的新军官兵要真复古!那些人大多是西北来的土包子不喜欢东南的维新派的办法!
这里面,可不仅仅是丝绸、布匹的那点利益!”
“还有什么?”
苏迟道:“还有官帽子!东南八州一国所谋的,不就是用新学代科举吗?他们西北人所要的则是以军功代科举啊!”
大宋毕竟是官本位的社会,东南工商、西北军头,还有各地的士大夫所争夺的大利,首先就是官帽子,然后才是钱。
有了官,还怕没有钱?
若是有钱无官,钱能保得住?
而大宋的取士制度科举,貌似公平,但是对于东南工商和西北军阀都是不利的。所以双方都想将之废除!
进士一科,素有“五十少进士”之称,可以在弱冠、而立之年就金榜题名的,都是少有的奇才。奋斗到四五十岁才得偿所愿者才是多数。
而工商豪门出身的读人是很少有这等终身苦读的毅力的。他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了,从工商业中攫取财富又太容易了。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至于西北军阀之门就更别提了,想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可能,你要不闻,西贼就打过来了!
所以在北宋一朝,作为军事重镇的陕西、河东、河北,在科举仕途上一直都是稳居倒数前三。作为国家武力支柱的三个路,在科场上如此蹉跎,自然是很不甘心的。
西北的将门,如果想要染指高贵的文官,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废掉科举制度,或者将科举制变唐朝初年的状况,成为世选和军功的补充。
而东南的工商业,则巴望新学取士,想用大学取得科举。因为大学不需要终身苦读,而且所学也比较实用,考不上进士还能去干别的事儿。
另外,如今大学的学费可不便宜!东南工商富豪可以凭借其财力将大量的子弟送入大学,从而达到垄断官场的目的。
苏适想了又想,最后摇摇头道:“这样下去,天下怕是要三分了吧?”
他的意思就是天下将会分为北周、西宋、东宋!
三国背后,都有各自对应的利益集团。北周是农场主和工商资本合办的国家;西宋属于保守的封建军事地主;东宋则属于东南工商集团。
至于科举士大夫天下大事就快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苏迟瞧了眼弟弟:“天下三分难免,那么我家又如何?先伯父的子弟多在北地你我又如何?一东一西?还是都在东面?”
苏适想了想,“大哥,西面有前途吗?”
“未必没有。”苏迟道,“西面如果没有前途,北面就要一统天下了!”
苏适点了点头,“也对!单靠东面的商人是挡不住北周的大哥,小弟在东南经营多年,又掌握着银行,还是留在东面吧。”
“那愚兄就得西去了。”苏迟看着兄弟,“你不能让愚兄空手而还吧?”
“这个”苏适想了想,“要多少?”
苏迟伸出一根手指:“一亿如何?”
“不行,不行,”苏适只是摇头,“拿出一亿,大宋银行就的空架子了。最多能给5000万缗而且都给小平钱,没有金银。”
“那就5000万!”苏迟道,“不过不能给赵鼎。”
苏适手中的诏是赵鼎带来的,赵鼎想将徐州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铜山都从水路运去江宁府,然后再走长江西上,送去关中。
这个圈子兜得可不小啊!
“不,”苏适摇了摇头,“要给的!
不给,东南八州一国怎么会反?留5000万在徐州,余下的全都装船发运往江宁府。
另外,大哥可以请郡徐州。让童贯专心京东战事。等到运往江宁的金银北东海王的人马截留了。大哥再押着徐州的5000万缗去信阳军,就不怕在西朝中没有立足之地了。”
童贯现在以京东宣抚使兼任知徐州事,不过京东战事危急,童贯并不在徐州视事,而是在齐州督军。所以知徐州事实际上是空缺的,苏迟完全可以讨要来做。
“走淮河去信阳?”苏迟想了想,“能过得去?”
“过得去!”苏适道,“童贯在徐州摆了几千朔方兵,把他们喂饱了就行。
此外徐州还有纪浚的2000兵马,小弟可以带着他们去海州向东海王施压。”
“好!”苏迟道,“官家为了撤掉东海藩,已经给了我便宜行事的手诏,许我调动3000以下的兵马。现在就派你去劝说,再令纪浚带兵进驻海州,以免其在徐州生事。”
纪浚是纪忆的儿子,而纪忆在遇刺后又被打成了奸佞。如果不是纪浚手中有2000兵马,他早就被夺官罢职了纪浚的2000兵马说是新募之兵,其实核心骨干都来自纪家海商的战船队,普通的步兵则来自纪家在江南的佃户。说是新军,实际上是纪家团练!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徐州这边,还真没谁愿意去和他们一战。
“苏提举,你是要下官带兵去拥立东海王吗?”
徐州,纪府。还没有除下孝服的纪浚看着有点阴冷,不过语气却是相当热切。
他虽然拥兵2000,背后还有庞大的纪氏家族。但是朝廷真要对付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的。
单是童贯摆在徐州的几千朔方兵,就不是纪家的2000团练能扛住的。
“我们一起去拥立!”苏适笑道,“你们纪家有秀州和苏州,我们苏家有泉州谢家有明州,陈家有广州,潘孝庵现在掌控着江宁府,东海国又在武妃手中,徐州则被利国监的冶主掌握了多半。这可就有八个州了如果咱们可以护着东海王前往江宁府,只要能截住徐州运出去的金银,怎么都能在江南立一个东宋了吧?”
“在江南立国?”纪浚问,“徐州、海州怎么办?”
“自然是放弃!”苏适道,“能守住淮河就不错了,想要在中原立足,怕是妄想。
我已经想好了,东海国的海商尽可能迁往上海南洋、北洋、长江,就在上海交汇!将来不得了啊!令尊的眼光真是没得说!
徐州的冶主可以迁往江宁,江宁附近自古就产铁,虽然不如利国监,但也不错了。
以后咱们就据着江宁、上海为根本,依靠长江水师守住长江。再以江淮之地为藩篱,总可以保住东吴的局面。”
徐州、海州是守不住的!而且这两个州是北周必去!有了徐海二州,北周才能拥有两大工商业中心,这样北周国内的工商和军事公民才能平衡。
“国体呢?”纪浚问,“怎么个搞法?和北周一样共和吗?”
苏适摇摇头,“怕是共和不了啊!不如来个合众为国吧。”
“合众为国?”
“合东南十数州为一国,”苏适道,“共推东海王为合众之君,搞垂拱而治。国中大事,皆有合众诸州所推之议会共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