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军中大将一听完严楚这口风,便知道求和是假,把乌突木捞出来才是真。乌突木若是一出困,随即反咬封军一口的话?那淮水南岸的那些封军,岂不就是乌突木嘴里的肥肉?
想到这里,几名军中大将俱是一阵心动。只是,和议是王爷想谈便可以谈得吗?
“封朝的皇帝会答应和议吗?”
“为什么不答应?我们在平台关可是杀了封人十万。目前的军力,可是我们京军占优,而且平台关还在我们的夹击之下。只要我们把这些对我们京人有利的消息在金陵城里广为传播,封人会不答应和议?”
“可,像张合这样的人,难道不会上书阻挠?”
“自然会!所以动作要快,先暗地里充分准备,随后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议。只要封朝皇帝的圣旨一下,谁反抗都是白搭。好了,快去准备,就让德赫拉过去和议。告诉他,出了问题,本王自会与父王解释,一切的后果,也均由本王承担。”
帐中的几名参议将军一边派人去接德赫拉,一边连忙开始商议和议的具体细节。
完严楚则在思考和议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
在他想来,若是封朝皇帝同意了和议,那一切就都好办!万一封朝皇帝不同意和议,又该怎么办?
乌突木数万人,自然不能就这样被封人给逼死!真要是和议没有成功,有些事情还是要早做计划才好。
这个计划自然就是让吐尔腾不计得失地攻破封人的营地了。
可是封人的营地那么好破吗?据探马探营的回报,淮水南岸的营地是里三层,外三层,挖沟筑墙,不知道守得多严实。营地里又有乌突木军的粮草,封人要是一意死守的话,半年都守得下来。
该死,该死。完严楚心里暗骂,却是深感有些无奈,一个北岸与南岸的分别!却让他被动如此,他真得很想把张合分出去的那两万人,全部给活埋了。
“刚才,好像说了定国军?”完严楚实然想起刚才探马回报军情的时候说过‘定国军’三个字。定国军?好像是那个叫苏三的监军大人组建的军队,据说只有几百人。难道淮水南岸的战事,有他们参与?
旁边正商议和议的参将们便回道:“说是参与南岸作战的部队,除了张合的两万人还有定国军的人。”
“定国军?不是只有几百人吗?”
“好像是的!具体也不是很清楚。”
完严楚一招手道:“把刚才回报的军士叫过来,本王有话问他。”
不一时,正在帐下用饭的军士,便被召了过来。
“你详细地说一遍,你在淮水南岸的发现。一个细节,也不要漏。”完严楚见那军士进来,忙问了一句。
那军士并不敢迟疑,连忙回道:“小的是随吐尔腾将军的骑兵,一齐过得河。到了南岸后,便跟着斥候小队,前去探报张合部情形。随后张合军分兵,我便被分派着跟踪分出去的这两万人具体的走向。那两万人走得很急,我不敢太靠近,只远远地吊着他们,原本以为他们会一路直往平台关去,可是一路走,一路问。后来才知道他们到了姚里。等小的赶到姚里时,他们又突然消失了。在周边小心查访了半日,才知道这些人这下真的是去了平台关。”
“等小的赶到平台关时,大战已经打响。那天是大雨天,小的只好藏在一片稻田里。随后便听到震天的厮杀声。后来才知是合合木与艾新罗的部队与封人杀了起来。杀了大半时辰,合合木与艾新罗的军队败了下去。幸好这个时候乌帅的中军已经赶到了,又值雨停。封人见我们军队众多,便退了下去。此后乌帅便在淮水上架桥,往北岸猛攻。整个过程,南岸的封军动也没有动弹。”
“又过了许久,北岸也打得难解难分!虽然封军混乱成了一片,但好像封军也是下也狠心,往后退的封军都被后军给扑杀了,封军便只能是不计生死地又往关外冲。所以,乌帅所有军队都扑了进去,所有人都绞杀在一片狭小的空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南岸的封军动了。而且是全军朝乌帅的中军扑来。乌帅的中军明强暗弱,封军似乎是很轻易便冲进了乌帅的中军。随后乌帅便败了下来,两翼防守的图查和术之军也被击溃。小的只到封人军中高喊‘定国军,威武!’的号子,又看到许多兵,朝我这边跑来,便不敢再留,也急急地跑了。”
“随后,图查与术之将军于途中收拢人马,又被封军的骑兵追杀。小的幸而独行惯了,所以才没有被牵连。这才一路跑回来的。”
完严楚认真的听完,摆了摆手,不再多问。探马只是以自己的眼光来讲看到一切,但听在完严楚的耳朵里,却是另一番心思。
合合木与艾新罗一定是乌突木准备驻守南岸的先锋军队!乌突木做了这个安排,显然是也有防备到封人可能会出现在南岸。
可是乌突木防到了,合合木与艾新罗,却没有防备到。所以被封军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封军先到了姚里,拐了一个弯才到平台关,到了平台关后又偷偷地藏了起来,突然给合合木与艾新罗军以重击。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封军还是很有谋略的。
随后,封军把握机会的能力之强,敢于正面突击乌突木的胆量之大,也足以另人骇然。
乌突木的中军实力是什么情形,别人不清楚,完严楚却不可能不清楚。估计乌突木应该是中军大营的军力,抽调了一部份到北岸,所以才会让封军那么容易突破。
但就算封军全军突击,面对乌突木的中军大营,也不可能会那么轻松,轻松到乌突木都没有坚持到援军到来,便败了下去。
这足以说明,那支封军的战力,只怕比乌突木的中军还要历害。
有谋略,有战力,还能把握住战场机会的军队,那是一支相当可怕的存在啊。
定国军?
完严楚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看向众人道:“定国军,苏三,我需要重新了解这个人,这支军队。也许这一切都是本王太大意,没有把封军新出现的这个监军大人算计进去,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结果。但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们就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给我把关于苏三的所有情报,都找来。本王要好好地研究一下。”
金陵城里,又乱成了一片!
京人突如其然出现的十万伏兵,让所有金陵城里的文武官员都吓了一大跳。还好这些天,一些倾向内迁在大臣,清理的被清理,打压的被打压。否则,这个消息传来,只怕朝堂之上,喊着往武陵迁都,借乌江天险防御的呼声,会越来越多。
虽然这些消极的声音少了,但怎么防备京军的讨论,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有说要调张合军前去平台关后拒敌的;有说要调张合军回援金陵的;还有人说,唯有张合军过河夹击平台关前的京军,才有可能挽回战局于万一的。
其实这些讨论,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地了解前线的战局;也没有一个人能明白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所有的讨论都显得空洞。
只有在,全城立刻进入完全的战备状态这一点上,每个人的观点都是比较一致的。
毕竟京人要真拿下来了平台关,那京人的骑兵,还真就是随时都可能出现在金陵城下的。
因此,整个金陵城都紧张地戒备起来。正当所有人都惶惶不安的时候,便接到了张合军被五万京军骑兵,困在了淮水岸边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金陵城内的所有人再次色变。
若不是张合军声称守得密不透风,京人骑兵突袭之下,半点便宜没占到不说,还损失了几百骑。否则,这一下恐怕想逃亡的人,就再也崩不住了。
毕竟,这个消息充分说明了,京人的铁骑已经过了淮水!若是全速朝金陵城过来的话,只怕不用两天,便兵临城下来。
张合军的消息传来后的第二天,一个让人更为震惊的消息传来了。
那就是蒋经原军被京人围杀了十万人,并且被京军死死地围在了平台关里,不得动弹。所幸定国军及时调张合军两万人,阻京军于淮水南岸,大破京人伏兵,斩敌三万。
被围杀十万人的消息,固然让所有人大惊失色!但定国军斩敌三万人,却也让金陵城中稍稍地松了一口气。
以两万之众,面对十万京军,尚且斩敌三万!若不是虚报,那定国军还真是定国之军了。
“苏大人以两万之兵,怯敌十万,斩敌三万,制敌军于平台关后侧,功莫大焉!眼下张合军不敢稍动,监军苏大人请金陵城火速援兵两万,我们应该立刻办理才是。”冯天元道。
冯天元是苏三特别保举的新任九门总经略。赵普对苏三的保举自然是有求必应的,所以冯天元算是封朝第二个升官最快的,从一个小小的四品衙官,一跃而成朝廷的重臣。所以,冯天元自认是苏系的骨干,因此苏三请援,他自然是第一个赞同的。
想到这里,几名军中大将俱是一阵心动。只是,和议是王爷想谈便可以谈得吗?
“封朝的皇帝会答应和议吗?”
“为什么不答应?我们在平台关可是杀了封人十万。目前的军力,可是我们京军占优,而且平台关还在我们的夹击之下。只要我们把这些对我们京人有利的消息在金陵城里广为传播,封人会不答应和议?”
“可,像张合这样的人,难道不会上书阻挠?”
“自然会!所以动作要快,先暗地里充分准备,随后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议。只要封朝皇帝的圣旨一下,谁反抗都是白搭。好了,快去准备,就让德赫拉过去和议。告诉他,出了问题,本王自会与父王解释,一切的后果,也均由本王承担。”
帐中的几名参议将军一边派人去接德赫拉,一边连忙开始商议和议的具体细节。
完严楚则在思考和议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变化。
在他想来,若是封朝皇帝同意了和议,那一切就都好办!万一封朝皇帝不同意和议,又该怎么办?
乌突木数万人,自然不能就这样被封人给逼死!真要是和议没有成功,有些事情还是要早做计划才好。
这个计划自然就是让吐尔腾不计得失地攻破封人的营地了。
可是封人的营地那么好破吗?据探马探营的回报,淮水南岸的营地是里三层,外三层,挖沟筑墙,不知道守得多严实。营地里又有乌突木军的粮草,封人要是一意死守的话,半年都守得下来。
该死,该死。完严楚心里暗骂,却是深感有些无奈,一个北岸与南岸的分别!却让他被动如此,他真得很想把张合分出去的那两万人,全部给活埋了。
“刚才,好像说了定国军?”完严楚实然想起刚才探马回报军情的时候说过‘定国军’三个字。定国军?好像是那个叫苏三的监军大人组建的军队,据说只有几百人。难道淮水南岸的战事,有他们参与?
旁边正商议和议的参将们便回道:“说是参与南岸作战的部队,除了张合的两万人还有定国军的人。”
“定国军?不是只有几百人吗?”
“好像是的!具体也不是很清楚。”
完严楚一招手道:“把刚才回报的军士叫过来,本王有话问他。”
不一时,正在帐下用饭的军士,便被召了过来。
“你详细地说一遍,你在淮水南岸的发现。一个细节,也不要漏。”完严楚见那军士进来,忙问了一句。
那军士并不敢迟疑,连忙回道:“小的是随吐尔腾将军的骑兵,一齐过得河。到了南岸后,便跟着斥候小队,前去探报张合部情形。随后张合军分兵,我便被分派着跟踪分出去的这两万人具体的走向。那两万人走得很急,我不敢太靠近,只远远地吊着他们,原本以为他们会一路直往平台关去,可是一路走,一路问。后来才知道他们到了姚里。等小的赶到姚里时,他们又突然消失了。在周边小心查访了半日,才知道这些人这下真的是去了平台关。”
“等小的赶到平台关时,大战已经打响。那天是大雨天,小的只好藏在一片稻田里。随后便听到震天的厮杀声。后来才知是合合木与艾新罗的部队与封人杀了起来。杀了大半时辰,合合木与艾新罗的军队败了下去。幸好这个时候乌帅的中军已经赶到了,又值雨停。封人见我们军队众多,便退了下去。此后乌帅便在淮水上架桥,往北岸猛攻。整个过程,南岸的封军动也没有动弹。”
“又过了许久,北岸也打得难解难分!虽然封军混乱成了一片,但好像封军也是下也狠心,往后退的封军都被后军给扑杀了,封军便只能是不计生死地又往关外冲。所以,乌帅所有军队都扑了进去,所有人都绞杀在一片狭小的空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南岸的封军动了。而且是全军朝乌帅的中军扑来。乌帅的中军明强暗弱,封军似乎是很轻易便冲进了乌帅的中军。随后乌帅便败了下来,两翼防守的图查和术之军也被击溃。小的只到封人军中高喊‘定国军,威武!’的号子,又看到许多兵,朝我这边跑来,便不敢再留,也急急地跑了。”
“随后,图查与术之将军于途中收拢人马,又被封军的骑兵追杀。小的幸而独行惯了,所以才没有被牵连。这才一路跑回来的。”
完严楚认真的听完,摆了摆手,不再多问。探马只是以自己的眼光来讲看到一切,但听在完严楚的耳朵里,却是另一番心思。
合合木与艾新罗一定是乌突木准备驻守南岸的先锋军队!乌突木做了这个安排,显然是也有防备到封人可能会出现在南岸。
可是乌突木防到了,合合木与艾新罗,却没有防备到。所以被封军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封军先到了姚里,拐了一个弯才到平台关,到了平台关后又偷偷地藏了起来,突然给合合木与艾新罗军以重击。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封军还是很有谋略的。
随后,封军把握机会的能力之强,敢于正面突击乌突木的胆量之大,也足以另人骇然。
乌突木的中军实力是什么情形,别人不清楚,完严楚却不可能不清楚。估计乌突木应该是中军大营的军力,抽调了一部份到北岸,所以才会让封军那么容易突破。
但就算封军全军突击,面对乌突木的中军大营,也不可能会那么轻松,轻松到乌突木都没有坚持到援军到来,便败了下去。
这足以说明,那支封军的战力,只怕比乌突木的中军还要历害。
有谋略,有战力,还能把握住战场机会的军队,那是一支相当可怕的存在啊。
定国军?
完严楚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看向众人道:“定国军,苏三,我需要重新了解这个人,这支军队。也许这一切都是本王太大意,没有把封军新出现的这个监军大人算计进去,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结果。但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们就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给我把关于苏三的所有情报,都找来。本王要好好地研究一下。”
金陵城里,又乱成了一片!
京人突如其然出现的十万伏兵,让所有金陵城里的文武官员都吓了一大跳。还好这些天,一些倾向内迁在大臣,清理的被清理,打压的被打压。否则,这个消息传来,只怕朝堂之上,喊着往武陵迁都,借乌江天险防御的呼声,会越来越多。
虽然这些消极的声音少了,但怎么防备京军的讨论,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有说要调张合军前去平台关后拒敌的;有说要调张合军回援金陵的;还有人说,唯有张合军过河夹击平台关前的京军,才有可能挽回战局于万一的。
其实这些讨论,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地了解前线的战局;也没有一个人能明白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所有的讨论都显得空洞。
只有在,全城立刻进入完全的战备状态这一点上,每个人的观点都是比较一致的。
毕竟京人要真拿下来了平台关,那京人的骑兵,还真就是随时都可能出现在金陵城下的。
因此,整个金陵城都紧张地戒备起来。正当所有人都惶惶不安的时候,便接到了张合军被五万京军骑兵,困在了淮水岸边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金陵城内的所有人再次色变。
若不是张合军声称守得密不透风,京人骑兵突袭之下,半点便宜没占到不说,还损失了几百骑。否则,这一下恐怕想逃亡的人,就再也崩不住了。
毕竟,这个消息充分说明了,京人的铁骑已经过了淮水!若是全速朝金陵城过来的话,只怕不用两天,便兵临城下来。
张合军的消息传来后的第二天,一个让人更为震惊的消息传来了。
那就是蒋经原军被京人围杀了十万人,并且被京军死死地围在了平台关里,不得动弹。所幸定国军及时调张合军两万人,阻京军于淮水南岸,大破京人伏兵,斩敌三万。
被围杀十万人的消息,固然让所有人大惊失色!但定国军斩敌三万人,却也让金陵城中稍稍地松了一口气。
以两万之众,面对十万京军,尚且斩敌三万!若不是虚报,那定国军还真是定国之军了。
“苏大人以两万之兵,怯敌十万,斩敌三万,制敌军于平台关后侧,功莫大焉!眼下张合军不敢稍动,监军苏大人请金陵城火速援兵两万,我们应该立刻办理才是。”冯天元道。
冯天元是苏三特别保举的新任九门总经略。赵普对苏三的保举自然是有求必应的,所以冯天元算是封朝第二个升官最快的,从一个小小的四品衙官,一跃而成朝廷的重臣。所以,冯天元自认是苏系的骨干,因此苏三请援,他自然是第一个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