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前进!”
就在卫立煌的第22军在苏联坦克集群的攻击下陷入苦战的时候,张钟麟中将指挥的第7装甲军的134辆猎豹式坦克歼击车、67辆黑豹坦克、134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已经以摆出了标准的楔形进攻队形,335辆钢铁巨兽组成了一正面宽度达8公里的突击队形,拖着漫天的烟尘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了第22 军防线的后方。(小说文学网)
“坦克!中国人的坦克集群!”
看到这漫天扬起的滚滚烟尘,正在指挥部队猛攻的科涅夫就倒吸口凉气。中国人的装甲预备队居然出现在自己的当面了!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莫斯科会战当中最大规模坦克战,也是这场世界大战当中最后一场坦克战——洛西诺—彼得罗夫斯基坦克战终于达到了最**。
虽然明知道凶多吉少,但是科涅夫还是决心迎战中国坦克集群。他立即下达了调整队形的命令,让正在攻击华军防线的坦克集群后退,在洛西诺—彼得罗夫斯基镇以北的开阔平原上摆开来同样的楔形进攻阵型。同时,他又抽调出一部分su-76和步兵在自己的右翼拉了个掩护的横阵。在苏军坦克集群忙着调整阵形的时候,华军的工兵则在坦克集群的掩护下,清楚了他们自己埋设在阵地前的反坦克地雷,给坦克冲击扫清了道路。
1936年8月6日上午9点30分,134辆猎豹式坦克歼击车首先越过第22军的防线。用它们的71倍口径88mm大炮猛轰1500米开外的苏军坦克!和依靠性价比取胜的追猎者不同,战斗全重高达5吨(相当于追猎者战斗全重的三倍,因为构造复杂而且产量较小。造价更是高了六倍有余)猎豹坦克歼击车是一款造价昂贵,但是却有一锤定音功效的强大武器。它的那门71倍口径88mm主炮的威力只能用过剩来形容。
实际上中国国防部开发制造这款重型坦歼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付苏联人的t-28系列或是su-76系列,而是为了对付传说中的苏军重型坦克。根据德国情报部门和中国国家情报局早先所获取的情报,苏联人早在1933年就开始设计可以取代t-28的重型坦克以击败越来越强大的中德装甲部队。根据情报,在1935年初,几款战斗全重超过50吨,装备有85mm口径加农炮、122mm口径榴弹炮甚至是152mm口径榴弹炮的重型坦克在列宁格勒附近的库宾卡武器试验场进行了测试。据说托洛茨基对测试结果非常满意。指示苏联武器生产部门尽快将这些新型坦克投入生产。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直到中德两军的黑豹坦克和猎豹坦歼打到莫斯科城下,苏联人的重型坦克也没有露面。
到了战后。中德两国才知道,原来苏联人的重达53吨,装备一门85mm加农炮的t-100型重型坦克,早在1935年6月底就已经完成全部设计测试工作。而且最后定型了。
但是t-100重型坦克的投产却一再拖延。直到中德两国开始往苏联人头上扔核炸弹的时候,t-100重型坦克仍然没有投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负责军工生产的苏联劳动国防人民委员的瓦采季斯元帅反对将日益紧张的苏联工业资源投入到这款超级“浪费”资源和工时,而且性能不大可靠,故障率超高的t-100重型坦克上去。他宁愿继续生产消耗工时和原材料仅相当于t-100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的su-76来应付越来越吃紧的局面。而且这个意见也得到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支持,这位红军总参谋长手头可以调动的装甲兵力在1934年底就已经捉襟见肘,时时刻刻都在为坦克、装甲车的数量不足而烦恼,当然不希望每个月从工厂生产线上开下来的坦克再狠打个三两折。那样的话苏联坦克部队当中的七成大概就要直接转行去当步兵了。
另外。从1934年起苏联坦克在战场上面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敌人的坦克或强击火炮,而是中德两国的空军。根据苏联总参谋部的统计。在东西两线战场上损毁的全部坦克、装甲车当中,约有百分之五十五是被敌人飞机炸毁的,而且越是机动性差体型巨大的坦克越容易被敌人的飞机摧毁。
虽然瓦采季斯和图哈切夫斯基的决定从战略层面来看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亲自乘坐着su-76在第一线指挥战斗的科涅夫和他手下的坦克兵来说,他们现在最想要的大概就是几十辆可以同猎豹式坦克歼击车对抗的t-100重型坦克了。
“猎豹,是猎豹!中间后退,两翼不动!”第一眼看到猎豹坦歼巨大的体型,科涅夫就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他自己这边位于楔形阵中间的坦克和强击火炮倒车,而两翼保持不动,继续用2mm或57mm炮轰击中国人的猎豹。这种打法是苏联坦克兵在同中德的坦歼反复较量后得出的经验,就是要利用坦歼射角较小的缺点,从侧翼打击它们。
不过这个时代的坦克在后退过程中是无法开火射击的,而71倍口径的88mm炮的威力又实在太大。哪怕在2000米的距离上,都轻松击穿t-28/1935和su-76的前脸,实际上就是在2500米的距离上,88mm钨钢穿甲弹仍然是威力十足,只是炮击的精确程度会因为距离太远而大大下降,为了节约弹药,中国的猎豹坦歼和黑豹坦克通常是不会攻击2000开外的移动目标。但是,对从距离猎豹1500米距离上开始后退的苏联坦克来说,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却绝对是个致命的旅程。
轰轰轰……
伴随着一声声的巨响,战场上面顿时就腾起一个个火球,每一个火球都意味着一辆苏军坦克已经车毁人亡了!仅仅四轮炮击过后,战场上面就多出了一百二十多个燃烧的火堆。
“所有黑豹坦克注意,所有黑豹坦克注意,从右翼出击,1000米距离实施炮击!”第7装甲军的副军长张钟麟中将也是在中亚、西伯利亚打了整整四年的坦克战专家了,科涅夫的那点把戏当然难不住他。他在之前编组楔形阵的时候,就已经留了一手,把所有的67辆黑豹坦克摆在了楔形阵的最后充当预备队。在猎豹坦歼用88mm大炮轰击苏联坦克集群的时候,他就命令所有的黑豹坦克悄悄运动到了自己的右翼,并且组成了一个小号的楔形形突击阵。看到苏军坦克集群的中路开始后退,他就立即命令组队完毕的黑豹坦克出击,冲到苏军坦克集群左翼前方1000米左右开炮轰击。
眼看着六七十辆华军的黑豹坦克冲向自己的左翼,科涅夫就知道自己的左翼马上就要遭殃了,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来不及做出什么大的调整了,只好硬着头皮向自己的左右两翼同时下达了突击的命令,期望用自己的左翼缠住华军的黑豹坦克,而让自己的右翼有机会突破华军坦克集群的左翼——这个时候他已经大致知道华军的这个坦克集群在数量上还是远远不如自己这边多的。
惨烈的坦克格斗战很快就开始上演了难的是华军的67辆黑豹坦克,它们的70倍口径的75mm炮足以在1000米距离上观测140mm厚的装甲,没有任何一款苏联坦克能经得起这样的打击,而在这个距离上,苏军的su-76和t-28/1935的主炮却打不动黑豹坦克正面呈斜角布置的80mm装甲钢。唯一的办法就只能迎着黑豹的火力发起冲击,一直冲到500米甚至是300米内才开火。于是,负责指挥苏军坦克集群左翼的指挥官立即就下令冲锋。“为了祖国!为了俄罗斯!乌拉!冲啊!”这些本来应该是国际主义者的红军战士,现在却喊着“俄罗斯万岁”的口号发起了决死冲击,或许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苏联和苏联gcd已经完全被抛弃了吧?
“后退,现在后退,拉开距离。”看到苏联坦克要冲上来拼命,华军的黑豹坦克却纷纷开始倒车,试图让自己始终处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之上。与此同时,由134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组成的华军坦克集群的左翼,面对同样猛冲过来的苏军坦克,却选择了就地死守,它们的48倍口径的75mm大炮的穿透力和60mm呈55度角的正面装甲在眼下的战争中已经稍有些力不从心了,再也不能给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提供一个安全距离,不过每一台在中国装甲兵操纵下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仍然是一件威力十足的杀人机器!(未完待续。。)
就在卫立煌的第22军在苏联坦克集群的攻击下陷入苦战的时候,张钟麟中将指挥的第7装甲军的134辆猎豹式坦克歼击车、67辆黑豹坦克、134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已经以摆出了标准的楔形进攻队形,335辆钢铁巨兽组成了一正面宽度达8公里的突击队形,拖着漫天的烟尘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推进到了第22 军防线的后方。(小说文学网)
“坦克!中国人的坦克集群!”
看到这漫天扬起的滚滚烟尘,正在指挥部队猛攻的科涅夫就倒吸口凉气。中国人的装甲预备队居然出现在自己的当面了!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莫斯科会战当中最大规模坦克战,也是这场世界大战当中最后一场坦克战——洛西诺—彼得罗夫斯基坦克战终于达到了最**。
虽然明知道凶多吉少,但是科涅夫还是决心迎战中国坦克集群。他立即下达了调整队形的命令,让正在攻击华军防线的坦克集群后退,在洛西诺—彼得罗夫斯基镇以北的开阔平原上摆开来同样的楔形进攻阵型。同时,他又抽调出一部分su-76和步兵在自己的右翼拉了个掩护的横阵。在苏军坦克集群忙着调整阵形的时候,华军的工兵则在坦克集群的掩护下,清楚了他们自己埋设在阵地前的反坦克地雷,给坦克冲击扫清了道路。
1936年8月6日上午9点30分,134辆猎豹式坦克歼击车首先越过第22军的防线。用它们的71倍口径88mm大炮猛轰1500米开外的苏军坦克!和依靠性价比取胜的追猎者不同,战斗全重高达5吨(相当于追猎者战斗全重的三倍,因为构造复杂而且产量较小。造价更是高了六倍有余)猎豹坦克歼击车是一款造价昂贵,但是却有一锤定音功效的强大武器。它的那门71倍口径88mm主炮的威力只能用过剩来形容。
实际上中国国防部开发制造这款重型坦歼的目的不是为了对付苏联人的t-28系列或是su-76系列,而是为了对付传说中的苏军重型坦克。根据德国情报部门和中国国家情报局早先所获取的情报,苏联人早在1933年就开始设计可以取代t-28的重型坦克以击败越来越强大的中德装甲部队。根据情报,在1935年初,几款战斗全重超过50吨,装备有85mm口径加农炮、122mm口径榴弹炮甚至是152mm口径榴弹炮的重型坦克在列宁格勒附近的库宾卡武器试验场进行了测试。据说托洛茨基对测试结果非常满意。指示苏联武器生产部门尽快将这些新型坦克投入生产。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直到中德两军的黑豹坦克和猎豹坦歼打到莫斯科城下,苏联人的重型坦克也没有露面。
到了战后。中德两国才知道,原来苏联人的重达53吨,装备一门85mm加农炮的t-100型重型坦克,早在1935年6月底就已经完成全部设计测试工作。而且最后定型了。
但是t-100重型坦克的投产却一再拖延。直到中德两国开始往苏联人头上扔核炸弹的时候,t-100重型坦克仍然没有投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负责军工生产的苏联劳动国防人民委员的瓦采季斯元帅反对将日益紧张的苏联工业资源投入到这款超级“浪费”资源和工时,而且性能不大可靠,故障率超高的t-100重型坦克上去。他宁愿继续生产消耗工时和原材料仅相当于t-100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的su-76来应付越来越吃紧的局面。而且这个意见也得到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支持,这位红军总参谋长手头可以调动的装甲兵力在1934年底就已经捉襟见肘,时时刻刻都在为坦克、装甲车的数量不足而烦恼,当然不希望每个月从工厂生产线上开下来的坦克再狠打个三两折。那样的话苏联坦克部队当中的七成大概就要直接转行去当步兵了。
另外。从1934年起苏联坦克在战场上面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敌人的坦克或强击火炮,而是中德两国的空军。根据苏联总参谋部的统计。在东西两线战场上损毁的全部坦克、装甲车当中,约有百分之五十五是被敌人飞机炸毁的,而且越是机动性差体型巨大的坦克越容易被敌人的飞机摧毁。
虽然瓦采季斯和图哈切夫斯基的决定从战略层面来看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亲自乘坐着su-76在第一线指挥战斗的科涅夫和他手下的坦克兵来说,他们现在最想要的大概就是几十辆可以同猎豹式坦克歼击车对抗的t-100重型坦克了。
“猎豹,是猎豹!中间后退,两翼不动!”第一眼看到猎豹坦歼巨大的体型,科涅夫就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他自己这边位于楔形阵中间的坦克和强击火炮倒车,而两翼保持不动,继续用2mm或57mm炮轰击中国人的猎豹。这种打法是苏联坦克兵在同中德的坦歼反复较量后得出的经验,就是要利用坦歼射角较小的缺点,从侧翼打击它们。
不过这个时代的坦克在后退过程中是无法开火射击的,而71倍口径的88mm炮的威力又实在太大。哪怕在2000米的距离上,都轻松击穿t-28/1935和su-76的前脸,实际上就是在2500米的距离上,88mm钨钢穿甲弹仍然是威力十足,只是炮击的精确程度会因为距离太远而大大下降,为了节约弹药,中国的猎豹坦歼和黑豹坦克通常是不会攻击2000开外的移动目标。但是,对从距离猎豹1500米距离上开始后退的苏联坦克来说,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却绝对是个致命的旅程。
轰轰轰……
伴随着一声声的巨响,战场上面顿时就腾起一个个火球,每一个火球都意味着一辆苏军坦克已经车毁人亡了!仅仅四轮炮击过后,战场上面就多出了一百二十多个燃烧的火堆。
“所有黑豹坦克注意,所有黑豹坦克注意,从右翼出击,1000米距离实施炮击!”第7装甲军的副军长张钟麟中将也是在中亚、西伯利亚打了整整四年的坦克战专家了,科涅夫的那点把戏当然难不住他。他在之前编组楔形阵的时候,就已经留了一手,把所有的67辆黑豹坦克摆在了楔形阵的最后充当预备队。在猎豹坦歼用88mm大炮轰击苏联坦克集群的时候,他就命令所有的黑豹坦克悄悄运动到了自己的右翼,并且组成了一个小号的楔形形突击阵。看到苏军坦克集群的中路开始后退,他就立即命令组队完毕的黑豹坦克出击,冲到苏军坦克集群左翼前方1000米左右开炮轰击。
眼看着六七十辆华军的黑豹坦克冲向自己的左翼,科涅夫就知道自己的左翼马上就要遭殃了,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来不及做出什么大的调整了,只好硬着头皮向自己的左右两翼同时下达了突击的命令,期望用自己的左翼缠住华军的黑豹坦克,而让自己的右翼有机会突破华军坦克集群的左翼——这个时候他已经大致知道华军的这个坦克集群在数量上还是远远不如自己这边多的。
惨烈的坦克格斗战很快就开始上演了难的是华军的67辆黑豹坦克,它们的70倍口径的75mm炮足以在1000米距离上观测140mm厚的装甲,没有任何一款苏联坦克能经得起这样的打击,而在这个距离上,苏军的su-76和t-28/1935的主炮却打不动黑豹坦克正面呈斜角布置的80mm装甲钢。唯一的办法就只能迎着黑豹的火力发起冲击,一直冲到500米甚至是300米内才开火。于是,负责指挥苏军坦克集群左翼的指挥官立即就下令冲锋。“为了祖国!为了俄罗斯!乌拉!冲啊!”这些本来应该是国际主义者的红军战士,现在却喊着“俄罗斯万岁”的口号发起了决死冲击,或许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苏联和苏联gcd已经完全被抛弃了吧?
“后退,现在后退,拉开距离。”看到苏联坦克要冲上来拼命,华军的黑豹坦克却纷纷开始倒车,试图让自己始终处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之上。与此同时,由134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组成的华军坦克集群的左翼,面对同样猛冲过来的苏军坦克,却选择了就地死守,它们的48倍口径的75mm大炮的穿透力和60mm呈55度角的正面装甲在眼下的战争中已经稍有些力不从心了,再也不能给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提供一个安全距离,不过每一台在中国装甲兵操纵下的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仍然是一件威力十足的杀人机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