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英美联军就是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远的不说,只计算1942年到1945年,美国的军费是2927亿美元,英国的军费是235亿英镑,按照此时的汇率,大概折合1175亿美元左右。
这四年间,南部非洲的军费才586亿兰特,折合美元大概2930亿左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部非洲远征军在物资消耗上远低于美军和英军,跟俄罗斯差不多是一个水平。
不过1942年到1945年间,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在5000亿卢布左右,参考此时的汇率,大概折合1200亿美元。
时下俄罗斯不算国内为战争服务的人口,仅计算前线军队,就已经高达1100万左右。
南部非洲在前线才多少人?
东亚战场和欧洲战场加起来,尚且不到500万人。
这还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后勤部队在内。
所以南部非洲远征军的单位消耗,是远低于英军和美军的。
这一切都源自南部非洲远征军自古以来以来就养成的良好习惯。
说“自古”有点过分,不过南部非洲军方的良好习惯,至少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已经有意识的培养。
一战期间,堑壕战为主,协约国和同盟国,每一次大规模战役,战前的火力准备,动辄集结数千门大炮,密集轰炸一两个星期,巅峰时期,凡尔登绞肉机期间,十个月内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
南部非洲远征军在一战期间就开始注重步炮协同,战役准备期间的火力打击大幅减少。
到二战爆发后,南部非洲远征军更注重步坦协同和空地协同,炮击的强度和频率再次下降,装甲部队的重要性大幅上升。
齐宁和他的小伙伴们,并不能起到改变战局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只能迟滞德国装甲部队的推进。
不过齐宁并没有懈怠,小人物在大战役中如果发挥得当,一样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将最后一枚反坦克地雷埋入弹坑,齐宁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接下来是自由发挥时间。
“我们可以撤退了吗?”小赖特很担心,情报表明,至少六支德军部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向雷马根镇逼近,齐宁小队才12个人。
“别着急,小子,我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身背火箭筒的卡吉尔在小赖特身边坐下,身上的手榴弹、火箭弹撞在一起叮叮当当响成一片,小赖特心惊胆战。
“离我远点大个子,我可不想被炸上天——”小赖特不想死的不明不白。
二战爆发以来,阵亡的人实在太多了,法国有近80万人阵亡。
看上去不多,不过考虑到法国一共才抵抗了不到40天,这个数字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法国针对阵亡士兵的规定,跟美国差不多,只有在确定身份的情况下,才能判断士兵阵亡,家属可以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如果是粉身碎骨,或者无法证明身份,那就只能归结为在战场上失踪,家属能够得到的抚恤金少得可怜。
“别担心小伙子,你至少还可以活40年!”卡吉尔拍着小赖特的肩膀哈哈大笑,南部非洲对于阵亡军人的标准,比美国和法国人性化多了。
军人在战场上失踪,要么是粉身碎骨,要么是被俘,几乎没有第三种可能。
南部非洲军人有强烈的荣誉感,宁愿战死也不投降,欧洲国家那种面对不可抗力允许投降的所谓“骑士精神”,在南部非洲基本不存在。
南部非洲远征军官兵被俘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在战斗中昏厥,没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迫成为俘虏。
但凡还有一丝反抗能力,哪怕只能拉动手榴弹的拉环,南部非洲军人都不会成为俘虏。
所以在南部非洲官方,几乎不存在“失踪”这一说。
即便是“被俘”的军人,在战后也会一视同仁。
也不对,不仅一视同仁,甚至还会有特殊待遇。
因为被俘的军人,需要特别的心理辅导,才能接受这个事实。
“头,五公里外发现德军部队——”负责警戒任务的马克·泰勒骑着一辆履带式摩托车,这是战地最有效的交通工具。
从速度上说,明显轮胎式摩托车更快,比履带式摩托车更有效率。
不过战场环境复杂,交通状况很糟糕,很多摩托车无法通行的地方,履带就如履平地,所以履带式摩托车就成为侦察兵们的最爱。
“有坦克吗?”
小赖特还以为齐宁会下令撤退。
很明显,齐宁比小赖特想象中的更勇敢。
“有,很多!”马克没熄火,保持随时可以逃窜的状态。
“尼古拉,呼叫支援——”齐宁拿起突击步枪,向旁边的小山坡冲去。
尼古拉是小队的通讯员,携带着步话机,随时可以呼叫空中支援。
小赖特还没有反应过来,卡吉尔追着齐宁向山坡跑去,也没有忘记招呼小赖特。
“走啊,小子,这可能是你一生,最刺激的时刻!”
这话太有煽动性了,小赖特没犹豫,跟着卡吉尔冲上山坡。
马克也发动摩托,绕到山坡之后藏起来,如果他们要撤退,这辆履带式摩托车,是最大的希望。
南部非洲空军的反应速度惊人,只用了两分钟,就有四架“猎豹”式战斗轰炸机从山坡上掠过,向德军部队过来的方向飞过去。
“咱们的空军这么给力吗?”小赖特简直惊呆了。
“多正常的,这肯定是在附近执行巡逻任务的飞行小队,指挥部会就近协调所有空军,一切为战争服务!”卡吉尔正在用铁锹挖散兵坑。
时间紧迫,挖战壕是不可能了,散兵坑也得多挖几个,这样才有更高的生存几率。
小赖特拿着铁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动手。
散兵坑也是有讲究的。
就像散兵线一样,不了解战争的人,看着部队冲锋,感觉都是乱哄哄的人海战术,看不出什么门道。
真正的老手都不用观察,哪怕是来自不同部队,临时凑起来的人手,进攻的时候也知道和战友保持适当距离,至少一枚手榴弹飞过来,不会被一锅端。
大口径炮弹不考虑,那玩意儿不是人力能够对抗的,得看命。
“到那里去!”齐宁指挥小赖特挖坑,十几个人的小分队,就别提什么梯次防御交叉火力了,关键是保护自己。
“间隔十米,挖四个,最后一个在山脊线,准备好防水布,我们今天可能要在这里过夜了——”齐宁野心大,明显是想打持久战。
“先生,我们只有十几个人——”小赖特感觉手脚都不同步了,十几个人对抗一支有很多坦克的德军部队,用螳臂当车都不足以形容。
“那又怎么样!”齐宁不怕,如果命令允许,齐宁敢带着小分队突袭柏林。
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
敢不敢又是一回事。
信心就来自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
法国人明显没这种自信。
五公里对于装甲部队来说也就一脚油门的事。
“猎豹”还是很给力的,第一辆德军坦克刚刚出现在齐宁的视线里,就被空中飞过来的炸弹摧毁,炮塔飞起来十米高,弹药殉爆,就像一枚灿烂的烟花。
同时被击毁的还有其他两辆坦克,和一辆卡车。
在德国的土地上,德军还是很放心的。
前面说过,德国国内的交通很发达,高速公路好几千公里,非常有利于装甲部队的推进。
德国人也想不到南部非洲远征军,会在高速公路上做什么手脚。
再加上鲁登道夫大桥对于德军的重要性,所以德军装甲部队在接到命令之后,马上就以最快的速度向雷马根镇赶来,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猎豹”的攻击迅捷又猛烈,三辆坦克和一辆卡车,直接将整个高速公路全部堵死,进退不得。
“猎豹”的飞行员在扔掉炸弹之后,还没有收手,继续使用机枪,向地面部队扫射。
德军的防空力量还是不错的,尤其机械化部队,防空单位是标配,88毫米高射炮在对付空中目标上效率还不错,能够对“猎豹”构成巨大威胁。
不过88毫米高射炮,也不可能在行进中时刻保持作战状态,要展开也需要一定时间。
这段时间,足够“猎豹”肆虐了。
“猎豹”配备的20毫米机炮和12.7毫米航空机枪,在对付轻装步兵的时候,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即便装甲最厚的五号坦克,其顶部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
毫无疑问,五号是“猎豹”最优先的攻击目标。
一名装甲部队的指挥官,站在五号坦克顶部指挥拖车将被击毁的坦克移开,为部队打开前进通道。
一架“猎豹”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俯冲而下,12.7毫米子弹将德军指挥官拦腰截断的同时,数枚子弹飞入五号内部,叮叮当当一阵巨响之后,五号内部直接变成屠宰场。
齐宁手持望远镜,看着远处乱成一团的德军部队,不悲不喜。
没什么值得高兴的,都是军人,齐宁不会同情德军,因为德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也没对盟军手软。
当然更不会伤心,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从从军的那天起,齐宁就有这么觉悟。
小赖特没有望远镜,看不清德国人有多狼狈,在“猎豹”反复俯冲的时候,小赖特情不自禁跳起来,大声欢呼。
在痛恨德国人这方面,每一个法国人都发自内心。
“小子,先别高兴太早,你的工作完成了吗?”卡吉尔提醒小赖特,不要辜负了“猎豹”争取的时间。
确实没完成,第一个散兵坑才挖了一半,小赖特已经感觉手麻脚酸。
还是训练量不够,这要是在南部非洲远征军,小赖特这种身体素质,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一线部队。
“猎豹”的数量,比小赖特想象中更多,第一批“猎豹”刚刚离开,又有一批“猎豹”接踵而至,这一次是六架。
一架“猎豹”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携带500公斤航空炸弹。
“猎豹”的挂架不足,不可能将500公斤载弹量,全部挂成50公斤的,一般情况下是选择一枚500公斤,或者是两枚250公斤。
即便是对付五号,250公斤炸弹也足够了。
一枚250公斤炸弹在一辆五号旁边爆炸,强烈的冲击波将五号直接从高速公路上掀下去,地面上留下一个直径近两米,深一米的大坑,坑周围的步兵已经消失不见了,按照美军和法军标准,这些消失的德军,都是失踪。
咚咚咚咚——
德国人的88毫米高射炮终于完成准备,向俯冲的“猎豹”发射一串串夹杂着曳光弹的弹链。
一架“猎豹”猝不及防,被炮弹击中机尾,飞行员技术高超,勉强驾驶着歪歪扭扭的“猎豹”往雷马根镇方向飞,其他几架“猎豹”一哄而散,不给高射炮继续攻击的机会。
“兄弟们,做好战斗准备,轮到我们上场了!”齐宁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开始检查武器。
突击步枪没什么好检查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深受远征军官兵信赖。
关键是各种进攻和防御手榴弹,以及引爆炸药的引爆器。
齐宁不仅在高速公路上埋设了反坦克地雷,还埋了一个巨大的炸药包,威力足够将整个高速公路彻底切断。
现在炸药包的引爆器就在齐宁手边,只需要旋动开关,就能将德军的推进速度,延迟六个小时以上。
卡吉尔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手边整整齐齐码着12枚火箭弹,这是单兵所能携带的最大弹药量,重倒是不重,关键是占地方。
马克把履带式摩托车藏好,也开始检查自己的尼亚萨兰步枪。
突击式步枪火力延续好,射程和精度跟尼亚萨兰步枪相比就差一些,很多远征军士兵,还是更喜欢尼亚萨兰步枪。
尼古拉还在呼叫支援,这才哪到哪啊,南部非洲远征军的空中优势,还没有彻底发挥出来,这时候如果能有一架空中堡垒,或者是超级空中堡垒,半个德国人的装甲师,都会报销在这里。
空无一物的旷野上,连个掩体都没有,这环境最适合地毯式轰炸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