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向图伦增兵?!司令员同志,难道他们已经识破了我们的意图?”刚才唯唯诺诺的库立克顿时惊讶地叫了起来。要知道,他虽然不是托洛茨基派的人物,但也还是一名gc主义战士,还是一个苏联红军高级将领!也知道下乌金斯克一战对苏联东线战场的意义,要是在这里打败了,来年恐怕就要为保卫乌拉尔山脉头疼了!
巴甫洛夫集群参谋长巴格拉米扬也立刻说道:“图伦原来就有3个师的华军,图伦以西的铁路沿线还有9个中国师,如果全部调往图伦,那就是12个师!很可能还有四个军部,恐怕有20万大军啊!而且华军步兵的反坦克能力很强,图伦城东南还有几个大型野战机场,部署有hs-123,这种飞机对我们的坦克威胁极大,如果一次突袭不能得手的话,很有可能把整个集群都葬送掉,还不如……暂时退回下乌金斯克,再谋良策。”
巴格拉米扬之前在中亚方面军和波兰方面军担任过集团军参谋长,算是吃够了中德两国空军的苦头,所以在听说图伦方面有了防备之后,第一时间就提出了撤退的意见。但巴甫洛夫却没有吱声,只是目光定定地看着挂着车厢上的军用地图,用红蓝铅笔勾画了一番,看到他画出的红色箭头后,连库立克也不禁点了点头,似乎是非常欣赏巴甫洛夫的部署。
原来这个红色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图伦以西约10公里的一个名为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的地方。从地图上看,这个火车站两侧的森林还非常茂密,并没有被中国人砍伐过。而且这个时空的苏联并没有开发过东西伯利亚,这个火车站一定是沙皇时代的产物,多半修建的坚固无比,是很好的防御据点。如果以这个火车站为核心,依托铁路两侧的大片森林,一定可以堵住下乌金斯克的30多个中国师的退路!
巴甫洛夫的笔尖重重地戳了戳地图上的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这里离我们现在的位置大约有30公里,可以先派步兵去抢占。坦克部队随后跟进,坦克可以依托森林布防,这样就不用担心华军飞机的威胁了。防线需要部署两条,东西各一条,相距大约10公里,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就是整个防御体系的核心,炮兵阵地就摆在火车站旁边。”他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现在是7月10日上午8点。我要求全军必须在48小时内赶到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并且完成布防!现在结束休息,开始行动。还有,命令部队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和3天的口粮之外什么都不要带!”
“是!”
在整齐的应答声中,苏军的巴甫洛夫集群又隆隆开动起来。而此时下乌金斯克前线的血战还在继续之中。
由于白夜的存在,下乌金斯克战场上根本没有昼夜之分,激烈的战斗已经持续了40多个小时,在乌达河东岸开阔的平原上,到处都是双方士兵烧焦的尸体和残破的武器装备,不计其数的坦克和装甲车穿甲弹打成一堆麻花状的废铁,双方的炮火你来我往反复耕犁着地面。大大小小的弹坑密布整个战场,远远看去好像到了月球表面一样!为了给对手造成尽可能大的损失,交战双方在这40多个小时里面各处奇招,但却都没有竭尽全力。苏军先后投入了1200多辆坦克和15万步兵,而中国国防军则投入了1000辆坦克和10万大军。连番厮杀之后,苏军已经付出了四万余人的伤亡和三百多辆坦克彻底毁损的代价。而中国军队的损失也不小,步兵的伤亡超过了2万,还有500辆坦克、强击火炮毁损(其中彻底无法修复的只占三分之一)。
到了7月10日下午。交战双方似乎都有些筋疲力尽需要好好休息一会儿了,战场上的枪炮声渐渐稀疏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下乌金斯克鏖战的结束。随着连续降雨的结束,天空再一次被铺天盖地的战机所占领。不仅图伦中国空军倾巢而出向下乌金斯克前线的苏军发动空袭,就连在东线战场上很少露面的苏联红空军也破天荒的大举出动同中国空军展开恶战。
从10日下午到第二天早上,双方总计投入了5000多架次的战机!破了东线战场开战以来空军出动规模的记录。其中光是中国空军的出动架次就超过了3800多架次。从外观上看起来有点老掉牙的双翼的攻2轻型俯冲轰炸机成了这场大空战的明星,这种飞机的性能虽然不怎么卓越。但却是一款超级可靠和耐用的飞机,对维护和机场的要求很低,所以出勤率奇高,在中国空军总共出动的3800多架次中。攻2就独占了2800架次!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种笨拙的双翼飞机在遭遇苏军伊-18战斗机时,也并非毫无生路。因为这种双翼老爷飞机的低空性能很不错,在扔掉炸弹后能够在低空飞出340公里的最高时速。而苏军最新型号的伊尔-18d虽然能够在3000米的高度飞出500公里的最高时速,但是到了300米的低空,这种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就会下降到不足400公里/小时,而且灵活性也会大打折扣,以至于笨拙的攻2都能轻易甩掉伊尔-18。除非伊尔-18采用俯冲攻击的战术,否则还真对付不了在低空活跃的攻2。
更让苏军飞行员头疼的是,下乌金斯克战场上并不缺少防空火力,伊尔-18的水冷式发动机又过于娇贵,只要挨上一发子弹就会停止运转,所以根本不适合在防空火力密集的低空使用。而且中国空军的歼2猎熊者战斗机的低空性能也极好,只要伊尔-18敢降低高度就会立即成为“猎熊者”的猎物。不过在高空,伊尔-18的日子一样不好过,中国空军的bf-109、歼3和歼4战斗机的性能都远远超过伊-1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歼3和歼4,这两种飞机早在世界大战之前几年就开始设计。不过由于设计思路过于前卫,采用了许多当时来说最先进的技术,比如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可收放的起落架、可开合的座舱盖、自动襟翼、下单翼、大功率的水冷式或风冷式发动机、强大的火力配置等等。而且又是独立开发,因此整个开发设计过程变得极为漫长,直到1933年下半年。再“参考”了德国bf-109和福克的许多设计之后,才算最终定型投入生产。
首批投入大规模生产的歼3的型号是歼3e龙鹰。龙鹰的翼展达米,机长米,机高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吨,装备一台bmw公司设计的14缸空冷式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400匹马力。飞机的最大航速达595公里/小时。而且这款飞机还是一款具有多种功能的战机。在作为战斗机使用时,可以搭载2挺机炮和2挺20mm机炮,此外还能挂载1枚500公斤炸弹或2枚250公斤炸弹进行俯冲轰炸。俯冲轰炸性能虽然比不上德国人的斯图卡,但还是远远超过中国空军最常见的攻2轻型俯冲轰炸机。所以在中国空军和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计划中,这款歼3龙鹰还将在未来承担起俯冲轰炸机的责任。海军甚至准备让他们的航空母舰只装备歼3这一款战机!
而首批投入生产的歼4的型号为歼4d,还有一个绰号叫大金雕。这款战机的翼展达米。机长有米,机高有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吨,装备一台bmw公司设计的12缸液冷式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1200匹马力,可以歼3d的最高航速达到575公里/小时,还配备有2挺口径航空机枪和2门20mm机炮。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过伊尔-18。简直就是这款苏联最先进战斗机的克星!
在中国的歼3e龙鹰、歼4d大金雕、bf-109和歼2猎熊者等战机的围攻下,苏联空军遭遇了惨重损失。在约12个小时的空战中损失了669架飞机,彻底丧失了战场制空权。而在夺取制空权的同时,中国空军还对苏军的地面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至少摧毁了二百多辆坦克/自行火炮、五百余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和大量苏军有生力量。而他们自身的损失也是空前的,有135架飞机被击落或因为故障坠毁,还有236架飞机不同程度负伤,有155名飞行员血洒长空。还有30多名飞行员跳伞后落入了苏军之手。
在天气放晴和空战败北之后,图哈切夫斯基不得不放弃了在正面继续发动进攻的打算,而是将大量兵力投入战场两侧的森林,企图绕道包抄华军的侧翼。双方的战场随即转移到了大森林的边缘地带,伴随着“乌拉!乌拉!”的呐喊声,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丛林战在下乌金斯克前线爆发。
指挥苏军进攻的是苏联红军第55集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弗里诺夫斯基这位十月革命前毕业于沙皇军事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且在内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苏军悍将(在另一个时空被肃反)在步兵和炮兵指挥上的水平极为高超,即使在完全没有空中优势,己方炮群遭到对手空军压制的情况下,仍然打出了堪称精妙的炮步配合。在他的指挥下。苏军采取了炮兵短促火力急袭和步兵短促突击相结合的战术,每次进攻前的炮火准备都不超过3分钟,动用的大炮也不超过300门,打完以后立即隐蔽。步兵则立即出击,以迅猛的人海攻势猛冲华军防线。而且苏军还将既轻便又火力强大的57mm反坦克炮拖进森林,依托茂密的树木为掩护攻击华军防线上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掩护步兵进攻。
苏军娴熟的炮步协调和不惜命的人海战术很快起到了效果,华军的南北两翼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不过李宗仁也很快做出调整,他不打算和苏军打什么丛林战,干脆命令两翼收缩,彻底把森林让给苏军。同时将攻击的目标锁定在正面苏军主力身上,集中装甲部队发起了突击。
“装甲部队,突击!突击!”华军第6装甲军军长胡宗南亲自指挥部队打起了头阵。在30公里宽的正面集中投入了1000辆坦克、强击火炮和8万进攻部队。
冲在最前面的还是价廉物美的追猎者。它们的呈60度斜角布置的60mm正面装甲,在1000开外的距离上足以抵挡大部分苏军反坦克火力,不过再往前就存在不小的危险性了。于是这些追猎者就停在苏军阵地千米开外,用它们的75mm大炮猛轰对手。而c型坦克则负责掩护追猎者的两翼,它们的45mm口径主炮虽然在坦克格斗中显得落伍,但是拿来对付冒死接近的苏军步兵还是绰绰有余。此外,还有不少c型自行榴弹炮和c型自行步兵炮也开到了苏军阵地1500米左右的距离上。这几乎是大口径狙击步枪都能发挥威力的距离,对于炮兵来说瞄准已经不是问题,闭着眼睛都能把炮弹倾斜到对手头上。
华军空军同时全力出击,攻2轻型俯冲轰炸机不断从3000米的高空向下俯冲,桀桀桀的刺耳怪叫声响彻战场上空,这种飞机不仅将50公斤的高爆炸弹投向苏军火力点。还用20mm的航炮反复对堑壕内的苏军步兵进行扫射。轰轰轰的爆炸声中,苏军死伤累累,大量的反坦克火炮和机关枪火力点连带炮手、机枪手被炸成了碎片。而从遥远的伊尔库茨克机场起飞的he-111和中型轰炸机也出现在下乌金斯克城上空,开始用50公斤重的炸弹向城市和附近的机场发动进攻。数以千计的炸弹纷纷落下,巴掌大的小城下乌金斯克很快变成一片废墟。如果不是苏军有先见之明,将他们的补给和弹药搬运进森林堆放,光是he-111和的空袭就能让下乌金斯克前线的红军弹尽粮绝。
“追猎者。追猎者靠近了!敢死队冲锋!冲锋!”华军轰炸机反复对下乌金斯克进行狂轰滥炸时,胡宗南的装甲突击集群又开始隆隆前进。看见压上来的追猎者,苏军阵地上的敢死队员再次抱着1932型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开始冲锋。如果要问中国在这场同苏联的战争中所遭遇到的最难对付的战术是什么,几乎所有从中苏战场一线下来的中国军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是苏联步兵的“人海战术”了!
当然,所谓的“人海战术”并不是说苏军步兵一窝蜂的猛打猛冲,那样的打法根本不能算战术只是送死。事实上,经过两年多的战火洗礼。现在苏军的步兵战术已经相当高明,无论是炮步配合、步坦配合、突击队渗透战术还是各种各样的阵地防御战法又或者是现在这种被称为“短促突击”的反坦克战术,都可以说达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
在苏军敢死队纷纷跃出战壕的同时,苏军阵地上的各种火力也打成了一片,而且他们也不是毫无目标的乱打,而是互相配合着对冲锋的中国坦克和步兵进行打击。反坦克枪和中小口径反坦克炮主要打击追猎者的履带。的反坦克炮则是决定性的打击力量,它们并不轻易开火。而是专找履带被打断而丧失机动能力的追猎者射击,一击得手后就立即转移阵地。步枪和机关枪则为冲锋的敢死队提供火力支援,它们的目标是伴随追猎者坦克冲锋的华军步兵。而且机关枪也是轮流开火,每打50发子弹就立即转移阵地。部署在堑壕内的60mm和80mm迫击炮也同时开火。迫击炮弹的着弹点则集中在第一排的华军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背后,他们打得是烟雾弹,目的是干扰后排的追猎者坦克开火射击。
这一系列的战术配合写在纸上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进行娴熟的配合可以比登天还难了。也不是任何一支苏军步兵部队都可以完成的,不过被图哈切夫斯基用来抵抗华军装甲突击的这些步兵却能够做到,因为他们都是在东线战场摸爬滚打了两年的精锐!由于这些苏军精锐的出现,国防军的装甲集群精锐陷入了苦战当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更新快∷∷纯文字∷
巴甫洛夫集群参谋长巴格拉米扬也立刻说道:“图伦原来就有3个师的华军,图伦以西的铁路沿线还有9个中国师,如果全部调往图伦,那就是12个师!很可能还有四个军部,恐怕有20万大军啊!而且华军步兵的反坦克能力很强,图伦城东南还有几个大型野战机场,部署有hs-123,这种飞机对我们的坦克威胁极大,如果一次突袭不能得手的话,很有可能把整个集群都葬送掉,还不如……暂时退回下乌金斯克,再谋良策。”
巴格拉米扬之前在中亚方面军和波兰方面军担任过集团军参谋长,算是吃够了中德两国空军的苦头,所以在听说图伦方面有了防备之后,第一时间就提出了撤退的意见。但巴甫洛夫却没有吱声,只是目光定定地看着挂着车厢上的军用地图,用红蓝铅笔勾画了一番,看到他画出的红色箭头后,连库立克也不禁点了点头,似乎是非常欣赏巴甫洛夫的部署。
原来这个红色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图伦以西约10公里的一个名为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的地方。从地图上看,这个火车站两侧的森林还非常茂密,并没有被中国人砍伐过。而且这个时空的苏联并没有开发过东西伯利亚,这个火车站一定是沙皇时代的产物,多半修建的坚固无比,是很好的防御据点。如果以这个火车站为核心,依托铁路两侧的大片森林,一定可以堵住下乌金斯克的30多个中国师的退路!
巴甫洛夫的笔尖重重地戳了戳地图上的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这里离我们现在的位置大约有30公里,可以先派步兵去抢占。坦克部队随后跟进,坦克可以依托森林布防,这样就不用担心华军飞机的威胁了。防线需要部署两条,东西各一条,相距大约10公里,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就是整个防御体系的核心,炮兵阵地就摆在火车站旁边。”他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现在是7月10日上午8点。我要求全军必须在48小时内赶到雅科夫列维奇火车站,并且完成布防!现在结束休息,开始行动。还有,命令部队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和3天的口粮之外什么都不要带!”
“是!”
在整齐的应答声中,苏军的巴甫洛夫集群又隆隆开动起来。而此时下乌金斯克前线的血战还在继续之中。
由于白夜的存在,下乌金斯克战场上根本没有昼夜之分,激烈的战斗已经持续了40多个小时,在乌达河东岸开阔的平原上,到处都是双方士兵烧焦的尸体和残破的武器装备,不计其数的坦克和装甲车穿甲弹打成一堆麻花状的废铁,双方的炮火你来我往反复耕犁着地面。大大小小的弹坑密布整个战场,远远看去好像到了月球表面一样!为了给对手造成尽可能大的损失,交战双方在这40多个小时里面各处奇招,但却都没有竭尽全力。苏军先后投入了1200多辆坦克和15万步兵,而中国国防军则投入了1000辆坦克和10万大军。连番厮杀之后,苏军已经付出了四万余人的伤亡和三百多辆坦克彻底毁损的代价。而中国军队的损失也不小,步兵的伤亡超过了2万,还有500辆坦克、强击火炮毁损(其中彻底无法修复的只占三分之一)。
到了7月10日下午。交战双方似乎都有些筋疲力尽需要好好休息一会儿了,战场上的枪炮声渐渐稀疏起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下乌金斯克鏖战的结束。随着连续降雨的结束,天空再一次被铺天盖地的战机所占领。不仅图伦中国空军倾巢而出向下乌金斯克前线的苏军发动空袭,就连在东线战场上很少露面的苏联红空军也破天荒的大举出动同中国空军展开恶战。
从10日下午到第二天早上,双方总计投入了5000多架次的战机!破了东线战场开战以来空军出动规模的记录。其中光是中国空军的出动架次就超过了3800多架次。从外观上看起来有点老掉牙的双翼的攻2轻型俯冲轰炸机成了这场大空战的明星,这种飞机的性能虽然不怎么卓越。但却是一款超级可靠和耐用的飞机,对维护和机场的要求很低,所以出勤率奇高,在中国空军总共出动的3800多架次中。攻2就独占了2800架次!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种笨拙的双翼飞机在遭遇苏军伊-18战斗机时,也并非毫无生路。因为这种双翼老爷飞机的低空性能很不错,在扔掉炸弹后能够在低空飞出340公里的最高时速。而苏军最新型号的伊尔-18d虽然能够在3000米的高度飞出500公里的最高时速,但是到了300米的低空,这种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就会下降到不足400公里/小时,而且灵活性也会大打折扣,以至于笨拙的攻2都能轻易甩掉伊尔-18。除非伊尔-18采用俯冲攻击的战术,否则还真对付不了在低空活跃的攻2。
更让苏军飞行员头疼的是,下乌金斯克战场上并不缺少防空火力,伊尔-18的水冷式发动机又过于娇贵,只要挨上一发子弹就会停止运转,所以根本不适合在防空火力密集的低空使用。而且中国空军的歼2猎熊者战斗机的低空性能也极好,只要伊尔-18敢降低高度就会立即成为“猎熊者”的猎物。不过在高空,伊尔-18的日子一样不好过,中国空军的bf-109、歼3和歼4战斗机的性能都远远超过伊-1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歼3和歼4,这两种飞机早在世界大战之前几年就开始设计。不过由于设计思路过于前卫,采用了许多当时来说最先进的技术,比如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可收放的起落架、可开合的座舱盖、自动襟翼、下单翼、大功率的水冷式或风冷式发动机、强大的火力配置等等。而且又是独立开发,因此整个开发设计过程变得极为漫长,直到1933年下半年。再“参考”了德国bf-109和福克的许多设计之后,才算最终定型投入生产。
首批投入大规模生产的歼3的型号是歼3e龙鹰。龙鹰的翼展达米,机长米,机高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吨,装备一台bmw公司设计的14缸空冷式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400匹马力。飞机的最大航速达595公里/小时。而且这款飞机还是一款具有多种功能的战机。在作为战斗机使用时,可以搭载2挺机炮和2挺20mm机炮,此外还能挂载1枚500公斤炸弹或2枚250公斤炸弹进行俯冲轰炸。俯冲轰炸性能虽然比不上德国人的斯图卡,但还是远远超过中国空军最常见的攻2轻型俯冲轰炸机。所以在中国空军和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计划中,这款歼3龙鹰还将在未来承担起俯冲轰炸机的责任。海军甚至准备让他们的航空母舰只装备歼3这一款战机!
而首批投入生产的歼4的型号为歼4d,还有一个绰号叫大金雕。这款战机的翼展达米。机长有米,机高有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吨,装备一台bmw公司设计的12缸液冷式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1200匹马力,可以歼3d的最高航速达到575公里/小时,还配备有2挺口径航空机枪和2门20mm机炮。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过伊尔-18。简直就是这款苏联最先进战斗机的克星!
在中国的歼3e龙鹰、歼4d大金雕、bf-109和歼2猎熊者等战机的围攻下,苏联空军遭遇了惨重损失。在约12个小时的空战中损失了669架飞机,彻底丧失了战场制空权。而在夺取制空权的同时,中国空军还对苏军的地面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至少摧毁了二百多辆坦克/自行火炮、五百余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和大量苏军有生力量。而他们自身的损失也是空前的,有135架飞机被击落或因为故障坠毁,还有236架飞机不同程度负伤,有155名飞行员血洒长空。还有30多名飞行员跳伞后落入了苏军之手。
在天气放晴和空战败北之后,图哈切夫斯基不得不放弃了在正面继续发动进攻的打算,而是将大量兵力投入战场两侧的森林,企图绕道包抄华军的侧翼。双方的战场随即转移到了大森林的边缘地带,伴随着“乌拉!乌拉!”的呐喊声,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丛林战在下乌金斯克前线爆发。
指挥苏军进攻的是苏联红军第55集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弗里诺夫斯基这位十月革命前毕业于沙皇军事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且在内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苏军悍将(在另一个时空被肃反)在步兵和炮兵指挥上的水平极为高超,即使在完全没有空中优势,己方炮群遭到对手空军压制的情况下,仍然打出了堪称精妙的炮步配合。在他的指挥下。苏军采取了炮兵短促火力急袭和步兵短促突击相结合的战术,每次进攻前的炮火准备都不超过3分钟,动用的大炮也不超过300门,打完以后立即隐蔽。步兵则立即出击,以迅猛的人海攻势猛冲华军防线。而且苏军还将既轻便又火力强大的57mm反坦克炮拖进森林,依托茂密的树木为掩护攻击华军防线上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掩护步兵进攻。
苏军娴熟的炮步协调和不惜命的人海战术很快起到了效果,华军的南北两翼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不过李宗仁也很快做出调整,他不打算和苏军打什么丛林战,干脆命令两翼收缩,彻底把森林让给苏军。同时将攻击的目标锁定在正面苏军主力身上,集中装甲部队发起了突击。
“装甲部队,突击!突击!”华军第6装甲军军长胡宗南亲自指挥部队打起了头阵。在30公里宽的正面集中投入了1000辆坦克、强击火炮和8万进攻部队。
冲在最前面的还是价廉物美的追猎者。它们的呈60度斜角布置的60mm正面装甲,在1000开外的距离上足以抵挡大部分苏军反坦克火力,不过再往前就存在不小的危险性了。于是这些追猎者就停在苏军阵地千米开外,用它们的75mm大炮猛轰对手。而c型坦克则负责掩护追猎者的两翼,它们的45mm口径主炮虽然在坦克格斗中显得落伍,但是拿来对付冒死接近的苏军步兵还是绰绰有余。此外,还有不少c型自行榴弹炮和c型自行步兵炮也开到了苏军阵地1500米左右的距离上。这几乎是大口径狙击步枪都能发挥威力的距离,对于炮兵来说瞄准已经不是问题,闭着眼睛都能把炮弹倾斜到对手头上。
华军空军同时全力出击,攻2轻型俯冲轰炸机不断从3000米的高空向下俯冲,桀桀桀的刺耳怪叫声响彻战场上空,这种飞机不仅将50公斤的高爆炸弹投向苏军火力点。还用20mm的航炮反复对堑壕内的苏军步兵进行扫射。轰轰轰的爆炸声中,苏军死伤累累,大量的反坦克火炮和机关枪火力点连带炮手、机枪手被炸成了碎片。而从遥远的伊尔库茨克机场起飞的he-111和中型轰炸机也出现在下乌金斯克城上空,开始用50公斤重的炸弹向城市和附近的机场发动进攻。数以千计的炸弹纷纷落下,巴掌大的小城下乌金斯克很快变成一片废墟。如果不是苏军有先见之明,将他们的补给和弹药搬运进森林堆放,光是he-111和的空袭就能让下乌金斯克前线的红军弹尽粮绝。
“追猎者。追猎者靠近了!敢死队冲锋!冲锋!”华军轰炸机反复对下乌金斯克进行狂轰滥炸时,胡宗南的装甲突击集群又开始隆隆前进。看见压上来的追猎者,苏军阵地上的敢死队员再次抱着1932型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开始冲锋。如果要问中国在这场同苏联的战争中所遭遇到的最难对付的战术是什么,几乎所有从中苏战场一线下来的中国军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是苏联步兵的“人海战术”了!
当然,所谓的“人海战术”并不是说苏军步兵一窝蜂的猛打猛冲,那样的打法根本不能算战术只是送死。事实上,经过两年多的战火洗礼。现在苏军的步兵战术已经相当高明,无论是炮步配合、步坦配合、突击队渗透战术还是各种各样的阵地防御战法又或者是现在这种被称为“短促突击”的反坦克战术,都可以说达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
在苏军敢死队纷纷跃出战壕的同时,苏军阵地上的各种火力也打成了一片,而且他们也不是毫无目标的乱打,而是互相配合着对冲锋的中国坦克和步兵进行打击。反坦克枪和中小口径反坦克炮主要打击追猎者的履带。的反坦克炮则是决定性的打击力量,它们并不轻易开火。而是专找履带被打断而丧失机动能力的追猎者射击,一击得手后就立即转移阵地。步枪和机关枪则为冲锋的敢死队提供火力支援,它们的目标是伴随追猎者坦克冲锋的华军步兵。而且机关枪也是轮流开火,每打50发子弹就立即转移阵地。部署在堑壕内的60mm和80mm迫击炮也同时开火。迫击炮弹的着弹点则集中在第一排的华军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背后,他们打得是烟雾弹,目的是干扰后排的追猎者坦克开火射击。
这一系列的战术配合写在纸上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进行娴熟的配合可以比登天还难了。也不是任何一支苏军步兵部队都可以完成的,不过被图哈切夫斯基用来抵抗华军装甲突击的这些步兵却能够做到,因为他们都是在东线战场摸爬滚打了两年的精锐!由于这些苏军精锐的出现,国防军的装甲集群精锐陷入了苦战当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更新快∷∷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