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来源:..>..
逼宫。
对于国祁绵延了百年之久的武阳朝而言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祖帝立国之时,便分立了三府九司,为的就是让国祁绵延,皇权受到三府九司的监管与节制,三府九司又同时相互节制。
这是很清醒的做法,但可惜的是这世上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无上的权柄总是能激发人内心最疯狂的贪欲。
而贪欲,往往是人登天的神梯,也是坠入地狱前最后一根稻草。
武阳朝立朝百年,距今已历四帝。
祖帝立国之后,劳心劳力,不久便龙驭上宾。
而后子嗣也身子积弱,只是待了七八年的时间,便撒手人寰。
先帝登基之时,不过十二岁,主少国疑,三府九司把持朝政,逼宫之事屡见不鲜。
直到先帝步入壮年才渐渐夺回朝政大权,但三府九司依然势大,在某些事情上与先帝分歧巨大,众官发难的事情也偶有发生。
哪怕是到了姬齐手中,皇权稳固,但继位至今同样也有那么几次不太愉快的事情发生。
但无论是先帝还是姬齐遭遇到的事件,背后都有三府九司半数以上的官员在背后推动,同时也有圣山与各方士族的联合施压。
而眼前这李丹青一人逼宫之事,却是亘古未闻。
但比起这些,更让文武百官莫名心悸的是……
这一人逼宫之事,似乎还真有让姬齐与朝廷骑虎难下的可能在。
无论李丹青之前的名声有多臭,但抵御了幽云外敌的事实摆在那里,起先朝廷还能一笔带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应水郡难民涌入武阳各个州郡,幽云之凶残自然也传播开来。
尤其是李丹青从阳山走到武阳城这两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应水郡的难民将他的英勇事迹传遍武阳各个州郡,让民间对于李丹青的风评大有改观。
此刻的李丹青携带着应水郡之乱,朝廷无所作为的汹涌民意,以及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不世之功。
加上朝廷还要依仗他稳定白狼军,从各种角度而言,李丹青确实有逼迫朝廷在某些事情上做出让步的可能——当然前提是李丹青不怕朝廷秋后算账的话。
而无论是之前与龙象府以及圭玉府两位府主的唇枪舌剑,还是此刻转而对姬齐的发难,都不难让人看出,这位李世子似乎根本没有那样的远虑。
但偏偏就是这样鼠目寸光之人,有时候最让人头疼。
众人都神情有恙的看向高台上的帝王,只见姬齐的眉宇阴沉,手中的酒杯在这一刹那被他捏碎,眯着的眼缝中闪烁着寒芒,直直的盯着李丹青。
在一段让人提心吊胆的死寂之后,姬齐的声音终于幽幽响起。
“那依爱卿的意思,应水郡之事,朕该追究谁的责任呢?”
他的语气阴沉,显然极力压抑着心底的某些情绪。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在这时也不敢搭话。
但李丹青却好似根本没有听出姬齐语气中的怒火,在那时拱手朗声言道:“首罪。郢家家主,郢相君!郢家长子,郢离!”
李丹青的声音很大,并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此言一出死寂的明照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武阳四族虽无官位在身,却有爵位世袭。
武阳爵位,分为王、公、候、伯四等,皆可世袭。
但同时因为公爵有牧养私兵的权利,故而朝廷对爵位把控素来严苛,除了立朝之初分封有功之臣,而后便只有皇子皇孙能得此殊荣,哪怕是当年功高盖主的李牧林,也从未捞到半个爵位在身。
而武阳四族,所世袭之爵位,号为公。
这已是皇族之下所能分封的最高爵位。
但武阳四族不仅有爵位世袭,同时有别于寻常公候,牧养私兵之数,可达十万之巨,并且朝廷每年还会拨出大量的银两供养四族的族人,从某种上而言,四族的地位近乎等同于异姓王,只是有实无名罢了。
而这些年随着青家与夏家的倒台,徐家家主徐炼的不知所踪,郢家更是借机做大,朝堂之中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不再少数,与太子的来往也极为密切。
其家主郢相君的地位更是隐隐凌驾在了三府九司之上。
这样的人物,李丹青也敢告,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座次仅在三府九司之后的郢相君闭目沉眸,似乎根本不在意李丹青的怒斥,反倒是后座上一位男子在那时拍案而起,指着李丹青便喝道:“李世子劳苦功高,陛下早有体谅,但如若以为凭着些许功劳,便可肆意构陷忠良,那可就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卑职劝世子一句,莫要自误!”
龙象府的府主夏侯伯阳,为人好大喜功,色厉而胆薄,做事毫无章法,故而能讥讽李丹青。
圭玉府的府主陆沉戟,书生气太重,墨守成规,故而见不得李丹青愚弄百官,方才怒斥李丹青。
但三府九司府主司命,除了这二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深知君心难测,无论外界传言如何言之灼灼,他们在未有弄明白姬齐的心思前,皆不会妄动。
故而相比于其余看上去不曾对李丹青发难的三府九司的司命,陆沉戟与夏侯伯阳在李丹青心中反倒是最好应付的家伙。
譬如此刻这郢相君,李丹青已经指名道姓的要他难堪,但他却神情平静,因为他知道,不用他出手,便会有人代替自己接招,或者说,在郢相君的心中,李丹青根本算不得是对手。
高台上的姬齐见有人站了出来,也选择沉默不语,反倒目光意味不明的盯着李丹青,似乎是在期待李世子接下来会如何做。
李丹青转头看向那中年男子,对方三十岁出头,看身上衣衫制式应当是九司之一神御司的官员。
他笑道:“敢问阁下,何为肆意构陷?”
“无凭无据,空口白话,难道不是肆意构陷吗?”那男子神情倨傲,拂袖言道。
“那敢问阁下幽云之乱从何而起?”李丹青并不为男子的挑衅所动,继续问道。
“阳山崩塌,致使应水郡灵力枯竭,幽云趁乱入侵!”男子显然做足了功课,在那时对答如流。
“好一个阳山崩塌!”李丹青却在这时陡然提高了自己的声音。
“武阳有二十八座圣山,何为圣山?”
“那是可飞升穹顶,沟通星辰,引来星辉,充盈天地灵力的神物!”
“是武阳数以千万计武者修行的基石!”
“亘古至今,再做诸公何曾听闻过圣山崩塌之事?”
李丹青的大声质问,让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他们当然有人想要提上一嘴关于武阳立国之处,那离山之事,但毕竟前朝旧事皆是禁忌,在这朝堂之上,众人对此都讳莫如深。
“一座圣山崩塌,诸公就没有想过其中缘由吗?就没有纠察背后到底有谁在暗中捣鬼的念头吗?”
“胡闹!阳山崩塌之时,你身在阳山,朝廷未有追究你不察之罪已是法外开恩,你怎可还敢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那男子也被李丹青这番含威怒斥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之后,立马面红耳赤的责问道。
“我倒是想要请诸位治我一个失察之罪,然后再去应水郡好好看看,阳山到底因何崩塌!”
“半壁圣基为何会被人取出!”
“百万应水郡百姓到底因何而死!”
“十万青云军,数万阳山弟子,又到底在为谁弥补过失,丢了性命!”
李丹青冷笑一声,如此言道,目光在那时一冷,扫过在场诸人,朗声问道:“可诸位敢吗?”
“三府九司,文武百官,在座诸公,嘴里不时喊着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吗?”
“圣山之事,关于武阳社稷,诸君谁敢站出来告诉我,你们愿意去彻查此事呢?”
这世上有很多秘密。
有的羞于道之外人,有的恐于道之外人。
而还有一种秘密……
叫心照不宣。
阳山崩塌当然是件大事,但这背后牵扯到朝廷、牵扯到郢家,甚至还牵扯白龙山上的那位老神仙。
规矩也好,律法也罢,归根结底是上位者约束下位者的。
当一件事牵扯得足够广,足够大的时候,上位者就会默契的选择闭口不谈。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阳山崩塌他们闭口不言。
李丹青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戳破了他。
他并非短视,也并非不惜命。
从阳山走回武阳城,其实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他足足走了近三个月。
他就是在等,等自己回到武阳那天,应水郡的流民会把应水郡的一切带到武阳各地。
那时他携带着滔天的民意,又身怀不世之功,方才有能力,让朝廷给个交代!
从孙禹赵权到张囚杨通。
从洛城宁煌戟到十万青云军。
从那一个个不知名讳的白狼军暗部到阳山每一位战死的弟子。
他们需要一个交代。
而现在李丹青不要,不过数月光景,应水郡发生的一切就会被人遗忘,民众的记忆总是来得汹涌,却又短暂。待到那时想要旧事重提,那就是难上加难。
他不指望凭着自己的几句话,就能让在武阳朝根基深固的郢相君倒台。
但他得要姬齐的一个答案,一个不将此事盖棺定论的答案。
哪怕只是承诺会彻查此事,李丹青于这其中便有操作的空间。
而作为回报,他会乖乖的领受那天策上将的虚职,成为稳定白狼军的吉祥物。
至少,暂时如此。
他相信姬齐听得懂他的意思。
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向来如此简单。
想到这里,李丹青再次看向那位在他的责问下哑口无言的男人,眯着眼睛如此言道:“阁下既非应水郡人士,未有经历幽云之乱,也非郢家主本人,如何敢断言李丹青所言就是无凭无据呢?”
“如此急着为郢家主辩护,我有理由怀疑你与郢家主之间结党营私,蝇营狗苟!”
李丹青的话掷地有声,那起身为郢相君辩护的男子脸色瞬息煞白,而坐在一旁一直神情平静的郢相君也在这时眉目一沉,看向李丹青的目光中有一道寒芒闪过。
阳山之事,他并不在意,他知道此事关乎着的还有朝廷与白龙山,李丹青能做到的事情并不到。
但结党营私……
那可是朝堂大忌……
念及此处,郢相君也有有些按捺不住,就要起身。
“好了!”可就在这时,高台上的姬齐忽然言道,打断了这场即将开始的争端。
李丹青闻言转头看向姬齐,目光平静,他等着这位帝王抛出向他示好的橄榄枝,他很笃定这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
“阳山崩塌,是幽云人奸细所为,这一点朝堂上下早有论断,朕知道爱卿你疼惜枉死的百姓与战死的甲士,但不可一味捕风捉影,你且放心,朝廷自会善待遭受幽云之乱的难民,也会尽力抚恤战死英魂们的遗孤。”
姬齐的话轻描淡写,平静至极。
却让李丹青的心头一颤,如遭雷击。
他从离开阳山开始,他就算到了这一步——朝廷需要他稳住白狼军的军心,而他则可以依仗着裹挟的民意威吓朝廷。
甚至在他的计划里,还有后续如何通过此案,重创郢家,同时为自己谋得声威,借此在武阳朝站稳脚跟。
但这一切,都在姬齐这番轻飘飘的话语中化为了泡沫。
他想不明白姬齐凭什么拒绝他的要求,难不成他有信心靠着朝廷让六十万白狼军乖乖听话吗?
李丹青不认为姬齐会是一个这般愚蠢的人。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了解,方才让此刻的李丹青,心头如此惴惴不安……
“说起来爱卿在应水郡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朕还未想好如何封赏爱卿,爱卿可有什么想要的,大可言说。”姬齐的声音再次传来。
李丹青的眉头紧皱,并未回应。
文武百官也在这时纷纷看向姬齐,他们知道,今日宴席最大谜题也将揭晓——李丹青到底能不能接过李牧林的衣钵,成为天策上将?
“不如这样吧,玉植与瑶儿今年十岁有一,平日里我政务繁忙疏于管教,爱卿有牧林当年文韬武略之才,那便封为少傅,替我好好管教这两个皇儿吧!”姬齐笑眯眯的言道。
此言一出,照明殿中再次哗然。
有人幸灾乐祸,李丹青自从回到武阳城以来,言行嚣张跋扈,比起以往有过之而不及。本以为能封得那天策神将之职,却不想最后落得一个少傅之位。
少傅是个侧头侧尾的虚职,如若是太子亦或者二皇子玉植这样的皇子的少傅倒还有几分实权,但三皇子与公主姬瑶本就是宫女所生,在宫中处于权利边缘,做他们的少傅,那便是彻底将李丹青挤出了皇权之外,也代表着李丹青彻底失去了姬齐的信任……
当然也有人在这时忧心忡忡,李丹青这样的纨绔子弟,落得一个虚职倒是可以让王都中少些乌烟瘴气,可白狼军那边又该如何稳定军心呢?
众人的心思各异,而身为当事者的那位玉植皇子却侧头看向李丹青,见他脸色发白,方才十一岁皇子殿下眼珠子一转,神情若有所思。而对侧的同胞姐姐,却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李丹青,然后便没了兴致,低头继续与案台上的食物厮杀。
“这样的安排爱卿可还满意?”姬齐的询问声在这时传来。
低着头的李丹青终于回过了神来,他抬头看向姬齐,二人的目光交错,李丹青分明看见这位执掌了武阳近二十年的皇帝陛下的眸中此刻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似乎是在嘲笑李丹青的螳臂当车之举……
“一切听凭陛下心意。”李丹青低下了头闷声言道,心底某种不详的预感却在这时愈演愈烈。
“那爱卿就从明日开始,教导二位皇子吧”姬齐如此言道,也不代李丹青回应,随即又道。
“今日大宴,一来是为李爱卿接风洗尘,庆祝他在应水郡大破贼军。”
“二来则是西境辽人再起斩断,几十万大军兵临池下,诸位众所周知,李将军死后,六十万白狼军群龙无首,朝廷虽然拆分了二十万调到各部驻防,但天策上将之职悬而未决,西境是我武阳之要地,不可假于人手。今日之宴,也是希望诸位能提名一位可堪大任之人,统御西境剩余的四十万白狼军,让辽人知道,即使没了李牧林,我武阳也不是他辽人能犯秋毫之地!”
此言一出,百官静默。
他们与李丹青一般,都暗以为这天策上将之位是李丹青的囊中之物,此刻姬齐却出了奇招,他们一时间摸不准姬齐的心思,更不敢随口妄言。
姬齐似乎早已料到众人的反应,他微微一笑,端坐起了身子:“既然诸位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朕这儿倒是有一位可堪大任之人!”
姬齐这样言道,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下抬头看向明照殿殿门的方向。
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传来,众人也循着姬齐的目光侧眸看去。
只见这时,一位身着白色甲胄,肩甲以狼头为饰的男子迈步走入殿中,他的模样刚毅,脸上的轮廓宛如刀削,眉宇之间弥漫着化不开的肃杀之气。
而在看清他的容貌的瞬间,明照殿中亦是一片哗然。
“怎么是他?”
“他竟然还活着!”
这话的议论不绝于耳,而李丹青却半个字眼也听不进去。
他只是目光死死的盯着那来者,双拳握紧,眸中血色密布,身子也隐隐发颤,像是在极力压抑着某些情绪一般。
那来者不是旁人,赫然便是昨日夜里,被他跟丢了的……
李射辕!
逼宫。
对于国祁绵延了百年之久的武阳朝而言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祖帝立国之时,便分立了三府九司,为的就是让国祁绵延,皇权受到三府九司的监管与节制,三府九司又同时相互节制。
这是很清醒的做法,但可惜的是这世上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无上的权柄总是能激发人内心最疯狂的贪欲。
而贪欲,往往是人登天的神梯,也是坠入地狱前最后一根稻草。
武阳朝立朝百年,距今已历四帝。
祖帝立国之后,劳心劳力,不久便龙驭上宾。
而后子嗣也身子积弱,只是待了七八年的时间,便撒手人寰。
先帝登基之时,不过十二岁,主少国疑,三府九司把持朝政,逼宫之事屡见不鲜。
直到先帝步入壮年才渐渐夺回朝政大权,但三府九司依然势大,在某些事情上与先帝分歧巨大,众官发难的事情也偶有发生。
哪怕是到了姬齐手中,皇权稳固,但继位至今同样也有那么几次不太愉快的事情发生。
但无论是先帝还是姬齐遭遇到的事件,背后都有三府九司半数以上的官员在背后推动,同时也有圣山与各方士族的联合施压。
而眼前这李丹青一人逼宫之事,却是亘古未闻。
但比起这些,更让文武百官莫名心悸的是……
这一人逼宫之事,似乎还真有让姬齐与朝廷骑虎难下的可能在。
无论李丹青之前的名声有多臭,但抵御了幽云外敌的事实摆在那里,起先朝廷还能一笔带过,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应水郡难民涌入武阳各个州郡,幽云之凶残自然也传播开来。
尤其是李丹青从阳山走到武阳城这两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应水郡的难民将他的英勇事迹传遍武阳各个州郡,让民间对于李丹青的风评大有改观。
此刻的李丹青携带着应水郡之乱,朝廷无所作为的汹涌民意,以及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不世之功。
加上朝廷还要依仗他稳定白狼军,从各种角度而言,李丹青确实有逼迫朝廷在某些事情上做出让步的可能——当然前提是李丹青不怕朝廷秋后算账的话。
而无论是之前与龙象府以及圭玉府两位府主的唇枪舌剑,还是此刻转而对姬齐的发难,都不难让人看出,这位李世子似乎根本没有那样的远虑。
但偏偏就是这样鼠目寸光之人,有时候最让人头疼。
众人都神情有恙的看向高台上的帝王,只见姬齐的眉宇阴沉,手中的酒杯在这一刹那被他捏碎,眯着的眼缝中闪烁着寒芒,直直的盯着李丹青。
在一段让人提心吊胆的死寂之后,姬齐的声音终于幽幽响起。
“那依爱卿的意思,应水郡之事,朕该追究谁的责任呢?”
他的语气阴沉,显然极力压抑着心底的某些情绪。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在这时也不敢搭话。
但李丹青却好似根本没有听出姬齐语气中的怒火,在那时拱手朗声言道:“首罪。郢家家主,郢相君!郢家长子,郢离!”
李丹青的声音很大,并没有半点遮掩的意思,此言一出死寂的明照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武阳四族虽无官位在身,却有爵位世袭。
武阳爵位,分为王、公、候、伯四等,皆可世袭。
但同时因为公爵有牧养私兵的权利,故而朝廷对爵位把控素来严苛,除了立朝之初分封有功之臣,而后便只有皇子皇孙能得此殊荣,哪怕是当年功高盖主的李牧林,也从未捞到半个爵位在身。
而武阳四族,所世袭之爵位,号为公。
这已是皇族之下所能分封的最高爵位。
但武阳四族不仅有爵位世袭,同时有别于寻常公候,牧养私兵之数,可达十万之巨,并且朝廷每年还会拨出大量的银两供养四族的族人,从某种上而言,四族的地位近乎等同于异姓王,只是有实无名罢了。
而这些年随着青家与夏家的倒台,徐家家主徐炼的不知所踪,郢家更是借机做大,朝堂之中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不再少数,与太子的来往也极为密切。
其家主郢相君的地位更是隐隐凌驾在了三府九司之上。
这样的人物,李丹青也敢告,当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座次仅在三府九司之后的郢相君闭目沉眸,似乎根本不在意李丹青的怒斥,反倒是后座上一位男子在那时拍案而起,指着李丹青便喝道:“李世子劳苦功高,陛下早有体谅,但如若以为凭着些许功劳,便可肆意构陷忠良,那可就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卑职劝世子一句,莫要自误!”
龙象府的府主夏侯伯阳,为人好大喜功,色厉而胆薄,做事毫无章法,故而能讥讽李丹青。
圭玉府的府主陆沉戟,书生气太重,墨守成规,故而见不得李丹青愚弄百官,方才怒斥李丹青。
但三府九司府主司命,除了这二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深知君心难测,无论外界传言如何言之灼灼,他们在未有弄明白姬齐的心思前,皆不会妄动。
故而相比于其余看上去不曾对李丹青发难的三府九司的司命,陆沉戟与夏侯伯阳在李丹青心中反倒是最好应付的家伙。
譬如此刻这郢相君,李丹青已经指名道姓的要他难堪,但他却神情平静,因为他知道,不用他出手,便会有人代替自己接招,或者说,在郢相君的心中,李丹青根本算不得是对手。
高台上的姬齐见有人站了出来,也选择沉默不语,反倒目光意味不明的盯着李丹青,似乎是在期待李世子接下来会如何做。
李丹青转头看向那中年男子,对方三十岁出头,看身上衣衫制式应当是九司之一神御司的官员。
他笑道:“敢问阁下,何为肆意构陷?”
“无凭无据,空口白话,难道不是肆意构陷吗?”那男子神情倨傲,拂袖言道。
“那敢问阁下幽云之乱从何而起?”李丹青并不为男子的挑衅所动,继续问道。
“阳山崩塌,致使应水郡灵力枯竭,幽云趁乱入侵!”男子显然做足了功课,在那时对答如流。
“好一个阳山崩塌!”李丹青却在这时陡然提高了自己的声音。
“武阳有二十八座圣山,何为圣山?”
“那是可飞升穹顶,沟通星辰,引来星辉,充盈天地灵力的神物!”
“是武阳数以千万计武者修行的基石!”
“亘古至今,再做诸公何曾听闻过圣山崩塌之事?”
李丹青的大声质问,让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他们当然有人想要提上一嘴关于武阳立国之处,那离山之事,但毕竟前朝旧事皆是禁忌,在这朝堂之上,众人对此都讳莫如深。
“一座圣山崩塌,诸公就没有想过其中缘由吗?就没有纠察背后到底有谁在暗中捣鬼的念头吗?”
“胡闹!阳山崩塌之时,你身在阳山,朝廷未有追究你不察之罪已是法外开恩,你怎可还敢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那男子也被李丹青这番含威怒斥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之后,立马面红耳赤的责问道。
“我倒是想要请诸位治我一个失察之罪,然后再去应水郡好好看看,阳山到底因何崩塌!”
“半壁圣基为何会被人取出!”
“百万应水郡百姓到底因何而死!”
“十万青云军,数万阳山弟子,又到底在为谁弥补过失,丢了性命!”
李丹青冷笑一声,如此言道,目光在那时一冷,扫过在场诸人,朗声问道:“可诸位敢吗?”
“三府九司,文武百官,在座诸公,嘴里不时喊着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吗?”
“圣山之事,关于武阳社稷,诸君谁敢站出来告诉我,你们愿意去彻查此事呢?”
这世上有很多秘密。
有的羞于道之外人,有的恐于道之外人。
而还有一种秘密……
叫心照不宣。
阳山崩塌当然是件大事,但这背后牵扯到朝廷、牵扯到郢家,甚至还牵扯白龙山上的那位老神仙。
规矩也好,律法也罢,归根结底是上位者约束下位者的。
当一件事牵扯得足够广,足够大的时候,上位者就会默契的选择闭口不谈。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阳山崩塌他们闭口不言。
李丹青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戳破了他。
他并非短视,也并非不惜命。
从阳山走回武阳城,其实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他足足走了近三个月。
他就是在等,等自己回到武阳那天,应水郡的流民会把应水郡的一切带到武阳各地。
那时他携带着滔天的民意,又身怀不世之功,方才有能力,让朝廷给个交代!
从孙禹赵权到张囚杨通。
从洛城宁煌戟到十万青云军。
从那一个个不知名讳的白狼军暗部到阳山每一位战死的弟子。
他们需要一个交代。
而现在李丹青不要,不过数月光景,应水郡发生的一切就会被人遗忘,民众的记忆总是来得汹涌,却又短暂。待到那时想要旧事重提,那就是难上加难。
他不指望凭着自己的几句话,就能让在武阳朝根基深固的郢相君倒台。
但他得要姬齐的一个答案,一个不将此事盖棺定论的答案。
哪怕只是承诺会彻查此事,李丹青于这其中便有操作的空间。
而作为回报,他会乖乖的领受那天策上将的虚职,成为稳定白狼军的吉祥物。
至少,暂时如此。
他相信姬齐听得懂他的意思。
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向来如此简单。
想到这里,李丹青再次看向那位在他的责问下哑口无言的男人,眯着眼睛如此言道:“阁下既非应水郡人士,未有经历幽云之乱,也非郢家主本人,如何敢断言李丹青所言就是无凭无据呢?”
“如此急着为郢家主辩护,我有理由怀疑你与郢家主之间结党营私,蝇营狗苟!”
李丹青的话掷地有声,那起身为郢相君辩护的男子脸色瞬息煞白,而坐在一旁一直神情平静的郢相君也在这时眉目一沉,看向李丹青的目光中有一道寒芒闪过。
阳山之事,他并不在意,他知道此事关乎着的还有朝廷与白龙山,李丹青能做到的事情并不到。
但结党营私……
那可是朝堂大忌……
念及此处,郢相君也有有些按捺不住,就要起身。
“好了!”可就在这时,高台上的姬齐忽然言道,打断了这场即将开始的争端。
李丹青闻言转头看向姬齐,目光平静,他等着这位帝王抛出向他示好的橄榄枝,他很笃定这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
“阳山崩塌,是幽云人奸细所为,这一点朝堂上下早有论断,朕知道爱卿你疼惜枉死的百姓与战死的甲士,但不可一味捕风捉影,你且放心,朝廷自会善待遭受幽云之乱的难民,也会尽力抚恤战死英魂们的遗孤。”
姬齐的话轻描淡写,平静至极。
却让李丹青的心头一颤,如遭雷击。
他从离开阳山开始,他就算到了这一步——朝廷需要他稳住白狼军的军心,而他则可以依仗着裹挟的民意威吓朝廷。
甚至在他的计划里,还有后续如何通过此案,重创郢家,同时为自己谋得声威,借此在武阳朝站稳脚跟。
但这一切,都在姬齐这番轻飘飘的话语中化为了泡沫。
他想不明白姬齐凭什么拒绝他的要求,难不成他有信心靠着朝廷让六十万白狼军乖乖听话吗?
李丹青不认为姬齐会是一个这般愚蠢的人。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了解,方才让此刻的李丹青,心头如此惴惴不安……
“说起来爱卿在应水郡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朕还未想好如何封赏爱卿,爱卿可有什么想要的,大可言说。”姬齐的声音再次传来。
李丹青的眉头紧皱,并未回应。
文武百官也在这时纷纷看向姬齐,他们知道,今日宴席最大谜题也将揭晓——李丹青到底能不能接过李牧林的衣钵,成为天策上将?
“不如这样吧,玉植与瑶儿今年十岁有一,平日里我政务繁忙疏于管教,爱卿有牧林当年文韬武略之才,那便封为少傅,替我好好管教这两个皇儿吧!”姬齐笑眯眯的言道。
此言一出,照明殿中再次哗然。
有人幸灾乐祸,李丹青自从回到武阳城以来,言行嚣张跋扈,比起以往有过之而不及。本以为能封得那天策神将之职,却不想最后落得一个少傅之位。
少傅是个侧头侧尾的虚职,如若是太子亦或者二皇子玉植这样的皇子的少傅倒还有几分实权,但三皇子与公主姬瑶本就是宫女所生,在宫中处于权利边缘,做他们的少傅,那便是彻底将李丹青挤出了皇权之外,也代表着李丹青彻底失去了姬齐的信任……
当然也有人在这时忧心忡忡,李丹青这样的纨绔子弟,落得一个虚职倒是可以让王都中少些乌烟瘴气,可白狼军那边又该如何稳定军心呢?
众人的心思各异,而身为当事者的那位玉植皇子却侧头看向李丹青,见他脸色发白,方才十一岁皇子殿下眼珠子一转,神情若有所思。而对侧的同胞姐姐,却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李丹青,然后便没了兴致,低头继续与案台上的食物厮杀。
“这样的安排爱卿可还满意?”姬齐的询问声在这时传来。
低着头的李丹青终于回过了神来,他抬头看向姬齐,二人的目光交错,李丹青分明看见这位执掌了武阳近二十年的皇帝陛下的眸中此刻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似乎是在嘲笑李丹青的螳臂当车之举……
“一切听凭陛下心意。”李丹青低下了头闷声言道,心底某种不详的预感却在这时愈演愈烈。
“那爱卿就从明日开始,教导二位皇子吧”姬齐如此言道,也不代李丹青回应,随即又道。
“今日大宴,一来是为李爱卿接风洗尘,庆祝他在应水郡大破贼军。”
“二来则是西境辽人再起斩断,几十万大军兵临池下,诸位众所周知,李将军死后,六十万白狼军群龙无首,朝廷虽然拆分了二十万调到各部驻防,但天策上将之职悬而未决,西境是我武阳之要地,不可假于人手。今日之宴,也是希望诸位能提名一位可堪大任之人,统御西境剩余的四十万白狼军,让辽人知道,即使没了李牧林,我武阳也不是他辽人能犯秋毫之地!”
此言一出,百官静默。
他们与李丹青一般,都暗以为这天策上将之位是李丹青的囊中之物,此刻姬齐却出了奇招,他们一时间摸不准姬齐的心思,更不敢随口妄言。
姬齐似乎早已料到众人的反应,他微微一笑,端坐起了身子:“既然诸位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朕这儿倒是有一位可堪大任之人!”
姬齐这样言道,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下抬头看向明照殿殿门的方向。
一阵沉闷的脚步声传来,众人也循着姬齐的目光侧眸看去。
只见这时,一位身着白色甲胄,肩甲以狼头为饰的男子迈步走入殿中,他的模样刚毅,脸上的轮廓宛如刀削,眉宇之间弥漫着化不开的肃杀之气。
而在看清他的容貌的瞬间,明照殿中亦是一片哗然。
“怎么是他?”
“他竟然还活着!”
这话的议论不绝于耳,而李丹青却半个字眼也听不进去。
他只是目光死死的盯着那来者,双拳握紧,眸中血色密布,身子也隐隐发颤,像是在极力压抑着某些情绪一般。
那来者不是旁人,赫然便是昨日夜里,被他跟丢了的……
李射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