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发网站,百度直接搜索关键词 】

    刘允章说完之后,崔安潜看了看刘允章,眼睛里面有了一丝感激的眼神,皇上登基之后,对后宫的要求的确是严格的,特别是对李承博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七岁的李承博,没有任何的特权,反而要每日里加强学习,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做,而且皇上还准备在李承博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召集群臣在弘文馆开始商议朝政得失,有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在弘文殿讲述,皇上和李承博都要参加的,通过这些讨论,让李承博提前接受教育。≥↖顶≥↖点≥↖小≥↖说,ww☆23w≯↙om

    当然皇上这样做的意思,也就是让李承博做好准备,将来是一定要继承皇上开创的事业的,不过李承博的年纪毕竟很小,能够游乐的时候,稍稍的玩耍一下,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尽管皇上登基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可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知道,将来继承皇位的一定是李承博,只不过因为时间太短了,尚无人提出来册立李承博为皇太子的奏折。

    至于说后宫嫔妃之问题,这个问题有人提出来了,皇上置之不理,若是刘允章这个时候突然提出来嫔妃之问题,皇上肯定是含糊过去,但说到后宫开销之问题,慢慢的引向嫔妃之问题,皇上就不好含糊了。

    果然,刘允章说完之后,皇上沉默了一会,才慢慢开口。

    “朝廷之大臣对后宫之事,提出来议论,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情,朕以为,皇家无私事,皇家之一举一动,都是影响到大唐之天下的,就说这节俭之事,朕若是不能够带头,皇后不能够带头。那么朝中大臣也会学习,朕登基时间不长,不能够以身正天下,又能够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满朝文武,更不用说要求百姓了。”

    “刘阁老之言也是有道理的,牵涉到皇家之尊严,若是做的太过了,那就是朕的不是了,朕也知道,你们都是希望能够过上好日子的。若是身为朝中大臣,家里过于贫寒,以至于揭不开锅了,这也不是什么好的情况,朕是不赞同此等之举措的,节俭不等于贫寒,若是朝中文武大臣跟着朕做事情,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那就是天大之笑话了。”

    “吃饱穿暖,居有定所,天经地义之事情,朕殚精竭虑。也就是想着大唐之子民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更不要说满朝文武了。”

    “后宫之开销,以及其他事宜,有大臣写来奏折。朕也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过犹不及,凡事都不要做过了。朕本来是想着节俭,可若是后宫过于寒酸,让他人看见,怕也是笑话,朕说的不客气一些,有人暗地里以为朕是虚伪之人,这等的议论朕可承受不住。”

    “就依照刘阁老所言,后宫之开销,以及诸多事情之处理,由皇后负责,朕不应该过多的干涉,不过若是后宫出现奢靡之景象,朕是不会客气的。”

    皇上纳谏之诚恳,崔安潜等人都是深有感触的,皇上登基以来,要求满朝文武必须要直谏,也是因为太上皇在位的时候,留下的弊端太多了,所以直谏的人是很多的。皇上对早朝做出了明确的修改,早朝全部都在宣政殿进行,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四品以上官员,六部六品以上官员,以及御史台七品以上官员,全部都参加早朝,早朝每天都要举行,除非是休沐的时间,其余时间不会间断。

    早朝制度的修改,导致直谏的官员明显增多,刚开始的时候,大臣还有些拘谨,可随着李儒沛纳谏态度之诚恳,落实速度之快,直谏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些时候甚至因为某一件事情,在宣政殿发生争执,皇上也不会责怪。

    此外还有奏折直谏,通过奏折的形式直谏,这些奏折会经过政事堂商议,挑选其中重要的呈奏皇上。

    很多时候,崔安潜等人都要开口骂人了,不知道太上皇是怎么当皇帝的,留下了那么多的弊端,这些事情都需要皇上操心,加以改进,不过通过这样的形式,很多问题也找到了妥善的解决办法,譬如说废除文散官和武散官的事情,若不是在宣政殿激烈的争执,根本不可能很好的执行下去,正是因为公开透明的争论,让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所以执行起来就没有多大的难度了,要知道执行了这个决定之后,朝廷省下了一大笔的开销。

    也正是因为直谏之风的形成,满朝文武大臣的作风转变很快,没有谁敢于耽误政事,更没有谁敢于敷衍了事,那样被他人弹劾,查证属实,就可能被贬斥,甚至是直接被罢官了。

    如此严格的管理,也是建立在大幅度提高官吏俸禄的基础之上的,皇上坚持提高官吏之俸禄,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倍多,应该说拿着如此高的俸禄,维持开销绰绰有余了,既然拿了这么多的银子,不好好的做事情,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说完后宫的事情之后,崔安潜马上开始说到政事堂商议的藩镇之事了。

    李儒沛听的非常仔细,时不时的还要打断崔安潜的话语,问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崔安潜回答的,有些问题是其他人回答的。

    崔安潜说完之后,李儒沛微微点头。

    “政事堂商议藩镇和突厥之意见,很有道理,朕没有其他的意见,朕本来以为,进入京城之后,可以一鼓作气,征伐藩镇,割掉这个大唐之毒瘤,如今看来,暂且不能够着急,京城长安乃是大唐之龙脉所在,若是不能够稳定下来,对大唐之天下有着很大之影响,朕登基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不能够在长安尚未彻底稳定下来的时候,就贸然的征伐藩镇。”

    “不过有一点,朕还是要强调的,那就是兵部必须要列出具体之计划,譬如对藩镇之侦查,掌握藩镇的实力等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这些,才能够保证征伐之顺利。”

    “藩镇大都上表了奏折,表示服从朝廷之统辖,这些藩镇,难道不知道朕之诏书吗,关内道、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四处地方,大大小小的节度使几十人,人人都掌控军队,独自控制一块地方,这些地方,朝廷无法管辖,不能够派遣节度使,这哪里是服从朝廷之管控,至于说上缴赋税事宜,他们以为朝廷缺银子吗,以为朕就看着那几个赋税吗,真的是笑话了,朕看的是大唐之天下。”

    “朕的要求,大唐之军队,只有铁血军,不可能存在其他之军队,各地的节度使,绝不准插手军政事务,这等明确的要求,藩镇难道不明白,他们避而不谈关键之问题,却在这个时候上什么服从朝廷之奏折,这岂不是将朕当作傻瓜。”

    “政事堂要时刻关心藩镇和突厥的动向,朕只能够给你们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铁血军开始征伐藩镇,当然在这一年时间之内,若是有藩镇愿意按照朕之要求,放弃军队,真心归顺,朕还是欢迎的,也保证其荣华富贵,至于说这赋税,户部还是要催收的,朕可不想让他们占尽了便宜。”

    “朕对突厥之态度,和西藏道之态度是一样的,不管那一片地方多么的荒凉,也不管是不是寸草不生,可属于大唐之领土,那就一分也不能够少,故而朕决定一定要征服突厥,朕之诏书之中,已经将突厥命名为新疆道,这是不会改变的。”

    “朝中有大臣提出建议,对于西藏道、陇南道等地,还是要实行自知之政策,这一点朕是不会答应的,也不会采纳此等之建议,你们都是跟随朕很长时间的,也是知晓朕之想法和要求的,西藏道、陇南道和新疆道这些地方,和内地的确难以比较,但只要是大唐之国土,就要有朝廷来管辖,就要推行大唐之文化,朕并非是消灭其他民族之文化,但大唐之文化必须要占据主流。”

    。。。

    崔安潜等人退出紫宸殿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午时,一个时辰之后,皇上要在紫宸殿再次召见相关的大臣,这期间皇上还要用膳,还要批阅奏折。

    崔安潜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必选的确太辛苦了,如此下去,某还真的是有些担心啊。”

    先前间接批评了皇上的刘允章,也跟着开口了。

    “崔阁老,某的意思不是说皇上不能够歇息,某也是想到百废待兴啊,如此关键时刻,皇上肯定是辛劳的,可是某没有想到,陛下看的很是深远,竟然说到了玄宗皇帝,这真是某的不是了,早知道如此,某就不会开口了。”

    郑从谠摇摇头,慢悠悠的开口了。

    “说那么多没有用,某看还是政事堂辛苦一些,能够替陛下分忧,才是真正的减轻了陛下之负担,否则一切都是白说。”

    所有人都点头,不自觉的加快了步伐,朝着政事堂走去,看样子他们午膳又是在政事堂吃了,这样能够节约很多的时间,甚至用膳的时候,也可以看奏折。(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铁血兵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风中的失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百六十章 藩镇和突厥-铁血战狼小说全文阅读第28章,铁血兵戈,一本书并收藏铁血兵戈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