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山中藏秘,人有不舍-邪王世子有点妖小说朝辞故旧一本书
第117章 山中藏秘,人有不舍-邪王世子有点妖小说朝辞故旧一本书-邪王世子有点妖-一本书
邪王世子有点妖
作者:朝辞故旧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喔,对了,年轻时我还从里面捡出来一样东西,上次忘记了给张天师看了。”
老人从床头翻出一柄小匕首,匕首柄是老者用木柄自己做的。徐宁安接过匕首,细细端详。
虽然匕首经过老者打磨,但是依旧能看出岁月的痕迹,匕首是青铜铸造,锻造工艺极其精湛又讲究,显然这东西不是民间能锻造的。
按照史书记载,八百年前大晋就已经淘汰青铜兵器,开启铁兵时代,所以这东西可能是大晋以前的。
“这种铜器,我们经常能在山里捡到。”
闻言,徐宁安心中已经有了猜测,看来三年前的魔人血案没有那么简单,这些魔人屠村开来并非是无缘无故,他们像是在找什么,或者隐藏什么。
这云雾山深处必然是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很可能是来自一千年前的秘密。
徐宁安皱起眉头,难怪张道陵在剿灭魔人之后依旧一人入山,应该是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郭大瑀显然也是很好奇的凑过来,徐宁安将匕首递给他,匕首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匕首后面隐藏着的故事。
大爷从沸腾的土罐里倒出苦茶到竹子做成的杯子里,递给徐宁安和郭大瑀一人一杯。
竹杯做工很简陋,就只是将女子手腕粗细的竹子就着竹节锯段,简单修剪一下口子,使其不扎口。
看似简陋,但是土罐里熬出的苦茶倒入竹杯里,能激发出竹子的清香味,配上茶香,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徐宁安轻吹两口气,慢慢喝上一口,确实没有白天凉茶的那种苦涩味,反倒是茶香味很浓。
徐宁安看向大爷,问道:
“大爷,你们村里有没有什么传说啥的,或者祭祀活动啥的?”
老人想了想,这些东西都没有,打小也没听村里人说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倒是有一句谚语很奇怪。
“什么传说故事倒没有,不过一句谚语叫:龙泉吐水,得见云开,十月初十,方得天路。”
徐宁安一听,这句谚语里明显是包含了很多东西的,看来这云雾山真的不简单。
“那老爷子,你听说过龙泉吗?”
老爷子哈哈哈大笑道:
“这茶水就是龙泉水,不过说来也怪,这龙泉像是有脾气,不是一直出水,有些时候隔个三五年出一次,有些时候七八年出一次,甚至想隔几十年得都有。”
“但是祖祖辈辈都这样,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这龙泉也不止我们村有,我们这一片,许多村镇都有,最出名就是镇上的大龙潭咯。出水的时候能喷几仗高,很是壮观。”
天色已经渐渐转黑,火光印在徐宁安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
“大爷,这么说三年前张天师也差不多是这个十月间入山的,而且龙泉也出水了是吧?”
老爷子努力回忆了一下,算了一算,点点头道:
“差不多就是这个时节些。”
前不久郭大瑀还好奇云州城怎么会聚集如此多的江湖中人,看来与云雾山是脱不了关系了。他开口问道:
“老爷子,你在路边摆摊,过往的江湖人比平时多吗?”
“多呀,多了许多,但是像你两小哥一样好说话的就少咯。前些天还有几个喝过酒的壮汉,我不愿卖柿子与他们,他们还要拆我摊呢。”
老人也到没有表现出过多生气的样子,只是有些无奈。柿子与酒喝,那是会闹出人命的,老人只想求一个问心无愧。
人间没有那么不值得,终归还是有许多的淳朴与善良的,只是许多人的眼里无放大了恶,而忽视润物细无声善而已。
眼前的老爷子,可能他大字不识一个,可是他有书上看不到的善与礼。
徐宁安看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遇见的人,听过的事,看过的风景。
如果江湖只是打打杀杀,那得多无趣。白马银鞍飒公子也罢,快意恩仇仗剑行也罢,终归只是江湖路上的小插曲。
正如眼前的老爷子,何尝不是江湖中人。喜纳四方友,擒来一只鸭,小火炖清茶,倒也驱得寂寞,笑谈人生呐。
叨叨叨,庙外传来了敲门声,郭大瑀急忙起身去开门,是一个卷着裤管得中年汉子。
“你是?”
中年汉子先是开口道。
还没有等郭大瑀开口,老人就先诧异的开口道:
“二娃子,你怎来了。”
老人介绍道:
“这是我家老二。就叫牛二娃。”
在民间有种说法,名字土那是好养活,所以名字起的都很随意。
老人又反手介绍徐宁安两人道:
“这位是宁公子,那位是郭公子。”
郭大瑀很有江湖气抱拳道:
“郭大瑀见过牛二哥。”
徐宁安也学学着郭大瑀抱拳道:
“见过牛二哥。”
憨厚汉子牛二娃随意的摆摆手,声音有些大且豪爽道:
“俺们是粗人,不用瞎气,入了门,那就是,那就得好吃好喝得伺候着。我去逮着鸡来。”
郭大瑀但是已经习惯这种氛围,毕竟经常走江湖,什么人都见过。但是徐宁安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这种很豪爽的气更让人有些不适,毕竟徐宁安的脸皮没有郭大瑀的厚。
“牛二哥,不用不用,老爷子已经宰过一只了,还撑着呢。”
这时又一人进门,身材没有牛二魁梧,可是面相得有七八分相似,手里逮着一只鸡。
他是牛大娃,兄弟两是一起来的,刚刚拴牛去了,顺带又从圆子里逮了一只鸡,准备父子三人小搓一顿。
几人又是一阵寒暄,好说歹说,还是抵不住兄弟两随老爹的好,又逮来一只鸡,两只鸡架在火头烤了起来。
最近镇上来了好些个背刀持剑的外来人,兄弟俩不放心老爹一人在此处,昨夜一合计,兄弟俩架着牛车天蒙蒙亮就从镇上出发了,现在才赶到这里,准备明天接老爹回去。
兄弟俩已经劝说过老爹好几次了,可老爹倔脾气,要为全村人守墓,怎么劝都不听。
牛大将此事说与两人听,想让两人劝劝老爷子,结果老爷子还很不乐意,板着个脸。
郭大瑀一听,这可不行,世间难得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对老头子道:
“大爷,你别嫌弃我啰嗦,说句实话,这就真是你不对了。你一个人在这里倒是觉得没什么,可是两个大哥是时刻担心着你呢,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不容易。何况人死不能复生,你守着除了能问心无愧,又有何用呢,人嘛,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你不考虑两位大哥,那你也得考虑孙子孙女吧。”
提到孙子孙女,老人终于动容了,觉得有愧作为一个爷爷,没有给到爷爷该给的关爱,叹了口气道:
“终究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呐,所有的记忆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儿时玩伴,后来后生,都留在了这里,就想离他们近些,总想着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再走。”
牛大爷面带悲色,人老了,总喜欢念旧,心心念念便是舍不得。
有的人即使一步便能踏入天堂,可终归还是留在了地狱,倒也不是享不得清福,只是觉得有些人,有些事丢不掉。
就像有的人,放不下心里的一个女子,明知她已为人妇,可终归是念念不忘。明知许以十里红妆的是曾经的她,到头来,还是重叠了两个身影。
倒也不是真放不下她,而是一直不肯放过自己而已。人也罢,事也罢,大抵上都是如此。
朝辞故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人从床头翻出一柄小匕首,匕首柄是老者用木柄自己做的。徐宁安接过匕首,细细端详。
虽然匕首经过老者打磨,但是依旧能看出岁月的痕迹,匕首是青铜铸造,锻造工艺极其精湛又讲究,显然这东西不是民间能锻造的。
按照史书记载,八百年前大晋就已经淘汰青铜兵器,开启铁兵时代,所以这东西可能是大晋以前的。
“这种铜器,我们经常能在山里捡到。”
闻言,徐宁安心中已经有了猜测,看来三年前的魔人血案没有那么简单,这些魔人屠村开来并非是无缘无故,他们像是在找什么,或者隐藏什么。
这云雾山深处必然是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很可能是来自一千年前的秘密。
徐宁安皱起眉头,难怪张道陵在剿灭魔人之后依旧一人入山,应该是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
郭大瑀显然也是很好奇的凑过来,徐宁安将匕首递给他,匕首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匕首后面隐藏着的故事。
大爷从沸腾的土罐里倒出苦茶到竹子做成的杯子里,递给徐宁安和郭大瑀一人一杯。
竹杯做工很简陋,就只是将女子手腕粗细的竹子就着竹节锯段,简单修剪一下口子,使其不扎口。
看似简陋,但是土罐里熬出的苦茶倒入竹杯里,能激发出竹子的清香味,配上茶香,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徐宁安轻吹两口气,慢慢喝上一口,确实没有白天凉茶的那种苦涩味,反倒是茶香味很浓。
徐宁安看向大爷,问道:
“大爷,你们村里有没有什么传说啥的,或者祭祀活动啥的?”
老人想了想,这些东西都没有,打小也没听村里人说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倒是有一句谚语很奇怪。
“什么传说故事倒没有,不过一句谚语叫:龙泉吐水,得见云开,十月初十,方得天路。”
徐宁安一听,这句谚语里明显是包含了很多东西的,看来这云雾山真的不简单。
“那老爷子,你听说过龙泉吗?”
老爷子哈哈哈大笑道:
“这茶水就是龙泉水,不过说来也怪,这龙泉像是有脾气,不是一直出水,有些时候隔个三五年出一次,有些时候七八年出一次,甚至想隔几十年得都有。”
“但是祖祖辈辈都这样,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这龙泉也不止我们村有,我们这一片,许多村镇都有,最出名就是镇上的大龙潭咯。出水的时候能喷几仗高,很是壮观。”
天色已经渐渐转黑,火光印在徐宁安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
“大爷,这么说三年前张天师也差不多是这个十月间入山的,而且龙泉也出水了是吧?”
老爷子努力回忆了一下,算了一算,点点头道:
“差不多就是这个时节些。”
前不久郭大瑀还好奇云州城怎么会聚集如此多的江湖中人,看来与云雾山是脱不了关系了。他开口问道:
“老爷子,你在路边摆摊,过往的江湖人比平时多吗?”
“多呀,多了许多,但是像你两小哥一样好说话的就少咯。前些天还有几个喝过酒的壮汉,我不愿卖柿子与他们,他们还要拆我摊呢。”
老人也到没有表现出过多生气的样子,只是有些无奈。柿子与酒喝,那是会闹出人命的,老人只想求一个问心无愧。
人间没有那么不值得,终归还是有许多的淳朴与善良的,只是许多人的眼里无放大了恶,而忽视润物细无声善而已。
眼前的老爷子,可能他大字不识一个,可是他有书上看不到的善与礼。
徐宁安看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遇见的人,听过的事,看过的风景。
如果江湖只是打打杀杀,那得多无趣。白马银鞍飒公子也罢,快意恩仇仗剑行也罢,终归只是江湖路上的小插曲。
正如眼前的老爷子,何尝不是江湖中人。喜纳四方友,擒来一只鸭,小火炖清茶,倒也驱得寂寞,笑谈人生呐。
叨叨叨,庙外传来了敲门声,郭大瑀急忙起身去开门,是一个卷着裤管得中年汉子。
“你是?”
中年汉子先是开口道。
还没有等郭大瑀开口,老人就先诧异的开口道:
“二娃子,你怎来了。”
老人介绍道:
“这是我家老二。就叫牛二娃。”
在民间有种说法,名字土那是好养活,所以名字起的都很随意。
老人又反手介绍徐宁安两人道:
“这位是宁公子,那位是郭公子。”
郭大瑀很有江湖气抱拳道:
“郭大瑀见过牛二哥。”
徐宁安也学学着郭大瑀抱拳道:
“见过牛二哥。”
憨厚汉子牛二娃随意的摆摆手,声音有些大且豪爽道:
“俺们是粗人,不用瞎气,入了门,那就是,那就得好吃好喝得伺候着。我去逮着鸡来。”
郭大瑀但是已经习惯这种氛围,毕竟经常走江湖,什么人都见过。但是徐宁安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这种很豪爽的气更让人有些不适,毕竟徐宁安的脸皮没有郭大瑀的厚。
“牛二哥,不用不用,老爷子已经宰过一只了,还撑着呢。”
这时又一人进门,身材没有牛二魁梧,可是面相得有七八分相似,手里逮着一只鸡。
他是牛大娃,兄弟两是一起来的,刚刚拴牛去了,顺带又从圆子里逮了一只鸡,准备父子三人小搓一顿。
几人又是一阵寒暄,好说歹说,还是抵不住兄弟两随老爹的好,又逮来一只鸡,两只鸡架在火头烤了起来。
最近镇上来了好些个背刀持剑的外来人,兄弟俩不放心老爹一人在此处,昨夜一合计,兄弟俩架着牛车天蒙蒙亮就从镇上出发了,现在才赶到这里,准备明天接老爹回去。
兄弟俩已经劝说过老爹好几次了,可老爹倔脾气,要为全村人守墓,怎么劝都不听。
牛大将此事说与两人听,想让两人劝劝老爷子,结果老爷子还很不乐意,板着个脸。
郭大瑀一听,这可不行,世间难得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对老头子道:
“大爷,你别嫌弃我啰嗦,说句实话,这就真是你不对了。你一个人在这里倒是觉得没什么,可是两个大哥是时刻担心着你呢,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不容易。何况人死不能复生,你守着除了能问心无愧,又有何用呢,人嘛,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再说,你不考虑两位大哥,那你也得考虑孙子孙女吧。”
提到孙子孙女,老人终于动容了,觉得有愧作为一个爷爷,没有给到爷爷该给的关爱,叹了口气道:
“终究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呐,所有的记忆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儿时玩伴,后来后生,都留在了这里,就想离他们近些,总想着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再走。”
牛大爷面带悲色,人老了,总喜欢念旧,心心念念便是舍不得。
有的人即使一步便能踏入天堂,可终归还是留在了地狱,倒也不是享不得清福,只是觉得有些人,有些事丢不掉。
就像有的人,放不下心里的一个女子,明知她已为人妇,可终归是念念不忘。明知许以十里红妆的是曾经的她,到头来,还是重叠了两个身影。
倒也不是真放不下她,而是一直不肯放过自己而已。人也罢,事也罢,大抵上都是如此。
朝辞故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