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官司这个故事之后,孟石感觉心口窝就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一样,那种难受的滋味儿就甭提了。
看了看易青,发现易青还在睡着,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叫醒他,又翻到最前面看了一遍。
有过军旅生涯经历的孟石知道,这个故事并不是虚构出来的,虽然不知道原型是谁,但是,在中国,在这个近代史上饱经战争创伤的国家,像谷子地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
打仗是要死人的,一场大战下来,积尸如山,往往几发炮弹打过来,就能销毁一个人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就像故事里谷子地说的那样:四仰八叉的撂在雪地里,再给炮弹轰碎了,就捏不到一块儿了。
几十年的战争打下来,不知道有多少牺牲了烈士被按照失踪处理,又有多少长眠地下的英雄得不到应有的荣誉。
孟石怎么都没想到,易青会以这个视角来叙述一个故事,看似是个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剧本,但字里行间中却满满都是人文情怀。
在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里,人们常看到伟人把烟头在鞋底上捻灭,然后做若有所思状,之后便伏案挥毫写下一首开天辟地的诗词佳作。
紧接着,在宏大的音乐背景中,万炮启发,摧枯拉朽。解放军势不可挡的解放了全中国后,欢呼雀跃的群众们给战士们塞鸡蛋,拿红枣,披红挂彩,让弟兄们吃了个肚圆。
战争就这么像小刀切黄油一样打完了。
剩下的这拨儿解放军成了最可爱的人,每每看到此处,都不仅要感慨一句话:“丫这是把战争当儿戏了。”
“看完啦?”
孟石抬头,看到易青已经醒了,放下剧本,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半晌之后才说道:“小易!你怎么想起来要写这么一个故事!?”
易青也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笑道:“那您觉得我该怎么写这个主旋律?”
孟石被易青问得一愣,也跟着笑了。
“孟总,您是当过兵的,打仗是怎么回事儿,您就算是没经历过,也该知道个大概,全军高举红旗,大喊口号,蜂拥而上,然后敌人溃败投降,哪那么容易啊,既然要写这种题材,就不能把战争当儿戏,该是什么样,就得是什么样,您觉得呢?”
不考虑原版集结号里面存在的一些bug,还有对好莱坞大片的模仿问题,抛开内核,单单从电影的角度出发,集结号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看的战争片之一。
集结号的强大和坚挺,是因为它描写了人的战争,而不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行为艺术。
子弹擦着头皮过,裤裆底下跑手榴弹。
战争场面的塑造是真金白银砸了钱的,剧本台词充满了朴素的内涵和粗糙的快感。冯裤子和编剧在剧本上的确是用了心的。
孟石点了点头,道:“的确!”
他虽然不是个内行,不过毕竟在北影厂老大的位子上坐了这么多年,一个剧本的质量如何,他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易青这个剧本,绝对是很有诚意的,特别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战争场面怎么写?
很多不熟悉影视行业的人,都会存在疑问,是差不多只写人物对话和大概进程,然后让导演去填充呢,还是怎么样?
易青就是写得非常精细,气氛,细节,色彩,全部都写出来了。
虽然悬念并不深,看过开头,甚至都能比谷子地更早猜出,这47个兄弟要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陷阵之士,接到命令的一刻就等于已然牺牲,这种仗不进则退,不战则降,根本没有可能生还。
对革命英雄主义感到肉麻的人们,也能在故事中找回了小时候看王成“向我开炮”时的那股子血性和感动。
战士们死了,却不好意思妄下评论说人家是炮灰,因为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然而问题是,永垂不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故事里,谷子地一个人活了下来,成了一个身份可疑的人。
甚至连上面都辨别不出他到底算是那一拨的了,于是就一再重复着,上面的人问他被俘虏的时候,为什么穿着敌军的衣服,地方上的同志也要他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有没有投敌的嫌疑。
更别说埋藏在煤窑里的那47个不说话的兄弟,他们永垂不朽,可除了谷子地,谁信啊?
可见永垂不朽,如果人们不信,或许就不是个东西。
之所以永垂不朽,是因为这47个人用他们的牺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他们还在等待连长下达撤退的命令,没人觉得自己非死不可,可当阎王爷真来的时候,他们没怂,而是冲上去薅了龟儿子他一把胡子再死。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死的光辉,壮烈。
然而在外面的世界和后来的年代里,英雄的头盔在群众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了矿工接尿的工具,或者就算是知道了,又能怎样?
当人们再提英雄主义的时候,却正身处在一个英雄主义只能用于被怀念的时代,所以这个故事让孟石感动了。
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英雄存在的意义,好像只是为了用来被怀念,而当他们连被怀念的权利都没有了的时候,就需要有谷子地这样一个人站出来,为他们证明。
证明他们的牺牲同样是伟大的,他们把血泼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是好样的,他们牺牲是有意义的。
“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个剧本”
孟石将剧本拿起,在手上扬了扬。
“我一旦交上去了,可能会无数的争论!”
易青当然知道,单单是故事开篇,谷子地因为指导员的牺牲,下令枪杀已经投降的俘虏,就足够让上面的人炸了。
因为在一贯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剧里,我军都是纪律严明的部队,战场上下令枪杀俘虏,这种事怎么可能出现?
再有就是,谷子地固执的要为他的弟兄们证明,讨一个公道,这同样不符合人们一贯的价值观。
既然是英雄,那么无论有没有那个名分,都应该是无怨无悔的,讨什么公道?
“孟总!您觉得难道不应该有个人站出来,为那些连家都回不了,连亲人都没法祭奠的英雄说句话吗?”
孟石愣住了,过了半晌才长出了一口气,对着易青笑了:“你小子,又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说完便开始了思考,他想的不是该怎么让这个剧本过审,而是在想,要把这样一个故事拍出来,得花多少钱。
没错,孟石要拍,他一定要拍,这么好的故事不应该被埋没,而且,正如易青所说,那些连个名分都争不到的英雄们,也该有个人为他们讨一个说法了。
“小易!你觉得要把这个故事拍出来,全面呈现出你描写的那些战争场面,大概得花多少钱?”
你问我?
“孟总!这个剧本可是给北影厂完成上面摊派的任务的,花多少钱的事,您还是跟着上面讨论吧,我就不参与了!”
易青没想亲自操作这个项目,太大了,他可摆弄不起来。
孟石看着易青,没好气的说:“你不参与?那你觉得这个片子谁能拍的出来?”
整个剧本描写的太细致了,易青这个编剧要是不参与进来的话,谁能玩得转,到时候拍出来的作品,说不得又是一个大决战。
既然决定要拍,孟石就打算拍出一个经典来,任务不任务的,他都没再往心里去,心里装着的只有这个故事。
“我看要不然干脆你来做导演好了,大不了我在给你派几个专业的副导演帮着你,小易啊,你”
“赶紧打住!”
易青见孟石都要开始布置任务了,赶紧叫停。
“孟总,可不是我推辞,这个戏就算是从现在开始筹备,想要开机也得等到明年了,到了明年,央视那边的三国演义可就要开机了,我不光是演员,还是王导的助理,您觉得我能有时间再操持这么大的一个项目?”
呃?
还有这事儿?
孟石闻言,顿时有些犯难了,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既然是易青写的,就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来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可现在
“要不我和央视那边打个招呼?”
易青没说话,只是看着孟石,那意思很明白了。
您当自己是谁啊?
央视也是您能指挥了的!?
“孟总,您就别瞎忙活了,央视可是广电下达的任务,任何人都得给这个戏让路,再说了,现在剧本都还没过审呢,您着什么急?先把审核的事给定下来,才是正经的!”
易青说完起身。
“活呢,我已经交了,您之前答应我的事,可别忘了,回头再来找您!”
“你小子”
孟石还打算再商量商量,可是还没等他开口,易青就已经走了,这些天他是真的累坏了,每天脑子里装着的都是谷子地,王金存,焦大鹏这些人物,现在剧本已经交上去了,他得好好歇歇了!
:。:
《华娱之黄金年代》来源:..>..
看了看易青,发现易青还在睡着,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叫醒他,又翻到最前面看了一遍。
有过军旅生涯经历的孟石知道,这个故事并不是虚构出来的,虽然不知道原型是谁,但是,在中国,在这个近代史上饱经战争创伤的国家,像谷子地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
打仗是要死人的,一场大战下来,积尸如山,往往几发炮弹打过来,就能销毁一个人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就像故事里谷子地说的那样:四仰八叉的撂在雪地里,再给炮弹轰碎了,就捏不到一块儿了。
几十年的战争打下来,不知道有多少牺牲了烈士被按照失踪处理,又有多少长眠地下的英雄得不到应有的荣誉。
孟石怎么都没想到,易青会以这个视角来叙述一个故事,看似是个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剧本,但字里行间中却满满都是人文情怀。
在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里,人们常看到伟人把烟头在鞋底上捻灭,然后做若有所思状,之后便伏案挥毫写下一首开天辟地的诗词佳作。
紧接着,在宏大的音乐背景中,万炮启发,摧枯拉朽。解放军势不可挡的解放了全中国后,欢呼雀跃的群众们给战士们塞鸡蛋,拿红枣,披红挂彩,让弟兄们吃了个肚圆。
战争就这么像小刀切黄油一样打完了。
剩下的这拨儿解放军成了最可爱的人,每每看到此处,都不仅要感慨一句话:“丫这是把战争当儿戏了。”
“看完啦?”
孟石抬头,看到易青已经醒了,放下剧本,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半晌之后才说道:“小易!你怎么想起来要写这么一个故事!?”
易青也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笑道:“那您觉得我该怎么写这个主旋律?”
孟石被易青问得一愣,也跟着笑了。
“孟总,您是当过兵的,打仗是怎么回事儿,您就算是没经历过,也该知道个大概,全军高举红旗,大喊口号,蜂拥而上,然后敌人溃败投降,哪那么容易啊,既然要写这种题材,就不能把战争当儿戏,该是什么样,就得是什么样,您觉得呢?”
不考虑原版集结号里面存在的一些bug,还有对好莱坞大片的模仿问题,抛开内核,单单从电影的角度出发,集结号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看的战争片之一。
集结号的强大和坚挺,是因为它描写了人的战争,而不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行为艺术。
子弹擦着头皮过,裤裆底下跑手榴弹。
战争场面的塑造是真金白银砸了钱的,剧本台词充满了朴素的内涵和粗糙的快感。冯裤子和编剧在剧本上的确是用了心的。
孟石点了点头,道:“的确!”
他虽然不是个内行,不过毕竟在北影厂老大的位子上坐了这么多年,一个剧本的质量如何,他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易青这个剧本,绝对是很有诚意的,特别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战争场面怎么写?
很多不熟悉影视行业的人,都会存在疑问,是差不多只写人物对话和大概进程,然后让导演去填充呢,还是怎么样?
易青就是写得非常精细,气氛,细节,色彩,全部都写出来了。
虽然悬念并不深,看过开头,甚至都能比谷子地更早猜出,这47个兄弟要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陷阵之士,接到命令的一刻就等于已然牺牲,这种仗不进则退,不战则降,根本没有可能生还。
对革命英雄主义感到肉麻的人们,也能在故事中找回了小时候看王成“向我开炮”时的那股子血性和感动。
战士们死了,却不好意思妄下评论说人家是炮灰,因为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然而问题是,永垂不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故事里,谷子地一个人活了下来,成了一个身份可疑的人。
甚至连上面都辨别不出他到底算是那一拨的了,于是就一再重复着,上面的人问他被俘虏的时候,为什么穿着敌军的衣服,地方上的同志也要他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有没有投敌的嫌疑。
更别说埋藏在煤窑里的那47个不说话的兄弟,他们永垂不朽,可除了谷子地,谁信啊?
可见永垂不朽,如果人们不信,或许就不是个东西。
之所以永垂不朽,是因为这47个人用他们的牺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他们还在等待连长下达撤退的命令,没人觉得自己非死不可,可当阎王爷真来的时候,他们没怂,而是冲上去薅了龟儿子他一把胡子再死。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死的光辉,壮烈。
然而在外面的世界和后来的年代里,英雄的头盔在群众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了矿工接尿的工具,或者就算是知道了,又能怎样?
当人们再提英雄主义的时候,却正身处在一个英雄主义只能用于被怀念的时代,所以这个故事让孟石感动了。
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英雄存在的意义,好像只是为了用来被怀念,而当他们连被怀念的权利都没有了的时候,就需要有谷子地这样一个人站出来,为他们证明。
证明他们的牺牲同样是伟大的,他们把血泼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是好样的,他们牺牲是有意义的。
“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个剧本”
孟石将剧本拿起,在手上扬了扬。
“我一旦交上去了,可能会无数的争论!”
易青当然知道,单单是故事开篇,谷子地因为指导员的牺牲,下令枪杀已经投降的俘虏,就足够让上面的人炸了。
因为在一贯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剧里,我军都是纪律严明的部队,战场上下令枪杀俘虏,这种事怎么可能出现?
再有就是,谷子地固执的要为他的弟兄们证明,讨一个公道,这同样不符合人们一贯的价值观。
既然是英雄,那么无论有没有那个名分,都应该是无怨无悔的,讨什么公道?
“孟总!您觉得难道不应该有个人站出来,为那些连家都回不了,连亲人都没法祭奠的英雄说句话吗?”
孟石愣住了,过了半晌才长出了一口气,对着易青笑了:“你小子,又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说完便开始了思考,他想的不是该怎么让这个剧本过审,而是在想,要把这样一个故事拍出来,得花多少钱。
没错,孟石要拍,他一定要拍,这么好的故事不应该被埋没,而且,正如易青所说,那些连个名分都争不到的英雄们,也该有个人为他们讨一个说法了。
“小易!你觉得要把这个故事拍出来,全面呈现出你描写的那些战争场面,大概得花多少钱?”
你问我?
“孟总!这个剧本可是给北影厂完成上面摊派的任务的,花多少钱的事,您还是跟着上面讨论吧,我就不参与了!”
易青没想亲自操作这个项目,太大了,他可摆弄不起来。
孟石看着易青,没好气的说:“你不参与?那你觉得这个片子谁能拍的出来?”
整个剧本描写的太细致了,易青这个编剧要是不参与进来的话,谁能玩得转,到时候拍出来的作品,说不得又是一个大决战。
既然决定要拍,孟石就打算拍出一个经典来,任务不任务的,他都没再往心里去,心里装着的只有这个故事。
“我看要不然干脆你来做导演好了,大不了我在给你派几个专业的副导演帮着你,小易啊,你”
“赶紧打住!”
易青见孟石都要开始布置任务了,赶紧叫停。
“孟总,可不是我推辞,这个戏就算是从现在开始筹备,想要开机也得等到明年了,到了明年,央视那边的三国演义可就要开机了,我不光是演员,还是王导的助理,您觉得我能有时间再操持这么大的一个项目?”
呃?
还有这事儿?
孟石闻言,顿时有些犯难了,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既然是易青写的,就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来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可现在
“要不我和央视那边打个招呼?”
易青没说话,只是看着孟石,那意思很明白了。
您当自己是谁啊?
央视也是您能指挥了的!?
“孟总,您就别瞎忙活了,央视可是广电下达的任务,任何人都得给这个戏让路,再说了,现在剧本都还没过审呢,您着什么急?先把审核的事给定下来,才是正经的!”
易青说完起身。
“活呢,我已经交了,您之前答应我的事,可别忘了,回头再来找您!”
“你小子”
孟石还打算再商量商量,可是还没等他开口,易青就已经走了,这些天他是真的累坏了,每天脑子里装着的都是谷子地,王金存,焦大鹏这些人物,现在剧本已经交上去了,他得好好歇歇了!
:。:
《华娱之黄金年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