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董鸿儒,温伯明也是恨得牙齿痒痒:“萧兄,此獠祸国殃民,日后必然要替天行道,将他碎尸万段!否则这么多百姓的性命在九泉之下,也是难以安息!”
“这是自然,不用温先生说。我与同曹大人和韩大人商量好了,这就要去黄河,借漕船之用,去洛阳城下勤王,到时必然有诛杀董鸿儒的机会!”
“好!”温伯明说道,“这便最好。黄河南边,还有我替萧兄置办下来的一处基地,萧兄从临海屯带来的军粮辎重,还有不少积累在那里,正好可以当做军饷一并带去。”
说走就走。
临海屯、南湖屯以及虞山屯三路人马,合起来有近两千人,浩浩荡荡兼程而行,花了三天时间,便来到了黄河岸边。
黄河岸边萧文明也早就准备下了船舶,原本就是准备着随时接应用的,现在正好发挥了用处。
负责在此驾船的,也是萧文明的熟人——就是洋湖里东山村的渔民,领头的是一个叫何荣的。洋湖岸边的南湖屯千户曹瑞也认得他。
萧文明曾经在倭寇的屠刀之下,将整个东山村解救出来,因此何荣的人对于萧文明心悦诚服,萧文明叫他们怎么干,他们便会卖力去干。
当即驾起六艘大船,先到黄河南岸走了一趟,带上温伯明存放在秘密地点的金银物资,这才搭乘上将近两千官军,溯黄河北上,往西边的洛阳而去了。
这几艘漕船,可并不是什么小舢板,而是萧文明专门建造的。
萧文明现在的临海屯那里,也是有造船厂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计成本地建造这种结实耐用、载重量大的大船不成问题。
只可惜这里是黄河,并不是大海,萧文明仿造西洋船打造的三艘大海船,并没有办法开过来,否则光靠那些海船上装备的几十门火炮,就能把敌军轰的生活不能自理!
不过好像在漕船上,萧文明也配置了五门火炮,是他辛辛苦苦从南边人推马拉运送过来的,等到有用的时候自然会点火放炮,就不知被炮轰击的倒霉蛋是谁了……
思路客
线下正是深秋时节,菜花汛刚过,黄河水流湍急,想要在这样的河里溺水行舟并不容易。
不过何常等洋湖里的渔民,不但水性极好,而且驾船的本事也极强,特别善于利用河水在岸边的激荡,在湍急的黄河里左右腾挪,就仿佛一条极为灵活的梭子鱼。
而每逢激流浅滩,则由何常亲自撑了一艘小船,拄着一只竹篙,事先在河上探寻一番,一两个来回便将河底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大船便在他的指挥之下,顺利通过。
原本萧文明的临海港,在下水三艘大海船的时候,就请了何常等人一同上船,一边是让他们看一看自己船队雄壮的样子,另一边则是让何常也多少了解一下海上航行的技能。
现在替萧文明驾驶这些大海船的,都是萧文明重金聘请来的外国水手,这些人看在钱的面子上,还能替萧文明忠诚办事,可毕竟不是自家人,真到了要玩命的时候,他们未必肯下得了狠心。
只有何常这种同萧文明有着过命交情的,临到关键时刻,才肯拼着命帮萧文明做事。
就这样逆水行舟,走了有两天的功夫,向北一转弯,便进入了通济渠。
通济渠是一条人工运河,专门开凿用来沟通黄河和京城洛阳的。
按照正常的设想,经由黄河送过来的由各地上交的钱粮赋税,是可以由通济渠直通京城洛阳的。
然而开凿运河固然是一项大的工程,维护运河,更是一场千秋功业。
最近几年、十几年,大齐朝财政困难、、财源枯竭,很多地方税收收不上来,连年亏空。
朝廷又要将大量的金银花费在养兵、练兵上面,就只能开源节流了。
开源,满朝文武或许没有这样的本事;却把节流的眼光望向了这一条通济渠。
十余年不曾疏通,这一条京城洛阳命脉一般的运河,已有好几处河道变得极其狭窄,河底淤积了大量的淤泥,大漕船从黄河已经无法经由通济渠进入洛阳了,要么由大船换成小船,要么干脆步行运输。
有点心肌梗塞、冠心病的意思了。
萧文明之前来洛阳,通济渠也只能走一小段,便需要下船步行。
因为这里离开洛阳已经不远了,走路也费不了几天的时间,问题不算大。
然而眼下这种情况却又不能让他这样做,因为通济渠已属关内区域,肉眼可见的往来的戎羌越来越多,临海屯、南湖屯和上虞屯这三支这样大的队伍,如此招摇地在关内行动,很难不引来戎羌的攻击。
到时免不了连场血战——打一场两场的问题不大,多打就不行了——能不能安然来到洛阳城下都成了大问题……
因此不管通济渠的水路是如何的难走,再难走,咬着牙、硬着头皮要把它走通了!
不过好在船上有的是精壮威猛的汉子,遇有河道拥塞、船舶托底的情况,便发动起船上的弟兄们,临时下河挖掘泥沙,又或者干脆上岸当纤夫,总算是磕磕绊绊,还算勉强地把船开到了洛阳城边。
在这里活动的戎羌人就渐渐稀少——或者说是几乎没有了。
最基本的军事体系,大齐朝还是有的,北方蛮族都已经大举南下,侵入到最核心区域了,若是这样朝廷还不闻不问,没有任何应对的策略的话,那这个朝廷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只见往来奔驰、四处行动的军队,由戎羌人换成了中原军队,其中大部分都是御林军的服色,但萧文明也分明看见有小股人马穿的都是青岭防线戴鸾翔手下军队的军装。
看样子,为了应对洛阳城下的这一场危机,朝廷已经在开始抽调青岭防线的守军了,相对应的,其实也是准备放弃或者说是暂时放弃北方的防御了……
战事的确吃劲,萧文明的人不敢延误,知会兄弟们一下船、列好了队伍、搬运好了物资,便赶紧向洛阳城下行动。
然而走了没几步,却被一票人马当面拦住了。
萧文明一看他们的衣装打扮,便认出了他们的身份——乃是皇城司衙门的人。
皇城司名义上也是御林军的一支,专门负责京城洛阳以及皇宫治安保卫的,然而实际上却担负了,特务侦查的任务,并且由皇帝亲自控制,权柄不小——俨然真实历史上,大明朝的锦衣卫。
对于这号特务机构,萧文明向来嗤之以鼻,更不会害怕,甚至之前就同他们当街发生过冲突。
然而眼下大敌当前,再同皇城司的人掰扯显然是不明智的,是一种内耗。
于是乎,萧文明也尽量摆出好的态度,甚至拿出了一锭二两重的黄金,亲自塞到领头的皇城司小军官的手里,含笑着对他说道:“这位大人,我等也是看国家有难,因此特意进京勤王来的,一副拳拳报国之心,还请大人能够成全,”
谁知这个皇城司的丝毫不给萧文明面子:“进京勤王?说的好听!可有皇上的旨意?没有吧,就是近来你们这群浑水摸鱼的太多,保不齐干的是什么偷鸡摸狗的勾当?因此卫老相国特地下了钧旨,要没有旨意私自前来京城的兵马立即返回原籍,不可有半日耽搁!”
一听这话萧文明就弄明白了。
必然是潼关被人从关内打开大门的消息,已经被朝廷知道了,为了防止意外、防止洛阳的城墙再次被打开,因此便以相国卫玉章的名义,下达了严令——止一切身份可疑之靠近洛阳城。
这样的做法对于那些千里迢迢赶来帮忙的人,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又或者是当头一盆冷水,但的确也是一个十分稳妥的做法。
不过萧文明可不是什么可疑的人物。
更关键的是,这皇城司的小军官分明已经把萧文明送上的黄金收下揣在兜里,已然拿人的钱财,又怎么能不替人办事呢?
因此萧文明说道:“这位大人忠于值守,日后必定加官进爵,不过我等并非是可疑的队伍,之前在关外就同戎羌交手过多次了,这回的确是特意来助战的,还请行个方便,”
“吹什么牛!还跟戎羌多次作战,简直就是胡吹海螺!光是一句,你便可疑得很,还不速速闪开,否则便以奸细论处!”
萧文明现在心情正不好呢,听这个家伙大言不惭,顿时心中火起:“你说什么混账话?知道我是谁吗?老子便是钦封信义伯的萧文明!你皇城司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你皇城司的主事冯海峰来了,也得给我几分面子!他现在人在哪里?给我把他叫过来!”
如今这个特殊时期,朝廷从上至下对于京城洛阳周边的治安都十分重视,谁敢在皇城司面前,这样大大咧咧的,皇城司压根就不会和你多商量,直接一刀砍得了事,绝对不会有人来找你的麻烦。
“这是自然,不用温先生说。我与同曹大人和韩大人商量好了,这就要去黄河,借漕船之用,去洛阳城下勤王,到时必然有诛杀董鸿儒的机会!”
“好!”温伯明说道,“这便最好。黄河南边,还有我替萧兄置办下来的一处基地,萧兄从临海屯带来的军粮辎重,还有不少积累在那里,正好可以当做军饷一并带去。”
说走就走。
临海屯、南湖屯以及虞山屯三路人马,合起来有近两千人,浩浩荡荡兼程而行,花了三天时间,便来到了黄河岸边。
黄河岸边萧文明也早就准备下了船舶,原本就是准备着随时接应用的,现在正好发挥了用处。
负责在此驾船的,也是萧文明的熟人——就是洋湖里东山村的渔民,领头的是一个叫何荣的。洋湖岸边的南湖屯千户曹瑞也认得他。
萧文明曾经在倭寇的屠刀之下,将整个东山村解救出来,因此何荣的人对于萧文明心悦诚服,萧文明叫他们怎么干,他们便会卖力去干。
当即驾起六艘大船,先到黄河南岸走了一趟,带上温伯明存放在秘密地点的金银物资,这才搭乘上将近两千官军,溯黄河北上,往西边的洛阳而去了。
这几艘漕船,可并不是什么小舢板,而是萧文明专门建造的。
萧文明现在的临海屯那里,也是有造船厂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计成本地建造这种结实耐用、载重量大的大船不成问题。
只可惜这里是黄河,并不是大海,萧文明仿造西洋船打造的三艘大海船,并没有办法开过来,否则光靠那些海船上装备的几十门火炮,就能把敌军轰的生活不能自理!
不过好像在漕船上,萧文明也配置了五门火炮,是他辛辛苦苦从南边人推马拉运送过来的,等到有用的时候自然会点火放炮,就不知被炮轰击的倒霉蛋是谁了……
思路客
线下正是深秋时节,菜花汛刚过,黄河水流湍急,想要在这样的河里溺水行舟并不容易。
不过何常等洋湖里的渔民,不但水性极好,而且驾船的本事也极强,特别善于利用河水在岸边的激荡,在湍急的黄河里左右腾挪,就仿佛一条极为灵活的梭子鱼。
而每逢激流浅滩,则由何常亲自撑了一艘小船,拄着一只竹篙,事先在河上探寻一番,一两个来回便将河底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大船便在他的指挥之下,顺利通过。
原本萧文明的临海港,在下水三艘大海船的时候,就请了何常等人一同上船,一边是让他们看一看自己船队雄壮的样子,另一边则是让何常也多少了解一下海上航行的技能。
现在替萧文明驾驶这些大海船的,都是萧文明重金聘请来的外国水手,这些人看在钱的面子上,还能替萧文明忠诚办事,可毕竟不是自家人,真到了要玩命的时候,他们未必肯下得了狠心。
只有何常这种同萧文明有着过命交情的,临到关键时刻,才肯拼着命帮萧文明做事。
就这样逆水行舟,走了有两天的功夫,向北一转弯,便进入了通济渠。
通济渠是一条人工运河,专门开凿用来沟通黄河和京城洛阳的。
按照正常的设想,经由黄河送过来的由各地上交的钱粮赋税,是可以由通济渠直通京城洛阳的。
然而开凿运河固然是一项大的工程,维护运河,更是一场千秋功业。
最近几年、十几年,大齐朝财政困难、、财源枯竭,很多地方税收收不上来,连年亏空。
朝廷又要将大量的金银花费在养兵、练兵上面,就只能开源节流了。
开源,满朝文武或许没有这样的本事;却把节流的眼光望向了这一条通济渠。
十余年不曾疏通,这一条京城洛阳命脉一般的运河,已有好几处河道变得极其狭窄,河底淤积了大量的淤泥,大漕船从黄河已经无法经由通济渠进入洛阳了,要么由大船换成小船,要么干脆步行运输。
有点心肌梗塞、冠心病的意思了。
萧文明之前来洛阳,通济渠也只能走一小段,便需要下船步行。
因为这里离开洛阳已经不远了,走路也费不了几天的时间,问题不算大。
然而眼下这种情况却又不能让他这样做,因为通济渠已属关内区域,肉眼可见的往来的戎羌越来越多,临海屯、南湖屯和上虞屯这三支这样大的队伍,如此招摇地在关内行动,很难不引来戎羌的攻击。
到时免不了连场血战——打一场两场的问题不大,多打就不行了——能不能安然来到洛阳城下都成了大问题……
因此不管通济渠的水路是如何的难走,再难走,咬着牙、硬着头皮要把它走通了!
不过好在船上有的是精壮威猛的汉子,遇有河道拥塞、船舶托底的情况,便发动起船上的弟兄们,临时下河挖掘泥沙,又或者干脆上岸当纤夫,总算是磕磕绊绊,还算勉强地把船开到了洛阳城边。
在这里活动的戎羌人就渐渐稀少——或者说是几乎没有了。
最基本的军事体系,大齐朝还是有的,北方蛮族都已经大举南下,侵入到最核心区域了,若是这样朝廷还不闻不问,没有任何应对的策略的话,那这个朝廷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只见往来奔驰、四处行动的军队,由戎羌人换成了中原军队,其中大部分都是御林军的服色,但萧文明也分明看见有小股人马穿的都是青岭防线戴鸾翔手下军队的军装。
看样子,为了应对洛阳城下的这一场危机,朝廷已经在开始抽调青岭防线的守军了,相对应的,其实也是准备放弃或者说是暂时放弃北方的防御了……
战事的确吃劲,萧文明的人不敢延误,知会兄弟们一下船、列好了队伍、搬运好了物资,便赶紧向洛阳城下行动。
然而走了没几步,却被一票人马当面拦住了。
萧文明一看他们的衣装打扮,便认出了他们的身份——乃是皇城司衙门的人。
皇城司名义上也是御林军的一支,专门负责京城洛阳以及皇宫治安保卫的,然而实际上却担负了,特务侦查的任务,并且由皇帝亲自控制,权柄不小——俨然真实历史上,大明朝的锦衣卫。
对于这号特务机构,萧文明向来嗤之以鼻,更不会害怕,甚至之前就同他们当街发生过冲突。
然而眼下大敌当前,再同皇城司的人掰扯显然是不明智的,是一种内耗。
于是乎,萧文明也尽量摆出好的态度,甚至拿出了一锭二两重的黄金,亲自塞到领头的皇城司小军官的手里,含笑着对他说道:“这位大人,我等也是看国家有难,因此特意进京勤王来的,一副拳拳报国之心,还请大人能够成全,”
谁知这个皇城司的丝毫不给萧文明面子:“进京勤王?说的好听!可有皇上的旨意?没有吧,就是近来你们这群浑水摸鱼的太多,保不齐干的是什么偷鸡摸狗的勾当?因此卫老相国特地下了钧旨,要没有旨意私自前来京城的兵马立即返回原籍,不可有半日耽搁!”
一听这话萧文明就弄明白了。
必然是潼关被人从关内打开大门的消息,已经被朝廷知道了,为了防止意外、防止洛阳的城墙再次被打开,因此便以相国卫玉章的名义,下达了严令——止一切身份可疑之靠近洛阳城。
这样的做法对于那些千里迢迢赶来帮忙的人,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又或者是当头一盆冷水,但的确也是一个十分稳妥的做法。
不过萧文明可不是什么可疑的人物。
更关键的是,这皇城司的小军官分明已经把萧文明送上的黄金收下揣在兜里,已然拿人的钱财,又怎么能不替人办事呢?
因此萧文明说道:“这位大人忠于值守,日后必定加官进爵,不过我等并非是可疑的队伍,之前在关外就同戎羌交手过多次了,这回的确是特意来助战的,还请行个方便,”
“吹什么牛!还跟戎羌多次作战,简直就是胡吹海螺!光是一句,你便可疑得很,还不速速闪开,否则便以奸细论处!”
萧文明现在心情正不好呢,听这个家伙大言不惭,顿时心中火起:“你说什么混账话?知道我是谁吗?老子便是钦封信义伯的萧文明!你皇城司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你皇城司的主事冯海峰来了,也得给我几分面子!他现在人在哪里?给我把他叫过来!”
如今这个特殊时期,朝廷从上至下对于京城洛阳周边的治安都十分重视,谁敢在皇城司面前,这样大大咧咧的,皇城司压根就不会和你多商量,直接一刀砍得了事,绝对不会有人来找你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