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桓公对管仲说:“诸侯还没来全,是不是改改集会时间?”
管仲说:“俗话说:‘三人成众。#039如今四国诸侯已来,不能说不众。如果改时间,就是没有信用了;他们不来是对王命的不尊重。第一次集会诸侯,不能不讲信用。不讲信用,如何图霸?”
齐桓公又问:“就这几位诸侯,是结盟呢?还是只搞个集会,以后再结盟呢?”
管仲回答:“现在人心不齐,对我们也不了解,如果集会顺利进行,就可用建立联盟了。”
桓公说:“好。”
三月朔,天气晴朗,春风撩人,五国诸侯在坛上见面,各自行礼。齐桓公拱手对各国诸侯说:“周王政令荒废已久,所以背叛君主的乱象时有发生,我遵照周天子的命令,召集大家来,为了树立王室。今天咱们还要有一个人主持,方便传达命令,让谁来主持呢?大家说说吧!”
诸侯们议论纷纷,推举齐恒公吧,宋桓公的爵位是上公,齐桓公是侯,按照尊卑有序,应该是宋桓公;如让宋桓公主持,他的君主名份刚刚确立,还多亏了齐恒公帮忙才确定下来,宋桓公不好意思妄自尊大。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定不下来,陈国陈宣公咳嗽一声清清嗓子说:“天子既然让齐侯召集大家集会,就让齐侯主持吧!”
他这么一说,大家安静下来,都说:“非齐侯不堪此任,陈侯说道对。”
齐桓公再三谦让,看清楚,再三谦让,要谦让三次,不管自己多么心向往之,必须要有这个姿态,曹丕撵走汉献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大家一直都在这样做。
然后登坛主盟,排列座次,举行仪式,阐明宗旨:“共同服从周王室领导,帮助弱者抵抗强权。如有破坏公约的,各国一起征讨他。”。《论语》称桓公九合诸侯,这是第一次。
仪式完成后,管仲站在台阶下大声说道:“鲁、卫、郑、曹四国,故意违反周王命令,不来赴会,不可不讨。”
齐桓公向四位诸侯拱手说:“敝国兵车不多,愿同各位一起讨伐。”
陈、蔡、邾三国君主都说同意,只有宋桓公默不作声。
当天晚上,宋桓公回到招待所,对大臣戴叔皮说:“齐桓公妄自尊大,主持盟会,目的是为了调遣各国兵马,将来我国要为他疲于奔命了。”
戴叔皮说:“通知来集会的诸侯,只来了一半,说明齐国实力还不够,如果他能征服鲁国、郑国两个强国,霸业可以说是成功了。齐国称霸,对我们宋国不一定是好事,现在集会的四个国家,我们宋国最强大;我们提前撤回,另外三国也就自动解体。况且我们来的目的,是按照周王的旨意,明确主公您的君主名份,现在目的达到了,还待着这里干啥?不如回国。”
宋桓公听了他的话,第二天五更时分,不告而别。
齐桓公听说宋桓公没散会就跑了,大怒,命令派兵去追。管仲连忙制止说:“追他不符合礼节,咱们可以请求周王的旨意讨伐他,名正言顺,现在还有比这更急的事要做。”
齐桓公说:“什么事比更急?”
管仲说:“宋国远,鲁国近,鲁国不服,怎么让宋国服从呢?”
齐桓公忍着气说:“那就先伐鲁,再伐宋?”
齐桓公向周釐(l)王请来旨意(这个很简单,他就是个摆设,请示的准批准),命令管仲帅兵车杀奔鲁国而来。
重兵压境,鲁庄公慌忙大集群臣问计。
公子庆父说:“齐国两次来伐,都大败而回,这次小臣愿带兵出战,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群臣之中走出一人说:“不可,不可。”
庄公抬眼一看,乃是施伯。
鲁庄公知道他有计谋,问:“你可有退兵的办法?”
施伯说:“臣曾说过,管仲是天下奇才,齐国在他的管理之下,国力迅速增强,军事力量更是今非昔比,这是不可战的第一点;北杏集会,齐国以天子之命召集,我们不去参加,现在又以天子之命征讨,理在齐不在我,这是不可战的第二点;齐国此来只是讨说法,未必想战,不如认错请求谅解,齐师不战而退岂不更好?”
鲁庄公听完,眼光落到曹刿身上,曹刿明白,这是征求我的意见呢!上前一步说道:“我也是这样的想法。”
正议论间,有人来道:“齐国有书信到。”
鲁庄公打开一看,齐桓公很气:“我与您共同侍奉周王室,情同手足。北杏集会,您没有参加。现在天子让我来询问,请你说明原因,不要让我为难。”
齐桓公的信表达的意思很明白,我也不想打仗,我就是问问你为什么不听从天子命令参加集会,只有你说清原因就行。跟施伯的猜测差不多。
鲁庄公也知道,打也打不过,本来错在自己,那就认错呗!让施伯回信:“我那几天身体不舒服,没去参加集会。您深明大义,我自愧不如,我已知罪。可是你兵临城下,我出去结盟,很没有面子,如果您能退兵,我一定按您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去参加集会结盟。
齐桓公看到回信,很满意,传令退兵到柯地。
管仲说:“俗话说:‘三人成众。#039如今四国诸侯已来,不能说不众。如果改时间,就是没有信用了;他们不来是对王命的不尊重。第一次集会诸侯,不能不讲信用。不讲信用,如何图霸?”
齐桓公又问:“就这几位诸侯,是结盟呢?还是只搞个集会,以后再结盟呢?”
管仲回答:“现在人心不齐,对我们也不了解,如果集会顺利进行,就可用建立联盟了。”
桓公说:“好。”
三月朔,天气晴朗,春风撩人,五国诸侯在坛上见面,各自行礼。齐桓公拱手对各国诸侯说:“周王政令荒废已久,所以背叛君主的乱象时有发生,我遵照周天子的命令,召集大家来,为了树立王室。今天咱们还要有一个人主持,方便传达命令,让谁来主持呢?大家说说吧!”
诸侯们议论纷纷,推举齐恒公吧,宋桓公的爵位是上公,齐桓公是侯,按照尊卑有序,应该是宋桓公;如让宋桓公主持,他的君主名份刚刚确立,还多亏了齐恒公帮忙才确定下来,宋桓公不好意思妄自尊大。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定不下来,陈国陈宣公咳嗽一声清清嗓子说:“天子既然让齐侯召集大家集会,就让齐侯主持吧!”
他这么一说,大家安静下来,都说:“非齐侯不堪此任,陈侯说道对。”
齐桓公再三谦让,看清楚,再三谦让,要谦让三次,不管自己多么心向往之,必须要有这个姿态,曹丕撵走汉献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大家一直都在这样做。
然后登坛主盟,排列座次,举行仪式,阐明宗旨:“共同服从周王室领导,帮助弱者抵抗强权。如有破坏公约的,各国一起征讨他。”。《论语》称桓公九合诸侯,这是第一次。
仪式完成后,管仲站在台阶下大声说道:“鲁、卫、郑、曹四国,故意违反周王命令,不来赴会,不可不讨。”
齐桓公向四位诸侯拱手说:“敝国兵车不多,愿同各位一起讨伐。”
陈、蔡、邾三国君主都说同意,只有宋桓公默不作声。
当天晚上,宋桓公回到招待所,对大臣戴叔皮说:“齐桓公妄自尊大,主持盟会,目的是为了调遣各国兵马,将来我国要为他疲于奔命了。”
戴叔皮说:“通知来集会的诸侯,只来了一半,说明齐国实力还不够,如果他能征服鲁国、郑国两个强国,霸业可以说是成功了。齐国称霸,对我们宋国不一定是好事,现在集会的四个国家,我们宋国最强大;我们提前撤回,另外三国也就自动解体。况且我们来的目的,是按照周王的旨意,明确主公您的君主名份,现在目的达到了,还待着这里干啥?不如回国。”
宋桓公听了他的话,第二天五更时分,不告而别。
齐桓公听说宋桓公没散会就跑了,大怒,命令派兵去追。管仲连忙制止说:“追他不符合礼节,咱们可以请求周王的旨意讨伐他,名正言顺,现在还有比这更急的事要做。”
齐桓公说:“什么事比更急?”
管仲说:“宋国远,鲁国近,鲁国不服,怎么让宋国服从呢?”
齐桓公忍着气说:“那就先伐鲁,再伐宋?”
齐桓公向周釐(l)王请来旨意(这个很简单,他就是个摆设,请示的准批准),命令管仲帅兵车杀奔鲁国而来。
重兵压境,鲁庄公慌忙大集群臣问计。
公子庆父说:“齐国两次来伐,都大败而回,这次小臣愿带兵出战,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群臣之中走出一人说:“不可,不可。”
庄公抬眼一看,乃是施伯。
鲁庄公知道他有计谋,问:“你可有退兵的办法?”
施伯说:“臣曾说过,管仲是天下奇才,齐国在他的管理之下,国力迅速增强,军事力量更是今非昔比,这是不可战的第一点;北杏集会,齐国以天子之命召集,我们不去参加,现在又以天子之命征讨,理在齐不在我,这是不可战的第二点;齐国此来只是讨说法,未必想战,不如认错请求谅解,齐师不战而退岂不更好?”
鲁庄公听完,眼光落到曹刿身上,曹刿明白,这是征求我的意见呢!上前一步说道:“我也是这样的想法。”
正议论间,有人来道:“齐国有书信到。”
鲁庄公打开一看,齐桓公很气:“我与您共同侍奉周王室,情同手足。北杏集会,您没有参加。现在天子让我来询问,请你说明原因,不要让我为难。”
齐桓公的信表达的意思很明白,我也不想打仗,我就是问问你为什么不听从天子命令参加集会,只有你说清原因就行。跟施伯的猜测差不多。
鲁庄公也知道,打也打不过,本来错在自己,那就认错呗!让施伯回信:“我那几天身体不舒服,没去参加集会。您深明大义,我自愧不如,我已知罪。可是你兵临城下,我出去结盟,很没有面子,如果您能退兵,我一定按您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去参加集会结盟。
齐桓公看到回信,很满意,传令退兵到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