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
洛阳,秋雨连绵。
日复一日繁华起来的洛阳城,依稀已可见几分贞观长安的影子,哪怕细雨凉风不曾停下,大街小巷中的宝马雕车亦是络绎不绝,行走在街道上的不只是汉人,也有装饰肤色异于中原的异族,东市中的契丹人环臂靠在马棚里,色目人双目发光在商铺里挑选值钱物什,丰乳肥-臀的胡姬抱着小酒坛,用被挤压得更加巍峨的双峰与诱人的笑容,妩媚的吸引酒肆前的行人。
唐人的腰板是笔直的,哪怕是最寻常的百姓,可能家里都没有十缗余财,走在街道上也不会对官吏低眉顺眼,身着公服的衙役走街串巷,一路上碰到的人大多相熟,都不免招呼调笑几句,不曾板着脸充大爷也不曾看谁都像欠了他钱,遇着街面上茫然无助的孩童,更会主动在孩童面前蹲下,露出一个最和煦亲切的笑容,抱起孩童帮他们回家。
皇城里各部官寺在雨中如磐石般静默,院内院外秩序井然,进进出出的大小官员脚步敏捷,眼中没有整日盘算私利谋划争斗的阴霾,屋里坐镇的各部主官,满身威严的向聆听教诲的官员布置差事,事了前不忘和言语色的鼓励一番。
这座繁华雄伟城池的主人,一手缔造了大唐中兴之象的帝王,此时正结束一日繁重的事务,在贴身宦官宫女的服侍下,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御撵缓缓行向后宫,一路上皇帝都在拿手指捻着眉心闭目养神,面上露出的些许病态让宦官分外担忧。
后宫里宫苑很多,寻常时最热闹的也不过两处所在,一个是德妃曹氏的居所,一个是淑妃王氏的宫苑,得到宦官传信的曹氏早早来到院门,等皇帝李嗣源的御撵到了,忙亲自撑伞将李嗣源迎进宫内,见礼被默契的省略掉。
“最近连日阴雨,好似没个尽头,陛下要是觉着劳累,就将政务多让宰相们分担一些,偶然松松气也没甚么,毕竟身子要紧。”曹氏扶着咳嗽了两声的李嗣源在坐塌上坐下,眼中充斥着一个贤惠妻子对夫君的爱惜与担忧,“昨儿接着从璟的信,说秋日阴雨对身子不好,你征战一生旧伤不少,此时最易发作,嘱托妾身多照看你的身体呢。”
靠在坐塌上的李嗣源拉着曹氏的手,面上虽然尽是疲惫之色,闻言却露出一个温和笑意,“类似的话他在折子里也对我说了,江淮战事正紧,亏的他还有这份心思。”
“自己儿子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往年他哪回出征在外,少过对你这个当爹的挂念了。”说这话的时候,曹氏脸上有着一个母亲特有的自豪之色,虽说帝王在私底下也不用时时拿朕来自称,但敢跟李嗣源说话如寻常家一样的嫔妃,宫里也只有曹氏一人,“江淮战事如何了?”
“进展很快,估摸着不用多久就能把大局定下来。”李嗣源让曹氏打开窗子,冷风吹进来有些折煞人,但却让人精神微振,曹氏连忙又将窗子拉上了。
两人说了半响话,不知怎么曹氏就说到李从璟年纪轻轻头上生出白发的事来,禁不住落泪,李嗣源叹了口气,问曹氏,“你怪我否?”
曹氏含泪摇头。
李嗣源欣慰的笑笑,又看向窗外,似乎那扇关着的窗子并没能阻挡他的视线,“我也知道他苦,所以经年以来,都在快马加鞭的布置政事,就是想着多替他分担一些。整顿吏治,削平藩镇,撤换官吏,没有一件事是好做的,更不可能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徐徐图之是稳妥之策,但我却不曾听从他的进言,执意在三五年内将这些事都做完,结果闹得朝臣抵触,六部差些瘫痪,不少藩镇联合闹事,矛头都直指着他。”
“但我不得不这样做,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地方藩镇,凡是掌权的,早年大多跟我有过接触,对他们的脾性我也知道一些,应对起来有底,还有许多都是我昔日部属,亦或曾受我提拔,我在帝位上的时候,他们跳出来闹事,我就好着手解决,要压他们也容易些,即便是抄家灭族,旁人也不敢多言。”
“但是从璟不同,若是整顿吏治、削平藩镇、撤换官吏这样的事都留给他,日后对待我的故旧、部曲,他对付起来就难免束手束脚,能有高位能闹事的,都不是好相与之辈,他们要是群起联手,没有我在帝位上了,就能打着我名号扯虎皮做大旗,那麻烦就不小了。”
“这样的难题,你说我能留给从璟?当然不能。我的故旧我亲自下令查办,我的部曲我亲自抄家灭族,他们有甚么怨言有甚么逆举,我也能毫不犹豫雷霆处置。”
“该解决的麻烦都解决了,该查办的人都查办了,天下就干净了,大唐要复兴,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朕,要给从璟蹚出一条大道来,要留给他一个干净的江山,让他日后能够大展拳脚身为人父,为子女谋福,这就是我该做的”
李嗣源的声音渐渐小了,不知何时停下来,他就靠在榻上沉沉睡去。
曹氏早已经泪流满面,却拼命忍着没有哭出声,直到李嗣源睡去,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着李嗣源的脸庞,低声呢喃:“你们这对父子,让妾身怎么说都太苦了些。”随后她又笑了笑,“也都有福气。”
当日夜,秋雨骤大。
李嗣源突发高烧。
随后两日,其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以至于完全不能下榻。
御医们用尽浑身解数,亦不能让李嗣源身体恢复。
如此又折腾两日,朝臣大恐。
后一日李嗣源神智稍清,口述一分敕令,令八百里加急传往滁州。
敕令:召秦王即刻归朝!
滁州。
天色未明,本已告辞离开的冯道去而复返,他是被李从璟派人追回来的。与此同时,现在滁州的王朴、桑维翰、卫道等人也都被人叫来。
李从璟将需要立即归朝的消息对众人说明,而后就开始对江淮大事做出一些布置,民政大事自然交给冯道主持,由王朴从旁相助,原本冯道也该回去,但李从璟离开江淮,这里需要一位重臣坐镇,冯道的资历和分量都让他成为不二之选。
民政上的事并不难处理,关键还是军事。李从璟归朝后,江淮战事由谁来主持,就成为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对此,冯道提议让李从珂暂时挂帅,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李从璟一言否决。
李从璟不是不信李从珂的忠心,是不信任李从珂的能力,“潞王之将才毋庸置疑,但要他统帅三军调度全局,却是力有不逮,江淮的淮南军的确没有太大威胁,但王会虽然败退江南,其部兵马却仍有一些战力,扬州、寿春亦未攻克,淮南势必作困兽之斗,这江淮之地淮南经营日久,不出岔子还好,一旦出岔子就不好挽回。”
既然认为李从珂难当大任,李从璟就得拿出一个人选来。
找到这个人选并不难,他就是莫离。
当日午时,李从璟即从滁州出发,带近卫都北上。
接到消息的莫离早一步离开寿春,到正阳等候将从这里北渡淮水的李从璟。
两人在道旁相见。
“江淮之战大局已定,余者唯寿春、扬州两地,但此两地一日不克,便要防备淮南反攻。”天有细雨,地有微风,李从璟着明光铠,莫离一身白袍,道旁就是淮水,“经此一战后,短期内淮南要大举反攻,已是力不从心,往下要防备的是淮南遣精锐登岸,往江淮深处渗透,扰乱我军后方,大江登岸之地甚多,此举防不胜防,故而往下战事重点,是一鼓作气攻下扬州。得了扬州,寿春独木难支,克之稍易。”
听完李从璟的话,莫离微微颔首,“江淮半入囊中,势必影响楚地战局,只要江淮的战果能够保持,楚地王师就能寻机反攻,此间厉害离都知晓,请殿下放心,离必不辱使命。”
李从璟喟叹一声,勉励道:“江淮战事就交给莫哥儿了,军令改由参谋处下达,潞王纵然会有不满,亦会知晓轻重,我调了孟平南下,你等戮力同心,我在洛阳静候佳音。”
临别之际,莫离深深拜礼,洛阳之事他不便多言,一切都在不言中。
李从璟渡江而去。
将莫离留在江淮主持大局,兼有王朴等人相助,李从璟没甚么不放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对莫离的期望,比孟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大唐征伐天下,那才是莫神机的战场,眼下,不过是跨出了至关紧要的第一步
楚地,朗州。
郭威到了朗州,随行而来的,还有蒙三率领的五千兵马。与其不分先后抵达的,还有从两川顺江东出的李从璋所部一万殿前军。
眼看朗州恢复了一些兵强马壮的气势,李从荣稍感心安,但也只是稍感而已。
因为他也得知了李嗣源病重的消息,但却没有接到李嗣源让他回洛阳的敕令。
负手北望,李从荣反复呢喃道:“父亲,兄长”
章四十三洛阳秋雨日绵绵北归之人入东宫(1: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洛阳,秋雨连绵。
日复一日繁华起来的洛阳城,依稀已可见几分贞观长安的影子,哪怕细雨凉风不曾停下,大街小巷中的宝马雕车亦是络绎不绝,行走在街道上的不只是汉人,也有装饰肤色异于中原的异族,东市中的契丹人环臂靠在马棚里,色目人双目发光在商铺里挑选值钱物什,丰乳肥-臀的胡姬抱着小酒坛,用被挤压得更加巍峨的双峰与诱人的笑容,妩媚的吸引酒肆前的行人。
唐人的腰板是笔直的,哪怕是最寻常的百姓,可能家里都没有十缗余财,走在街道上也不会对官吏低眉顺眼,身着公服的衙役走街串巷,一路上碰到的人大多相熟,都不免招呼调笑几句,不曾板着脸充大爷也不曾看谁都像欠了他钱,遇着街面上茫然无助的孩童,更会主动在孩童面前蹲下,露出一个最和煦亲切的笑容,抱起孩童帮他们回家。
皇城里各部官寺在雨中如磐石般静默,院内院外秩序井然,进进出出的大小官员脚步敏捷,眼中没有整日盘算私利谋划争斗的阴霾,屋里坐镇的各部主官,满身威严的向聆听教诲的官员布置差事,事了前不忘和言语色的鼓励一番。
这座繁华雄伟城池的主人,一手缔造了大唐中兴之象的帝王,此时正结束一日繁重的事务,在贴身宦官宫女的服侍下,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御撵缓缓行向后宫,一路上皇帝都在拿手指捻着眉心闭目养神,面上露出的些许病态让宦官分外担忧。
后宫里宫苑很多,寻常时最热闹的也不过两处所在,一个是德妃曹氏的居所,一个是淑妃王氏的宫苑,得到宦官传信的曹氏早早来到院门,等皇帝李嗣源的御撵到了,忙亲自撑伞将李嗣源迎进宫内,见礼被默契的省略掉。
“最近连日阴雨,好似没个尽头,陛下要是觉着劳累,就将政务多让宰相们分担一些,偶然松松气也没甚么,毕竟身子要紧。”曹氏扶着咳嗽了两声的李嗣源在坐塌上坐下,眼中充斥着一个贤惠妻子对夫君的爱惜与担忧,“昨儿接着从璟的信,说秋日阴雨对身子不好,你征战一生旧伤不少,此时最易发作,嘱托妾身多照看你的身体呢。”
靠在坐塌上的李嗣源拉着曹氏的手,面上虽然尽是疲惫之色,闻言却露出一个温和笑意,“类似的话他在折子里也对我说了,江淮战事正紧,亏的他还有这份心思。”
“自己儿子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往年他哪回出征在外,少过对你这个当爹的挂念了。”说这话的时候,曹氏脸上有着一个母亲特有的自豪之色,虽说帝王在私底下也不用时时拿朕来自称,但敢跟李嗣源说话如寻常家一样的嫔妃,宫里也只有曹氏一人,“江淮战事如何了?”
“进展很快,估摸着不用多久就能把大局定下来。”李嗣源让曹氏打开窗子,冷风吹进来有些折煞人,但却让人精神微振,曹氏连忙又将窗子拉上了。
两人说了半响话,不知怎么曹氏就说到李从璟年纪轻轻头上生出白发的事来,禁不住落泪,李嗣源叹了口气,问曹氏,“你怪我否?”
曹氏含泪摇头。
李嗣源欣慰的笑笑,又看向窗外,似乎那扇关着的窗子并没能阻挡他的视线,“我也知道他苦,所以经年以来,都在快马加鞭的布置政事,就是想着多替他分担一些。整顿吏治,削平藩镇,撤换官吏,没有一件事是好做的,更不可能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徐徐图之是稳妥之策,但我却不曾听从他的进言,执意在三五年内将这些事都做完,结果闹得朝臣抵触,六部差些瘫痪,不少藩镇联合闹事,矛头都直指着他。”
“但我不得不这样做,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地方藩镇,凡是掌权的,早年大多跟我有过接触,对他们的脾性我也知道一些,应对起来有底,还有许多都是我昔日部属,亦或曾受我提拔,我在帝位上的时候,他们跳出来闹事,我就好着手解决,要压他们也容易些,即便是抄家灭族,旁人也不敢多言。”
“但是从璟不同,若是整顿吏治、削平藩镇、撤换官吏这样的事都留给他,日后对待我的故旧、部曲,他对付起来就难免束手束脚,能有高位能闹事的,都不是好相与之辈,他们要是群起联手,没有我在帝位上了,就能打着我名号扯虎皮做大旗,那麻烦就不小了。”
“这样的难题,你说我能留给从璟?当然不能。我的故旧我亲自下令查办,我的部曲我亲自抄家灭族,他们有甚么怨言有甚么逆举,我也能毫不犹豫雷霆处置。”
“该解决的麻烦都解决了,该查办的人都查办了,天下就干净了,大唐要复兴,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朕,要给从璟蹚出一条大道来,要留给他一个干净的江山,让他日后能够大展拳脚身为人父,为子女谋福,这就是我该做的”
李嗣源的声音渐渐小了,不知何时停下来,他就靠在榻上沉沉睡去。
曹氏早已经泪流满面,却拼命忍着没有哭出声,直到李嗣源睡去,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着李嗣源的脸庞,低声呢喃:“你们这对父子,让妾身怎么说都太苦了些。”随后她又笑了笑,“也都有福气。”
当日夜,秋雨骤大。
李嗣源突发高烧。
随后两日,其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以至于完全不能下榻。
御医们用尽浑身解数,亦不能让李嗣源身体恢复。
如此又折腾两日,朝臣大恐。
后一日李嗣源神智稍清,口述一分敕令,令八百里加急传往滁州。
敕令:召秦王即刻归朝!
滁州。
天色未明,本已告辞离开的冯道去而复返,他是被李从璟派人追回来的。与此同时,现在滁州的王朴、桑维翰、卫道等人也都被人叫来。
李从璟将需要立即归朝的消息对众人说明,而后就开始对江淮大事做出一些布置,民政大事自然交给冯道主持,由王朴从旁相助,原本冯道也该回去,但李从璟离开江淮,这里需要一位重臣坐镇,冯道的资历和分量都让他成为不二之选。
民政上的事并不难处理,关键还是军事。李从璟归朝后,江淮战事由谁来主持,就成为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对此,冯道提议让李从珂暂时挂帅,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李从璟一言否决。
李从璟不是不信李从珂的忠心,是不信任李从珂的能力,“潞王之将才毋庸置疑,但要他统帅三军调度全局,却是力有不逮,江淮的淮南军的确没有太大威胁,但王会虽然败退江南,其部兵马却仍有一些战力,扬州、寿春亦未攻克,淮南势必作困兽之斗,这江淮之地淮南经营日久,不出岔子还好,一旦出岔子就不好挽回。”
既然认为李从珂难当大任,李从璟就得拿出一个人选来。
找到这个人选并不难,他就是莫离。
当日午时,李从璟即从滁州出发,带近卫都北上。
接到消息的莫离早一步离开寿春,到正阳等候将从这里北渡淮水的李从璟。
两人在道旁相见。
“江淮之战大局已定,余者唯寿春、扬州两地,但此两地一日不克,便要防备淮南反攻。”天有细雨,地有微风,李从璟着明光铠,莫离一身白袍,道旁就是淮水,“经此一战后,短期内淮南要大举反攻,已是力不从心,往下要防备的是淮南遣精锐登岸,往江淮深处渗透,扰乱我军后方,大江登岸之地甚多,此举防不胜防,故而往下战事重点,是一鼓作气攻下扬州。得了扬州,寿春独木难支,克之稍易。”
听完李从璟的话,莫离微微颔首,“江淮半入囊中,势必影响楚地战局,只要江淮的战果能够保持,楚地王师就能寻机反攻,此间厉害离都知晓,请殿下放心,离必不辱使命。”
李从璟喟叹一声,勉励道:“江淮战事就交给莫哥儿了,军令改由参谋处下达,潞王纵然会有不满,亦会知晓轻重,我调了孟平南下,你等戮力同心,我在洛阳静候佳音。”
临别之际,莫离深深拜礼,洛阳之事他不便多言,一切都在不言中。
李从璟渡江而去。
将莫离留在江淮主持大局,兼有王朴等人相助,李从璟没甚么不放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对莫离的期望,比孟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大唐征伐天下,那才是莫神机的战场,眼下,不过是跨出了至关紧要的第一步
楚地,朗州。
郭威到了朗州,随行而来的,还有蒙三率领的五千兵马。与其不分先后抵达的,还有从两川顺江东出的李从璋所部一万殿前军。
眼看朗州恢复了一些兵强马壮的气势,李从荣稍感心安,但也只是稍感而已。
因为他也得知了李嗣源病重的消息,但却没有接到李嗣源让他回洛阳的敕令。
负手北望,李从荣反复呢喃道:“父亲,兄长”
章四十三洛阳秋雨日绵绵北归之人入东宫(1: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