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建元崇祯,本是新朝新气象之时,历代新天子登基,皆是如此。
可眼下的这位由一介藩王继位天子的崇祯帝,却是远远超出了朝堂百官的预料。
自那一封由天子心腹李修所奏之后金之论,被群臣反驳之后,天子就彻底陷入了沉寂。
当然,这种沉寂,是让人说不出坏话的沉寂。
毕竟,若说天子不理朝政,沉迷享乐,似乎又不是如此,这天子除了党争激烈那一个月,其余时间,大小朝从不缺席,群臣奏本也皆是亲自审阅。
至于享乐……如今的后宫,除了近来张皇后张罗选拔的几位秀女,也未曾听说过这天子沉迷于哪个女色之上。
只不过,自建元崇祯以来,天子就从未就朝政之事,表达过丝毫属于天子的意见。
那一封封奏本之上,最多的莫过于“可”之一字。
如此,亦是让群臣暗地里猜测议论不停,当然,共识也早已形成,那就是这位新天子被那一次后金之论的风波给惊到了。
至于是好是坏,目前还看不出来,但,就眼下的天子所为,无疑极为符合士大夫心中的圣天子垂拱而治之形象。
故而,天子虽不理事,朝堂党争不休,江山一片混乱,但朝野竟是一片称赞,隐隐还有圣天子临朝的滔天赞美。
这一切的一切,自然清晰的被朱由检看在眼中。
而朱由检如此作为,自然是少不了李修的隐晦提点。
在经过那一场奏本风波后,李修对让朱由检立马掌握朝政大权的心思,就淡了许多。
与其现如今耗费精力,去和那满朝的老狐狸勾心斗角,稍有不慎还被反手一刀,还不如让朱由检安安静静的,看清楚这满朝官员的本质,明悟谁堪用,谁不堪用,再去图谋其他。
或者说,韬光养晦,再至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朝堂纷争不休,这天下,亦是如火如荼的演变着。
事实上,明末的天灾,也绝非是从崇祯继位后才大范围的爆发,小冰河时期的危害,从万历年间便彻底显现。
然后就一直处于一个蔓延加剧的状态,直直崇祯年间,达到一个巅峰。
如此大范围且人力无法抵挡的天灾,莫说一个濒临倒塌的末年王朝,就算是放在后世,一个统治机构健全的后世国家,也得闹出大乱子。
故而,如今北方天灾席卷的各地,亦是一片混乱。
完全可以预想得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北方各地,将会深陷在一个死循环之中。
那就是剿贼镇压,死灰复燃,再剿贼镇压……
就好比如今延安府的剿贼之战,再无余力去赈济安置百姓的情况下,李修也只能选择性的去牺牲一些本来可以好好活着的人。
不然的话,前脚刚释放,后脚活不下去,被人一鼓动,再叛,亦是毫无心理压力。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搞笑的事,一直在上奏朝堂,抨击李修破坏剿贼大局的杨鹤,用尽各种刁钻角度上奏抨击,但却唯独忽视了这一点。
这自然不可能是他看不到,而是他一旦上奏,将此事捅到了明面上,那得罪的,可就不是李修一人了。
灾民需要安置,钱粮从哪里来,他杨鹤能解决钱粮问题?
他解决不了,他也知道,朝堂的老爷们,也解决不了。
毕竟,朝廷国库每年就那么一点钱粮,光供应朝堂六部都不够,难道为了区区灾民去加税?
加百姓的税,那就会被人戳脊梁骨,这可污了名声,清高的老爷们可不会去做。
去收士绅豪商的税?
这是屁话。
谁敢开这个口,这满朝的老爷们,定要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既然都解决不了,那就装作没有这事呗,掩耳盗铃,大家都会做。
而杨鹤,自然无比清楚这一点,甚至,他身为三边总督,手握三边重兵,却对贼寇行招抚之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点。
毕竟,一打仗,军饷粮草,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朝廷出兵,收复了沦陷的县府,那灾民安置,可就摆在了明面上,这又是一个无底洞,一个不好,又闹出乱子,那可就是他杨鹤的责任了。
还不如给个名头,招抚了事,待到手中有粮了,或者天灾过去,把这些贼寇搓圆搓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只是现在,谁也不会想到,这几十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会在日后,成为常态,并且迅速蔓延扩散至整个天下。
如此之世态,故而,也常让李修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荒谬之感。
事实上,这场剿贼之战,按他最初的预想,那自然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整个陕西。
可现如今,随着战事的持续,朝廷的不作为,打到现在,他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尽管之前在真定府,利用朱由检数次从内帑中拨下的巨额银两,为勇卫营攒下了充实的家底,但,也耐不住陕西这个巨坑!
延安府三州十六县,被吴瑄盘踞的,达到了十一个县。
如今,勇卫营收复的,已然达到了七县之多,其余村镇更是数不胜数。
可战事绵延至今,朝廷竟还没有派出一官一吏来治理,当然,这自然不是朝廷有意放任,事实上,不管是京城的朝堂诸公,还是陕西巡抚,皆是无比之重视。
毕竟,牧民之官空悬,小半个延安府军政大权皆被李修一手掌握,无异于藩镇之祸,这一点,朝堂的大老爷们可看得无比清楚。
但奈何,愿意去延安府这穷地方当官的,本就少之又少,再加之如今陕西民乱沸腾,谁都怕死,毕竟,谁也不想上任没多久,脑袋就被挂了旗杆。
强行派去,直接挂印而去的也不是没有。
而且,如今延安府吴瑄一部虽接**定,但屡次大胜之下,也导致了如今这七县之地,溃败的残敌亦是数不胜数。
如今勇卫营重心,自然不在这些残敌之上,这也就导致了,这七县之地,虽被收复,但可一点都不安稳,甚至,就在数天之前,朝廷就有一前来上任的知县,被一伙草寇给劫了,那知县,至今都生死不知。
如此种种原因之下,也就导致了各地官员体系,迟迟难以完善,也就导致了李修的不少精力,亦是被这些琐事牵制。
再加之不时还要面对各种明枪暗箭,就好比这次那知县生死不明,李修不用想都知道,那杨鹤,定是少不了一封弹劾奏折。
朝堂之上,又是少不了一阵风波。
如此种种束缚,明里暗里各种黑手不断,李修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有劲没地使。
也总算明白,一个纯粹的武人,一个在朝堂没有丝毫根基的武人,一个非文官体系出生的武人,在这文官当道的时代,要有多么的无奈。
可眼下的这位由一介藩王继位天子的崇祯帝,却是远远超出了朝堂百官的预料。
自那一封由天子心腹李修所奏之后金之论,被群臣反驳之后,天子就彻底陷入了沉寂。
当然,这种沉寂,是让人说不出坏话的沉寂。
毕竟,若说天子不理朝政,沉迷享乐,似乎又不是如此,这天子除了党争激烈那一个月,其余时间,大小朝从不缺席,群臣奏本也皆是亲自审阅。
至于享乐……如今的后宫,除了近来张皇后张罗选拔的几位秀女,也未曾听说过这天子沉迷于哪个女色之上。
只不过,自建元崇祯以来,天子就从未就朝政之事,表达过丝毫属于天子的意见。
那一封封奏本之上,最多的莫过于“可”之一字。
如此,亦是让群臣暗地里猜测议论不停,当然,共识也早已形成,那就是这位新天子被那一次后金之论的风波给惊到了。
至于是好是坏,目前还看不出来,但,就眼下的天子所为,无疑极为符合士大夫心中的圣天子垂拱而治之形象。
故而,天子虽不理事,朝堂党争不休,江山一片混乱,但朝野竟是一片称赞,隐隐还有圣天子临朝的滔天赞美。
这一切的一切,自然清晰的被朱由检看在眼中。
而朱由检如此作为,自然是少不了李修的隐晦提点。
在经过那一场奏本风波后,李修对让朱由检立马掌握朝政大权的心思,就淡了许多。
与其现如今耗费精力,去和那满朝的老狐狸勾心斗角,稍有不慎还被反手一刀,还不如让朱由检安安静静的,看清楚这满朝官员的本质,明悟谁堪用,谁不堪用,再去图谋其他。
或者说,韬光养晦,再至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朝堂纷争不休,这天下,亦是如火如荼的演变着。
事实上,明末的天灾,也绝非是从崇祯继位后才大范围的爆发,小冰河时期的危害,从万历年间便彻底显现。
然后就一直处于一个蔓延加剧的状态,直直崇祯年间,达到一个巅峰。
如此大范围且人力无法抵挡的天灾,莫说一个濒临倒塌的末年王朝,就算是放在后世,一个统治机构健全的后世国家,也得闹出大乱子。
故而,如今北方天灾席卷的各地,亦是一片混乱。
完全可以预想得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北方各地,将会深陷在一个死循环之中。
那就是剿贼镇压,死灰复燃,再剿贼镇压……
就好比如今延安府的剿贼之战,再无余力去赈济安置百姓的情况下,李修也只能选择性的去牺牲一些本来可以好好活着的人。
不然的话,前脚刚释放,后脚活不下去,被人一鼓动,再叛,亦是毫无心理压力。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搞笑的事,一直在上奏朝堂,抨击李修破坏剿贼大局的杨鹤,用尽各种刁钻角度上奏抨击,但却唯独忽视了这一点。
这自然不可能是他看不到,而是他一旦上奏,将此事捅到了明面上,那得罪的,可就不是李修一人了。
灾民需要安置,钱粮从哪里来,他杨鹤能解决钱粮问题?
他解决不了,他也知道,朝堂的老爷们,也解决不了。
毕竟,朝廷国库每年就那么一点钱粮,光供应朝堂六部都不够,难道为了区区灾民去加税?
加百姓的税,那就会被人戳脊梁骨,这可污了名声,清高的老爷们可不会去做。
去收士绅豪商的税?
这是屁话。
谁敢开这个口,这满朝的老爷们,定要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既然都解决不了,那就装作没有这事呗,掩耳盗铃,大家都会做。
而杨鹤,自然无比清楚这一点,甚至,他身为三边总督,手握三边重兵,却对贼寇行招抚之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点。
毕竟,一打仗,军饷粮草,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朝廷出兵,收复了沦陷的县府,那灾民安置,可就摆在了明面上,这又是一个无底洞,一个不好,又闹出乱子,那可就是他杨鹤的责任了。
还不如给个名头,招抚了事,待到手中有粮了,或者天灾过去,把这些贼寇搓圆搓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只是现在,谁也不会想到,这几十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会在日后,成为常态,并且迅速蔓延扩散至整个天下。
如此之世态,故而,也常让李修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荒谬之感。
事实上,这场剿贼之战,按他最初的预想,那自然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整个陕西。
可现如今,随着战事的持续,朝廷的不作为,打到现在,他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尽管之前在真定府,利用朱由检数次从内帑中拨下的巨额银两,为勇卫营攒下了充实的家底,但,也耐不住陕西这个巨坑!
延安府三州十六县,被吴瑄盘踞的,达到了十一个县。
如今,勇卫营收复的,已然达到了七县之多,其余村镇更是数不胜数。
可战事绵延至今,朝廷竟还没有派出一官一吏来治理,当然,这自然不是朝廷有意放任,事实上,不管是京城的朝堂诸公,还是陕西巡抚,皆是无比之重视。
毕竟,牧民之官空悬,小半个延安府军政大权皆被李修一手掌握,无异于藩镇之祸,这一点,朝堂的大老爷们可看得无比清楚。
但奈何,愿意去延安府这穷地方当官的,本就少之又少,再加之如今陕西民乱沸腾,谁都怕死,毕竟,谁也不想上任没多久,脑袋就被挂了旗杆。
强行派去,直接挂印而去的也不是没有。
而且,如今延安府吴瑄一部虽接**定,但屡次大胜之下,也导致了如今这七县之地,溃败的残敌亦是数不胜数。
如今勇卫营重心,自然不在这些残敌之上,这也就导致了,这七县之地,虽被收复,但可一点都不安稳,甚至,就在数天之前,朝廷就有一前来上任的知县,被一伙草寇给劫了,那知县,至今都生死不知。
如此种种原因之下,也就导致了各地官员体系,迟迟难以完善,也就导致了李修的不少精力,亦是被这些琐事牵制。
再加之不时还要面对各种明枪暗箭,就好比这次那知县生死不明,李修不用想都知道,那杨鹤,定是少不了一封弹劾奏折。
朝堂之上,又是少不了一阵风波。
如此种种束缚,明里暗里各种黑手不断,李修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有劲没地使。
也总算明白,一个纯粹的武人,一个在朝堂没有丝毫根基的武人,一个非文官体系出生的武人,在这文官当道的时代,要有多么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