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儒沛就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以来,刘自恒一直都没有闲着,他做过什么事情,内心是清楚的,与李儒沛之间的杀父之仇,那是无法抹灭的,应该说内心的恐惧占据了更多的成份,当初是他亲自动手杀死李儒沛的,那个时候李儒沛是死的不能够再死了,为什么能够复活,而且做出这么大的一番事业来。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古人口口相传的,也是有着很大道理的,能够熬过大的灾难,表明一个人已经看透很多的事情,不会有太多的恐惧,做事情的目的性也更加强烈。
铁血军的强悍,刘自恒有了切身的体会,如果说铁血军打败和斩杀了鹿宴弘,可能存在运气的成份,甚至说铁血军打败和斩杀了黄揆,大败黄巢等等,是部署得当,那么铁血军干净利落的消灭了一万襄阳牙军、生擒刘迪,那就不是一般的本事了。
就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之后,刘自恒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控制襄阳牙军,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不得不说刘巨容也是有着一定能力的,襄阳牙军的战斗力是不错的,不然就不会有当初大败黄巢的战绩了,也正是因为襄阳牙军有着不错的战斗能力,刘自恒才会充满自信,在铁血军占据全州之后,派遣早已经遭遇冷落的刘迪去剿灭占据全州的铁血军。
刘自恒对牙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变,最大限度的削减牙外军和外镇兵的数量,将其中有着不错素质的军士,全部都编入到牙军之中,这样牙军的数量有所增加,总数接近了五万人,这样改编的结果,就是牙外军和外镇兵几乎失去了战斗力。变得不堪一击。
牙军的待遇不同于牙外军和外镇兵,这意味着刘自恒的开销增加,不过他无所谓,赋税不够就增加,山南东道属于比较富裕的地方,也属于大唐主要的产粮地,征收的赋税应该是能够养活牙军的,可惜刘自恒考虑简单了一些,不仅仅是牙军需要开销,各级官府同样需要大量的开销。这也就导致开年之后,刘自恒不得不做出决定,大规模的增加赋税额度。
襄阳处于大唐中部地区,南来北往的商贾是很多的,刘自恒当然不会放过这等发财的机会,凡是从水路经过襄阳运送货物到各地去的商贾,都要缴纳不少的钱财,甚至是留下大部分的货物,要不然可能保不住性命。
刘自恒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更不会过多的关心百姓的死活,他最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增强襄阳牙军的战斗力,让自身的力量更加的强悍。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面临的诸多实际情况,另外一方面就是防备李儒沛和铁血军。
铁血军大军进入到襄阳府所辖的地方之后。刘自恒才得知消息。
暴跳如雷的他,知道大事不好。
近四万的襄阳牙军,此刻并没有全部集中在襄阳周边,有一部分依旧在各地催收赋税。这些牙军军士到各地去了之后,如同挣脱笼子的野马,执行催缴赋税的任务。每个军士都能够得到不菲的好处,在征缴的过程中随便耍手段,钱财就能够到自己的腰包里面,对此刘自恒睁一眼闭一眼,也就导致一部分的牙军依旧盘踞在各地,迟迟不肯回到襄阳。
襄阳真正能够投入到战斗之中的军士,人数不足三万人,而且这些人也颇有怨气,眼看着自己的兄弟还在下面发财,他们却老老实实的呆在襄阳,谁的心里都不舒服。
襄阳牙军的战斗力,与铁血军是无法比拟的,不过襄阳城池防御坚固,两万多牙军坚守城池,等待救援还是可以的,只要铁血军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攻破城池,一切变化都有可能出现的。
危机已经到了眼前,由不得刘自恒犹豫。
两万牙军迅速进入到襄阳城内,余下的牙军在外围警戒,负责抵抗铁血军将士的进攻。
调遣刚刚开始,刘自恒就忙其他的事情去了,他很清楚,凭着襄阳牙军,是无法抵御铁血军的进攻的,必须要得到外援,朝廷里面田令孜的援助暂时指望不上,京城距离襄阳太远,恐怕消息还没有到达襄阳,城池就被攻破了。
刘自恒需要得到外援,这才是解决危机的根本办法,分散在各地的襄阳牙军,赶赴襄阳已经来不及,在凶悍的铁血军将士面前,只有挨打的份。
而且外援必须是强大的力量,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动摇铁血军的声势。
刘自恒想到了黄巢。
当初黄巢在洛阳城外大败,借道山南东道进攻梁州,刘自恒暗地里给与了帮助,至于说前面黄揆的进攻,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这也导致他与黄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到了关键时刻,他必须要找到黄巢帮忙了。
至于说和黄巢之间联系,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刘自恒想不到那么多了,襄阳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只要能够借助的力量,都是可以借助的。
襄阳牙军的动作算是迅速的,主要将领都是刘自恒的心腹,命令执行起来没有多大的问题,只是刘自恒疏忽了一点,那就是铁血军动作的迅速,在他看来,铁血军就算是行军速度很快,进攻襄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大规模的进攻至少是在两天之后。
这也是有惯例的,铁血军第一次来到襄阳,对周围的地形不是很熟悉,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展开厮杀,李儒沛不可能拿着铁血军军士的性命开玩笑,至少需要侦查周围的情况,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需要派遣先头部队展开进攻等等。
襄阳牙军的诸多将领,和刘自恒的认识是一样的,他们同样感觉到紧张,毕竟铁血军的威名非同一般,而且刘迪曾经率领的一万襄阳牙军军士,被铁血军全部歼灭。
刘自恒的命令下来之后,有关谁进入襄阳城池、谁在外面警戒抵御的事宜,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谁都知道在外围警戒和抵御,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谁都不愿意主动承担这个危险的任务,故而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一直到刘自恒亲自做出决定,点名要求几个将领带领军士在外围抵御,这件事情才落实下来。
刘自恒万万想不到,这个时候李儒沛率领的铁血军,距离襄阳城池不足一百里地了。
牙军动作的迟缓,令刘自恒有一些不满意,不过这个时候,他来不及发脾气,只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之内完成所有的部署。
口头上落实了相关的部署之后,刘自恒回到了襄阳城,亲自写信函,请求黄巢的支援。
黄巢的大军集中在淮南道的安州、申州、黄州、光州以及沔州一带,这里紧靠着山南东道的随州、郢州和复州,若是黄巢大军要增援襄阳,只需要经过随州就能够直接抵达襄阳。
关键问题是黄巢愿不愿意这样做,因为黄巢也被铁血军打怕了。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过刘自恒有办法。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铁血军进攻襄阳肯定是倾巢出动,襄阳牙军一定会拼死抵抗,这就能够拖住铁血军,让铁血军集中在襄阳城池之外,只要黄巢的大军动作迅速,趁着铁血军全力进攻城池的时候,从背后发动进攻,那样铁血军肯定是猝不及防,只要黄巢的大军展开了进攻,刘自恒同样会率领襄阳牙军杀出来,两面合围,铁血军一定会大败。
推己度人,刘自恒麾下的襄阳牙军曾经惨败给铁血军,时时刻刻都想着报仇,黄巢的想法肯定是一样的,想当初黄巢败给了曹全晸,后来有机会打败曹全晸了,可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思,一直追杀到最后,结果了曹全晸的性命,才善罢甘休的。
迅速写完了信函之后,刘自恒很是满意,他仿佛看见了信函之中描述美景的出现,他甚至幻想着能够通过这次的战斗,彻底的击垮铁血军,最好是斩杀李儒沛,完完全全的消除隐患,否则等到铁血军继续壮大,他会日益担心。
信函好不容易送出襄阳城。
四处城门都已经戒严了,巡查的百姓是不准随意进出的,襄阳牙军正从南门源源不断的进入到城池之中。
如此关键的信函,刘自恒自然是非常小心的,封好火漆之后,找到最为信任的心腹,亲自将信函送出去。
眼看着心腹在牙军斥候的护送之下离开了城池,刘自恒才放心。
回到节度使衙门之后,刘自恒陷入到沉思之中,李儒沛率领铁血军大举进攻,肯定是想着拿下襄阳,同时也是想着能够报杀父之仇,一旦襄阳时鲜,等待他刘自恒的也就是死路一条了,而且他没有地方可逃,失去了手中的力量,不管逃到什么地方,李儒沛要对付他都是易如反掌的。
刘自恒好歹是从神策军之中出身的将军,对于大军作战还是有一定心得的,在努力平息了心态之后,他开始鼓励自己,这一次的战斗,也许是解决他与李儒沛之间恩怨的最好时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是古人口口相传的,也是有着很大道理的,能够熬过大的灾难,表明一个人已经看透很多的事情,不会有太多的恐惧,做事情的目的性也更加强烈。
铁血军的强悍,刘自恒有了切身的体会,如果说铁血军打败和斩杀了鹿宴弘,可能存在运气的成份,甚至说铁血军打败和斩杀了黄揆,大败黄巢等等,是部署得当,那么铁血军干净利落的消灭了一万襄阳牙军、生擒刘迪,那就不是一般的本事了。
就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之后,刘自恒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面控制襄阳牙军,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不得不说刘巨容也是有着一定能力的,襄阳牙军的战斗力是不错的,不然就不会有当初大败黄巢的战绩了,也正是因为襄阳牙军有着不错的战斗能力,刘自恒才会充满自信,在铁血军占据全州之后,派遣早已经遭遇冷落的刘迪去剿灭占据全州的铁血军。
刘自恒对牙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变,最大限度的削减牙外军和外镇兵的数量,将其中有着不错素质的军士,全部都编入到牙军之中,这样牙军的数量有所增加,总数接近了五万人,这样改编的结果,就是牙外军和外镇兵几乎失去了战斗力。变得不堪一击。
牙军的待遇不同于牙外军和外镇兵,这意味着刘自恒的开销增加,不过他无所谓,赋税不够就增加,山南东道属于比较富裕的地方,也属于大唐主要的产粮地,征收的赋税应该是能够养活牙军的,可惜刘自恒考虑简单了一些,不仅仅是牙军需要开销,各级官府同样需要大量的开销。这也就导致开年之后,刘自恒不得不做出决定,大规模的增加赋税额度。
襄阳处于大唐中部地区,南来北往的商贾是很多的,刘自恒当然不会放过这等发财的机会,凡是从水路经过襄阳运送货物到各地去的商贾,都要缴纳不少的钱财,甚至是留下大部分的货物,要不然可能保不住性命。
刘自恒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更不会过多的关心百姓的死活,他最大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增强襄阳牙军的战斗力,让自身的力量更加的强悍。
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面临的诸多实际情况,另外一方面就是防备李儒沛和铁血军。
铁血军大军进入到襄阳府所辖的地方之后。刘自恒才得知消息。
暴跳如雷的他,知道大事不好。
近四万的襄阳牙军,此刻并没有全部集中在襄阳周边,有一部分依旧在各地催收赋税。这些牙军军士到各地去了之后,如同挣脱笼子的野马,执行催缴赋税的任务。每个军士都能够得到不菲的好处,在征缴的过程中随便耍手段,钱财就能够到自己的腰包里面,对此刘自恒睁一眼闭一眼,也就导致一部分的牙军依旧盘踞在各地,迟迟不肯回到襄阳。
襄阳真正能够投入到战斗之中的军士,人数不足三万人,而且这些人也颇有怨气,眼看着自己的兄弟还在下面发财,他们却老老实实的呆在襄阳,谁的心里都不舒服。
襄阳牙军的战斗力,与铁血军是无法比拟的,不过襄阳城池防御坚固,两万多牙军坚守城池,等待救援还是可以的,只要铁血军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攻破城池,一切变化都有可能出现的。
危机已经到了眼前,由不得刘自恒犹豫。
两万牙军迅速进入到襄阳城内,余下的牙军在外围警戒,负责抵抗铁血军将士的进攻。
调遣刚刚开始,刘自恒就忙其他的事情去了,他很清楚,凭着襄阳牙军,是无法抵御铁血军的进攻的,必须要得到外援,朝廷里面田令孜的援助暂时指望不上,京城距离襄阳太远,恐怕消息还没有到达襄阳,城池就被攻破了。
刘自恒需要得到外援,这才是解决危机的根本办法,分散在各地的襄阳牙军,赶赴襄阳已经来不及,在凶悍的铁血军将士面前,只有挨打的份。
而且外援必须是强大的力量,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动摇铁血军的声势。
刘自恒想到了黄巢。
当初黄巢在洛阳城外大败,借道山南东道进攻梁州,刘自恒暗地里给与了帮助,至于说前面黄揆的进攻,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这也导致他与黄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到了关键时刻,他必须要找到黄巢帮忙了。
至于说和黄巢之间联系,会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刘自恒想不到那么多了,襄阳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只要能够借助的力量,都是可以借助的。
襄阳牙军的动作算是迅速的,主要将领都是刘自恒的心腹,命令执行起来没有多大的问题,只是刘自恒疏忽了一点,那就是铁血军动作的迅速,在他看来,铁血军就算是行军速度很快,进攻襄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大规模的进攻至少是在两天之后。
这也是有惯例的,铁血军第一次来到襄阳,对周围的地形不是很熟悉,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展开厮杀,李儒沛不可能拿着铁血军军士的性命开玩笑,至少需要侦查周围的情况,需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需要派遣先头部队展开进攻等等。
襄阳牙军的诸多将领,和刘自恒的认识是一样的,他们同样感觉到紧张,毕竟铁血军的威名非同一般,而且刘迪曾经率领的一万襄阳牙军军士,被铁血军全部歼灭。
刘自恒的命令下来之后,有关谁进入襄阳城池、谁在外面警戒抵御的事宜,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谁都知道在外围警戒和抵御,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谁都不愿意主动承担这个危险的任务,故而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一直到刘自恒亲自做出决定,点名要求几个将领带领军士在外围抵御,这件事情才落实下来。
刘自恒万万想不到,这个时候李儒沛率领的铁血军,距离襄阳城池不足一百里地了。
牙军动作的迟缓,令刘自恒有一些不满意,不过这个时候,他来不及发脾气,只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之内完成所有的部署。
口头上落实了相关的部署之后,刘自恒回到了襄阳城,亲自写信函,请求黄巢的支援。
黄巢的大军集中在淮南道的安州、申州、黄州、光州以及沔州一带,这里紧靠着山南东道的随州、郢州和复州,若是黄巢大军要增援襄阳,只需要经过随州就能够直接抵达襄阳。
关键问题是黄巢愿不愿意这样做,因为黄巢也被铁血军打怕了。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不过刘自恒有办法。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铁血军进攻襄阳肯定是倾巢出动,襄阳牙军一定会拼死抵抗,这就能够拖住铁血军,让铁血军集中在襄阳城池之外,只要黄巢的大军动作迅速,趁着铁血军全力进攻城池的时候,从背后发动进攻,那样铁血军肯定是猝不及防,只要黄巢的大军展开了进攻,刘自恒同样会率领襄阳牙军杀出来,两面合围,铁血军一定会大败。
推己度人,刘自恒麾下的襄阳牙军曾经惨败给铁血军,时时刻刻都想着报仇,黄巢的想法肯定是一样的,想当初黄巢败给了曹全晸,后来有机会打败曹全晸了,可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思,一直追杀到最后,结果了曹全晸的性命,才善罢甘休的。
迅速写完了信函之后,刘自恒很是满意,他仿佛看见了信函之中描述美景的出现,他甚至幻想着能够通过这次的战斗,彻底的击垮铁血军,最好是斩杀李儒沛,完完全全的消除隐患,否则等到铁血军继续壮大,他会日益担心。
信函好不容易送出襄阳城。
四处城门都已经戒严了,巡查的百姓是不准随意进出的,襄阳牙军正从南门源源不断的进入到城池之中。
如此关键的信函,刘自恒自然是非常小心的,封好火漆之后,找到最为信任的心腹,亲自将信函送出去。
眼看着心腹在牙军斥候的护送之下离开了城池,刘自恒才放心。
回到节度使衙门之后,刘自恒陷入到沉思之中,李儒沛率领铁血军大举进攻,肯定是想着拿下襄阳,同时也是想着能够报杀父之仇,一旦襄阳时鲜,等待他刘自恒的也就是死路一条了,而且他没有地方可逃,失去了手中的力量,不管逃到什么地方,李儒沛要对付他都是易如反掌的。
刘自恒好歹是从神策军之中出身的将军,对于大军作战还是有一定心得的,在努力平息了心态之后,他开始鼓励自己,这一次的战斗,也许是解决他与李儒沛之间恩怨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