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劳师远征,训练和战斗意志并不强烈的意大利,协约国开辟的第二战场,在几个月的时间之中,把意大利里的伪强面孔给撤下来了,意大利面又有了新的意义,还不是一般的面。另一边,则是以逸待劳的德国新军,虽然说使用了兰芳土著,语言也不怎么的通畅,可是战场上面的语言是通用的。
意大利军队一头的撞上了兰芳军的阵地,在壕沟的防御之中,在强大的火炮和自动武器的帮助下,兰芳军就给了的意大利深刻的教训。
远程大炮,截断了意大利的退路,无死角的机枪和迫击炮的组合,让刚刚在协约国的身上,享受够了一次立体式打击的滋味,却没想到,在阿尔比斯山口,又享受了一次,这一次的程度,一点都不比前面一次差,甚至更猛烈。
意大利连一天都没有坚持到,就撤退了,没办法,意大利如果不是面的话,就不会在协约国的打击下,失去了那么多的军队,这么快的投降了,他们也不想退,只不过才一天,就损失了2成的人员,这种损失,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意大利的遭遇,很快就传到了协约国那里,阿尔比斯山这边,有德国的防御,这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可是防御这么的严密的,却是协约国没有想到的,在德国选择了攻击俄罗斯的前提下,居然还可以调动这么多的兵力,这是协约国想不通的地方。
协约国很快就想到了对策,不管真的假的,让俄罗斯方面试一试,英法美三国联合向俄罗斯施压,以军火订单数量的问题,要求俄罗斯出兵。
虽然俄罗斯被德国打怕了,可是20万人的军火订单的增加,还是成为了压倒骆驼的稻草,再说。又不是大规模的进攻,试一试就好了。
两个师的俄罗斯军队,向着基辅进军,如果按照协约国估计的那样。基辅没有多少守军,这两个师应该可以试出来,可惜在阿尔比斯山的山口的,是新组建的,以兰芳土人为主的军队。120万进入到俄罗斯的军队,除了少部分去休整之外,大部分都在俄罗斯境内,2个师正好撞到了枪口上,损失大半之后,溃退了。
这下子,几乎可以确定,德军是新增的部队,按照统计,德国的新增部队已经到达极限了。应该不太可能增加这么多,或许说,在阿尔比斯山附近的军队没有很多,几万人,或者十几万人。
不同于意大利军队那么的莽撞,协约**队也不会随随便便的一头撞上来,他们会根据战场的情况做出侦查,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军队,怎么也不可能完全的隐藏住的。
不侦查不知道,侦查之下。心中的疑问就更多了,为什么德国就弄来这么多的新军,最了解对手的,永远是敌人。或许在一些小的方面,或者说情报之类的,双方可以隐藏,可是大面上,能够有多少的动员能力,能够武装多少的兵力。并且兵力的大致实力,是可以根据种种数据推测出来的。
不管心中再有什么疑问,德国就摆了百万大军在阿尔比斯山山口,除非协约国放弃这个第二战场,否则的话,就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这一仗不打也要打了,双方就这么的,在阿尔比斯山这边,拉开了阵势。
刚一开打,协约国就注意到了不同了,跟面对德军不一样,似乎弱一点,战斗的习惯也不一样,但是却很熟悉壕沟战的,特别是之前,他们跟意大利的战斗,感觉很轻松,对方很面,可是现在,却如同在铁板上的感觉,强行的攻击防御阵地,劳师远征的前提下,协约国的军队,一下子被撞得头破血流的,第一天战局结束,2万人永远的倒下了。
2万人,对于波尔多那样的战线来说,还真的不算什么,但是那是初期,之前协约国试探性进攻的时候,每天的损失是控制在5万的,这里不是波尔多,协约国不过把这里当成一只偏师,最多起到的作用是袭扰,也就是意大利太差了,这才让他们把偏师当成是主力,用于攻击奥匈帝国,打断奥匈帝国跟德国之间的联系。
可是现在,双方居然在这里重新的开启战场了,可以说,从作战开始,事情就不收控制了,协约国也放下了直接攻破的打算,开始构筑阵地,背靠着意大利,他们比对面稍稍容易了一点,双方就开始在阿尔比斯山这边,构筑了一个新的壕沟体系,双方都在疯狂的堆积防御,跟波尔多有些类似。
亚平宁那边,同盟国和协约国构筑了新的平衡,此时此刻,最难受的,还是俄罗斯,不说刚刚损失的2个师,俄罗斯在战略上基本上被协约国的其他国家给游离在了外面,他们在远东跟中国人开打,已经损失了超过700万的军队了,哪怕是拥有上亿人口的俄罗斯,也有些承受不了,现在,德国再一次的出手,占据了他们最重要的基辅,还有原来波兰的华沙,整个南方最精华的地方被拿走了,他们却无可奈儿,德国的强大,让他们甚至连攻击都没有想过,现在德国是停下了脚步了,可是如果的德国不停下呢?
失去了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于庞大的俄罗斯来说,不算太重要,可是2500万人口的损失,可是要了老命了,要知道,俄罗斯也就是1亿多的人口,差不多七分之一的损失,如果算上西伯利亚损失的,那更多了,这就要了老命了,按照十抽一的比例,这2000多万,最少可以拥有250万的动员能力,对于已经失去大量部队的俄罗斯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伤害。
好在,德国似乎满足现状了,在占据了基辅和华沙之后,没有选择更进一步,这让俄罗斯松了一口气,2个师被打的差点全歼,可是德国并没有反击,只是守住他们的防线,这多多少少让局势没有更加的糟糕,协约国方面,也履行了承诺,送来了俄罗斯需要的武器,一只只的新军部队正在准备和训练之中,俄罗斯的中心永远是欧洲部分,可惜远东那边,已经彻底陷进去,没办法再挽了,不然,俄罗斯肯定第一时间,把所有的部队都给调来。
1915年的夏天就这么的过去了,欧洲战局彻底的焦灼了,虽然在黑海,德国正在修建各种的造船厂,这一点是瞒住俄罗斯的,可是德国的手深入到了黑海,借助着黑海,俄罗斯周围的土地都会成为攻击的重点,他们还没有想到里海岸边的格鲁吉亚的,现有存在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承受德国如此庞大的压力,他们不但继续的挖掘潜力,向协约国寻求帮助。
协约国没想到,准备的所有攻势,准备了数目庞大的军队,可惜这些军队都没有产生任何的效果,反倒是把战线给拉长了,这是谁都没有办法想到的,现在,百万的大军在阿尔比斯山形成对持,保守估计,到1915年年底,可能还必须替换和补充50万70万人。
波尔多这边,借助着反攻,攻破了德国3道防线,可牺牲太大了,德国方面也明显加强了防御,要想保持战场的态势,也是必须要增加一定的兵力的,更别说远东了,那些部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根本就逃不出包围圈。
精心准备的几次攻击,不但被同盟国破解的干干净净,没有取得很多的战果,反倒是让好容易取得的优势,全部的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丢去,在美国加大了征兵,法国和英国也向着殖民地挖潜的前提下,本身1915年会产生200万到300万的兵力优势,可是这些,都灰飞烟灭了,甚至在1915年,协约国方面,还是处于劣势的。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在初年的是时候,美国那边传来消息,可以用机械替代听音者,当时英国也没有多注意,受尽了潜艇的哭的他们,几乎想要把潜艇彻底的干掉,可是没有太多的方法,只能够咬着牙,继续的加大听音者的投入数量。
不过效果不是那么的明显,人总是有疲劳和错误的时间,对于水面舰船来说,一次失败,不过是投入了深水炸弹,连续的失去深水炸弹,舰船对于潜艇的打击几乎会降低为零,协约国对潜艇打击的不利,也让潜艇更加的肆虐,每10艘船之中,会沉一艘,如同梦魔一般,沉重的压在英军的每一个人的心中,本身,还借助着本土舰队的强大的,可以吧德国压制住,伴随着舍尔舰队强大,这种优势越来越弱了。
从去年舍尔舰队归开始,差不多有6个月的时间,英国人在波罗的海布置的水雷,也被清理的差不多了,还没有彻底的干净,巡逻的舰船,每个一两天的时间,还是可以看到,有水雷正在周围飘动,却已经不能说是影响大局了,舍尔舰队和公海舰队也恢复了巡航,甚至有几次,双方的巡航舰队差点擦枪走火。(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送到,另外一章9点半之前吧
意大利军队一头的撞上了兰芳军的阵地,在壕沟的防御之中,在强大的火炮和自动武器的帮助下,兰芳军就给了的意大利深刻的教训。
远程大炮,截断了意大利的退路,无死角的机枪和迫击炮的组合,让刚刚在协约国的身上,享受够了一次立体式打击的滋味,却没想到,在阿尔比斯山口,又享受了一次,这一次的程度,一点都不比前面一次差,甚至更猛烈。
意大利连一天都没有坚持到,就撤退了,没办法,意大利如果不是面的话,就不会在协约国的打击下,失去了那么多的军队,这么快的投降了,他们也不想退,只不过才一天,就损失了2成的人员,这种损失,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意大利的遭遇,很快就传到了协约国那里,阿尔比斯山这边,有德国的防御,这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可是防御这么的严密的,却是协约国没有想到的,在德国选择了攻击俄罗斯的前提下,居然还可以调动这么多的兵力,这是协约国想不通的地方。
协约国很快就想到了对策,不管真的假的,让俄罗斯方面试一试,英法美三国联合向俄罗斯施压,以军火订单数量的问题,要求俄罗斯出兵。
虽然俄罗斯被德国打怕了,可是20万人的军火订单的增加,还是成为了压倒骆驼的稻草,再说。又不是大规模的进攻,试一试就好了。
两个师的俄罗斯军队,向着基辅进军,如果按照协约国估计的那样。基辅没有多少守军,这两个师应该可以试出来,可惜在阿尔比斯山的山口的,是新组建的,以兰芳土人为主的军队。120万进入到俄罗斯的军队,除了少部分去休整之外,大部分都在俄罗斯境内,2个师正好撞到了枪口上,损失大半之后,溃退了。
这下子,几乎可以确定,德军是新增的部队,按照统计,德国的新增部队已经到达极限了。应该不太可能增加这么多,或许说,在阿尔比斯山附近的军队没有很多,几万人,或者十几万人。
不同于意大利军队那么的莽撞,协约**队也不会随随便便的一头撞上来,他们会根据战场的情况做出侦查,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军队,怎么也不可能完全的隐藏住的。
不侦查不知道,侦查之下。心中的疑问就更多了,为什么德国就弄来这么多的新军,最了解对手的,永远是敌人。或许在一些小的方面,或者说情报之类的,双方可以隐藏,可是大面上,能够有多少的动员能力,能够武装多少的兵力。并且兵力的大致实力,是可以根据种种数据推测出来的。
不管心中再有什么疑问,德国就摆了百万大军在阿尔比斯山山口,除非协约国放弃这个第二战场,否则的话,就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这一仗不打也要打了,双方就这么的,在阿尔比斯山这边,拉开了阵势。
刚一开打,协约国就注意到了不同了,跟面对德军不一样,似乎弱一点,战斗的习惯也不一样,但是却很熟悉壕沟战的,特别是之前,他们跟意大利的战斗,感觉很轻松,对方很面,可是现在,却如同在铁板上的感觉,强行的攻击防御阵地,劳师远征的前提下,协约国的军队,一下子被撞得头破血流的,第一天战局结束,2万人永远的倒下了。
2万人,对于波尔多那样的战线来说,还真的不算什么,但是那是初期,之前协约国试探性进攻的时候,每天的损失是控制在5万的,这里不是波尔多,协约国不过把这里当成一只偏师,最多起到的作用是袭扰,也就是意大利太差了,这才让他们把偏师当成是主力,用于攻击奥匈帝国,打断奥匈帝国跟德国之间的联系。
可是现在,双方居然在这里重新的开启战场了,可以说,从作战开始,事情就不收控制了,协约国也放下了直接攻破的打算,开始构筑阵地,背靠着意大利,他们比对面稍稍容易了一点,双方就开始在阿尔比斯山这边,构筑了一个新的壕沟体系,双方都在疯狂的堆积防御,跟波尔多有些类似。
亚平宁那边,同盟国和协约国构筑了新的平衡,此时此刻,最难受的,还是俄罗斯,不说刚刚损失的2个师,俄罗斯在战略上基本上被协约国的其他国家给游离在了外面,他们在远东跟中国人开打,已经损失了超过700万的军队了,哪怕是拥有上亿人口的俄罗斯,也有些承受不了,现在,德国再一次的出手,占据了他们最重要的基辅,还有原来波兰的华沙,整个南方最精华的地方被拿走了,他们却无可奈儿,德国的强大,让他们甚至连攻击都没有想过,现在德国是停下了脚步了,可是如果的德国不停下呢?
失去了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于庞大的俄罗斯来说,不算太重要,可是2500万人口的损失,可是要了老命了,要知道,俄罗斯也就是1亿多的人口,差不多七分之一的损失,如果算上西伯利亚损失的,那更多了,这就要了老命了,按照十抽一的比例,这2000多万,最少可以拥有250万的动员能力,对于已经失去大量部队的俄罗斯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伤害。
好在,德国似乎满足现状了,在占据了基辅和华沙之后,没有选择更进一步,这让俄罗斯松了一口气,2个师被打的差点全歼,可是德国并没有反击,只是守住他们的防线,这多多少少让局势没有更加的糟糕,协约国方面,也履行了承诺,送来了俄罗斯需要的武器,一只只的新军部队正在准备和训练之中,俄罗斯的中心永远是欧洲部分,可惜远东那边,已经彻底陷进去,没办法再挽了,不然,俄罗斯肯定第一时间,把所有的部队都给调来。
1915年的夏天就这么的过去了,欧洲战局彻底的焦灼了,虽然在黑海,德国正在修建各种的造船厂,这一点是瞒住俄罗斯的,可是德国的手深入到了黑海,借助着黑海,俄罗斯周围的土地都会成为攻击的重点,他们还没有想到里海岸边的格鲁吉亚的,现有存在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承受德国如此庞大的压力,他们不但继续的挖掘潜力,向协约国寻求帮助。
协约国没想到,准备的所有攻势,准备了数目庞大的军队,可惜这些军队都没有产生任何的效果,反倒是把战线给拉长了,这是谁都没有办法想到的,现在,百万的大军在阿尔比斯山形成对持,保守估计,到1915年年底,可能还必须替换和补充50万70万人。
波尔多这边,借助着反攻,攻破了德国3道防线,可牺牲太大了,德国方面也明显加强了防御,要想保持战场的态势,也是必须要增加一定的兵力的,更别说远东了,那些部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根本就逃不出包围圈。
精心准备的几次攻击,不但被同盟国破解的干干净净,没有取得很多的战果,反倒是让好容易取得的优势,全部的在一次次的失败之中丢去,在美国加大了征兵,法国和英国也向着殖民地挖潜的前提下,本身1915年会产生200万到300万的兵力优势,可是这些,都灰飞烟灭了,甚至在1915年,协约国方面,还是处于劣势的。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在初年的是时候,美国那边传来消息,可以用机械替代听音者,当时英国也没有多注意,受尽了潜艇的哭的他们,几乎想要把潜艇彻底的干掉,可是没有太多的方法,只能够咬着牙,继续的加大听音者的投入数量。
不过效果不是那么的明显,人总是有疲劳和错误的时间,对于水面舰船来说,一次失败,不过是投入了深水炸弹,连续的失去深水炸弹,舰船对于潜艇的打击几乎会降低为零,协约国对潜艇打击的不利,也让潜艇更加的肆虐,每10艘船之中,会沉一艘,如同梦魔一般,沉重的压在英军的每一个人的心中,本身,还借助着本土舰队的强大的,可以吧德国压制住,伴随着舍尔舰队强大,这种优势越来越弱了。
从去年舍尔舰队归开始,差不多有6个月的时间,英国人在波罗的海布置的水雷,也被清理的差不多了,还没有彻底的干净,巡逻的舰船,每个一两天的时间,还是可以看到,有水雷正在周围飘动,却已经不能说是影响大局了,舍尔舰队和公海舰队也恢复了巡航,甚至有几次,双方的巡航舰队差点擦枪走火。(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送到,另外一章9点半之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