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天气渐凉。赵琇送走了好友曹萝,心里还有几分惆怅。
这个时代比不得二十一世纪,想去哪儿,火车飞机几小时就到了。这年代隔了几百里,说不定就要好几年见不得面。下回再见曹萝,也不知是几时。她心里免不了要叹息几声,也有些佩服曹萝果断。从小儿就没离开过京城的闺阁千金,居然说去辽东就去辽东,一点儿都没犹豫。
不过赵琇也就是叹几口气而已,很快就不再惦记这件事了。方仁珠那边也有了消息传来,说是尚家替她与尚琼定下了婚期,就在明年她及笄之后。尚琼已经是二十出头的“大龄”青年,尚家断不可能再拖延他的婚事了。方家解决了长女的婚姻,如今方老爷仕途也渐渐顺遂,不象前几年那么憋闷了,嫁次女也嫁得开心。据说如今方太太正在家里为女儿备嫁呢。
世代书香的方家要嫁长房嫡女,嫁妆备起来,精心程度也是不输给赵琇的。方太太已经来建南侯府求了张氏,要从洋货铺子里买几样外头少见的稀罕货呢。
张氏爽快地答应了她,孙媳妇米颖芝却在暗地里庆幸。还好小姑子赵琇的嫁妆早就准备齐全了,不然这会子岂不是要跟方家争起来?威尔斯洋行虽时常有好货色,但真正的好东西,也就那几样。若给了方仁珠,叫赵琇怎么办?米颖芝初掌中馈,料理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小姑子的婚事,可不敢有些许疏漏。
赵琇却不知道自家嫂子在庆幸些什么。她的嫁妆,她都是亲自过了目的,挑选的也都是自己心水爱物,尤其是西洋货品,并不是什么值钱就挑什么,而是真正喜欢的、少见的才挑。有些时人根本不知道其价值的,她都要了来。反倒是那些镶了金珠宝石的自鸣钟、八音盒等贵重之物,她只要了两台意思意思。而且都是端庄大气简洁的款式,根本就没往上头镶太多的珍宝,连张氏见了都觉得太素些,她反而不以为意。方太太倒是喜欢这样的风格。赵琇没看中的一台自鸣钟,就叫她讨要了去。
赵琇亲自清点了自己的陪嫁,一样一样造册,一式三份地抄写好,一份留在赵家。一份预备送嫁妆时放在头一抬里带去广平王府,还有一份自个儿留着日常清点使用。但凡是陪嫁的小件物品,无论是衣裳首饰还是文玩摆设,她都是亲自带人装的箱,小心翼翼,免得有不懂事的小丫头弄脏弄坏了。
她本想叫米颖芝来做个见证,也是让娘家的当家主母知道她带走了什么,免得日后说不清楚。米颖芝却推说管家事忙,没有来——其实也有避嫌的意思。赵琇带了什么嫁妆走,那是张氏与赵玮的决定。米颖芝可不会小家子气地心疼。她嫁到建南侯府时,父母也给她陪送了不少东西,可以说是割走了家中一半的财产。如今不比往日,她还有同胞亲弟弟在呢,但父母总心疼她这个长女,宁愿舍去一半身家。米氏宗族但有话说,米省之都堵了回去。她的父母能这样心疼她,她又怎会不明白张氏与赵玮的心意?
赵琇给自己的嫁妆装好箱,上了锁,又给放嫁妆箱子的房间上了封条。转身走下台阶,米颖芝就派了丫头来找她了。张氏正跟孙媳妇商议喜宴时要请哪些客人呢,让她过去一道参详,也是实践的意思——等赵琇嫁进了广平王府。就得马上担起王府中馈了。
赵琇忙赶去张氏的院子,只见正屋里,罗汉床上、大圆桌上、茶几圈椅上,到处都是写满了字的名单,倒吓了她一跳:“这些是什么?”
米颖芝抬头见是她来了,连忙招手示意她过去:“快来瞧瞧。祖母与我正商量妹妹喜事那日,家里要请哪些客人来,想到一个人就记一个名字,没想到记着记着,倒记了这一屋子。”
赵琇就讷闷了:“咱们家有那么多亲友吗?我们只要想这边喜宴的宾客名单就行了吧?王府那头的不归咱们管。”
张氏没好气地嗔她道:“这说的自然是咱们家宴客要请的人,王府的宾客哪里就轮到我们家来请了?若是两家共有的亲友,也只会到咱们家随个喜,就得赶赴王府饮宴。我想的这些人,个个都与咱们家有交情,漏了谁都不好,只是全都请,也未免太多了些,因此才会烦恼。你嫂子与我想了半日,都不知该如何栽减。如今也只有明知书馆那边的几十名学子,因关系淡些,又是外男,没几个是见过你、与你说过话的,我便做主将人从名单上裁了去。到得那日,让你哥哥嫂子往书馆那边送几桌席面去也就是了。”
赵琇愣了愣:“连他们也要算上吗?”不过想想也对,赵玮婚礼的时候,他们可都上门来帮忙了,平日里跟赵玮也颇有交情。再说,这是一股极有发展潜力的助力,赵玮若能跟他们都相处得好了,将来也能得益。
她拿起祖母与嫂子写的一张张清单看,见她们拟的宾客,除了赵氏本家族人外,还有姻亲米家那边的人。张氏娘家一个侄孙近日也上京入国子监读书了,他是张大舅公之孙,娶的就是赵家宗房赵璟的嫡长女清姐儿,小夫妻俩自然也要算上。而赵璟之妻沈氏的娘家松江沈氏,又有人在京中为官,虽是拐着弯的亲戚,但总不能把人漏下了……
如此总总,光是数得上号的亲友就有数十个。若请了谁又不请谁,都不好交代。
亲戚以外,还有朋友。这方面的名单就更长了。曹家、方家、蒋家、李家、尚家……但凡是赵家祖孙平日里交好的人家,都要送请帖的。其中曹家女儿曹萝嫁进了曲水伯府谢家,因此谢家也要算上一份。赵玮的恩师李光地家,以及刘家、冯家等等女儿平日里与赵琇有所来往的,照例都要送一份请帖去。只是收帖子的人会不会上门来喝喜酒,那就是别人的事了。
前不久才重新依附过来的胡家以及其他郡公爷的旧部,关系虽然还是淡淡的但已恢复正常来往的汪家,曾经有过接触的范本章家,还有胡家的姻亲郑家……至于赵玮京卫指挥使司的同僚以及旧日在刑部时结识的人,循例也是不能怠慢的。若再说到他们在江南时曾经认识的官员等等。那就更多了。
再加上明知书馆那一众士子,为书馆出力的易学士曾学士……
赵琇前前后后数了两遍,也不由得咋舌:“原来咱们家已经交好了这么多人了吗?先前哥哥成亲的时候,好象也没那么多呀?”
米颖芝笑道:“侯爷说。有些人是后来才重新走动起来的,比如京卫指挥使司和郡公爷的旧部等等。其他人先前也曾经随过礼,只是未必上门喝过喜酒罢了。近日来京的人不少,倒有许多是咱们家认得的。”
赵琇恍然,是了。晋阳王坏了事,他的同党被抓,京中又有不少空缺。其中一些比较关键的位置,皇帝不打算让吏部随便找个人顶上,就从全国各地抽调信得过的官员接任。这些官员基本是在这两个月里陆陆续续到达京城的。因为建南侯府协助平乱的关系,如今极得皇帝信任,与他家有联系的官员,也就相应得得了不少好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是碰巧认识、从前极少来往的。不过如今也都渐渐重新走动起来了。
米颖芝那儿还有一份名单,上头写的是建南侯府名下产业里做事的管事、掌柜们。他们比起一般的伙计。多了份体面,但比起外头的客人,身份上又差着些。因此米颖芝打算另行选址设宴,让赵游去招呼。这也是同样不能轻忽的,有些人要直接跟着赵琇入王府呢。
赵琇看着名单,不由得笑了,她对张氏道:“祖母,想想咱们刚回奉贤的时候,哪里认得这许多亲友?冷冷清清的,也就是逢年过节。族人们还能在一处热闹热闹,偶尔二舅公也会带着小辈过来给您请安罢了。如今却是大变样了。回头想想,就象是在做梦似的。”
张氏笑道:“你先别顾着做梦,我这里还有人呢。平日里与我交好的那些个老姐妹。虽然不是人人都见过你,但也都是你长辈。她们念着这顿喜酒许久了,我总不能不给她们下帖子。”
赵琇这回是真有些晕了:“什么?祖母要连那些老太太、老诰命们也要请来吗?我以为你们只是业余媒人联盟而已,原来已经这样要好了?”
张氏瞪了她一眼,对米颖芝说:“上回玮哥儿与你成亲,没有请她们。她们就抱怨了我许久,这回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忘了的。帖子还是照发吧,来不来全看她们高兴。只是在喜宴之前,先问清楚了她们会不会来。若是不来,那就不必备她们的位子。”
米颖芝连忙应下了,重新清点了一次名册,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都快有两百个人了,光是女眷就有近百!”
赵琇总觉得有些不靠谱,她重新看了一次名单:“真要全请过来吗?我嫁人,有必要请那么多实际上不认识的拐弯亲戚吗?倒是明知书馆的人,我觉得不该不请的。另送了席面过去,好象跟管事掌柜们一个待遇,未免怠慢些。”
张氏道:“那就在铺子的后堂里给管事掌柜们设宴吧,明知书馆的学子,有了功名的,就正式下个帖子请来坐席,没有功名的另寻了好馆子招待。多点些好酒好菜,别怠慢了。他们也是有心,方才还让易二郎送了贺礼来呢。”
“贺礼?”赵琇好奇了,“他们会送什么贺礼给我?”
米颖芝连忙让人把东西拿了上来,却是一套书,装璜得整整齐齐的,里头是精心印制的书本。赵琇翻了一翻,惊讶极了,原来这套书收集的不是别人的作品,正是她翻译的所有西洋书籍全集,有经济学方面的,也有诗歌戏剧,还有些语言杂记之类的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书里的字句也有人全都重新校对过了,有些错漏的地方,也不知他们是寻了什么人来帮忙,重新补上,再找了印书坊印刷成书。翻着这些犹自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新书,还有书的封皮上写的“明知堂主人”的署名,赵琇忽然觉得自己的鼻子有些发酸。
原来……她一直匿名翻译抄写的书,明知书馆的学子们都看在眼里呢。他们从不声张,但这一套书也代表着他们对她的承认。
虽然不是她自己的作品,但赵琇心里的成就感依然满满的。也许在几百年之后,她的名字也会印在历史书上,这样记载着:赵琇(生卒年月),号明知堂主人,楚朝著名女翻译家、藏书家……
这么一想,赵琇心里就不由得美起来了。(未完待续。)
这个时代比不得二十一世纪,想去哪儿,火车飞机几小时就到了。这年代隔了几百里,说不定就要好几年见不得面。下回再见曹萝,也不知是几时。她心里免不了要叹息几声,也有些佩服曹萝果断。从小儿就没离开过京城的闺阁千金,居然说去辽东就去辽东,一点儿都没犹豫。
不过赵琇也就是叹几口气而已,很快就不再惦记这件事了。方仁珠那边也有了消息传来,说是尚家替她与尚琼定下了婚期,就在明年她及笄之后。尚琼已经是二十出头的“大龄”青年,尚家断不可能再拖延他的婚事了。方家解决了长女的婚姻,如今方老爷仕途也渐渐顺遂,不象前几年那么憋闷了,嫁次女也嫁得开心。据说如今方太太正在家里为女儿备嫁呢。
世代书香的方家要嫁长房嫡女,嫁妆备起来,精心程度也是不输给赵琇的。方太太已经来建南侯府求了张氏,要从洋货铺子里买几样外头少见的稀罕货呢。
张氏爽快地答应了她,孙媳妇米颖芝却在暗地里庆幸。还好小姑子赵琇的嫁妆早就准备齐全了,不然这会子岂不是要跟方家争起来?威尔斯洋行虽时常有好货色,但真正的好东西,也就那几样。若给了方仁珠,叫赵琇怎么办?米颖芝初掌中馈,料理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小姑子的婚事,可不敢有些许疏漏。
赵琇却不知道自家嫂子在庆幸些什么。她的嫁妆,她都是亲自过了目的,挑选的也都是自己心水爱物,尤其是西洋货品,并不是什么值钱就挑什么,而是真正喜欢的、少见的才挑。有些时人根本不知道其价值的,她都要了来。反倒是那些镶了金珠宝石的自鸣钟、八音盒等贵重之物,她只要了两台意思意思。而且都是端庄大气简洁的款式,根本就没往上头镶太多的珍宝,连张氏见了都觉得太素些,她反而不以为意。方太太倒是喜欢这样的风格。赵琇没看中的一台自鸣钟,就叫她讨要了去。
赵琇亲自清点了自己的陪嫁,一样一样造册,一式三份地抄写好,一份留在赵家。一份预备送嫁妆时放在头一抬里带去广平王府,还有一份自个儿留着日常清点使用。但凡是陪嫁的小件物品,无论是衣裳首饰还是文玩摆设,她都是亲自带人装的箱,小心翼翼,免得有不懂事的小丫头弄脏弄坏了。
她本想叫米颖芝来做个见证,也是让娘家的当家主母知道她带走了什么,免得日后说不清楚。米颖芝却推说管家事忙,没有来——其实也有避嫌的意思。赵琇带了什么嫁妆走,那是张氏与赵玮的决定。米颖芝可不会小家子气地心疼。她嫁到建南侯府时,父母也给她陪送了不少东西,可以说是割走了家中一半的财产。如今不比往日,她还有同胞亲弟弟在呢,但父母总心疼她这个长女,宁愿舍去一半身家。米氏宗族但有话说,米省之都堵了回去。她的父母能这样心疼她,她又怎会不明白张氏与赵玮的心意?
赵琇给自己的嫁妆装好箱,上了锁,又给放嫁妆箱子的房间上了封条。转身走下台阶,米颖芝就派了丫头来找她了。张氏正跟孙媳妇商议喜宴时要请哪些客人呢,让她过去一道参详,也是实践的意思——等赵琇嫁进了广平王府。就得马上担起王府中馈了。
赵琇忙赶去张氏的院子,只见正屋里,罗汉床上、大圆桌上、茶几圈椅上,到处都是写满了字的名单,倒吓了她一跳:“这些是什么?”
米颖芝抬头见是她来了,连忙招手示意她过去:“快来瞧瞧。祖母与我正商量妹妹喜事那日,家里要请哪些客人来,想到一个人就记一个名字,没想到记着记着,倒记了这一屋子。”
赵琇就讷闷了:“咱们家有那么多亲友吗?我们只要想这边喜宴的宾客名单就行了吧?王府那头的不归咱们管。”
张氏没好气地嗔她道:“这说的自然是咱们家宴客要请的人,王府的宾客哪里就轮到我们家来请了?若是两家共有的亲友,也只会到咱们家随个喜,就得赶赴王府饮宴。我想的这些人,个个都与咱们家有交情,漏了谁都不好,只是全都请,也未免太多了些,因此才会烦恼。你嫂子与我想了半日,都不知该如何栽减。如今也只有明知书馆那边的几十名学子,因关系淡些,又是外男,没几个是见过你、与你说过话的,我便做主将人从名单上裁了去。到得那日,让你哥哥嫂子往书馆那边送几桌席面去也就是了。”
赵琇愣了愣:“连他们也要算上吗?”不过想想也对,赵玮婚礼的时候,他们可都上门来帮忙了,平日里跟赵玮也颇有交情。再说,这是一股极有发展潜力的助力,赵玮若能跟他们都相处得好了,将来也能得益。
她拿起祖母与嫂子写的一张张清单看,见她们拟的宾客,除了赵氏本家族人外,还有姻亲米家那边的人。张氏娘家一个侄孙近日也上京入国子监读书了,他是张大舅公之孙,娶的就是赵家宗房赵璟的嫡长女清姐儿,小夫妻俩自然也要算上。而赵璟之妻沈氏的娘家松江沈氏,又有人在京中为官,虽是拐着弯的亲戚,但总不能把人漏下了……
如此总总,光是数得上号的亲友就有数十个。若请了谁又不请谁,都不好交代。
亲戚以外,还有朋友。这方面的名单就更长了。曹家、方家、蒋家、李家、尚家……但凡是赵家祖孙平日里交好的人家,都要送请帖的。其中曹家女儿曹萝嫁进了曲水伯府谢家,因此谢家也要算上一份。赵玮的恩师李光地家,以及刘家、冯家等等女儿平日里与赵琇有所来往的,照例都要送一份请帖去。只是收帖子的人会不会上门来喝喜酒,那就是别人的事了。
前不久才重新依附过来的胡家以及其他郡公爷的旧部,关系虽然还是淡淡的但已恢复正常来往的汪家,曾经有过接触的范本章家,还有胡家的姻亲郑家……至于赵玮京卫指挥使司的同僚以及旧日在刑部时结识的人,循例也是不能怠慢的。若再说到他们在江南时曾经认识的官员等等。那就更多了。
再加上明知书馆那一众士子,为书馆出力的易学士曾学士……
赵琇前前后后数了两遍,也不由得咋舌:“原来咱们家已经交好了这么多人了吗?先前哥哥成亲的时候,好象也没那么多呀?”
米颖芝笑道:“侯爷说。有些人是后来才重新走动起来的,比如京卫指挥使司和郡公爷的旧部等等。其他人先前也曾经随过礼,只是未必上门喝过喜酒罢了。近日来京的人不少,倒有许多是咱们家认得的。”
赵琇恍然,是了。晋阳王坏了事,他的同党被抓,京中又有不少空缺。其中一些比较关键的位置,皇帝不打算让吏部随便找个人顶上,就从全国各地抽调信得过的官员接任。这些官员基本是在这两个月里陆陆续续到达京城的。因为建南侯府协助平乱的关系,如今极得皇帝信任,与他家有联系的官员,也就相应得得了不少好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是碰巧认识、从前极少来往的。不过如今也都渐渐重新走动起来了。
米颖芝那儿还有一份名单,上头写的是建南侯府名下产业里做事的管事、掌柜们。他们比起一般的伙计。多了份体面,但比起外头的客人,身份上又差着些。因此米颖芝打算另行选址设宴,让赵游去招呼。这也是同样不能轻忽的,有些人要直接跟着赵琇入王府呢。
赵琇看着名单,不由得笑了,她对张氏道:“祖母,想想咱们刚回奉贤的时候,哪里认得这许多亲友?冷冷清清的,也就是逢年过节。族人们还能在一处热闹热闹,偶尔二舅公也会带着小辈过来给您请安罢了。如今却是大变样了。回头想想,就象是在做梦似的。”
张氏笑道:“你先别顾着做梦,我这里还有人呢。平日里与我交好的那些个老姐妹。虽然不是人人都见过你,但也都是你长辈。她们念着这顿喜酒许久了,我总不能不给她们下帖子。”
赵琇这回是真有些晕了:“什么?祖母要连那些老太太、老诰命们也要请来吗?我以为你们只是业余媒人联盟而已,原来已经这样要好了?”
张氏瞪了她一眼,对米颖芝说:“上回玮哥儿与你成亲,没有请她们。她们就抱怨了我许久,这回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忘了的。帖子还是照发吧,来不来全看她们高兴。只是在喜宴之前,先问清楚了她们会不会来。若是不来,那就不必备她们的位子。”
米颖芝连忙应下了,重新清点了一次名册,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都快有两百个人了,光是女眷就有近百!”
赵琇总觉得有些不靠谱,她重新看了一次名单:“真要全请过来吗?我嫁人,有必要请那么多实际上不认识的拐弯亲戚吗?倒是明知书馆的人,我觉得不该不请的。另送了席面过去,好象跟管事掌柜们一个待遇,未免怠慢些。”
张氏道:“那就在铺子的后堂里给管事掌柜们设宴吧,明知书馆的学子,有了功名的,就正式下个帖子请来坐席,没有功名的另寻了好馆子招待。多点些好酒好菜,别怠慢了。他们也是有心,方才还让易二郎送了贺礼来呢。”
“贺礼?”赵琇好奇了,“他们会送什么贺礼给我?”
米颖芝连忙让人把东西拿了上来,却是一套书,装璜得整整齐齐的,里头是精心印制的书本。赵琇翻了一翻,惊讶极了,原来这套书收集的不是别人的作品,正是她翻译的所有西洋书籍全集,有经济学方面的,也有诗歌戏剧,还有些语言杂记之类的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书里的字句也有人全都重新校对过了,有些错漏的地方,也不知他们是寻了什么人来帮忙,重新补上,再找了印书坊印刷成书。翻着这些犹自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新书,还有书的封皮上写的“明知堂主人”的署名,赵琇忽然觉得自己的鼻子有些发酸。
原来……她一直匿名翻译抄写的书,明知书馆的学子们都看在眼里呢。他们从不声张,但这一套书也代表着他们对她的承认。
虽然不是她自己的作品,但赵琇心里的成就感依然满满的。也许在几百年之后,她的名字也会印在历史书上,这样记载着:赵琇(生卒年月),号明知堂主人,楚朝著名女翻译家、藏书家……
这么一想,赵琇心里就不由得美起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