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武的家在镇子的最里面,紧挨着西凉山。
房子不大,上下两层,外加一个院子,足够这一家祖孙三代人居住,房子以青砖垒砌,以木头为脊梁,上面铺盖青石瓦,整体看起来,有点像中原的小别楼。
其实,宋志武的房子原先不是这样的,就是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子而已,只是,当西凉山建造碑林的事情,正式确定下来之后,西凉镇的所有房屋建造的格局,都得到了统一规划,全都是这种二层小楼外加一个院子的设计。
这些房屋都是官方出资,徭役做工负责修建起来的,而居住在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军中老卒,在距离镇子不远处,又开垦出了不少良田,提供给他们耕种,可以让他们在此自给自足。
西凉镇虽然是才建造起来的镇子,可生活所需的设施,这里基本都有,吃穿住行,小镇上基本都能解决,另外,这里还建造一个半官方的学塾,名曰西凉学塾,任教的先生,是一位从纵横书院出来的先生,带着他的两个弟子前来任教。
学塾还在建设,预计明年春天就可以开学了,而宋志武的小孙子,也将进入里面求学。
当许一凡一行人来到宋志武家的时候,赵娣发现,院子很简朴,可异常的干净,有三个妇女正坐在院子里浆洗衣服,衣服很多,堆积如山,基本上都是男士的粗布麻衣,显然,这不是这家人的衣服。
在院子靠墙的位置,悬挂着树根大拇指粗细的绳索,上面已经挂上去不少洗好的衣服。
三名妇人的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三十来岁,最小的也才二十多岁,穿着很简朴,只是寻常衣裳,虽然衣服很旧,可收拾的很干净利索,妇人们的长相一般,脸上都带着西北地区独有的高原红,也许是长时间浆洗衣服的缘故,三名妇人的脸色都很潮红,晶莹易透的汗珠,顺着微黑的脸颊缓缓滑落。
在距离院子不远处,是厨房,此时厨房热气腾腾,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正挽着袖子忙碌着,在其身前和背后,各挂着两个孩子,而刚才跑回来的小男孩,正蹲在土灶前添加柴火。
老妇人是宋志武的妻子,其怀里抱着的是邻居家的孩子,而院中的三位妇人,年龄最大的是宋志武的儿媳妇,最小的那个,是隔壁的那家人的儿媳妇。
看到许一凡他们来了之后,正在浆洗衣服的妇人,抬起头朝这边看来,笑着说道:“许公子今天怎么来了?”
“正好从这边路边,就过来看看宋叔,嫂子们好。”
“自己找地方坐,饭得晚点再吃。”年龄最大的那个妇人说道。
许一凡点点头,笑着答应了,而宋志武则径直走向堂屋,姜三甲把马车停在门口之后,也跟着走了进来,去了堂屋陪着宋志武聊天,而许一凡则带着赵娣,在院子里转悠起来。
二人一边走,一边闲聊着。
“这些衣服......”
“都是来西凉山做工的人衣服,西凉镇虽说居住的都是老卒,但大多数都是这些孤儿寡母,她们来到这边,主要负责洗衣做饭,每家每户都是这样。”
赵娣点点头,然后又问道:“方才一路走过来,好像都没看到青壮男子啊,他们去哪了?”
“一部分还在山上做活儿,一部分在军武当中。”
“大雪天气,他们还做工啊?”赵娣诧异道。
“呵呵!”
许一凡呵呵一笑道:“西凉山很大,虽然现在碑林已经竖起,可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还有大量的材料需要运输上下,这些都需要人手。”
“没必要这么着急吧?”赵娣转过头,看向许一凡。
许一凡转过头,看向不远处的西凉山,喃喃道:“冬天总是最难熬的,每年冬天,都会死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想要在活着的时候,看到那数十万碑林竖起来,所以大家都在抓紧赶工。”
说到这儿,许一凡回过头,看了一眼堂屋,眼神迷离道:“镇子里大部分老卒,都去西凉山帮忙监工了,老宋头儿是腿脚不方便,不然他也会去的,可即便这样,他每天也会早晚各去一趟西凉山。”
说着话的时候,就看到宋志武已经穿戴整齐,拎着一根拐杖,走了出来,姜三甲跟在身后,手里拎着一个白色的灯笼。
许一凡见状,就走了过去,他并没有搀扶宋志武,而是从姜三甲手里接过灯笼,看向宋志武说道:“上山?”
“嗯,一起。”
“好!”
说完,这一老一少就并肩走出了院子,而赵娣犹豫一下,也跟了上去。
宋志武的家就在西凉山的山脚下,出门走两步,就是登山之路,道路是有青石条铺就而成的,外面白雪皑皑,可这条宽敞的青石路却异常干,在路口放置了两个大石狮子,在狮子的背上,各有一位身披铠甲,拔刀出鞘的武将,虽然是石质的,可也给人一种萧杀之气。
此时,已经是暮色时分,一行三人就这么默默的走在登山路上。
西凉山很高,不过,道路却异常的平缓,而原先山上的植被,大部分都已经被砍伐一空,显得光秃秃的,三人只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就遇到了一大群从山上下来的工匠们,这些人在看到宋志武之后,都主动停下来跟宋志武寒暄几句,而宋志武也笑着答应着。
这些人说的最多,还是这鬼天气太冷,说话的内容也荤素不忌,其主要还是提醒宋志武,上山的时候注意安全,至于说陌生的许一凡和赵娣,这些人只是好奇的看了几眼,就不在关注。
西凉山每天都会来很多人了,陌生人很常见,起初还有些不习惯,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见怪不怪了。
在跟这些做完活儿的工匠分开之后,一行人继续登山,又走了一炷香的时间,竖起的碑林就逐渐显现在眼前,这些石碑只是简单的竖立在此,石碑上还没有任何字迹。
随着三人的逐渐登高,石碑越来越多,而有些石碑上,已经有文字镌刻上去了。
“孟亨,西洲蒲叶镇人氏,生于符启十八年八月初七,卒于元符十六年六月三号,战死于康城守卫战,先锋营弓箭手,杀敌十八人。”
“李二狗,沙洲青叶镇人氏,生于符启二十年一月十三,卒于元符十六年三月七号,战死于碎叶镇,斥候军士卒,杀敌三十七人。”
“陈平,凉州凉城人氏,生于符启二十二年二月初二,卒于元符十六年七月八号,战死于康城守卫战,盾牌兵伍长,杀敌四十二人。”
“赵六斤,庭洲落叶村人氏,生于元符初年一月初一,卒于元符十六年一月初一,战死于白莲佛国皇城之下,先锋骑兵百夫长,杀敌一百七十三人。”
“周八两,海洲东海城人氏,生于符启十五年八月初八,卒于元符十五年八月十五,战死于康城之外,镇海营千夫长,杀敌三百零八人。”
“.......”
伴随着脚步的挪动,视线的转移,一块块石碑之上,镌刻了一个个名字,记录了他们出生地,也记录了他们战死的之地,还有他们生前的职务和部队的番号,以及他们杀死的敌人数量,在这些名字当中,杀敌人数最少也有三个以上,而他们的年龄,最大的也没有超过三十五岁,最小的,也只有十五岁而已。
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西北三洲,还有一部分来自关内各州,生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生后他们全都埋葬于此。
随着许一凡他们逐渐往上,这样的石碑越来越多,而石碑上镌刻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只有一个小名和他们战死的地方所在,连他们的籍贯和出生年月日都没有,这种情况很正常,尤其是在这个人口没有普查的情况下,能记住一个名字,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这一路上,许一凡始终一言不发,紧抿着嘴唇,紧紧地跟随在宋志武的身后,目光从每一块石碑上扫过。
初歇的大雪,不知何时,又变大起来,雪花落在这些石碑之上,堆积起来,形成一个个小雪堆,远远看去,就像一顶顶桂冠一般。
在他们即将登顶的时候,在漆黑的夜幕当中,在那石碑林当中,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灯火,宛如鬼火一般,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不是鬼火,而是几个上了年岁的人,在他们的时候,站着一个弟子模样的人,手提着灯笼为其照明,他们正提着毛笔在石碑上写字,其一笔一划都写的无比用心,用力,其字迹遒劲有力,显然,这些人是一代书法大家。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些石碑上的字迹,都是这些人书法大家先用笔写,然后工匠按照这些字迹一点一点凿刻完成,看到这些人的时候,许一凡并没有去打扰他们,只是把手里的灯笼交给赵娣,从一位明显体力不支的大师手里接过毛笔,又接过一张名单账册,看了一眼之后,就开始提笔书写。
许一凡的字很漂亮,这得益于他在安民镇生活的那几年,跟着孙瞎子四处骗吃骗喝,苦练得来的,以前,许一凡写字只是漂亮,让人看到之后,眼前一亮,可是,现如今,可能是因为习剑的缘故,许一凡的字写得无比的锋芒毕露,每一笔都想是用剑刻上去的一般。
许一凡写字很快,可每一个字都写的极其认真,都极其的用心,当墨池干涸,名单已经写完之后,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许一凡足足写了五百余人的名字。
在此期间,宋志武就站在赵娣身边,默默地看着,满脸的欣慰。
写完之后,许一凡把手里的东西交给那些负责照明的人,站起身,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然后转过身,看向宋志武,轻声道:“去山顶看看吧。”
“好。”
宋志武点点头,拄着拐杖,缓缓登山,而许一凡和赵娣一左一右跟在其身后。
那些书法大家在看到三人远去的背影之后,其中一人走到许一凡最后写的那块石碑之前,盯着上面的文字看了很久,又转过头,看向已经消失在风雪当中的三人,喃喃道:“此子心中有剑气。”
另一人则说道:“此人心中有浩然之气。”
又有一人说道:“此子心中有佛气。”
“此子是谁?”最后一人问道。
几个人面面相觑,都一脸茫然,最先开口的那人说道:“此子跟着宋老头儿来的,想必是宋老头儿家中的晚辈吧。”
“难道是宋玉?”
有人摇头道:“不是宋玉,我之前见过宋玉。”
“那他是谁?”
“能够在这西凉山碑林行动自如,却无人阻拦之人,想必身份不简单。”有人总结道。
就在几个人说着话的时候,突然看到,在方才的道路之上,不知道何时,多了数十精骑,虽然这些书法大家不曾披甲上阵,可在看到这些精骑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这绝对是炎军当中的精锐,不,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男人,这个男人他们都认识,正是西凉山附近驻军的校尉敖戟。
敖戟在看到这几位书法大家之后,停下脚步,抱拳一礼,说道:“风雪渐大,几位先生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以往,武将看到这些文人,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别说抱拳行礼了,就是看一眼都觉得多余,可是,现如今,他们这些武将看到这些文人,多多少少还是比较恭敬的,至少,在这西凉山上是如此。
几位书法大家也连忙还礼,其中一人问道:“敢问敖校尉,方才那人是......”
敖戟闻言,犹豫一下,转过头,看了一眼山顶的方向,喃喃道:“他是那个人。”
“哦,原来如此,也该如此。”
众人闻言,瞬间明悟,不在多问什么,而敖戟也没有再说什么,挥了挥手,带着数十人,继续登顶,显然,他们是来负责护卫许一凡一行三人的。
-
风雪渐大,道路也变得愈发难行起来,宋志武真的老了,加上身体有残疾,走起来更加的吃力起来。
起初,许一凡还不想搀扶宋志武,作为一个军中老卒,即便离开了战场,离开了军伍,也无需他人搀扶,不能让人感到自己已经老了,这是一个老人的倔强,也是一个军人的自尊。
可到了最后,许一凡在看到宋志武真的撑不住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上前搀扶,宋志武先是愣了一下,脸色微微一变,身体骤然紧绷,不过,他很快又放松下来,转过头,看着许一凡说道:“唉,岁月不饶人,走几步路都不行了,想当年,这样的路,一口气可以跑个来回,大气都不带喘的,现如今不行了,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普天之下,何人不老呢,人老心不老就很好嘛。”许一凡笑着说道。
宋志武闻言,点点头,又摇摇头,看着即将到底的山顶,轻声道:“你们读书人有句话说的很好。”
“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实,我早就该死了,可我就是赖着不死,不是怕死,而是觉得还有些事儿没有做完,还有些东西没有看到,好像再看看。”
许一凡默然不语。
在许一凡的搀扶下,三个人终于登顶了。
此时,西凉山的山顶早已经沦为一座雪山,而在山顶之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笔直一线,直插云霄,这块石碑宛如一把刀,而事实上,这块石碑就是一把刀的形状,一把炎刀,其刀锋面朝西域。
走到山巅之后,宋志武挣脱许一凡的搀扶,颤颤巍巍的走到石碑之前,蹲下身,伸出手扫了扫石碑前的积雪,然后抬起头,伸出手去抚摸着石碑之上的一个个名字,其中抚摸最多的,是一个叫宋知命的名字。
宋知命是宋志武的大儿子,在他四个儿子当中,宋知命是天赋最好的一个,也是最短命的一个,第一次走上战场,就死在了西域人手里,可他并没有给炎军丢脸,也没有给宋志武丢脸,作为一名斥候,临死前,还杀死了一倍于自己的斥候,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知命啊,爹来看你了,下雪了,不知道你在那边冷不冷啊,你会不会怪爹啊?”
“唉,你应该怪爹,是爹对不起你啊,也对不起你那几个弟弟,若不是爹非逼着你们入伍,你们也不会早早的就走了......”
宋志武蹲在石碑前,自顾自的在哪碎碎念,其声音很小,被寒风一吹就消散开来,然后被风雪裹挟着,逐渐飘向远方,许一凡并没有上前,只是站在了上风口的位置,用身躯为这个既是镇西军老卒,又是一位父亲的老人,遮蔽风寒,而这位老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稍微吐露一点儿心声,展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愧疚之情。
房子不大,上下两层,外加一个院子,足够这一家祖孙三代人居住,房子以青砖垒砌,以木头为脊梁,上面铺盖青石瓦,整体看起来,有点像中原的小别楼。
其实,宋志武的房子原先不是这样的,就是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草棚子而已,只是,当西凉山建造碑林的事情,正式确定下来之后,西凉镇的所有房屋建造的格局,都得到了统一规划,全都是这种二层小楼外加一个院子的设计。
这些房屋都是官方出资,徭役做工负责修建起来的,而居住在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军中老卒,在距离镇子不远处,又开垦出了不少良田,提供给他们耕种,可以让他们在此自给自足。
西凉镇虽然是才建造起来的镇子,可生活所需的设施,这里基本都有,吃穿住行,小镇上基本都能解决,另外,这里还建造一个半官方的学塾,名曰西凉学塾,任教的先生,是一位从纵横书院出来的先生,带着他的两个弟子前来任教。
学塾还在建设,预计明年春天就可以开学了,而宋志武的小孙子,也将进入里面求学。
当许一凡一行人来到宋志武家的时候,赵娣发现,院子很简朴,可异常的干净,有三个妇女正坐在院子里浆洗衣服,衣服很多,堆积如山,基本上都是男士的粗布麻衣,显然,这不是这家人的衣服。
在院子靠墙的位置,悬挂着树根大拇指粗细的绳索,上面已经挂上去不少洗好的衣服。
三名妇人的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三十来岁,最小的也才二十多岁,穿着很简朴,只是寻常衣裳,虽然衣服很旧,可收拾的很干净利索,妇人们的长相一般,脸上都带着西北地区独有的高原红,也许是长时间浆洗衣服的缘故,三名妇人的脸色都很潮红,晶莹易透的汗珠,顺着微黑的脸颊缓缓滑落。
在距离院子不远处,是厨房,此时厨房热气腾腾,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正挽着袖子忙碌着,在其身前和背后,各挂着两个孩子,而刚才跑回来的小男孩,正蹲在土灶前添加柴火。
老妇人是宋志武的妻子,其怀里抱着的是邻居家的孩子,而院中的三位妇人,年龄最大的是宋志武的儿媳妇,最小的那个,是隔壁的那家人的儿媳妇。
看到许一凡他们来了之后,正在浆洗衣服的妇人,抬起头朝这边看来,笑着说道:“许公子今天怎么来了?”
“正好从这边路边,就过来看看宋叔,嫂子们好。”
“自己找地方坐,饭得晚点再吃。”年龄最大的那个妇人说道。
许一凡点点头,笑着答应了,而宋志武则径直走向堂屋,姜三甲把马车停在门口之后,也跟着走了进来,去了堂屋陪着宋志武聊天,而许一凡则带着赵娣,在院子里转悠起来。
二人一边走,一边闲聊着。
“这些衣服......”
“都是来西凉山做工的人衣服,西凉镇虽说居住的都是老卒,但大多数都是这些孤儿寡母,她们来到这边,主要负责洗衣做饭,每家每户都是这样。”
赵娣点点头,然后又问道:“方才一路走过来,好像都没看到青壮男子啊,他们去哪了?”
“一部分还在山上做活儿,一部分在军武当中。”
“大雪天气,他们还做工啊?”赵娣诧异道。
“呵呵!”
许一凡呵呵一笑道:“西凉山很大,虽然现在碑林已经竖起,可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还有大量的材料需要运输上下,这些都需要人手。”
“没必要这么着急吧?”赵娣转过头,看向许一凡。
许一凡转过头,看向不远处的西凉山,喃喃道:“冬天总是最难熬的,每年冬天,都会死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想要在活着的时候,看到那数十万碑林竖起来,所以大家都在抓紧赶工。”
说到这儿,许一凡回过头,看了一眼堂屋,眼神迷离道:“镇子里大部分老卒,都去西凉山帮忙监工了,老宋头儿是腿脚不方便,不然他也会去的,可即便这样,他每天也会早晚各去一趟西凉山。”
说着话的时候,就看到宋志武已经穿戴整齐,拎着一根拐杖,走了出来,姜三甲跟在身后,手里拎着一个白色的灯笼。
许一凡见状,就走了过去,他并没有搀扶宋志武,而是从姜三甲手里接过灯笼,看向宋志武说道:“上山?”
“嗯,一起。”
“好!”
说完,这一老一少就并肩走出了院子,而赵娣犹豫一下,也跟了上去。
宋志武的家就在西凉山的山脚下,出门走两步,就是登山之路,道路是有青石条铺就而成的,外面白雪皑皑,可这条宽敞的青石路却异常干,在路口放置了两个大石狮子,在狮子的背上,各有一位身披铠甲,拔刀出鞘的武将,虽然是石质的,可也给人一种萧杀之气。
此时,已经是暮色时分,一行三人就这么默默的走在登山路上。
西凉山很高,不过,道路却异常的平缓,而原先山上的植被,大部分都已经被砍伐一空,显得光秃秃的,三人只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就遇到了一大群从山上下来的工匠们,这些人在看到宋志武之后,都主动停下来跟宋志武寒暄几句,而宋志武也笑着答应着。
这些人说的最多,还是这鬼天气太冷,说话的内容也荤素不忌,其主要还是提醒宋志武,上山的时候注意安全,至于说陌生的许一凡和赵娣,这些人只是好奇的看了几眼,就不在关注。
西凉山每天都会来很多人了,陌生人很常见,起初还有些不习惯,可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见怪不怪了。
在跟这些做完活儿的工匠分开之后,一行人继续登山,又走了一炷香的时间,竖起的碑林就逐渐显现在眼前,这些石碑只是简单的竖立在此,石碑上还没有任何字迹。
随着三人的逐渐登高,石碑越来越多,而有些石碑上,已经有文字镌刻上去了。
“孟亨,西洲蒲叶镇人氏,生于符启十八年八月初七,卒于元符十六年六月三号,战死于康城守卫战,先锋营弓箭手,杀敌十八人。”
“李二狗,沙洲青叶镇人氏,生于符启二十年一月十三,卒于元符十六年三月七号,战死于碎叶镇,斥候军士卒,杀敌三十七人。”
“陈平,凉州凉城人氏,生于符启二十二年二月初二,卒于元符十六年七月八号,战死于康城守卫战,盾牌兵伍长,杀敌四十二人。”
“赵六斤,庭洲落叶村人氏,生于元符初年一月初一,卒于元符十六年一月初一,战死于白莲佛国皇城之下,先锋骑兵百夫长,杀敌一百七十三人。”
“周八两,海洲东海城人氏,生于符启十五年八月初八,卒于元符十五年八月十五,战死于康城之外,镇海营千夫长,杀敌三百零八人。”
“.......”
伴随着脚步的挪动,视线的转移,一块块石碑之上,镌刻了一个个名字,记录了他们出生地,也记录了他们战死的之地,还有他们生前的职务和部队的番号,以及他们杀死的敌人数量,在这些名字当中,杀敌人数最少也有三个以上,而他们的年龄,最大的也没有超过三十五岁,最小的,也只有十五岁而已。
这些人,大部分来自西北三洲,还有一部分来自关内各州,生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生后他们全都埋葬于此。
随着许一凡他们逐渐往上,这样的石碑越来越多,而石碑上镌刻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只有一个小名和他们战死的地方所在,连他们的籍贯和出生年月日都没有,这种情况很正常,尤其是在这个人口没有普查的情况下,能记住一个名字,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这一路上,许一凡始终一言不发,紧抿着嘴唇,紧紧地跟随在宋志武的身后,目光从每一块石碑上扫过。
初歇的大雪,不知何时,又变大起来,雪花落在这些石碑之上,堆积起来,形成一个个小雪堆,远远看去,就像一顶顶桂冠一般。
在他们即将登顶的时候,在漆黑的夜幕当中,在那石碑林当中,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灯火,宛如鬼火一般,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不是鬼火,而是几个上了年岁的人,在他们的时候,站着一个弟子模样的人,手提着灯笼为其照明,他们正提着毛笔在石碑上写字,其一笔一划都写的无比用心,用力,其字迹遒劲有力,显然,这些人是一代书法大家。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些石碑上的字迹,都是这些人书法大家先用笔写,然后工匠按照这些字迹一点一点凿刻完成,看到这些人的时候,许一凡并没有去打扰他们,只是把手里的灯笼交给赵娣,从一位明显体力不支的大师手里接过毛笔,又接过一张名单账册,看了一眼之后,就开始提笔书写。
许一凡的字很漂亮,这得益于他在安民镇生活的那几年,跟着孙瞎子四处骗吃骗喝,苦练得来的,以前,许一凡写字只是漂亮,让人看到之后,眼前一亮,可是,现如今,可能是因为习剑的缘故,许一凡的字写得无比的锋芒毕露,每一笔都想是用剑刻上去的一般。
许一凡写字很快,可每一个字都写的极其认真,都极其的用心,当墨池干涸,名单已经写完之后,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许一凡足足写了五百余人的名字。
在此期间,宋志武就站在赵娣身边,默默地看着,满脸的欣慰。
写完之后,许一凡把手里的东西交给那些负责照明的人,站起身,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然后转过身,看向宋志武,轻声道:“去山顶看看吧。”
“好。”
宋志武点点头,拄着拐杖,缓缓登山,而许一凡和赵娣一左一右跟在其身后。
那些书法大家在看到三人远去的背影之后,其中一人走到许一凡最后写的那块石碑之前,盯着上面的文字看了很久,又转过头,看向已经消失在风雪当中的三人,喃喃道:“此子心中有剑气。”
另一人则说道:“此人心中有浩然之气。”
又有一人说道:“此子心中有佛气。”
“此子是谁?”最后一人问道。
几个人面面相觑,都一脸茫然,最先开口的那人说道:“此子跟着宋老头儿来的,想必是宋老头儿家中的晚辈吧。”
“难道是宋玉?”
有人摇头道:“不是宋玉,我之前见过宋玉。”
“那他是谁?”
“能够在这西凉山碑林行动自如,却无人阻拦之人,想必身份不简单。”有人总结道。
就在几个人说着话的时候,突然看到,在方才的道路之上,不知道何时,多了数十精骑,虽然这些书法大家不曾披甲上阵,可在看到这些精骑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这绝对是炎军当中的精锐,不,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男人,这个男人他们都认识,正是西凉山附近驻军的校尉敖戟。
敖戟在看到这几位书法大家之后,停下脚步,抱拳一礼,说道:“风雪渐大,几位先生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以往,武将看到这些文人,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别说抱拳行礼了,就是看一眼都觉得多余,可是,现如今,他们这些武将看到这些文人,多多少少还是比较恭敬的,至少,在这西凉山上是如此。
几位书法大家也连忙还礼,其中一人问道:“敢问敖校尉,方才那人是......”
敖戟闻言,犹豫一下,转过头,看了一眼山顶的方向,喃喃道:“他是那个人。”
“哦,原来如此,也该如此。”
众人闻言,瞬间明悟,不在多问什么,而敖戟也没有再说什么,挥了挥手,带着数十人,继续登顶,显然,他们是来负责护卫许一凡一行三人的。
-
风雪渐大,道路也变得愈发难行起来,宋志武真的老了,加上身体有残疾,走起来更加的吃力起来。
起初,许一凡还不想搀扶宋志武,作为一个军中老卒,即便离开了战场,离开了军伍,也无需他人搀扶,不能让人感到自己已经老了,这是一个老人的倔强,也是一个军人的自尊。
可到了最后,许一凡在看到宋志武真的撑不住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上前搀扶,宋志武先是愣了一下,脸色微微一变,身体骤然紧绷,不过,他很快又放松下来,转过头,看着许一凡说道:“唉,岁月不饶人,走几步路都不行了,想当年,这样的路,一口气可以跑个来回,大气都不带喘的,现如今不行了,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普天之下,何人不老呢,人老心不老就很好嘛。”许一凡笑着说道。
宋志武闻言,点点头,又摇摇头,看着即将到底的山顶,轻声道:“你们读书人有句话说的很好。”
“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实,我早就该死了,可我就是赖着不死,不是怕死,而是觉得还有些事儿没有做完,还有些东西没有看到,好像再看看。”
许一凡默然不语。
在许一凡的搀扶下,三个人终于登顶了。
此时,西凉山的山顶早已经沦为一座雪山,而在山顶之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笔直一线,直插云霄,这块石碑宛如一把刀,而事实上,这块石碑就是一把刀的形状,一把炎刀,其刀锋面朝西域。
走到山巅之后,宋志武挣脱许一凡的搀扶,颤颤巍巍的走到石碑之前,蹲下身,伸出手扫了扫石碑前的积雪,然后抬起头,伸出手去抚摸着石碑之上的一个个名字,其中抚摸最多的,是一个叫宋知命的名字。
宋知命是宋志武的大儿子,在他四个儿子当中,宋知命是天赋最好的一个,也是最短命的一个,第一次走上战场,就死在了西域人手里,可他并没有给炎军丢脸,也没有给宋志武丢脸,作为一名斥候,临死前,还杀死了一倍于自己的斥候,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知命啊,爹来看你了,下雪了,不知道你在那边冷不冷啊,你会不会怪爹啊?”
“唉,你应该怪爹,是爹对不起你啊,也对不起你那几个弟弟,若不是爹非逼着你们入伍,你们也不会早早的就走了......”
宋志武蹲在石碑前,自顾自的在哪碎碎念,其声音很小,被寒风一吹就消散开来,然后被风雪裹挟着,逐渐飘向远方,许一凡并没有上前,只是站在了上风口的位置,用身躯为这个既是镇西军老卒,又是一位父亲的老人,遮蔽风寒,而这位老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稍微吐露一点儿心声,展现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愧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