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又休息了片刻,车队才缓缓的离开了新野。

    司马北说完话就回去了,也没有多寒暄,更没有和大家套交情。

    法家学子,最讨厌的就是拉帮结派的儒家,然后接下来就是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

    不然苗炎也不会每次都下狠手收拾他们。

    柳铭淇他们一行的团员加上婢女们才四十来人,但马车却有一百多接近两百辆。

    没办法,这些少爷小姐们是享受惯了的,一般都是自己一人呆在马车里,不习惯几个人挤在一起。

    各种生活物资,各种粮食储备,还有侍卫们的装备、帐篷等等,需要装这么多东西,马车自然不能少。

    这些马车车夫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们自己带的,都是孔武有力的汉子,遇到紧急情况完全可以拿起刀枪来干架的人。

    柳铭淇倒是没有那么多讲究,他的马车里面三个心腹都在。

    反正裕王妃是下了命令的。

    除非是在城里的客栈里面住着,不然大柱和樊山不能离开柳铭淇的身边。

    这一路上一半多的时间都在马车里,你说他们怎么可能不陪着柳铭淇?

    万一来了一个什么万箭齐射,他们是救都救不及。

    坐在马车上面,柳铭淇一个人在思索着刚才的事情。

    实际上司马北过来,柳铭淇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红薯第二步实验,是可以在他这里实施的。

    一来司马北积极的修建了水渠,很好的灌溉了田地,那么他就对于农业很关心,不会不重视红薯。

    红薯本身需要的土地又不是肥沃的那一种,相反的比较贫瘠的沙土地,才是红薯最喜欢的生长环境。

    所以它不用争夺老百姓现在的土地,却又能给老百姓带来额外的粮食收成,这简直是两全其美。

    二来司马北本身就极有威望,他吩咐下去的事情,哪怕是士绅们也不敢怠慢。

    这样的话,柳铭淇派来指导红薯种植的人怎么说,他们就会怎么做。

    只有如此听话,才能使得红薯的收成达到最好,从而彻底震惊住他们,让他们以后自发的开始推广种植。

    三来新野本来就是以农业著称,在后世,新野的红薯恰好就是一个很知名的农业产品,畅销全国。

    因此柳铭淇认为这里作为推广基地非常合适。

    但偏偏司马北说的是蜂窝煤一事。

    一旦蜂窝煤工坊在新野县开工,那么红薯一事也就可以暂时作罢了。

    毕竟红薯才刚刚开始种植推广,可不能和漫天的煤炭灰飞舞凑在一起。

    那么转过来说,新野县做蜂窝煤工坊行不行呢?

    行!

    而且司马北定位太准确了!

    他说的什么人工便宜、吃苦耐劳不多言,这些优点几乎每个地方的老百姓都这样。

    也就是京城周边的民众稍微娇惯了一些。

    所以这并不是新野县的优势。

    新野县最大的优势在于司马北说的地理位置上。

    新野是京畿地区最靠近湖北的县份。

    否则之前柳铭淇制作雪橇车也不会来这边了。

    它这里四通八达,下去不到一百五十里就是襄阳城!

    襄阳城可是湖北的重镇之一,上一次太子去湖北赈灾,第一站便选择在了那里。

    然后它距离荆门市也是四百里路,赶得快的话,一天半就能抵达。

    甚至于它距离湖北东北重镇随州,也才不过三百来里路。

    这基本上就覆盖了湖北的西部和北部了。

    然后从新野到湖北的宜昌是六百五十里路,也就是荆门下去两百五十里,两天半的时间稳稳能到。

    到宜昌是什么意思呢?

    宜昌是长江交通线的重要枢纽之一。

    从这里南下可以通过水路一路到荆州、岳阳、黄冈、九江。

    从这里往西边走,就能通过三峡进入四川。

    其实现在朝廷给西康运输的大量蜂窝煤,就是走的这条线路。

    如果在新野县设立蜂窝煤工坊,那么到西康的路程至少就要节约三天时间。

    三天的时间可不短,这还不算各种沿途的消耗。

    这对于一个古代王朝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节省了。

    实际上按照这个情况,把蜂窝煤工坊建立在宜昌是最好的。

    但宜昌已经到了湖北的中心位置,而新野县却是在京畿地区。

    相对于外面来说,新野县更加容易管理一些,出了什么事情柳铭淇还能亲自赶过来处理。

    如果是在宜昌的话,柳铭淇还不能过去,只能靠田荣和池三他们。

    并且司马北这个人做事干练,又是法家学子,非常得柳铭淇的心意,如果让柳铭淇选择的话,自然愿意选择新野县。

    实际上柳铭淇早就想要更远的搬迁了。

    让京城的老百姓们每天奔波三四个小时,就相当于让一个打工仔从燕郊一直到首都西面儿去上班一样苦命。

    通勤时间过长的那种痛苦,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有时候他们宁愿自己多加一点班,然后出门骑个共享自行车十几分钟便能回家吃饭睡觉,也不愿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没有意义的通勤上面。

    不用担心京城民众的生活问题。

    以后裕王府的生意那么多,工坊一定越来越多,他们不愁得不到好的工作。

    再说了,以前没有裕王府的时候,难道他们就不过日子了?

    裕王府的工坊,还是要按照实际需要来安置。

    不过这古代版的招商引资,也得给我不少的好处吧?

    不能光凭你一张嘴,我就来到新野县来解决你的大问题。

    还得要有足够的理由和优势,才能吸引这个超级大工坊入驻的。

    别的不提,这煤炭怎么运输过来,你总得帮我想想办法吧?

    从山西晋城到帝京府不过是四百里路,两天肯定走完。

    运城稍微远了一些,是八百里,但人家运城恰好就和帝京府一样,在黄河水道上面,从水道运输更是便捷快速。

    这也是蜂窝煤工坊能源源不断生产的重要保障。

    但无论是从晋城,还是从运城,到新野可都变成了八百、一千多里路啊!

    这么长的交通距离增加,是很耗费资金的,也会让那边的煤炭调派出现偏差,不像是以前全部运到京城那么方便。

    “三儿。”

    柳铭淇睁开了眼睛,问道:“刚才我跟你说的新野县想要做蜂窝煤的事情,你怎么看?”

    池三先前也在思考之中,闻言道:“我觉得还行,他们这里位置很方便,许多商人都喜欢来这里中转。如果是往两湖和西南三省运送,比起京城要方便太多了。”

    “那么你觉得如果搬迁到了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柳铭淇继续问道。

    “很简单嘛,就是怎么样来保障裕王府的利益。”池三不愧是柳铭淇的铁杆小弟,想的都和柳铭淇差不多:“首先我们的地方旁边,就得有巡捕衙门在。新野县虽然小,可是上百个巡捕们应该在周围巡逻,以防什么意外吧?”

    “安全不用担心,就是蜂窝煤而已,难道还有人来打劫蜂窝煤啊?”柳铭淇微微一笑,“不过这种姿态还是需要他们做出来的。”

    “第二,我们选址要选好的地方,有山有水,交通也要便利。”池三道:“买地的钱不能花费太多,不然本身我们就要建造工坊,要做很多投入准备,如果买地都要花十万八万两银子的,那多亏呀?”

    “对!”

    柳铭淇点点头。

    这就有点未来招商引资的味道了。

    人家后世的土地那么金贵,都能以白菜价的价格卖,甚至是送。

    裕王府有点土地的要求,也不过分。

    再说了,这是工坊,又不是侵占农民的土地,司马北不应该为难。

    大康对工坊的规定还是很严格的。

    耕种的土地不能去动,特别宗室们的生意更是如此。

    然后宗室们可以购买土地来修建工坊,可一旦这个工坊不做了,那么是不可能转为土地去耕种的。

    这又不像是后世,你还可以把工坊来修房子,卖给老百姓。

    所以空着这些工坊,对宗室们来说也不划算,通常都是低价又卖给了别人。

    在这种情况下,在新野县的蜂窝煤工坊,土地价格肯定价格不能贵了,不然以后卖出去就大亏本,谁受得了?

    “第三就是用人的方面,必须由我们自己来挑选,不能什么人我们都要。”池三道:“殿下,这才是重点!”

    看着他一脸感慨的样子,柳铭淇不觉莞尔,“怎么了?”

    “嘿,您不知道京城的那两个工坊哟,真是麻烦事情一大堆!”池三道:“第二工坊的工人明显懒惰一些,不大勤快,每天完成任务都比较勉强。

    第一工坊那边的人倒是勤快了,可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女人干力气活始终比不上男人,所以始终觉得差了那么一点如火如荼的干劲儿。”

    “哈哈哈……”

    柳铭淇笑了出声。

    京城周围的老百姓本来就比不上小地方的人那么勤快,能完成任务都不错了。

    第一工坊迄今为止人手都比第二工坊多了一万多人,产量还都差不多,就是出在这些老弱妇孺工人的身上。

    当然灾民那边也是有现实的考量,他们也有自身的一些缺陷,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离谱。

    毕竟当初是为了照顾他们的生计,所以才把工坊放在那里。

    池三两个工坊都干过主管,自然是看着这种情况觉得憋屈了。

    看到柳铭淇在笑,池三也问出了自己的问题:“殿下,到了新野县这边,您就不可能还按照一天一百文的工钱给吧?”

    “自然不会的。”

    柳铭淇摇摇头。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收入和消费状况,不可能一概而论。

    京城那边给这么多钱,一方面是灾民们需要存钱来回家用。

    另一方面是京城的物价非常贵,不多给点人家赚的钱吃饭都不够,还怎么存钱,长途跋涉的回家乡重新生活?

    “这一点你别着急,到时候和田荣他们一起过来看看再谈。”柳铭淇叮嘱道,“不过工钱也不能给低了,本来干蜂窝煤就又累又脏,不能亏待了人家。”

    “我明白!”

    池三颌首应答道。

    柳铭淇一向对这些工人们很好,给钱也给得多。

    作为仆人他虽然觉得有些吃亏了,但主人心好心善,总是一个好事儿,对吧?

    你跟着一个吝啬成性又拼命指使你干活儿的主人,岂不是要哭死?

    

    69455_69455848/640292822.html

    

    。m2.shuyuewu.co

章节目录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俊秀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三十二章 地势优越是加分项【第一更!求订阅!】-我在大康的咸鱼日子,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一本书并收藏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