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德州前线,日本损失不小,却实力犹存,最终抱团之后,大概是百万级别的日军,缓缓的结阵后退。这让第一军找不到漏洞,再怎么说,第一军加上加强的部分,总共也不过是的30万左右,哪怕歼灭了50万日军,差距也是在三倍以上,这种情况之下,固定的阵地战防御战,还可以,但是运动战也不是不行了,但是对方明显防御,结成稳固的阵营,每天只是走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却让他无法下手。
当大军聚团的时候,除非是把坦克调上来,用装甲力量的冲击力,分割包围对方,才能够冲破对方防御,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特别是西北,重视人的生命,不可能如同日本那样,如同攻击旅顺那样,疯狂的攻击,只是远远的监控,当日军退出山东的范围之后,却没有继续下去。
不同于山东,河北这边民众还没有撤退,逼迫过近,万一让日军残暴起来,损失的永远是中国人,山东这边是西北提前的做出了准备,可是河北,名义上,还是属于北洋的地盘,西北刚刚介入北洋,还无法做到跟山东那样的事情,除非有一个月的时间。
可惜山东之战♂,进行的太快了,日本人气势汹汹的而来,在德州一线上面,碰了个头破血流,除了川村景明带队的先头部队被全歼之外,后面部队也都损失巨大,这一连串的行为,打碎了日本想要报仇的想法,最终让日本选择了撤兵。
虽然说。抵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这很好。不会给山东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日本人撤退的时间也快了很多。快到河北的撤退计划,在一开始,就无法进行下去。
日本人缓缓的后退,西北军保持了跟日军30公里左右的距离,几乎是全程看护,看着日本人逐步的接近天津,期间蔡锷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可是日军非常的警觉,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几乎的浅尝即止就结束了。
面对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军,就算是蔡锷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眼看着日军就要接近天津,最多10天以后,就能够抵达天津了,他不得不把问题向回发了,希望得到参谋部的支持。
参谋部里面,其实就蔡锷面对的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几次了。如何做已经有了腹案,只不过为了照顾蔡锷的情绪,没有直接的从上到下的命令。
不是说,蔡锷的实力不行。能够成为西北的第一战将,蔡锷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是拔尖的,他只是没有想到。作为西北的高层,袁世凯的动作。蔡锷本应该可以掌握的,只不过他一直都在山东前线。只是在交流的时候,略微的知道,北洋有向西北靠拢的意思,但也只是意向,完全不知道,袁世凯已经跟西北谈好了。
参谋部拿出来的意见其实非常的简单,甚至提前已经在准备之中了,再过几天,即便蔡锷不提,他们也会主动的沟通的,现在就很好了,蔡锷主动的过来的,他们也顺理成章的提出了这个计划。
蔡锷是在加密频道,接到命令的,哪怕现在,日本和世界其他强国,在无线电的领域之中,只是刚刚介入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可是一些关键性的东西,还必须要通过加密电台,加密电台是用特殊的滤波器,给无线电加入一些信号,看似跟普通的无线电信号差不多,却只能够用特殊的接收器翻译之后,才能够转换下来,这样更加的安全。
一般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不适合用普通频道发送电报,都会用这个发送。
蔡锷有些怅然,北洋军的投靠,代表着一个势力的终极,袁世凯这个名字,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几乎是大部分军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从小站练兵,潜心训练出一只强军,然后在操典上面,异军突起,获得了包括外国领事和武官在内的一致好评,袁世凯开始进入到了高层,浮浮沉沉数十年,几乎清末的十几年历史,都有袁世凯的踪迹,他的一举一动,直接的影响了中国的进程,真的要说的话,满清灭亡也是多亏了袁世凯,虽然他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袁世凯的名声,就算是强如蔡锷,当年从日本回来,首先也是选择了北洋,不过北洋的大局已经形成,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小站练兵的老人给占据了,留给新人上升通道不多。
这在任何一个成熟的政体之中,都是相当正常的事情,老人和有能力的人之中,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很难抉择,更何况老人,又是实力超群的情况之下。君不见,哪怕是西北军的缔造者之一冯玉祥,当年也不过是一个营正,可是冯玉祥真的跟吴佩孚比起来,不提政治和其他能力,单纯的军事上面,冯绝对不是吴的对手。
蔡锷也是那样,他更加年轻,冯玉祥再怎么,也在武卫军之中呆了很长时间,算是袁世凯的半个嫡系,在北洋逐步发展之后,他们这些非小站练兵的嫡系,也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蔡锷,在10年前才回国,哪怕当时的牌子够硬,陆士毕业,却也依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只能够管理十几个人。
如此的落差,这让自傲蔡锷有些接受不了,他从1899年东渡日本,并且成为陆士三杰之一,不是为了进入到北洋,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的,或者说,暂时当小官可以,你总该有一个上升通道,没有一个合理的上升通道的前提之下,他呆着也是呆着,纯粹是浪费时间。
因为没有前途,蔡锷没有进入北洋,而是进入到了南方新军之中,辗转多地任职,也在任职之中迸发出了光彩,历史上最终来到了云南,一举奠定了云南新军的基础,成为了民国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个时代,杨元钊的出现,大力邀请之下,蔡锷从湖南没有前往云南,而是来到了西北,借助着西北这个比当年的云南,高了无数倍的平台,在更正规,更加体系化的军事力量之中,蔡锷的能力得到了完美的发挥,他的军事素养,在强横的士兵和武器的支持下,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从1911年的对抗北洋,到解放蒙古,抗击俄罗斯,甚至现在的山东之战,每一次蔡锷都处于战斗的最前线,最前沿,他也无愧于实力的,每一次都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既然北洋并入到了西北,想来西北的人员已经接受了北洋,甚至武装了部分的北洋军队,这种情况之下,日本人在不知情的前提之下,肯定会被北洋骗到,本来实力就暴涨,未必一定比日本差,再加上不重视,会是什么结果,他自然想得出。
看了计划上面条件,蔡锷又完善了一下细节,很快的,第一军30万人,开始分兵了,一半左右从西侧侧分兵,剩下的,则继续的跟着日本人,动手的时机就在于北洋什么时候能够拿下天津,到时候,西侧,南方和天津,三面围困,另外一边,则是渤海湾,总是要让日本无处可逃。
青岛一战和山东一战,日本人被打的很惨,两战差不多损失了百万大军,特别是第一次,常备师团的损失,是日本接受不了。因此日本人非常重视西北的一举一动,因为西北给了他们强大的杀伤,他们把西北当成同样级别,甚至是更高的敌人。
可是对于北洋,日本人是不太看在眼里的,只有75炮的北洋,连之前的日本人都不是对手,更何况是现在,大量接受了美军装备的日本,当北洋传话过来,准备跟日本共同夹击西北,日本人信了。
之前日本最佳的设想就是,联络北洋和革命党,再联络俄罗斯,四方联手,瓜分西北,真的达到西北的财富和技术之后,北洋和革命党岂不是盘中餐。
可惜怎么联络,北洋都没有响应,这一点在日本人看来,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甚至一点都没有想到,北洋加入了西北一方,在他看来,袁世凯的控制欲极强,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屈居人下的,北洋的避战,在日本人看来,或许是北洋距离西北太近的结果。
从地缘上面,西北控制区最远处张家口,跟北洋的北京,只有几百公里的距离,按照西北军的行军速度,如果全力以赴的话,或许一周之内,就可以打到的北京,日本在北京的公使,苦口婆心,什么唇亡齿寒,威逼利诱的,应该的,不应该的都跟北洋讲了一遍,可是北洋愣是油盐不进。
没办法,日本人只好联络最热切的革命党,虽然革命党的组织结构,稍稍的有些差,可是人多啊,再怎么的300万的大军,怎么堆出来也挺吓人的。
现在,日本在山东落败了,北洋却贴上来了,日本人没想到,北洋是在装样子,只是认为,革命党的下场和日本人的失败,让北洋看到了危机,再不反击,恐怕地盘都不是他们的,所以才贴上来,北洋再怎么说,是得到了诸国公认的陆军,比起革命党要强一个层次,有他的加入,大大的缓解了日本的压力。(未完待续。)
...
当大军聚团的时候,除非是把坦克调上来,用装甲力量的冲击力,分割包围对方,才能够冲破对方防御,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特别是西北,重视人的生命,不可能如同日本那样,如同攻击旅顺那样,疯狂的攻击,只是远远的监控,当日军退出山东的范围之后,却没有继续下去。
不同于山东,河北这边民众还没有撤退,逼迫过近,万一让日军残暴起来,损失的永远是中国人,山东这边是西北提前的做出了准备,可是河北,名义上,还是属于北洋的地盘,西北刚刚介入北洋,还无法做到跟山东那样的事情,除非有一个月的时间。
可惜山东之战♂,进行的太快了,日本人气势汹汹的而来,在德州一线上面,碰了个头破血流,除了川村景明带队的先头部队被全歼之外,后面部队也都损失巨大,这一连串的行为,打碎了日本想要报仇的想法,最终让日本选择了撤兵。
虽然说。抵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这很好。不会给山东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日本人撤退的时间也快了很多。快到河北的撤退计划,在一开始,就无法进行下去。
日本人缓缓的后退,西北军保持了跟日军30公里左右的距离,几乎是全程看护,看着日本人逐步的接近天津,期间蔡锷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可是日军非常的警觉,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几乎的浅尝即止就结束了。
面对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军,就算是蔡锷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眼看着日军就要接近天津,最多10天以后,就能够抵达天津了,他不得不把问题向回发了,希望得到参谋部的支持。
参谋部里面,其实就蔡锷面对的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几次了。如何做已经有了腹案,只不过为了照顾蔡锷的情绪,没有直接的从上到下的命令。
不是说,蔡锷的实力不行。能够成为西北的第一战将,蔡锷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是拔尖的,他只是没有想到。作为西北的高层,袁世凯的动作。蔡锷本应该可以掌握的,只不过他一直都在山东前线。只是在交流的时候,略微的知道,北洋有向西北靠拢的意思,但也只是意向,完全不知道,袁世凯已经跟西北谈好了。
参谋部拿出来的意见其实非常的简单,甚至提前已经在准备之中了,再过几天,即便蔡锷不提,他们也会主动的沟通的,现在就很好了,蔡锷主动的过来的,他们也顺理成章的提出了这个计划。
蔡锷是在加密频道,接到命令的,哪怕现在,日本和世界其他强国,在无线电的领域之中,只是刚刚介入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可是一些关键性的东西,还必须要通过加密电台,加密电台是用特殊的滤波器,给无线电加入一些信号,看似跟普通的无线电信号差不多,却只能够用特殊的接收器翻译之后,才能够转换下来,这样更加的安全。
一般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不适合用普通频道发送电报,都会用这个发送。
蔡锷有些怅然,北洋军的投靠,代表着一个势力的终极,袁世凯这个名字,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几乎是大部分军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从小站练兵,潜心训练出一只强军,然后在操典上面,异军突起,获得了包括外国领事和武官在内的一致好评,袁世凯开始进入到了高层,浮浮沉沉数十年,几乎清末的十几年历史,都有袁世凯的踪迹,他的一举一动,直接的影响了中国的进程,真的要说的话,满清灭亡也是多亏了袁世凯,虽然他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袁世凯的名声,就算是强如蔡锷,当年从日本回来,首先也是选择了北洋,不过北洋的大局已经形成,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小站练兵的老人给占据了,留给新人上升通道不多。
这在任何一个成熟的政体之中,都是相当正常的事情,老人和有能力的人之中,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很难抉择,更何况老人,又是实力超群的情况之下。君不见,哪怕是西北军的缔造者之一冯玉祥,当年也不过是一个营正,可是冯玉祥真的跟吴佩孚比起来,不提政治和其他能力,单纯的军事上面,冯绝对不是吴的对手。
蔡锷也是那样,他更加年轻,冯玉祥再怎么,也在武卫军之中呆了很长时间,算是袁世凯的半个嫡系,在北洋逐步发展之后,他们这些非小站练兵的嫡系,也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蔡锷,在10年前才回国,哪怕当时的牌子够硬,陆士毕业,却也依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只能够管理十几个人。
如此的落差,这让自傲蔡锷有些接受不了,他从1899年东渡日本,并且成为陆士三杰之一,不是为了进入到北洋,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的,或者说,暂时当小官可以,你总该有一个上升通道,没有一个合理的上升通道的前提之下,他呆着也是呆着,纯粹是浪费时间。
因为没有前途,蔡锷没有进入北洋,而是进入到了南方新军之中,辗转多地任职,也在任职之中迸发出了光彩,历史上最终来到了云南,一举奠定了云南新军的基础,成为了民国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个时代,杨元钊的出现,大力邀请之下,蔡锷从湖南没有前往云南,而是来到了西北,借助着西北这个比当年的云南,高了无数倍的平台,在更正规,更加体系化的军事力量之中,蔡锷的能力得到了完美的发挥,他的军事素养,在强横的士兵和武器的支持下,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从1911年的对抗北洋,到解放蒙古,抗击俄罗斯,甚至现在的山东之战,每一次蔡锷都处于战斗的最前线,最前沿,他也无愧于实力的,每一次都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既然北洋并入到了西北,想来西北的人员已经接受了北洋,甚至武装了部分的北洋军队,这种情况之下,日本人在不知情的前提之下,肯定会被北洋骗到,本来实力就暴涨,未必一定比日本差,再加上不重视,会是什么结果,他自然想得出。
看了计划上面条件,蔡锷又完善了一下细节,很快的,第一军30万人,开始分兵了,一半左右从西侧侧分兵,剩下的,则继续的跟着日本人,动手的时机就在于北洋什么时候能够拿下天津,到时候,西侧,南方和天津,三面围困,另外一边,则是渤海湾,总是要让日本无处可逃。
青岛一战和山东一战,日本人被打的很惨,两战差不多损失了百万大军,特别是第一次,常备师团的损失,是日本接受不了。因此日本人非常重视西北的一举一动,因为西北给了他们强大的杀伤,他们把西北当成同样级别,甚至是更高的敌人。
可是对于北洋,日本人是不太看在眼里的,只有75炮的北洋,连之前的日本人都不是对手,更何况是现在,大量接受了美军装备的日本,当北洋传话过来,准备跟日本共同夹击西北,日本人信了。
之前日本最佳的设想就是,联络北洋和革命党,再联络俄罗斯,四方联手,瓜分西北,真的达到西北的财富和技术之后,北洋和革命党岂不是盘中餐。
可惜怎么联络,北洋都没有响应,这一点在日本人看来,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甚至一点都没有想到,北洋加入了西北一方,在他看来,袁世凯的控制欲极强,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屈居人下的,北洋的避战,在日本人看来,或许是北洋距离西北太近的结果。
从地缘上面,西北控制区最远处张家口,跟北洋的北京,只有几百公里的距离,按照西北军的行军速度,如果全力以赴的话,或许一周之内,就可以打到的北京,日本在北京的公使,苦口婆心,什么唇亡齿寒,威逼利诱的,应该的,不应该的都跟北洋讲了一遍,可是北洋愣是油盐不进。
没办法,日本人只好联络最热切的革命党,虽然革命党的组织结构,稍稍的有些差,可是人多啊,再怎么的300万的大军,怎么堆出来也挺吓人的。
现在,日本在山东落败了,北洋却贴上来了,日本人没想到,北洋是在装样子,只是认为,革命党的下场和日本人的失败,让北洋看到了危机,再不反击,恐怕地盘都不是他们的,所以才贴上来,北洋再怎么说,是得到了诸国公认的陆军,比起革命党要强一个层次,有他的加入,大大的缓解了日本的压力。(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